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经:梨花如雪董鄂妃-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延思走后,放开皇上的手,我作态的激动不留痕迹消散,主动要求躺下。皇上显然还没从刚才的状况中平复过来,一再追问我都是些什么配药。这下,我是真的气倦神乏,缓缓合眼,连回应他一声都无能为力。

 他给我拉好被子,“睡一会儿,朕陪着你,等你醒来,朕带你去见茆溪行森师父。”

☆、第六十一章  来时无心,去也无心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一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一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之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达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

 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山下华严寺的善化堂中,我半卧躺椅,对面宽额慈目、敛笑摄定的正是茆溪行森师父,而皇上端坐正椅浓酽兴致正背诵尤侗的一篇游戏制义《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尤侗是顺治三年的副榜贡生,可惜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顺治九年,亲政后的皇上欣赏其文采,并赞誉其乃“真才子”,特授永平推官。顺治十三年,因遭弹劾,被刑部上报革职,后改为降二级调用,然尤侗愤然辞官,返归故里。

 “师父,您评评看,尤侗此等才华,他当真是不懂应试的规式?格式工工整整,却不过别人以圣明立言,他却为张生代言。”

 说到这,皇上竟然唱起《西厢记》中张生的一段唱词:“饿眼望将穿,谗口涎水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行森师父淡扫笑意,“皇上称誉尤侗是真才子,皇上实是真风流才子也。”

 皇上眉飞大笑,“朕不过是嘴上跟读两句风流,至于笔下生花,朕是眼望不可及,比不得。”

 “皇上过谦,皇上文笔墨画的造诣深臻大妙,实乃天纵之能。”行森师父颔首称道。

 皇上诚恳求学,“此文最后写道,‘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这句一定要请教师父,哪有僧人处所四壁不挂佛像,反倒画西厢,不得其解?”

 行森师父的淡然一直是绵绵流长,“这句并非尤侗首创,出自前明张岱《快园道古》。”

 接着行森师父缓缓道出原文,“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老僧从此悟禅。问:从何处悟?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皇上似悟非悟,“张生为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情迷意乱,可出家人四大皆空,这位老和尚却要为这一转悟什么?”

 “崔莺莺的临去秋波何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不同感受,不同时候不同悟道,那位老僧所悟在他心中,贫僧不敢妄论,倒是皇上想是如何?”

 皇上目光移向我,含情脉脉,“不怕师父见笑,唱词里崔莺莺的临去秋波也曾让朕向往,羡慕张生得此一转。直到朕也拥有一汪盈盈秋水,朕真正体会了张生的魂萦梦牵,也如同汤显祖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垂下眼帘避开,听得行森师父含蓄劝言,“皇上多情,且用情至深,正因如此,皇贵妃揽月独明,深受眷宠。如今皇贵妃抱病卧休,不免顾念重重,依依回眸,贫僧以为,昔日热情如火,今时宜修心静情,同样可谓是有情人。”

 “师父所言有理,”皇上的声音变得嘶涩,“是朕参悟不够,总也是焦心上火。”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皇上弃汤若望神父转而求教高僧参悟佛学感到半明半惑,与汤神父的接触让我觉得皇上眼里充满了活力,汤神父的教诲如同在督促皇上练就钢筋铁骨,理性去直面所遭受的挫折与苦难,敢于承受并勇往直前。

 反观今日与茆溪行森师父的见面,这与汤神父相处的感觉截然不同。在这里,仿佛一切都是平淡无味,上至皇权的威严震慑,下至底层小民的果腹求存,都可以化作一股清流,顺其自然,蜿蜒而去。

 “墨兰,朕每每与师父一起,悟宗通理,总有进步,你若有问,相信也能修性悟心。”

 我颔首浅笑,“自皇上抄与妾妃《心经》,经文的一字一句便是沉进了妾妃心底,只不过经意的修悟总归是流于表面。”

 目光款款转向茆溪行森,“师父,眼见秋风扫落一片红枫,掉入水中,随波逐流,要漂泊向何处,不免茫然。如此漂荡水中,虽流过一程又一程山明水秀,可也不能总是荡在水中央,如遇弯道转折被阻停靠岸,是等着一股激流冲来再次顺流而去,抑或是弃流登岸,入土化身,重获根基,绿意枝头。”

 茆溪行森拂去微微一怔,言之谆谆,“皇贵妃的参悟绝非浅显,这中间的障碍不过一念之差。所谓心,可说有可说无,心与外界结缘生出幻影,经重重人事,历浮华生死,心生种种幻念。苦不堪言常常扰人心,殊不知却也是自己存心自扰。不起念,凡事无分别,有心如同无心;起了念,分别人事,心乱颠倒,逐境流浪,心堕迷途,言苦厄在心。其实见闻觉知不过了了,无不同,无差异,真心回位,得无心之心,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沉思吟味,我静默不语,这时小碌子进来请示,大学士有急奏面禀,皇上揣着不乐意端行而去。

 行森师父对心经的解读意味深长,参悟了了我自觉不够修为,特别是我这心明明还是泡在无知的幻念中,皇上前脚离开,我便看向行森师父欲言又止,答应了皇上不能问,可就是断不去这个念头。

 行森师父把我的眼色看入眼中,“皇贵妃可是想向贫僧询问‘一口气不来,该去向何处安身立命?’”

 我惊异,却又点点头承认我的纠结,听他接叙,“皇上问过贫僧,当时看见皇上强忍眼中泪光,贫僧便觉无论是发问的皇贵妃,还是听问的皇上,都该是心有千千结,顾念重重。皇贵妃,来也就来了,去也就去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放空了心,处处皆是安身立命之所。”

 他举止安详,“皇贵妃,换贫僧冒昧替皇上问您,‘一口气不来,您想去何处安身立命?’”

 我被茆溪行森问住,皇上眼含泪光询问师父,他心里的纷乱与难受可想而知。我嘴上总是说,他是皇上,他能给我这些,已是不易,我很满足,可既然如此,我为何一再问询?

 明知他会寂寞,我却问,“你寂寞吗?”明知他会害怕,我却要问,“你害怕吗?”明知他会痛苦,我却又要问,“你痛苦吗?”

 他已经置身这样的环境,已经在承受这样的苦楚,我的明知故问岂非一再把他推入深渊,何必再为他制造苦厄?

 水雾蒙上我双眼,视线在迷雾中模糊,心却变得透明,面向行森师父,“想来师父尚未给皇上答复,它日如果皇上再问,就请回复,‘来时无心,去也无心,妾妃恩谢皇上深情眷顾,只愿皇上永享福寿安康。’”

 行森师父双掌合并,“成全了别人,别人也就成全了你,皇贵妃灵性慧根,不愧是皇上的红颜知己,一旦倾心,便是千寻万顾。”

 心仿佛褪去一层裹缚,轻松不少,谢过他的一番教诲,我不由信然而问,“师父是得道高僧,不尽然于谈禅讲经,想必也是游历各处名山胜川,可曾去过春夏秋冬四季并存的地方?”

 “四季并存?皇贵妃真是奇思妙想。这种地方只应天上有,人间何处能见,便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没有写出如此仙境。”

 也对,李延思的解药还真是只能上到天庭,方可求得,我付之一笑。相信菱香已经把我的话给李延思带到,以他的医术何必留在宫中遭受无端牵连、卷入宫廷暗斗,倒不如隐匿民间,踏踏实实救助可以救活的人,反倒是身为医者最基本的操守。

 “等等,”一直淡定祥和的行森师父顿时愣神,“有一个地方,那是贫僧去过的最神秘最奇特的地方。”

 行森师父的思绪返还过往,依稀那时不过二十来岁,他一人行走去往各处寺院拜学论经。那时正值严冬,他在山中迷路,眼见一条溪流清澈见底,探手进去,竟非寒凉刺骨,反是温和适度,便不由自主跟随这条溪流一路寻去,好奇源头所在。

 三天三夜过去,口渴便是喝这可口的溪水,可干粮已囊中见底,他没有看见任何村落,一路毫无人烟。雪上加霜的是,不巧天降大雪,满眼白雪皑皑。可也就在这时,他一直跟随的溪流在一排瀑布飞流前止步,前方已经无路可去。

 风雪盖住大地,无处寻获食物,他只得咬牙从瀑布旁的峭壁攀上瀑布山顶寻求出路。实际攀爬的过程也并非如想象般高不可攀,看似陡峭,其实皆有抓扶之处,虽蹭伤皮肉,可也是有惊无险上到瀑布上方。

 然到得上方,眼前巍峨挺立、耸入云天的大山令他完全目瞪口呆,更令他叹为观止的是,好似一把天斧强势劈开这座大山的下部,巨大的裂隙如同一道敞开的威严山门,黑黝黝的中空透出神秘也让人悚然,而汩汩清流正源源不断从山门流出,在此形成一处深潭,水流再经由瀑布飞流直下,潺潺而去。

 站立水潭边,他惊叹自己从未见过如此透亮澄澈的水质,放入水中的手如同从镜中看到一样清晰。难怪水温不冰不寒,因为他能清楚的看到洞门前往里的水面上缭绕白烟,像是热气,又像是清雾。

 然而他早已是精疲力竭、饥寒交迫,即便这里就是清流的源头,倒在水塘边奄奄一息的他,只能感叹这条命怕是就要休止在这鬼斧神工之地。

 恍恍惚惚、昏昏沉沉,不知是过了多久,他醒转过来时,居然发现自己躺在一竹筏上顺流直下,身上盖着一件厚厚的蓑衣,身旁多出一个竹篮,覆在竹篮底部以及遮盖竹篮的却是两片新鲜碧绿的荷叶,揭开荷叶,里头放置粉、紫、黄、白彩色饭团,上头撒了层薄薄的褐色霜粉。

 他抓起饭团赶紧往口里塞进,甜丝丝的清香满口流溢,原来那层褐霜是糖粉,但味道不同于红糖,倒有些秋天漫步枫林飘荡在风中的隐约清甜,而大快朵颐的饭团却仿佛把人带入满路春花香水,娇美的花月容,淡淡的百花香。

 “唉···”长嘘嗟叹,行森师父如同魂游归来,“那竹筏活似有灵性,我被送至某一处村落,总算捡回性命。”

 “阿弥陀佛,”大师双掌合十,“缘溪而行,缘分得见,缘薄而回。”

 放下手,他心平气和,“那时是寒冬季节,竹筏上却放置盛夏的荷叶,饭团则飘溢春花淡香、秋叶清甜,俨然就是四季并存,于此推测,在这世间某一处或许存有这样的世外仙源。因缘际会,缘多缘少,还真是看不同人的机缘。”

 行森大师断不是信口开河之人,虽已过去二十多年,可当那一刻回忆晰晰明亮时,他还是沉浸在流连忘返中,特别是那淡淡的馨香至今都还是身临其境流溢在他口齿间,莫非真有如此梦幻仙境?

 “师父无意误入,却结上缘分,不知后来可曾回头探访过?”

 听闻这样的仙源,又岂会无动于衷,连我自己都想亲自跑去寻迹觅踪。莫说是如此与世隔绝的好去处,哪怕只是青乡僻壤的一处林舍,也是我期盼与皇上执手终老的汲汲渴望。

 “贫僧确实反复找寻,结果则是无影无踪,后来渐渐明白,强求不得,人生经历此一回,已是弥足珍贵。有缘,自然而然就能遇上;无缘,穷尽一生也是枉然。”

 正与大师聊兴正酣,小碌子奉命过来通传,皇上担心我身体,所以先让小碌子送我回去休息,他晚上过去陪我。其实我精神尚好,但既然皇上有令,我吩咐小碌子在外稍等,我要紧着时间把我的疑惑向大师求释。

 “今日与师父不过聊叙半会儿,心境就已是开阔不少,难怪皇上对师父仰慕不已。”

 调整自己的语气,我不得不有意冒犯,“皇上初始登基,结识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神父,皇上深为汤神父的学识与品德所折服,不仅封神父官至正一品,在宫外神父也尽得便利广为传教,从而吸纳更多人信仰天主,没有皇上的庇护,汤神父的传教不会如此顺利。”

 茆溪行森聚精会神平视于我,听我直言,“后皇上转向佛法,自此深信不疑,为表达自己的诚意,皇上屡次邀请得道高僧入京觐见,赐封尊位,并广施金银修建寺庙,光大佛法。一边是宁静清修、求淡求无的得道高僧,一边是统御四海、杀伐决断的九五之尊,看似毫不相干的两岸,经皇上积极修建圣明之桥而频繁往来,上仰天子趋佛念经,下至百姓广受佛光普照,寺院香火氤氲旺盛。可见,皇上的虔诚对佛教的传播意义深远。”

 “然而,若是皇上过度追求清修,行越界限过桥踏入寺院,欲效释迦如来舍王宫成正觉,仿达摩舍国位为禅师,只怕于国于民甚至于弘扬佛法都会不利,大师以为如何?”

 行森师父双眸敞亮,“皇贵妃此言犀利,似是责问之语,但又足显皇贵妃深为皇上忧心忡忡。”

 “不可否认,皇上信佛修法的这些年,我宗派的僧众确实急剧增加,慕名求解的百姓也是络绎不绝,寺院灯烛明亮,香火源源,这都得益于皇上光扬法化、信佛敬佛。”

 行森师父嘴角拈着轻重,“至于皇贵妃的担忧,贫僧可以说未免多虑。皇上稚童登坐,少年亲政,从来是锐意图治,不遗余力经营建制,到如今规模大略,粗已具备,实为青年英主也。皇上力担君主之责,一心效法唐宗明祖,致力开创大清盛世,这样的皇上,皇贵妃理应满怀信心才是。”

 皇上在我跟前不止一次表示过厌倦朝政,出家为僧、让位给岳乐不也是前不久他喊出的狂言?师父的话虽句句点出皇上的壮志,可我就是蹙额不解,拿不准皇上的心态。

 “皇上的个性相信皇贵妃心里有数,刚烈峻急,实是龙性难撄。正因如此,身陷暴风骤雨的皇上对佛法的诚意真挚恳切,内修慈仁、明净之心,外保国土、护卫生民。”大师目光如炬,“皇贵妃且放宽心,皇上未曾对贫僧表示过舍弃权位、入寺为僧。”

 我的心跳逐渐加速,直截了当问他,“从大师此次入京住进西苑万善殿,皇上真就没有提过出家一说?”接连喘上几口气,“恳请大师真心相告,莫要相欺。”

 行森师父双掌合十,“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自贫僧见过皇上以来,从来都是谈禅论佛,或讲史说道,皇上从未与贫僧提及想要出家。”

 我双手紧握,不甘心再问,“如若皇上一意孤行,大师欲何为?”

 “皇贵妃何必纠结于从未发生的事情,皇上心系江山社稷,对皇贵妃又是情深意长,虽偶尔向往窗明几净,但绝非出家,请皇贵妃安心养病。”

 “真的,真的从未提及要出家?”

 行森师父淡写微笑,肯定答复,“从未提及。”

☆、第六十二章  青鸾归去,天杳云绝

告别茆溪行森师父回到行宫,半躺床榻的我全无倦意,菱香奉我命外出尚未回来,婉晴陪在我身边。

 我把皇上送与的十二片枫叶再次仔细端详,一叶又一叶的缤纷秋色,有些令人眼花缭乱。把它们叠整一沓,最上面是一片猩红色,双掌紧紧压握手中,看似就要被我压成一颗秋霜浸染的红心。

 婉晴虽守着我,魂不守舍却定格在她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