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⑶熬蝗⒂揖凰摹⒅芯晃濉⒆缶涣⒑缶黄摺⒂无染话恕⑻ぐ�/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横江军)。

  其中,前后中左右五军是常见的名字,选锋军、胜捷军和破敌军都是取了比较威风的名字。以上这八支部队都是以步兵为主。虽然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的长竹杆火枪,以竹为筒,内装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焚毁了敌人的攻城器械“天桥”,是最早见诸史册的管形火器;但在岳家军中,仍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经过严格训练的岳家军重装步兵全身披甲,全副铠甲用甲片1825叶,重达40…50斤。在岳家军步兵中,弓弩作为主要兵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弓弩手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军队里大约十分之二的兵士使用弓,十分之六的兵士使用弩,合计占到了80%,剩下的大概十分之二的士兵才使用刀枪等近战兵器。因宋朝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弓弩等兵器远远胜于以骑射起家的北方民族,所谓“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而弩在宋朝被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得到大发展。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三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有效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宋军战场上的老对头金兀术也不得不承认,神臂弩是最令他恐惧的宋军武器。

  为保护在近战中将沦为活靶子的弓弩手,岳家军以刀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之后,居于弓弩手之前,以便于当敌骑冲阵之时进行白刃战。同样是为了对付金人的铁甲骑兵,岳家军十分重视长柄刀的使用。所谓长柄刀,种类甚多,大致都是由唐代的陌刀演化而来。舞刀是宋军重要的训练内容,按照南宋建国之初的规定,舞刀者要用长1。2丈以上的长柄刀,用毡皮将刀头裹起来,连舞五十二次,能让刀头不落地的,才算合格。至于在宋军中军纪最严,训练要求最高的岳家军里,更不待言。

  在岳家军十二军中值得一提的是背嵬军、游奕军和踏白/军。这三支部队的名字实在够古怪的。所谓“游奕”还好理解,就是巡逻;“踏白”的本义则是“侦查”;而“背嵬”两字是西夏党项语音译,在北宋末年的西北边军中就用来命名“大将的亲军”。岳家军中的“背嵬”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士卒的选拔是极其严格的:军中进行军士技能比武的时候,将胜出的士卒登记在册。一旦旗头和押队一类的低级军官阵亡,则迅速以这些优秀士兵补充进去。这些被登记了的勇卒之间也会经过多次选拔并决出优胜者来,一旦各级将官有伤亡需要补缺,则再从这些优胜者中进行选拔。这些人都有可能进入背嵬军。但凡进入背嵬军编制的士卒便享受到与岳家军各级统制相同的尊重,犒赏也异常丰厚。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背嵬军”往往被作为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背嵬军、游奕军和踏白/军是当时南宋屈指可数的骑兵部队!岳家军的骑兵主要装备有长、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和铁叶片革甲。仅背嵬军就有八千余骑(背嵬军另有万人步兵),三军加起来竟有二万多骑兵!在宋代以往的战争中,由于骑兵孱弱,宋军面对北方民族的铁骑冲击时往往只能被动挨打。但在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岳飞第二次北伐,兵进伊洛,夺取了伪齐政权的一个马监,缴获战马一万多匹;在同年十一月,岳家军又从伪齐那里俘获战马四五千匹。这缴获的约一万五千匹战马,加上以前历次战役所缴获的战马以及南宋朝廷曾拨给岳家军的少量战马,使得岳飞建立了一支当时南宋各军无与伦比的骑兵。岳飞本人就善于骑射,素有“勇冠军”之名,他亲自教导,让将士熟练掌握射技枪法,此等精兵,自然非同小可。也正是有了这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使得“岳家军”成为南宋初年,宋军之中唯一的进攻性力量!

  要维系部队的战斗力,钱、粮、衣料、军器的后勤供应必不可少,何况岳家军十万大军之外还带着几十万家眷,给后勤带来的压力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单是军粮就常使岳飞乱了方寸。绍兴八年(1138年),岳家军的日常开销已是“月用钱56万贯,米七万余石”,军马的饲料等开支还不计在内。钱粮之外,军器的供应也不是个小数目,同样是绍兴八年,看看枢密院发给岳家军“自造军器”的原料清单,我们就明白岳飞要驾驭的复杂财政局面:铁甲叶近70万片,牛角6300多只,生黄牛皮9100余张,牛筋400多斤,生羊皮1万8千多张,箭笴(杆)18万5千只,翎毛51万堵,条铁7694斤!农民出身的岳飞深知民间疾苦,每次调发军饷均面沉如水,感慨“东南民力耗弊极矣”,激励士卒“大功未成,何以报国!”

  岳家军用战场上的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靡费公帑的无用之师。

  岳飞向来反对消极防守,主张积极进攻。当绍兴十年,金人悍然撕毁和议大举攻宋时,岳飞随即针锋相对,将10万大军分成奇兵、正规军和留守部队三部分,呈梯次配置,主动发起战略进攻。奇兵是深入敌后的游击部队,骚扰敌人后方,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正规军是担任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后方留守部队包括全体水军,岳飞为稳固后方,派岳家军接管了直到江西路江州、江东路池州(今属安徽)的江防,以拱卫长江中下游的安全。

  岳飞开始战略进攻时,在西方,派出一支部队切断金兀术与西线陕西战场的撤离喝部金军的联系,护卫岳飞主力军的侧后。在东部,岳飞亲自统率重兵,向辽阔的京西路(今河南大部、陕西、湖北局部)平原地区疾进。同时,派出前军统制张宪和游奕军统制姚政,率部驰援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刘光世所部。整个兵力部署也呈两翼展开,中央突破的战略态势。岳飞战略反攻步骤是,由南向北逐次推进,扫荡开封外围敌军,进克开封,随后渡河收复河北失地,然后直捣黄龙府。六月初,岳飞部开始战略反攻之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席卷京西,兵临大河,胜利地完成了扫清开封外围的第一步战略


番外篇 汉朝官制总括


  大家都知道汉代是三公九卿制,但因为这些官职过于复杂,大大小小近千个,一般挂在嘴上说得出的最多也就小几十个吧……

  小白在以后的章节内会用上三公九卿,至于其他的诸卿地方官就算了……

  话不多说,官职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直接pass~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秩俸印件掌职

  太常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秩俸千石,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秩俸二百石,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主历法。

  太常掾,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秩俸二百石,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掌星历。

  望气佐,主望气。

  明堂丞,秩俸二百石,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秩俸二百石,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秩俸百石,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秩俸百石至斗食,协助令,丞。

  祝人,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秩俸二百石,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百石至斗食,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主厨。

  屠者,主屠牲。

  卫士,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秩俸三百石,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秩俸三百石,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主宗庙。

  寝郎,主守寝。

  园郎,主守园。

  员吏,

  卫士,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教育。

  博士,秩俸比六百石,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博士弟子,

  歌吹诸生。

  2,光禄勋

  光禄勋,由秦郎中令演化而来,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但是实际的权力不止于此。

  皇帝的智囊班子集中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是候补官员集中训练的地方。

  光禄勋官吏:

  光禄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光禄丞,秩俸千石,

  车郎将,秩俸比千石,

  户郎将,秩俸比千石,

  骑郎将,秩俸比千石,此三郎将统称郎中三将,主宿卫护从。

  做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右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此三郎将统称中郎将,主宿卫护从。

  虎贲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羽林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此二将统称为虎贲羽林,主宿卫护从。

  光禄大夫,秩俸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秩俸比一千石,

  中散大夫,秩俸六百石,

  谏议大夫,秩俸六百石,此四大夫掌故问应对,为皇帝谋事。

  议郎,秩俸六百石,为皇帝谋事。

  仆射,秩俸比千石,主宾赞受事。

  谒者,秩俸比六百石,主宾赞受事。

  常侍谒者,秩俸六百石,主宾赞受事。

  给事谒者,秩俸四百石,主宾赞受事。

  主事,

  员吏,

  掾。

  3,卫尉

  卫尉,秦时官名,西汉景帝初更名为中大夫令,有元年复为卫尉。

  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是皇帝的禁卫司令,西汉兵制在京师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

  卫尉官吏:

  卫尉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卫尉丞,秩俸千石,卫尉卿助手。

  公车司令,秩俸六百石,掌殿司马门,夜缴宫中。

  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南宫卫士丞,

  南宫卫士员吏,

  南宫卫士,

  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北宫卫士丞,

  北宫卫士员吏,

  北宫卫士,

  卫尉员吏,

  卫尉卫士,

  左都侯,秩俸六百石,掌剑戟,缴巡宫。

  右都侯,秩俸六百石,

  宫殿掖门司马,秩俸比千石。

  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