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主要的,蜀军必须要速战速决,只有越过三危山,兵临敦煌城下,才能够真正地解决水荒的问题。敦煌城外,环绕着一条河流氏置水,水量充盈,是敦煌郡唯一的一条地面河流,如果蜀军能够突破三危山的话,缺水的难题便可应刃而解。

所以摆在蜀军面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缺水,而是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三危山,这也是蜀军化解危机的最佳途径。

抵达三危山下之时,刘胤并没有因为想要速战速决就仓促地发起进攻,而是在距离三危山二十里之外的一条干涸的河床上扎下营寨,连续地派出多路斥侯,甚至派阿坚亲自出马,去查探三危山守军的状况。

每一战都当成决战来打是刘胤对自己的要求,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刘胤并没有因为几次曾经战胜过秃发树机能就被得骄傲轻狂,认为秃发树机能已经是不堪一击,面对曾经的河西枭雄,刘胤与之交战,皆是步步为营,慎之又慎的,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阿坚很快就拿回来了刘胤所需的情报,要不说阿坚是刘胤最可以信赖了部下,每一次他出手都是滴水不漏,经过阿坚亲自探查,现已经摸清楚了,把守三危山的,是秃发树机能的心腹大将没骨能,他领了两万鲜卑兵在三危山的险要之处安营下寨,同时马循也派出一些人马和协助没骨能。

刘胤的脸上,微微地露出一点笑意,都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可鲜卑人显然没有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而继一线峡失败之后,继续地集结重兵扼守险要,看来秃发树机能并没有意识到一线峡的失利并不只是一个偶然的因素,或许他认为一线峡之战是猝跋韩的失误所至,如果换一个人来镇守,势必将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这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鲜卑人在扬短避长的道路上已经是越走越远,刘胤相信,这一战,自己绝对是稳操胜券。

第643章没骨能

没骨能是勃然大怒,下令鲜卑骑兵加大攻击的力度,同时令弓手进行反击。

但偏厢车厚实的木板根本就不是鲜卑人弓箭可以射穿的,鲜卑弓骑手也只有采用较大角度的仰射才能将箭矢射到木板的后面,但仰射角度过大目标的精准度就会下降很多,蜀军大多身着铁铠,而且在偏厢车的后面布置有大量的盾兵,对这种漫无目标的散射有很好的防御效果,所以鲜卑人的箭矢大多浪费掉了。

不过鲜卑骑兵的冲击速度还是不错的,虽然前面的骑兵大多遭到了射杀,但后面的骑兵还是很快地突了上来,甚至冲到了偏厢车的近前。

战马丝毫没有减速,狠狠地撞向了偏厢车。每匹战马至少也有数百斤的重量,高速奔驰带来的惯性产生的力量是相当的惊人,战马撞到偏厢车的时候,“砰”的一声巨响,让周围人的心弦都不禁为之一颤。

按理说这应该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战马的整个头颅都被撞碎了,巨大的惯性将马背上的骑手向前抛了出去,也狠狠地撞到了木板之上。

但让人称奇的是,偏厢车那厚实有木板除了表面上撞出一些凹槽之外,竟然是丝毫无损。

这让在不远处观战的没骨能是悚然一惊,他很清楚骑兵这一撞击的力度,但战马都撞死了,蜀军那战车却是完好无损,没骨能实在是搞不懂蜀军是怎么制出如如此坚固的战车来的。

其实偏厢车最大的功能就是防撞击,厚达十寸的木板后面钉满了纵横交错的木龙骨,这些龙骨也是八到十寸的厚度,偏厢车的底部则是铺着厚厚的木板,厢体和底盘之间则是用粗大的圆木密密地斜向支撑着,每一个偏厢车都极为地沉重,行军之时,需要马匹来牵引。正是由于本身极为的沉重,偏厢车才可以抵御住巨大的冲击力。

一匹战马的惯性冲击力虽然很大,但刘胤在设制偏厢车的时候,就做过多次的测试,完全可以确保在这种巨大冲击力下偏厢车的完好性。除了使用巨型的投石车之外,一般的武器还很难威胁到它,对付骑兵的冲击,完全是游刃有余。

偏厢车联结成一排,那种高度也是战马所无法跳跃过去了,这种专门针对骑兵而设计的战车两度让秃发树机能吃尽了苦头,没参与过武威之战的没骨能此时见识到了偏厢车的威力,也不禁是是大呼头痛。

怪不得蜀军仅派五千人就敢来进攻,当真是有恃无恐。没骨能先前没听副将乌泉普罗的劝告,此时搞得是骑虎难下。

但没骨能的脾气很倔,明知这支蜀军是一根难啃得硬骨头,但他偏偏就是不信邪,非要把它给啃下来,下令鲜卑骑兵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强攻。

傅募冷笑一声,没骨能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虽然看起来凶悍无比,但对于偏厢车阵来说,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在车阵厚实的壁垒之下,当初秃发树机能率数万大军都无法攻破,现在仅凭没骨能的万数人马,根本就无法撼动。

这种近距离的搏杀,元戎弩的特长完全可以发挥出来,密集的箭雨形成一道死亡扇面,鲜卑人攻得越急,被射杀的机遇就越大,很快地,在蜀军的车阵前面,鲜卑人和战马的尸体就已经是横尸遍野了,唯有那厚实木板构成的偏厢车阵,依然是巍然不动。

山口地区的战斗打响之后,距离虎步右营十里之外的虎骑营立刻就投入了进攻,十里的距离对于步兵而言可以算的上长距离了,但对于骑兵而言,却不过是片刻的光景,很快,邓朴率虎骑左营,傅著率虎骑右营从左右两路包抄而来,对没骨能的鲜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还没有啃下来,蜀军的增援骑兵又包抄而来,没骨能再狂傲,也明白此刻的形势,只得下令撤退。

但虎骑营可不是虎步营,面对虎步营时,鲜卑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虽然啃不下来,但自保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此时面对虎骑营,鲜卑人可没法想走就走了。

由于装备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虎骑营骑兵的速度显然要比鲜卑人更快,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很快地就完成了对鲜卑人的包围。

形势的陡然逆转,让没骨能不禁是胆战心寒,蜀军的步兵强的离谱,蜀军的骑兵更是动作神速,实力之强远远出乎没骨能的预料。

马泉普罗挡在了没骨能的身前,大声道:“将军快走,我来断后!”

没骨能这时好生惭愧,先前马泉普罗力阻他出战他不听,现在身陷困境,反而要马泉普罗来掩护他撤退,性格耿直的没骨能大叫道:“不行,我不能抛下这些儿郎子弟,要死也死到一块!”

马泉普罗道:“将军不可,将军可是奉大首领之命来镇守三危山的,如果我们都战死于此处,三危山谁人来守?将军须以大事为重!”

没骨能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重重地叹息了一声,率领着他的亲兵骑队向外突围而去。马泉普罗则是在后面为没骨能断后,很快地,他就陷入了蜀军骑兵的重重围困之中。

马泉普罗血战到底,身边骑兵越打越少,渐渐不支,被拍马赶到的傅著一枪刺于了马下。

没骨能拼死力战,总算是逃出了包围圈,看看身边只剩下可怜巴巴的数百骑,没骨能是心如死灰,他一向狂傲眼光过顶,没有想到这一战却几乎是全军覆灭,一种悲凉的情绪涌上了心头。武威之战后,没骨能对鲜卑人的失败还是不以为然,没有想今天在三危山,实实在在地给他上了一堂课,不服?不行!

带着几百残骑逃回到了三危山,没骨能打死也不敢再出战了,一面死守要隘,一面向秃发树机能紧急求援。这次带来的两万骑兵折损了一半,仅剩下一万余人,关键是没骨能的信心也给打没了,除了求援,他想不到更好的招了。

第644章火拼

蜀军在山口大捷之后,便将主力部队插入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地带,刘胤决定各个击破,首先派兵攻打驻兵最少的鸣沙山。

本来鸣沙山和三危山是互为倚角的,一方受攻另一方可以出兵援救,但没骨能惨败之后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战了,眼睁睁地看着鸣沙山陷落而无动于衷。

鸣沙山的守将是敦煌晋军司马杨啸,守军除了他自己带来的一千晋之外,还有没骨能拨给他的一千人,总计两千人马。

相比于山势陡峭如危如坠的三危山,鸣沙山的山势则要平缓的多,鸣沙山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山的流沙,人或物体在沙面上移动的时候,就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在后世,敦煌鸣沙山可是鼎鼎有名,游客如炽,因为在它的东麓,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莫高窟,不过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现在还是一片荒山野岭。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攻打鸣沙山的蜀军那有心思去欣赏此处的风景,就算那会出声的沙子初时给人一点惊异之外,但看久了听久了也就没啥新鲜感了,比起普通的山岩,鸣沙山似乎更难攀登,这儿的沙子都是活的,踩上去松松软软,一不留神就会从山坡上滚落下去,不过这一路都是这样软软的沙子,就算跌下去也不会受伤。

就算鸣沙山的守军居高临下,凭险据守,但兵力的悬殊让他们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的进攻,而守将杨啸本来就无心恋战,看到如潮水般攻上来的蜀军,便有心思拱手投降。

杨啸想要投降,可鲜卑人不干,刚发现晋军有投降的意图,便从背后向晋军发起了袭击,晋军当然是不甘示弱地予以还击,双方立刻干起仗来。

原本有兵力防守,蜀军的进攻肯定会迟滞着一些,但等傅募率兵快攻上山顶,意外地感到压力竟然没有了,山上不断地传来喊杀之声,但却似乎并不再是针对攻山的蜀军,于是傅募立刻率军冲上了山顶,赫然地发现山顶上的晋军和鲜卑人已经混战在了一起。

傅募愣住了,双方正在打得激烈,地上已经躺满了尸体,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完全是在真刀真枪的干仗,傅募也搞不清究竟是出了什么状况,也不知道该去帮谁。

关键的时候,还是语言相通的杨啸大声叫喊着向蜀军投降,并请求援助,而言语不通的鲜卑人则是叽里哇拉地叫喊着根本就听不懂他们的话。

傅募当然不再迟疑,晋军肯投降自然是好事,怪不得晋军能和鲜卑人干到一起,原来是晋军这边想要投降鲜卑人不干,双方才发生了火拼,不过这对于蜀军而言是好事,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蜀军可以兵不血刃地攻上鸣沙山,这是得益于这种好处。

傅募当即下令蜀军协助晋军围歼鲜卑人。

论战力,鲜卑人要比晋军强上一些,由于他们是先发制人,所以在战斗中占据着主动,但蜀军攻上山顶以后,形势便立刻逆转过来,近五千的蜀军将山顶之上的鲜卑人团团围了起来,在晋军的配合下,对鲜卑人全力追斩。

很快地,这一千鲜卑人全部倒了下去,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脱。杨啸的晋军也是伤亡不轻,折损过半,这也全仰仗蜀军的支援,否则和鲜卑人的对战,讨不到半点的便宜。

拿下鸣沙山之后,傅募便带杨啸去见刘胤,具述详情。

杨啸见到了刘胤,诚惶诚恐地道:“马循不识天时,妄图抗拒将军,小人其实归降之心久,今得其便,故而才引军在阵前投降,望将军接纳。”

刘胤呵呵一笑道:“杨司马肯弃暗投明,乃我军之福也,你先在军中候命,待平定敦煌之后,另有封赏。”

杨啸大喜过望,拜谢再三,方才退去。

刘胤召诸将到中军帐,道:“我军已经轻取鸣沙山,现在只剩下三危山的三座营寨,你们何人愿意取之?”

攻打山寨,骑兵自然是使不上气力,但步兵五个营的中郎将,却都是要出面一争的。傅募抢在了头前,道:“末将愿往!”

罗袭有些急眼了,大声地嚷嚷道:“傅将军,你刚打下了鸣沙山,还要再争三危山,这功劳,可都被你抢去了,再怎么也分润点给我们才是。”

其他三将高远、卢逊和邓忠也是请命出战。邓忠是此次被刘胤最新任命为新编第三营的营官的,先前邓忠一直在刘胤的侍卫部队中担任一个不高不低的职务,但刘胤知道,以邓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营中郎将一职,随着和邓艾的深入合作,刘胤也逐渐敢对邓忠委以重任了,所以新三营中郎将的职务最终落在了他的头上。

傅募仗着是刘胤小舅子关系,在几次打冲锋的战役之中都抢了头功,让其他几个步兵营官都艳羡不已,其实这倒和裙带关系无关,傅募的虎步右营论战斗力在诸营之中也是名茅的,所以刘胤几次打头阵都让傅募上了。

最后刘胤点名让罗袭的永安营进攻三危山的东峰,高远的虎步左营进攻西峰,至于三危山的主峰,刘胤暂时不去动他。

罗袭和高远领命,立刻率本部人马出发,向三危山的东峰和西峰发起了进攻。

没骨能在三危山上扎下了三座营寨。不过他并没有把全部的兵力平均分配到这三座营寨之中,主峰的营寨是防御重点,至少集中了鲜卑人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东西两座山峰,则处于次要位置,故而兵力要薄弱一点。

刘胤就是专挑薄弱点下手,先易后难,抢先进攻东峰和西峰。

第645章又见围点打援的妙手

三危山的东峰和西峰虽然没有主峰那般险峻,但依然是易守难攻的,不过好在没骨能在山口之战中折损了近半数的兵马,此刻又三分镇守,所以每一处的兵力都大大地削弱了,现在蜀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兵力,除了动用永安营和虎步左营对东西峰实施攻击之外,其余三个营都围在了主峰的周围,一旦没骨能有出击救援的可能,就会在半路上截杀之。

其实没骨能在山口一战已经丧了胆,看到山下蜀军人潮如涌四面围山,根本就再也没有出战的念头了,吩咐手下兵士紧闭寨门,坚守不出。

没有主峰方面的增援,东西两峰自然是压力倍增,蜀军连续进攻了两日,守军终于不支,东峰首先陷落,紧接着一个时辰之后,西峰也被蜀军拿了下来,鲜卑人在三危山的防线,仅仅剩下了没骨能把守主峰未失。

三危山有一座月牙泉,虽然天旱时节,泉水也没有平常那么大,但好歹有汩汩细流,也可以缓解一下蜀军的用水紧张,毕竟连续半个月以来的缺水让蜀军很是困难。

;连续地获胜让蜀军诸将信心满满众志成城,纷纷向刘胤请缨担任主攻,欲一战拿下三危山主峰。

但刘胤面对诸将的请命却是笑而不语,只是对三危山主峰围而不攻。

众将不解其意,现在三危山已是一块孤地,如果蜀军趁热打铁一鼓作气的话,很快就可以拿得下来,刘胤却按不动,众将皆问何故。

刘胤微笑道:“取三危山不过是探囊取物,如果我们尽得三危山,只怕秃发树机能又要远遁了,出了玉门关,便是西域,西域之大,就算是整个中原都未必能容得下。如果秃发树机能遁入西域,再想消灭他,恐怕就难了,留着三危山之敌,秃发树机能必不忍弃之,定然会全力援救,或许三危山便是此役的最后决战。”

众将恍然大悟,原来刘胤留着三危山主峰不打,是另有玄机,这围点打援的妙手,刘胤已经用过多次了,而且是屡试不爽,这套战法,现在蜀军已经掌握的是炉火纯青了。众将一听刘胤的计划,那可是要吃大餐的,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鸣沙山和三危山的东峰西峰相继失守,现在三危山的主峰已经是陷入孤立无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