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跃马大唐-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好,正好也饿。兄长,咱们一起入席吧。”王源笑着向高仙芝道。
高仙芝笑道:“我早就肚子饿的咕咕叫了,午时本该吃些干粮的,但你急于赶路,怕是知道会有这么一顿丰盛的宴席吧。”
王源笑道:“你当我生着狗鼻子么?能嗅到酒菜的味道么?”
众官员轰然大笑起来。韦见素伸手道:“相国请入席,高大帅请入席。”
王源皱眉道:“韦左相,我说什么来着?不要再叫我相国了。”
韦见素笑道:“圣旨不是没下来么?相国说辞,陛下恩准与否还不得而知呢。待陛下真的恩准了,下官便不这么叫了。一日圣旨未下,您不都是相国么?”
“是啊是啊,还是韦左相说的在理。”众官纷纷道。
王源翻翻白眼道:“好像我竟然无言反驳了。”
“呵呵,入席入席,我等还等着听相国力守扬州,滁州城下剿灭叛军的故事呢。”韦见素呵呵笑道。
王源微笑点头,举步欲行时又转过身来,朝着桥头缓步而去。
万里廊桥的北边,处于安全考虑被限制在桥北的百姓们熙熙攘攘的拥挤着,一个个踮着脚尖往桥南观瞧,希望能看到王相国的身影。但距离太远,视线又被官员们所阻挡,只知道王源已经到了桥头,却看不见他。百姓们都有些失望。
忽然间,有人看到了王源正从廊桥南岸上桥往北边走来,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
“王相国,王相国。是他,没错。”
“给王相国请安,王相国您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王相国是咱们的救星,王相国是大好人。”
百姓们欣喜若狂,大声的叫嚷着。桥头守卫的神策军士兵忙严阵以待,以防百姓们冲上桥面造成混乱。
“咱们大伙儿给王相国磕头,王相国平了叛乱,咱们很多人都能回家了。”有人大声的叫喊着趴在地上给王源磕头,顿时其余百姓纷纷跪倒在地,黑压压的人群像山崩地裂一般的跪倒了一大片,人人磕头如捣蒜一般,给王源跪拜行大礼。
王源站在桥北一段,面对此情此景,心中激动万分。这种场面王源虽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但每一次面对百姓们跪拜感谢的场面,王源总不免唏嘘感慨。这不仅仅是一种身居高位者所享受的尊崇,更是一种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认可。后者便是王源希望能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百姓们的跪拜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自己帮了他们,解救了他们。这和被强权压迫下的跪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跪拜是发自于他们内心的感激和崇拜。
王源站立片刻,忽然缓缓的跪在地上。身后众官员大惊,忙欲上前拦阻,高仙芝伸手拦住了他们。
“诸位,咱们不必去管,相国是性情中人,视百姓为父母兄弟,他不愿受百姓如此大礼。”
“相国真是爱民之人,我还从未见过给百姓下跪的官员。特别是相国这等天下敬仰的人物。实在让人敬佩。”韦见素沉声叹道。
众官员纷纷点头,但有人心里想的是:这王源真的会来事儿,这般作秀给世人看,可谓心机深沉。年纪轻轻便这般心机,这一点才是他厉害的地方。
但见王源跪在地上,朝着百姓们磕了三个头。百姓们更是沸腾起来,已经站起身来却又赶忙跪下磕头不止。王源缓缓起身来挥手叫道:“乡亲父老,快起来吧,莫要这样。否则我又要给你们还礼了,咱们这么磕头来磕头去,还有个休么?”
众百姓轰然大笑,有人叫道:“咱们给相国磕头一整天也是心甘情愿。”
王源笑道:“那我可受不了,我刚刚下马,身子疲乏肚子饿的咕咕叫,磕一天头,那怕是比平叛杀敌还累,我可吃不消。”
众百姓再次轰然大笑。
韦见素上前来高声叫道:“百姓们,相国刚刚抵达,身子疲乏的很,诸位要表示尊崇之意,以后有的是机会。咱们还是放相国去吃些饭食,恢复些气力如何?不然相国累倒了,谁给咱们做主办事去?乡亲们,没事的都散了吧,让相国安生安生如何?”
众百姓纷纷叫道:“相国自去,不用管我等,我等就在这里等着相国吃饱喝足,跟着相国进城去。”
王源高声笑道:“诸位,何必如此?你们瞧,我的妻儿都没来迎接我呢,那是我要求他们不要来迎接。大好春光,正是干事的时候。诸位,叛乱已平百废待兴,要想过好日子,便要抓紧大好时光去做事。你们的心意我王源感激不尽,过几日我会在街上走走,到时候再和乡亲父老们叙叙家常。”
众百姓闻言纷纷道:“既然如此,相国的话我们岂敢不遵。大伙儿便都散了吧。”
“散了吧散了吧。”众百姓哈哈笑着纷纷道。
第993章 攫取
百姓们熙攘着慢慢散去,也有很多不愿意离开的百姓依旧在路旁等待着,王源却也不好相劝,攻拱手跟随韦见素等人回到桥南入席喝酒。接下来王源逸兴豪飞,和众官员一边喝酒一边跟他们说些出征之事,酒席宴上不时传来众官员惊骇呼叫之声,那是被王源所经历的那些惊险时刻所惊诧。王源口才本就出众,此刻更是说的惊险刺激,宛如说书先生一般,让众官员代入其中,宛如身临其境一般。
一场酒喝了一个多时辰。彩棚之中推杯换盏之际,四万骑兵从身旁鱼贯入城,绵绵不绝。
未时末,盛装打扮等候在宅前的王家妻妾人等得到禀报,王源已经到了前街上。众妻妾忙相互再整理一番已经完美的不能再完美的装束,将头上的钗簪首饰再动一动,保证它们以最优美的姿态插在云鬓上。花钿也重新审视一番,站立的姿势也更加的优雅一些,等待着王源的出现。
而这一切,却在见到王源策马飞驰而来的身影后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一看到王源策马飞驰而来的身影,众妻妾早已抛弃一切矜持和优雅。李欣儿第一个提着长裙飞奔迎上去,高墨颜跟随其后,接着阿萝公主紫云儿黄英也奔了出去。稳重沉静如公孙兰青云儿兰心蕙三女虽然努力保持着矜持,但也双目闪闪,情绪激动了。
……
王源回到成都,和家人团聚之事暂且不提。时间回溯到半个月之前,正当王源率军登船扬帆西进航行在大江之上的时候,安庆绪的尸首和王源的报捷奏折一并送抵长安城。
第一个接到禀报的是李光弼,他刚刚从幽州赶回长安主持大局。在神策军南下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光弼见缝插针,率五万回纥骑兵接手了王源攻下的洛阳城,并且率军北上,迅速收复了太原幽州平卢等地。
叛军守御这些地方的兵马寥寥无几,正如他们夺得这些城池时一样,此刻他们的丢失也和取得一样的快速。当李光弼率大军一路猛攻而来时,他们望风而逃,不敢稍有抵抗。让李光弼势如破竹的攻到了安氏老巢幽州城和平卢。
收复过程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幽州以北的雄武城。这座城是安禄山亲手所建,城池虽小,但防御坚固,而且有近五千名奚族精锐兵马。雄武城之所以死战不逃的原因,在死伤了一万六千兵马花了五日攻下雄武城后才被众人所理解。当雄武城破之后,李光弼看到的是城中满是盔甲物资粮草兵器的仓库。这里正是安禄山多年以来为了叛乱而准备的大量物资的聚集之地。可惜这些物资还只消耗了不到一半,他的叛乱便已经停息了。
发现这么多物资,李光弼却一点开心不起来。开心的反而是率军跟随他一起夺回失地的回纥兵马领军将领乞扎纳力。按照和回纥人的借兵约定,此战所有战利品均归回纥兵马所有,乞扎纳力见到这成堆的物资钱粮开心的差点笑断了气。
李光弼心中的郁闷就别提了,眼睁睁的看着乞扎纳力将这些物资据为己有,一车车的装车运往北边边境之外的回纥部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李光弼不免心中埋怨李瑁当初答应的这个条件。这些物资盔甲兵刃和钱粮也是大唐现在极需要的东西啊,平叛之后天下未必太平,李光弼知道还需扩充兵马,那可是需要无数的钱粮物资的。但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回纥人将这些物资搜刮干净,自己只说了几句,便被乞扎纳力硬生生的顶了回来,毫无商量的余地。
李光弼不想再留在雄武城受气,眼不见心不烦,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办法。反悔是绝对不成的,且不说回纥人这次确实帮了大忙,十万回纥骑兵死伤六成,代价也自不少。况且目前的形势,可不宜跟回纥人闹翻脸,因为后面还需要借用回纥人的兵马之力。目前自己手中掌握的兵力不足八万,那还是大部分收编了投降的叛军才有这么多。这八万兵马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需要忍耐。
李光弼留下了几名将领继续清理收编城池,并命乞扎纳力率三万回纥骑兵北上剿灭协同叛乱的奚族人。乞扎纳力欣然应允。倒不是因为他拿人手短,而是奚族一直是他们回纥人想要剿灭的部落。之前因为奚族依附于大唐而没法动手,现在得了李光弼的许可,当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剿灭他们。征服他们之后,他们的地盘百姓牛羊等自然是不可能归还大唐的,都归回纥人所有了。
其实李光弼的心情也没那么糟糕,自从攻占长安之后,一切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本来担心王源的神策军会跟自己抢功劳,但王源居然舍弃了北上收复失地而选择了南下追击叛军,那么北边这收复大片失地的功劳便白白的落在了自己的手里。正因为如此,李光弼现在的名声日隆,所到之处百姓欢呼相迎,官员们恭恭敬敬,显然,所有人都知道他其实已经是大唐新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了。
李光弼并没有被这些事实冲昏头脑,他知道,明白人都知道,王源才是定海神针。此次平叛不过是自己运气好钻了空子罢了。而自己的声望和功绩到了王源面前还是矮了一截。这也正是李光弼不服气的地方。自己出道比王源早了不知道多少,但却被王源快速蹿升上来掩盖了光芒。这么多年来,这个王源运气极好,百战而无一败,也让所有人都认可他的功绩。而自己却曾经遭受过连番的惨败。特别是在和吐蕃作战和潼关一战之中,自己失分不少,以至于似乎永远难望王源之项背。
但李光弼也不是自轻自贱之人。他知道,自己的优势相较于王源而言还是巨大的。王源确实有本事,但他却没有自己这么果断干脆,这么善于审时度势。推李瑁登基便是自己最得意的一手,而王源坐拥那么好的形势,却连一个丰王都无法推举为太子,这便是王源的最大弱点。这个人在某些时候太过妇人之仁,所以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自己的优势比王源大的多。自己的身后站着新皇李瑁,而王源却和太上皇和新皇都关系不睦,这注定了王源将会被自己超越,被远远的甩在自己的身后。
回到京城后,李光弼在李瑁的首肯之下恢复了长安政事堂。虽然他没敢以相国自居,只是以中书平章的身份暂理政务,但其实他已经是实际上的相国。从各地投奔新皇而来的官员们纷纷聚集于此,跟在李光弼身后嘘寒问暖恭敬迎送,李光弼享受到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这正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可即便如此,王源依旧如一根刺一般的横在心中,扎的李光弼生疼。
王源的兵马在滁州城下歼灭叛军的消息其实很早便传到了京城之中。李瑁和李光弼都一直在等待着王源的奏折。直到消息抵达京城后的第五天,也就是滁州最后一战后的十二天之后,王源的奏折和安庆绪的尸首才姗姗来迟。无论如何,总还是来了,拿到王源奏折的那一刻,李光弼觉得手中这薄薄的一封奏折似乎重如千钧一般。虽然奏折先送到了政事堂这里,但李光弼想了想,还是决定暂不拆封,拿着奏折进宫去见李瑁。
……
李瑁进长安之后便一直住在皇城太极宫中。他不喜欢大明宫,虽然那里比皇城更加的气派,殿宇更加的辉煌秀丽,但那里流过太多的血。高宗之后,武帝之朝,不知有多少姓李的皇家子孙死在那里,李瑁宁愿呆在这前朝建造的隋宫之中,也不愿去大明宫中理政居住。兴庆宫便更不是适合之所了。那是父皇之前居住之地,虽然兴庆宫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李瑁一想到百花园沉香亭这些地方,便想起了曾经自己深爱的女子便是在这些地方和父皇双宿双飞的情形,那是他心头最痛的一处伤疤。若不是怕招致非议,他甚至都想下令将兴庆宫拆掉,让这处地方永远的消失在京城之中。
第994章 对策
阳光明媚的太极宫万春殿后殿的院子里,殿宇高大的阴影下,李瑁坐在廊下正在观鱼。胜春之时,春水碧绿,水面上的睡莲也起了花苞,远处水阁下的荷叶田田,景色甚美。李瑁不喜欢在阳光灿烂处坐着,他喜欢在廊下的阴影之中看着远处春阳灿烂下的精致。他觉得这种角度看起来景色更美,就像是自己躲在暗处窥伺美景一般,既可看到美景,又似乎不引人注意。李瑁并不知道,这是多年来压抑低调的生活所形成的后遗症。他总是担心自己暴露在灿烂的光线之下,会被周围人看清楚自己的一切。
脚步轻响,贴身内侍黄安弓着背的身影从回廊尽头走来,来到李瑁身旁,黄安哑声开口道:“陛下,李光弼求见。”
李瑁阴郁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忙道:“快请。”
黄安躬身而去,片刻后沉重的脚步声咚咚咚的传来,李瑁知道这是李光弼的脚步声,他从军惯了,走路的动静很大。
李光弼拿着奏折匆匆而来,来到李瑁面前欲行大礼,李瑁摆手笑道:“无须多礼,黄安,去拿个凳子来给李光弼坐。”
黄安答应一声,命小内侍去端来凳子,李光弼道谢落座。李瑁微笑道:“见朕有事么?是不是又来跟朕说官员的安排之事?那些事朕不是说了,你拿主意便是。朕暂时不想管这些琐事,朕想清静几天。”
李光弼忙道:“启禀陛下,不是那些事,今日是大事。这是王源写来的奏折,贼首安庆绪的尸首也送到了,臣接到奏折第一时间赶来见陛下,不敢稍有耽搁。”
李瑁喜道:“安庆绪这贼子的尸首送到了?放在何处?”
李光弼道:“棺木停在万安寺中,路上行了十几天,尸首都变味了,不能停放太久。陛下说如何处置?”
李瑁道:“示众三日,挫骨扬灰便是。对了,出道诏书昭告天下,告诉百姓们,叛乱已平。虽然百姓们都知道这个消息了,但贼首的尸首到了,咱们这道诏书也能颁布了。”
“遵旨。臣出宫后即刻颁布。”
李瑁点点头,叹息一声道:“可惜是王源最后做成了这件事,诏书上不得不写明此事,让朕有些不快。”
李光弼微笑道:“陛下不必如此,功是功,过是过。在平叛这件事上,王源是有功的,倒也不用去隐晦这一点。虽然他有投机取巧之嫌,不经禀报便率军南下追敌,但总归是他的神策军灭了叛军最后的十几万大军。”
李瑁冷笑道:“你倒是坦荡,还来替他说话。功劳是他的么?这得朕说了算。神策军是他的么?神策军是我大唐的兵马,什么时候成了他王源的了?”
“是是是,臣说错话了。”李光弼忙道。
李瑁沉默半晌,轻轻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没错,神策军确实是他的,不是朕的。神策军只听他王源的号令,朕一兵一卒也未必能指挥的动。”
李光弼不知如何接话,只得保持沉默。
清风呼呼吹过,远处的荷叶哗啦啦的作响,水波荡漾之际,水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