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妹妹叫女娲-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巫先是肯定了风太昊在没有经过训练就能跟着跑下来这一行为,表扬了他两句后,才问道:
“我看你从后边过来,可看到你二爹了?”
风太昊点头,道:“看到了,就是跟在他身边一路跑来的。”
“哦?那他为何不来,而让你前来打探?”大巫一听,便猜到了前因,道
风太昊一愣,觉得二爹也不可能就是看自己走来走去而让自己来的,刚刚说话间他喘息声颇重,看来是他背着华胥氏这么一个大活人,实在是太累了。
便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大巫听后,摇头失笑,喃喃地道:“这还真像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后又对风太昊道:“你先等下,已经派人进去了。”
“嗯……哦。”风太昊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这是在告诉自己已经让人去看雪是不是停了。
不过心下却是嘟囔了句:‘我好像没说过自己是来看雪是不是停了的吧,还有……’
就又道:“师父,可是这里明明没有下雪,难到会有那么大的不同?”
因为这里比较空旷,抬头就能看到天上的月亮与星星;明明就是晴天,为何还要去看;再借着星月之光,扫了一眼四周,根本就看不到一丝雪的痕迹。
说完之后,便想到东边日头西边雨的事情虽然没有亲眼风过,但是以前在网上常见,便更正道:
“我的意思是问,这内外历来都是如此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没错,留人下来,见下雪了,便回来通报!”大巫道
“师父我有一点不明。”风太昊道
“哦?说来听听!”大巫道
“就是为何不直接住在此处?”风太昊道
“这个啊,说来话长……”大巫道
风太昊一听,便张开了眼睛,兴趣盎然地等着大巫继续说下去。
大巫看到风太昊那在夜里如猫一般发亮的眼睛,半掩的眼神深了深,然后挑起眼帘看了风太昊一眼,轻声地道:“你的眼睛……”
风太昊闻言,忙垂下眼皮,看向地面;但他还是看到了大巫的眼睛果真也是发亮的。
看到风太昊的这个样子,大巫淡笑意味深长地道:“无妨,无防。”
前半句话欲言又止,后边又来了个无妨为何让自己听起来这是话中有话呢,便开口欲问。
但大巫却抬手道:“该你知道的事情,自然会告诉你。”
对是这句话,万恶的该我知道;还不如直接说现在不想告诉你,这多痛快。
闷闷地‘嗯’了一声作为回应后,就听到大巫开始了那个说来话长的缘故。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个时候的盘古长发现此地……
那个族长有子十七人,其死后,长子曰赫天氏,埋父尸于中山,后迁族人于此。
本是好意,但却引起了祸乱。
从那以后,不管体质如何,总有人想入此地试上一试,由其是寿命不多之人,更是抱着一拼之心,硬闯。
但是,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有太多不符合条件之人,时不时地进入,浪费掉了资源。
纷争由小及大,最后起了冲突,有伤、有残、有死、有避走的。
最后,长子一支虽然胜出,留在了昆仑;不过这里是延寿、甚至是可求长生的神地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
又是一番争斗,便达成现在的这个规矩。
而那一族盘古之人,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此地;但他人还是放心。
最后各退一步,盘古族人搬离这里,另选他地……
而你我们之前来的地方,最开始是各氏族留下之人的住地;而每一次月圆,便会派三个不同姓氏之人来这里驻守……
说到这里,大巫便不欲说下去了,又正好看到风一回来了,便道:
“好了,就先说到这吧。”说罢向氏族族长们走去。
一听便知道,这些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
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书,都是口口相传;再者听起来就知道时间已经很久远了。
不说别的,就光看之前的那个住地的发展情况,有些遗迹都有千八百年的时间。
所以,风太昊一时有些发愣,在心里琢磨着为何大巫会突然说起这些……
脑子里闪过了很多东西,但是回想起来,提到最多的却是盘古族,于是风太昊灵光一闪,追上已经走出几步的大巫道:
“师父,那现在的盘古族人在哪?”
“哪里都有吧……”大巫声音飘渺地道
“可是,您刚刚不是说有他们另选他地了吗?那是哪里?”风太昊又问
“昆仑墟!”大巫声音决然地吐出这三个字后大步向前。
风太昊没有再继续提问,也没有再跟下去;因为他听出了大巫内心之悲。
站在原地,脑中风速地思考着……
最后得出了一个终论,有99。999%的可能性,自己就是盘古族人;因为今天看到自己眼睛夜里发亮,心里推测,眼睛发亮应该是盘古族人的特征,加上又来到此处,师傅才有感而发告诉自己了这些秘辛。
不过昆仑墟是哪里呢?
看来应该找个人来问问……
对了,自己是来打听信儿的;既然人都回来了,自己应该去听听才对。
想到这儿,便大步流星地又追赶起了大巫。
俩人差不多同时到达。
正好听到见地二祖爷道:“这样更好,大家可以休息一下;都散了,回去告诉大家去吧;还有,不知道雪什么时候停,都别睡死。”
虽没听到前言,但只听二祖爷的话;风太昊也已经明白了。
听罢,便欲转身往回走,把这个消息告诉燧人氏。
但是他刚一转身,便被二祖爷看到了。
二祖爷想了一下,开口道:“伏羲啊,过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风太昊闻言,驻足,让脸上挂上笑意,因为之前因为河石的事情,有所不敬,便乖巧地道:“您老请讲!”
伏羲简介及相关
伏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也叫庖犧”。
萧启宏先生的《汉字世界》则介绍说:“羲是人类始祖伏羲的专用名字”。
萧启宏先生的观点,其实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得到了印证。《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羲”字条目的介绍很简单,仅寥寥两条,第一条为:“见417页'伏羲'”;第二条只有一个字:“姓”。
而姓,是对一个氏族血脉的标示。代表姓的文字,其所对应的文字本意,是对一个氏族血脉源头性心理文化的提示,是对一个氏族血脉源头性人物或事件的提示。
比如赵姓,是造父的后人,以他们氏族曾经建立的赵国为姓;钱姓,是颛顼之后裔孙孚的后人,因孙孚在周代钱府为官,后人以其官职为姓。
一个家族以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为姓,这是以一个家族血脉的真实性,证明这个历史人物之传说的可信性。
况且,这个历史人物在我们的汉字中还享有专门的字形字意,来给以专一的命名,可见,这个历史人物在由汉字所代表的我们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伏羲虽然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却不可以将其当作虚无的神话性人物来对待。须知,传说中有许多神话性的想象,但也有许多来自一个民族孩提时代的真实记忆。
然而,这么一个关系到华夏民族起源的历史性人物,司马迁的《史记》却没有将其收录在册。倒是唐朝的司马贞认为这样不妥,遂根据能够搜索到的一些资料,补写了一篇《三皇本纪》。
《三皇本纪》记载的是犧皇伏羲、娲皇女娲、和农皇神农的事迹,其中关于犧皇伏羲的介绍如下: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其后的索隐曰:“按伏羲风姓,出《国语》。其华胥以下,出《帝王世纪》。然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阴。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
除了这些简要的记载之外,《三皇本纪》中提到的《八卦》及其相关的《易经》内容,因为来自于那个时代,也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携带着那个时代的相关信息,所以,我们也一并加以关注。
结合一些人类学以及考古学上的信息,虽然我们仍是不能对这个时代了解更多,但是,对其进行一个概貌性的描绘,倒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章母曰华胥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
这段话告诉我们,庖犧氏是“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的,她的母亲是华胥。
那么,他的母亲华胥,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华胥为什么能够生育出象庖犧氏这样“继天而王”的杰出人才呢?
为了全面地了解伏羲,也就是庖犧氏,我们必须首先来了解一下其母亲华胥。
第一节华胥之谓
国学家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
曹定云在其《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中认为,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蕊氏,即崇拜花蕊的部落。
笔者除了跟随两位老师的说法外,也希望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名字与名号的来龙去脉,从而挖掘出华胥这个名字背后更多的内容。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大哥、二哥、大姐、二姐,这些都是名字。可是,这些名字都只能适用于家庭内部。出了家庭,到了学校或者工作单位,这些名字就不能适用了,必须改换成相对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具有个人独特意义的名字、以免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名字发生混淆。
在现在的一些用工单位,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同一个地方的人,在同一个单位里工作的并不多。而每个单位里的所有的人,原来都是有自己的本名的。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单位里,人们需要他们原来的本名吗?河南有三个人,就分别叫大河南、二河南、小河南;河北有两个人,就分别叫老河北和小河北。本名有什么用呢?没用。
但是,本名对大家没用,对老板却有用。虽然老板平时就那么大河南、小河南地叫着,可在记账的时候,他还是要一本正经地把各人的本名对号入座,与其本人的身份证一一对应。为什么呢?这关系到法律呀,关系到政府部门来检查呀。你能大河南、小河南地叫你的员工,人家政府部门能够大河南、小河南地去四处找人吗?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名字的第一个意义,就是为了把一个人或者事物,以标示的方法和其他的人或者其它的事物相区分。
可是,除了与其他人或者其它事物相区分的意义外,为什么父母叫儿女要叫大龙大凤,而不叫大狗大丫呢?为什么儿女对父母只能叫爸爸妈妈,不能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一样,叫父母在社会上相对其他人所使用的名字呢?
这里就牵扯到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世界观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在这种精神性的层面上,名字的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第一个意义虽然实用,却被人们轻视,第二个意义原本是派生出来的,反倒被重视起来。于是,基于这第二个意义,名字的命名权就发生了转移。
爸爸妈妈,原本是基于孩子出生后不久的自然发声而产生的名字。也就是说,父母最初的命名权,是掌握在孩子们手中的,是孩子给自己的父母取名叫爸爸妈妈。可是,由于价值观的作用,尽管父母在社会上还有其它的名字,孩子却不能随着社会上的人们叫父母针对社会上其他人而取的名字,而只能仍然叫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那么,这里的爸爸妈妈这个名字,还是孩子给取的吗?不是。它是孩子的父母自己给自己取的。这里面体现了父母个人的价值观,就是:自己和社会上的其他人是平等的,但和自己的孩子不能平等。
同样,孩子的名字,最初是由父母取的,比如大丫二丫,大狗二狗。那是因为孩子的名字不针对社会,只针对自己家庭的内部。在家庭内部,父母是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体现出相互尊重之意识的。可是,一旦孩子要上学了,孩子的名字就必须改变了,要由一个很随便、很自虐的名字,变成一个很慎重、很自尊的名字。这里面的命名权就发生了变化,由父母个人转移到了全家老少。这里面体现的是全家老少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父母个人的价值观。它表明孩子的名字针对社会,一方面代表了自己,二方面也代表了自己全家,表明这一家人作为一个集体,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而如果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不同于自己家庭的价值观,他就可能会将自己的名字再次更改,换成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名字。
在社会上,一个人初入某个圈子,圈子中的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就根据他的某一种特征,来给他取名,或者河南、河北,或者光头、卷毛,或者斜眼、大屁股,等等。然而,这些由别人取的,包含着别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或者世界观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不一定能够接受。于是,他就反复地向人们强调,我有我正式的本名,你们应该叫我的本名,否则,我跟你急。他要和别人争夺自己的命名权。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名字的发展,是经过了他人命名和自己命名两个阶段的。
不仅名字的发展经过了他人命名与自己命名的两个阶段,而且,在这之前,名字还有一个有与没有的发展阶段。
在黄帝乃至大禹时代之前,除了打仗,部落与部落之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更难得有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个人交往。所以,除了部落需要名字之外,部落中的每一个人,一般都不需要名字。即便是部落酋长,也没有单独的名字。部落的名字,就是部落酋长的名字。
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发现,古代人的寿命往往都特别地长,一个人可以活几百岁甚至几千岁。一个宓犧,活了整整一个渔猎时代;一个庖犧,活了整整一个畜牧时代;一个伏羲,活了整整一个原始的农业时代。其实,活几百岁、几千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甚至是一个氏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对于这段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这里,我们就要考虑到,这里的鲧和禹,既是两个人,也是两个部落。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鲧部落的酋长带领大家抗洪,采用的是土填的办法,结果,在抗洪的过程中,部落酋长被雷电击中而身亡。由于古人不明白雷电伤人的原理,就以为是得罪了天神,遭到了天神的惩罚。而酋长遭到天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