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王妃也所知有限,她告诉刘胤,当年马岱去世之时,她也只有十来岁,尚在成都,而马岱是死在汉中军前的,但却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突发疾病而死的,马岱最终倒是和马超葬在了阳平山。

至于和姜维是否有仇怨,马王妃也就不得而知了,马岱在阵前,也是一员虎将,战功赫赫,那时蜀国内外诸事皆决于诸葛亮,马岱和姜维同在诸葛亮帐下为将,倒也无法判定二人是否有仇隙,但即便有,也不会是什么深仇大恨,更不会殃及到后辈子侄的身上。

马岱斩杀了魏延,象这个的仇恨那才算得上大仇,但魏家的人都死绝了,当初司马青假冒魏雪舞也不过是乌龙事件,魏延和姜维两家风马牛不相及,也攀不上任何关系。

至于刘理,马王妃肯定地答复刘胤,压根儿就没和姜维打到交道,一个是皇帝的弟弟,一个是边关将领,顶多在朝堂上见过几面,没有交集,没有往来,更谈不上什么思怨。

至于马王妃,她一个妇道人家,足不出户,连认识都谈不上,跟姜维更没有什么关系。

一番话,说得刘胤更是一头的雾水,自己根本就没机会得罪姜维,却引来姜维无穷地敌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先前自己还有所怀疑,既非杀父之仇,那便是夺妻之恨,或许姜维和马王妃之间还有一段故事不成?看来自己是想多了,这个时代的人,远比后世保守的多的,马王妃在出阁之前,连姜维是谁都不认识,怎么又会有故事发生,自己真是YY过头了。

排除了这一切种种可能,刘胤还是如坠云雾之中,时过境迁,许多事已经变得不可考证,唯有姜维那鹰一般的眼神,时时让刘胤感到不寒而栗,难道他真是的是自己宿命之中的对手吗?

这一切的答案,也许只有姜维本人才知晓。

第1129章枉费心机

刘胤在安平王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心情有些郁闷,便与母亲告别,离开了安平王府,回到了大司马府。

刚一进门,居然就和正欲出门的陈寿正撞了个满怀,陈寿本来是低着头走路,匆匆忙忙的,这一撞,摔了个四脚朝天,他正欲发火,发现对方竟然是刘胤,顿时便没了脾气,赶紧地爬了起来,躬身赔罪道:“卑职来去慌张,误撞大司马,恕罪恕罪。”

刘胤倒没有什么事,瞧着陈寿的滑稽模样,哑然失笑道:“承祚这般慌张,却是为何?”

陈寿脸色微变,支支唔唔起来,本来刘胤倒也没有觉得什么,看陈寿此时的模样,却不禁是心生疑窦,刘胤沉声地道:“承祚,你我相交多年,虽然有上下之别,但我一直把你视做朋友,推心置腹,今日你若有难言之隐,我便也不强迫于你,只是希望你勿忘我们相交多年之情。”

陈寿后退了一步,脸色发白,似乎是在权衡什么,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司马对寿有知遇之恩,寿岂敢对大司马所有隐瞒,是大将军召寿前往大将军府,寿不敢推托,只好前往。”

“大将军召你?却不知所为何事?”

“传话之人只说大将军在府中设小宴相请,只为叙旧,别无他事。”

陈寿以前做过姜维的主薄,那个时候姜维担任的职务还是卫将军而不是现在的大将军,后来姜维出任大将军前往汉中前线讨伐曹魏,陈寿就已经是转任东观秘书郎,和姜维分道扬镳了。

后来陈寿出任刘胤的主薄,跟随着刘北伐中原,自然再与姜维没有什么交集了,现在姜维突然地提出来宴请陈寿,到似乎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寿本来还在纠结着用不用去,此番撞到刘胤,反倒让他铁了心,于是道:“卑职出去便回了来人,说说公务繁忙,今日暂无法赴宴。”

刘胤淡淡地道:“老友相聚,本是喜事,去去又何妨,既然大将军见召,如何能不去?”

“可是……”陈寿也清楚现在洛阳朝中的微妙局势,他身为刘胤身边的亲信,此刻去和姜维会面,是不是不太合适?

刘胤呵呵一笑道:“不必可是了,大将军的面子,怎么也还是要给的,再说,听听大将军说什么,也是好的,去吧,速去速回,回来之后,我这边还有事要办。”

姜维的用心,刘胤自然还是清楚的,但一顿小酒,他却也未必能拉拢得动自己这些心腹之人,如果没有这么一点自信,那么这十几年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建立起来的手足之情岂不白瞎了?

刘胤说的云淡风轻,陈寿却是如释重负,很明显,刘胤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当即拱手告辞,匆匆离去。

陈寿前脚刚走,傅佥后脚就进来了,问道:“陈承祚这是要到那儿去,急风火燎的?”

刘胤很随意地挥挥手,晒在一笑道:“大将军设宴相邀,如何能不急?”

傅佥微微一怔,旋即脸上露出苦笑似的表情,道:“文宣,你猜我刚才去哪儿了?”

这回反倒是轮到刘胤惊讶了:“怎么,你也是刚从姜府赴宴回来?”

傅佥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刘胤不禁是皱了皱眉,如果姜维单单只是宴请陈寿,这个刘胤还是能理解的,但刘胤和傅佥的关系,那可是翁婿关系,还有比这种关系更亲近的吗?姜维又不是不清楚,居然还想着要来拉拢傅佥,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姜大将军请你赴宴,说了些什么?”刘胤问道。

傅佥淡淡地道:“也没说什么,只是喝喝酒,叙叙旧,谈了谈当年北伐中原的往事,谈了谈过去在一起的情形。”

傅佥和蒋舒是姜维一手提拨起来的,傅佥的父亲傅彤在当年的夷陵之战中战死,做为忠烈之后,傅佥年幼的时候就被举为左中郎,后来在北伐前线上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得到了姜维的赏识和提拨,被任命为关中都督。所以傅佥和姜维的关系一直不错,只是后来傅佥转投到了女婿刘胤的麾下,才算是脱离了姜维的编制。

现在谌恂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拥护刘谌的刘胤这一派和拥护刘恂的姜维这一派虽然在表面还维持着一团和气,但实则却已经是水火不容,做为刘胤的部下,傅佥陈寿等人应该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此次姜维刻意地分别宴请傅佥和陈寿,很显然是想通过以往的关系对傅佥和陈寿等人进行拉拢,姑且不说这种拉拢是否有效,单单是姜维的这种手段,已经是越线了。

进入洛阳之后,刘胤和姜维之间虽然没有过明确的规定,但还是比较默契地达成了一些约定,比如双方各自控制半个洛阳城,比如同时撤出洛阳城,各自驻守在洛阳的南北,这些默契的约定,也就是等同于双方的底线,谁都不敢轻易地越过这种底线。

很显然,这次姜维的所做所为,还是有些越线的嫌疑,明知道傅佥和陈寿等人是刘胤的人,姜维还主动地来拉拢,显然是有着他的目的,结合姜维此前的种种异动,刘胤绝不会认为这是姜维的偶然行为,在这些动作的背后,显然是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就这些?”刘胤一挑眉毛,问道。

傅佥肯定地答复道:“就这些!”

刘胤也就没有再问了,傅佥和自己的关系,那已经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翁婿关系,多少年同生共死,风雨同舟,这种患难之情已经是不一般的关系可以比拟的,刘胤丝毫没有怀疑傅佥会有所隐瞒,他在姜维那边所听到的每一个字,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掺杂任何的水分,都会原原本本地讲给刘胤,这种信任,绝不是姜维所能想象的,就算他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试图来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头来,那也不过是枉费心机。

第1130章风雨前夕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匆匆忙忙的,这一撞,摔了个四脚朝天,他正欲发火,发现对方竟然是刘胤,顿时便没了脾气,赶紧地爬了起来,躬身赔罪道:“卑职来去慌张,误撞大司马,恕罪恕罪。”

刘胤倒没有什么事,瞧着陈寿的滑稽模样,哑然失笑道:“承祚这般慌张,却是为何?”

陈寿脸色微变,支支唔唔起来,本来刘胤倒也没有觉得什么,看陈寿此时的模样,却不禁是心生疑窦,刘胤沉声地道:“承祚,你我相交多年,虽然有上下之别,但我一直把你视做朋友,推心置腹,今日你若有难言之隐,我便也不强迫于你,只是希望你勿忘我们相交多年之情。”

陈寿后退了一步,脸色发白,似乎是在权衡什么,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司马对寿有知遇之恩,寿岂敢对大司马所有隐瞒,是大将军召寿前往大将军府,寿不敢推托,只好前往。”

“大将军召你?却不知所为何事?”

“传话之人只说大将军在府中设小宴相请,只为叙旧,别无他事。”

陈寿以前做过姜维的主薄,那个时候姜维担任的职务还是卫将军而不是现在的大将军,后来姜维出任大将军前往汉中前线讨伐曹魏,陈寿就已经是转任东观秘书郎,和姜维分道扬镳了。

后来陈寿出任刘胤的主薄,跟随着刘北伐中原,自然再与姜维没有什么交集了,现在姜维突然地提出来宴请陈寿,到似乎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寿本来还在纠结着用不用去,此番撞到刘胤,反倒让他铁了心,于是道:“卑职出去便回了来人,说说公务繁忙,今日暂无法赴宴。”

刘胤淡淡地道:“老友相聚,本是喜事,去去又何妨,既然大将军见召,如何能不去?”

“可是……”陈寿也清楚现在洛阳朝中的微妙局势,他身为刘胤身边的亲信,此刻去和姜维会面,是不是不太合适?

刘胤呵呵一笑道:“不必可是了,大将军的面子,怎么也还是要给的,再说,听听大将军说什么,也是好的,去吧,速去速回,回来之后,我这边还有事要办。”

姜维的用心,刘胤自然还是清楚的,但一顿小酒,他却也未必能拉拢得动自己这些心腹之人,如果没有这么一点自信,那么这十几年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建立起来的手足之情岂不白瞎了?

刘胤说的云淡风轻,陈寿却是如释重负,很明显,刘胤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当即拱手告辞,匆匆离去。

陈寿前脚刚走,傅佥后脚就进来了,问道:“陈承祚这是要到那儿去,急风火燎的?”

刘胤很随意地挥挥手,道:“大将军设宴相邀,如何能不急?”

傅佥微微一怔,旋即脸上露出苦笑似的表情,道:“文宣,你猜我刚才去哪儿了?”

这回反倒是轮到刘胤惊讶了:“怎么,你也是刚从姜府赴宴回来?”

傅佥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刘胤不禁是皱了皱眉,如果姜维单单只是宴请陈寿,这个刘胤还是能理解的,但刘胤和傅佥的关系,那可是翁婿关系,还有比这种关系更亲近的吗?姜维又不是不清楚,居然还想着要来拉拢傅佥,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姜大将军请你赴宴,说了些什么?”刘胤问道。

傅佥道:“也没说什么,只是喝喝酒,叙叙旧,谈了谈当年北伐中原的往事,谈了谈过去在一起的情形。”

傅佥和蒋舒是姜维一手提拨起来的,傅佥的父亲傅彤在当年的夷陵之战中战死,做为忠烈之后,傅佥年幼的时候就被举为左中郎,后来在北伐前线上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得到了姜维的赏识和提拨,被任命为关中都督。所以傅佥和姜维的关系一直不错,只是后来傅佥转投到了女婿刘胤的麾下,才算是脱离了姜维的编制。

现在谌恂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拥护刘谌的刘胤这一派和拥护刘恂的姜维这一派虽然在表面还维持着一团和气,但实则却已经是水火不容,做为刘胤的部下,傅佥陈寿等人应该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此次姜维刻意地分别宴请傅佥和陈寿,很显然是想通过以往的关系对傅佥和陈寿等人进行拉拢,姑且不说这种拉拢是否有效,单单是姜维的这种手段,已经是越线了。

进入洛阳之后,刘胤和姜维之间虽然没有过明确的规定,但还是比较默契地达成了一些约定,比如双方各自控制半个洛阳城,比如同时撤出洛阳城,各自驻守在洛阳的南北,这些默契的约定,也就是等同于双方的底线,谁都不敢轻易地越过这种底线。

很显然,这次姜维的所做所为,还是有些越线的嫌疑,明知道傅佥和陈寿等人是刘胤的人,姜维还主动地来拉拢,显然是有着他的目的,结合姜维此前的种种异动,刘胤绝不会认为这是姜维的偶然行为,在这些动作的背后,显然是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就这些?”刘胤一挑眉毛,问道。

傅佥肯定地答复道:“就这些!”

刘胤也就没有再问了,傅佥和自己的关系,那已经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翁婿关系,多少年同生共死,风雨同舟,这种患难之情已经是不一般的关系可以比拟的,刘胤丝毫没有怀疑傅佥会有所隐瞒,他在姜维那边所听到的每一个字,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掺杂任何的水分,都会原原本本地讲给刘胤,这种信任,绝不是姜维所能想象的,就算他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试图来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头来,那也不过是枉然。

第1131章刘禅的坚持

“陛下,今日便是祭天大典之期。”近侍之臣小心翼翼地提醒着刘禅。

躺在龙榻之上的刘禅脸色苍白的没有一点血色,眼窝深陷,空洞的眼神直直地瞪着屋顶,他轻轻地哦了一声,咳嗽了一下,虚弱无力地吩咐身边的人道:“扶朕起来。”

近侍迟疑了一下,但还是遵从刘禅的吩咐,将他扶了起来。

刘禅已经是卧病在床多日了,他很清楚自己已经是时日无多了,祭天大典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之中唯一的追求了。祭天大典对于每一个皇帝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登基大典,率领文武百官祭祀天地,不仅能彰显皇帝的权威,同时,还可以体现君权神授的意义,可谓是一举多得。

刘禅已经主持过无数次的祭天大典了,每年的正月上辛日,他都会率领文武百官离开都城,到南郊的圜丘去举行仪式,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让刘禅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威严和乐趣,登坛祭拜,群臣俯首听命,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往往在朝堂之上是体会不到的。

即使是避祸南中,刘禅也没有忘记每一年的祭祀大典,在味县的城郊,每年都会设下临时的祭坛,以供刘禅率百官来祭祀天地。

虽然那时的祭祀规模和在成都时不能相提并论,但这样的仪式却是必不可少的,刘禅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秀一秀他的存在感。

今年的祭天大典意义与别的时候更是不同,蜀汉朝廷还于旧都,重现了盛汉之风,今年的祭天大典,则是更加的隆重非凡。

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刘禅的身体也太不争气了,原本在蜀地还能勉力坚持的身体经过一路之上的颠簸,到了洛阳时,确实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刚刚步入洛阳的皇宫,还没来得及登上宝殿,就已经是一病不起了。

刘禅能否主持此次的祭天大典,是季汉朝臣们最为关切的事,不过按刘禅的身体状况,诸大臣们都暗暗地捏了一把汗,许多人认为刘禅不可能会出现在南郊的圜丘来出席祭天大典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刘禅此次的态度极为地坚决,不顾自己病魔缠身,执意地要出城去祭祀天地,霍弋等人劝告无效,自然也就无人再反对此事了,刘禅决定参加祭天大典的事,就这么地定了下来。

对于刘禅而言,这一次的祭天大典,意义是非同凡响的,能够重回洛阳,他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