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蒋俊对此还是充满信心的,蜀军仅仅只占据着小平津关的外城,这外城的地理位置在守狭小,根本就容纳不下太多的人马,只要晋军万众一心,死死地守住小平津关的内城,而且再逐步地投入兵力进行反攻,将蜀军彻底地逐过黄河去。

但蒋俊的信心却在蜀军强力地进攻之下化为了泡影,无当飞军居中,阳安军随左,虎步军居右,三路大军如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内城,蒋俊虽然竭尽全力,但仍然明显地处于下风,小平津关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

攻城战最为厉害的自然是火器了,尽管石砌的小平津关比较坚固,但火器一样有用武之地,它必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第1069章小平津失守

攻城战打得十分的惨烈,蜀军尽可能多的动用了各种火器,在战船上装备的轻型投弹车,也并不是固定在船只上的,它的底部安装有轮子,可以轻易地进行移动,战船靠岸之后,这几十辆投石车都被推下了战船,从渡口进入小平津关中,随后很快就投入到了攻打内城的战斗中。

在渡河作战中大发神威的投弹车此刻登陆之后,一下威力不减,由于它射程比较远,超出了任何远程武器的射程,任何的弓箭床弩投石车都无法对它造成破坏,所以这些投弹石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而且它的攻击力强大,比竹筒手雷多四倍的装药量,几乎让它成为一种可怕的毁灭性武器,尽管小平津关内城的城墙是用石头砌成的,更强的火药也无法将其摧毁,但城头上的建筑物却也不可能都是用石头来垒砌,那些木制的城门楼子,在火药弹的轰击之下,顷刻间就化为了一堆的废墟。

更主要的是,那些守城的晋兵可都是些血肉之躯,就算是穿盔带甲,也不可能挡得住火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溅的弹片,每一枚火药弹爆炸之后,数丈之内的人非死即伤。

而晋军密集型的防守阵形更让火药弹的威力发挥地淋漓尽致,一般城墙上通道都不太宽,就算是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也最多只有五六丈的宽度,能容纳四匹马并行,已经是极限了,一般地州城郡城,能跑上两匹马都已经不错了,至于一些小城关城,城墙上的通道狭隘,最多只能容纳一骑通过,如此窄的位置,可想而知这么多的晋兵挤成了啥样。

火药弹在连续地关城上爆炸着,守关的晋军是一片哀嚎,伤亡惨重。

倒不说刘胤所发明的火药武器威力有多么的强,比起来后世的那些现代化武器来刘胤的这些火器充其量只能算是幼稚园的水平,但比起后世的武器来,杀伤效率却一定也不差,甚至远大于后世的武器。

最根本就原因则是在于这个时代的人对火器一无所知,在火器袭来的时候,压根儿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许多人就那么茫然地站在,手足无措,有的人试图想逃跑,但密集的人群中想要逃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自相践踏,混乱不堪,踩死挤死的晋兵,一点也不比炸死的少。

虽然蜀军已经是多次地使用火器,但对手还未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应对火药武器,首先必须要进行分散和隐蔽,一枚火药武器的杀伤半径往往只有一到两丈的距离,而且是距离爆炸点越远,受到的伤害便越小,只要晋军进行有效的分散和隐藏,蜀军火药武器的杀伤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但这个时代,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讲究严格的阵型,如果都分散和隐蔽起来了,这仗还怎么打?

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应对普通的攻城,晋军必须要做到保持严密的防御阵型,用人海战术来阻挡蜀军的进攻,但应对火器的攻击,他们就必须要分散开来并躲藏和闪避,如此强烈的冲突,不仅让晋军的士兵,就连晋军的领兵之将都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快撤!”蒋俊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刻下令守城的军队立刻分散开来,将大部分的晋军向城下转移,以逃避蜀军的火器打击。

可当晋军逃也似地逃下城墙之后,蜀军的火器攻击却突然地停止了,早就守候在城下的无当飞军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扑了上来,蒋俊手麻脚乱,又急令刚刚下城的晋兵重新登城,以阻止蜀军的进攻。

当晋军大部队刚上城楼,新的一轮火器攻击却又开始了,密集的火药弹顷刻已将内城城墙所覆盖住了。

于是晋军又开始了忙不迭地下城,几番折腾之后,不仅晋军是伤亡累累,而且晋军的精气神都给耗没了,士气低迷,疲惫不堪。

张乐看准机会,率领着无当飞军一口气地就冲了上去。

内城的城墙虽然要比外城的关墙要高上许多,但对于无当飞军来说,再高的高度他们都不放在眼里,常年在山地之中作战,登高攀爬就是他们的特长,许多险峻挺拔高耸入云的山峰他们都能如履平地,小平津关这样的城墙自然不会放在眼里。

无数把梯子竖了起来,无当飞军的军士个个健步如飞,动作如风,别的军队爬云梯,都是手脚并用,用手扶着云梯,一步一个脚印踩着云梯向上爬,动作比较缓慢。

而无当飞军的士兵爬云梯之时,双手根本就不扶云梯,双脚踩着横杆,“噌噌噌”,身形如飞,只是眨眼的工夫,无当飞军的士兵就已经连续地踩过了十几道的横杆。

还有许多的士兵,根本就不用爬云梯,高高地向着城墙上抛出飞爪,钩住城头之后,拉着绳索,平踩着城墙,“嗖嗖嗖”,速度之快,甚至不输于爬云梯的士兵。

晋兵来回奔波于城上城下,已经是累得喘不过气来了,许多的人都迈不开步子了,心想反正上城之后还得下城,那干脆就呆在城下不用上去了,省得来回瞎折腾,而且还是生命危险,一个不走运,蜀军的火器落在头顶上爆炸,那将是尸骨无存呀。

相对而言,还是呆在城下比较安全一些,最起码蜀军的火器射不到这儿。

但他们想不到这次蜀军的攻城并不是虚招,而是动了真格的了,许多人尚来不及登城,无当飞军就已经扑上了城头。

这个时候,晋军再想要阻止蜀军的攻势已经是很困难了,整座城头上,已经差不多被蜀军给夷为平地了,除了满地的尸体之外,晋军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守军了,所以无当飞军冲上来的时候,小平津关内城的城头之上,几乎没有多少的防御力量了,小平津关很快地就沦陷了。

第1070章直指洛阳

在无当飞军凌厉的攻势下,晋军也只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算是从孟津关调集了数万的援军,但已经失去了黄河天险的晋军就如同是失去了爪牙的老虎,再也没有了抵抗的力量。

一点的失守带之而来的是满盘的崩溃,无当飞军的突破,给晋军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许多晋兵看到关城已经失守,眼中流露出绝望的神色,在火器的打击之下,他们已经是焦头烂额了,现在小平津关内城的失守,却无疑让他们得到了解脱,上上下下地疲于奔命,许多人真是受够了。

确实和无当飞军的龙精虎猛比起来,晋军的气势要萎靡的多,甚至是毫无斗志,眼看着攻上城来的蜀军越来越多,蒋俊有些急眼了,他喝令晋兵不惜一切的代价往上冲,想把这股冲上来的蜀军给挡回去。

但这个时候,晋军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战力,许多的晋兵对蒋俊的命令是置若罔闻,懒得听从,因为谁都明白,这种局面已经是大势已去,再做任何的挣扎都是徒劳,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这些晋军听到了蒋俊的命令,根本就是无动于衷,那边蜀军的攻势如浪涌一般,势如破竹,可这边登城的晋军却依然是慢慢吞吞,根本就没有作战的心思。

蒋俊急红了眼,对于消极怠战的晋兵是怒不可遏,提起剑来,一剑砍死了一名都伯,高声地喝道:“有畏惧不战者,斩无赦!”

这个杀鸡儆猴的效果倒是立竿见影,晋军诸军校见状,都心生胆怯,不得不鼓起勇气来,向着城头上冲去,和无当飞军展开激战。

蒋俊这才神色稍缓,狠狠地踹了那名已死的都伯一脚,骂了一句:“混帐东西,死有余辜!”完了也就再理会于他,挥剑指挥晋军向蜀军进行反扑。

但他却没有注意到,身后那两道仇恨的目光。被他杀死的那名都伯姓林,他有一个弟弟,名叫林啸,在晋军在当什长。

林啸亲眼目睹了哥哥的死,自然是恨意满怀,只不过他只是一名小小的什长,蝼蚁般的存在,自然不敢和孟津关的都督蒋俊去抗辩,他双目似乎能喷出火来,双手死死地握着枪杆,恨不得将蒋俊碎尸万段。

林啸手下的伍长叫马奇,和林啸兄弟都是河东闻喜人,一个村出来的,此刻看着林都伯惨遭横死,林啸怒火中烧,于是他低声地对林啸道:“林二哥,林大哥死得好冤,你就不想着为他报仇?”

林啸悚然一惊,亦低声道:“我当然想报,但那厮可是都督,位高权重,我如何杀得了他?”

马奇晒然一笑道:“如果是平时,当然不行,但此刻晋军早已乱了,现在蒋俊身边,也并没有几个亲兵护卫,如果你悄悄接近于他,也奇不意一枪刺过去,定然可以要了他的命。现在大势已去,如果我们能拿了蒋俊的人头,向蜀军投降,自然是大功一件,何乐而不为呢?”

林啸已经是仇恨蒙蔽了心智,听得马奇如此说,复仇之火更是熊熊地燃烧起来,手握着枪杆,青筋毕露,沉声地低喝道:“好,今日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马奇也是拨刀在手,对林啸道:“林二哥,你先上,我掩护!”

林啸没再吭声,黑着脸,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快步地冲着蒋俊那边走了过去,现在晋军的士兵都在乱哄哄地一窝蜂似地向涌去,都从蒋俊的身边经过。而蒋俊及他身边只剩下的三名亲兵都没有注意他在晋军之中,还藏着一个一心想要他的命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林啸已经悄然走到了蒋俊的身后只有一丈左右的地方,他手中的长枪握得更紧了,只消再多走几步,长枪一刺,便可以结果了蒋俊的性命。

这个时候,蒋俊突然地回过头,注意到了林啸骇人的目光,不禁心头一震,喝道:“你——你要干什么?”

林啸原本还有些迟疑,此时面对蒋俊的目光,反而是横下了心来,道:“要你的命!”说音未落,一枪便刺了过去。

蒋俊猝不及防,想拿剑去隔,但林啸这一枪刺得是又快又狠,还未等他的剑碰到长枪,锐利的枪尖已经是刺穿了他的下腹。

“你……你竟敢谋杀长官……大逆不道……”蒋俊虽然看到林啸的目光不善,但也确实是没有想到他竟然敢刺杀自己,反应只是慢了半拍,就被他一枪刺中了小腹。

蒋俊身边的那三名亲兵这时才反应过来,操刀挥枪地扑了上来。

林啸冷漠地拨枪在手,冷冷地道:“我为我兄长报仇,谁敢拦我?”

这时,马奇也带着本部的人围了上来,那三名亲兵见蒋俊已死,对方又是气势汹汹,不禁后退几步,反身而逃。

林啸捡过一把刀来,将蒋俊的人头割了下来,准备投降蜀军时邀功,而晋军因为主将一死,乱作了一团。

这时,蜀军的攻势更为地猛烈了,张乐亲自杀上城,高声喝道:“降者免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晋军闻之,如何还有心思抵抗,纷纷地缴械投降,蜀军很快地就拿下了小平津关。

无当飞军这边攻势凶猛之时,虎步军和阳安军那边也是大举进攻,朱振看到大势已去,便领着小平津关的残兵败将,出了南门,望北邙山而逃。

蜀军那里能轻易地放过他们,立刻是派兵追击,朱振刚进入北邙山之中,就被蜀军的骑兵从后面追上了,一通乱箭,把朱振连带手下的数千人马,都活生生地射成了刺猬。

拿下小平津关之后,蜀军则是趁胜东进,一举又拿下了孟津关。

五社津的都督是李斌,闻小平津关和孟津关双双失守,心知以他的力量,根本就无法抵御蜀军的进攻,所以李斌干脆举了白旗,率军果断地向蜀军投降了。

小平津关、孟津关和五社津关这三关先后失守之后,蜀军已经是大部渡河,直逼洛阳而来。

第1071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陈骞做豫州都督已经有些年头了,做为晋国的开国功臣,陈骞还是深得司马炎所器重,尽管在弋阳之战,陈骞败给了陆抗,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有所非议,认为陈骞并不适合担任豫州都督,但司马炎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让陈骞继续都督豫州诸军事。

豫州之地乃是晋国的心腹要地,是拱卫京师洛阳的东南屏障,如果豫州有失,就等于是洛阳的东南门户大开,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所以确保洛阳东南门户的不失,对于晋国朝廷而言,一直是重中之重的事,陈骞为人质朴稳重,颇有才学智谋,但将略却非所长,在晋国诸将之中,确非赫赫有名之将。

弋阳之战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吴军大举北犯弋阳,陈骞率兵反击,但却为陆抗所败,晋国痛失弋阳,此后也一直再没有机会夺回来。

当时朝野一片震动,弋阳的失守,让东吴的军队第一次逼近到了洛阳千里之内的范围,吴军兵临淮河,豫州之地芨芨可危,就连洛阳城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此时便有大臣提议撤换陈骞,但司马炎没有同意,认为陈骞为人沉稳干练,并不能因为弋阳的战败就否认他在豫州取得的成绩,于是司马炎坚持己见,并没有撤换陈骞,仍由他来担任豫州一地的军政长官。

由于吴军兵临淮河,原本属于晋国腹地的豫州此刻形势变得严峻起来,陈骞虽然有司马炎在背后支持,但他也清楚,如果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还是一样会被人诟病,迟早是会丢官罢职的。

所以陈骞在豫州一直是秣马厉兵,狠抓豫州的防守,在淮河一线上,一直是布置重兵进行防御,并在豫州的腹里要地汝南、陈郡、颖川、梁国等郡加强戒备,做好梯次防御,以确保豫州不失,拱卫京师安全。

这几年在陈骞的经营之下,豫州的局势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吴国也没有再次兵犯,双方以淮河为界,一直相安无事。

相比于北方诸州的战火纷飞,豫州一直维持着稳定安宁的局面,在这天下纷攘之际,这种安定平宁的局面确实也是难能可贵的,豫州这几年来也自然成为晋国的赋税和兵源的重要来源,为晋国朝廷苦撑危局提供最为坚实的后勤保障。

陈骞也因为在豫州的功绩坐稳了豫州都督的位子,而无人再质疑陈骞的能力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和发展,陈骞也在豫州培养了大量忠实于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关东三大豪强之一。

随着北方诸州的沦陷和洛阳的危在旦夕,陈骞在豫州的处境也渐渐尴尬起来,是否进京勤王,让陈骞是犹豫再三,踌躇不决。

毕竟豫州的兵力有限,就算是全部派出去的话,也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得了洛阳的危机,而且,陈骞一旦调走豫州的兵马,弋阳的陆抗必然会乘虚而入,如果豫州失守的话,那就更会是雪上加霜。

但如果坚守豫州不管洛阳的话,到头来洛阳失陷,晋国灭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豫州将何去何从,更成为陈骞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弋阳的陆抗突然派使者前来,求见陈骞。

陈骞本欲拒见,但想了想,还是将吴国使者召有进来。

吴国的使者进来之后,便呈上了陆抗的书信,陆抗在书信中倒是直言不讳,劝降于陈骞,并向陈骞提出了诸多的令其心动的条件,比如说封王,据地,保留军队,只要陈骞肯归降吴国,一切待遇从优。

陈骞既没有给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