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之转流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申时,寺里的游客开始下山,上山的行人渐少。因此,当浩浩荡荡二三十人上山时,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来人中,前面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两人模样有几分相似,看起来像是兄弟二人,后面跟着的都是随从护卫。邢二见来了主顾,刚想要上前乞讨,就被两个护卫架开。
  曹颙望着那两人,只觉得模模糊糊地见过,但他知道肯定不是自己的记忆。他来到清朝半月,像这兄弟俩仪态不凡的没见过几个。
  就听那少年道:“四哥,那个小乞儿好可怜!”
  那青年冷哼一声:“十三弟,眼见未必为实,市井骗术罢了!”
  “四哥”、“十三弟”这两个现代人绝不陌生的称呼,看这两人年纪也相合。曹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觉得浑身要发抖,袖子里的桃子骨溜溜地滚落,正好停在那四哥的脚边。
  那四哥停下了脚步,看着脚边的桃子。曹颙见他手腕上戴着一串佛珠,心下更安,用胳膊支撑着,爬到那人脚边。他背对着邢二,将写了血字的半块衣襟塞进四哥的靴子里,然后才捡起那个桃子。
  邢二开始以为曹颙要求救,已做好了逃跑的打算,见他只是捡桃子,放下心来。
  那十三弟见曹颙的样子实在狼狈,不忍心,从荷包里掏出了一个银元宝,扔在他面前。随后,他们一行就又往灵隐寺去了。
  
贵人(1)
直到拐了个弯,那青年才停住了脚步,叫了身后两个护卫,命他们盯住方才乞讨的一大一小。吩咐完后,他才俯下身,从靴子口里拿出那块碎布。
  天可怜见,算是曹颙福大命大,刚刚过去的一行人就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两位——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原本康熙皇帝想要南巡考察河务,因太后最近身子不好,就派了两位皇子到江南。兄弟两个忙完差事,正赶上地藏菩萨圣诞,就到灵隐寺来上香。
  那块碎布,三四个成人巴掌大小,上面是暗红色的血字:
  江宁织造府,曹寅,千两白银,颙留。
  不仅四阿哥变了脸色,连十三阿哥见了那血字,都觉得震惊。那血字分外清晰刺眼,使得那块碎布像浆洗过似的,不知写字的人描了多少遍。
  血字没有交代前言后语,这也是因为曹颙才上了学堂几日,认识繁体字已经勉强,更不用说写。这“江宁织造府”几个字因为是大门前挂着,硬记下来的。
  前年康熙皇帝南巡时,四阿哥与十三阿哥都是随行皇子,两人都到过曹家。十三阿哥指了那个“颙”字,惊讶道:“这个是曹寅独子的名字,还是皇阿玛前年御口亲赐的。”
  四阿哥点了点头:“嗯,曹颙前年是四五岁,今年应该六七岁,和刚才那孩子年纪倒也对得上!”
  曹寅面子虽然不大,但是其母“奉圣夫人”孙氏可是连皇帝都要礼敬三分的。兄弟两个想着方才那孩子的惨状,直恨得牙痒痒。十三阿哥想要马上掉头救人,还是四阿哥想得周全,怕打草惊蛇,走了恶人同伙。直到天黑了,那邢二扛着曹颙,回了老巢,他才派人将院子团团围住,来了一个瓮中抓鳖。那些泼皮对着寻常百姓耍狠还行,对着这些宫廷侍卫就有些关公门前耍大刀了,三两下就被制得服服帖帖。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进了屋子,见满地爬着的残疾孩子,触目惊心。曹颙见来了救星,知道自己苦尽甘来,虽然知道流眼泪丢脸,仍忍不住红了眼圈。
  堂堂省府治下,西湖岸边,灵隐寺外,竟藏着这样一个恶人窝点。十三阿哥抽出护卫的刀,想要砍了那几个无赖,被四阿哥止住。四阿哥走到曹颙面前,俯身将他抱了起来,轻声问道:“你是曹寅之子?”
  曹颙大力地点了点头,四阿哥又问:“你是怎么来的杭州?”
  曹颙指着邢二,张了张嘴巴,又指了指自己的喉咙。
  阿平见来的这些陌生人看起来面相凶狠,但却制服了那几个折磨他们的泼皮,胆子就大了几分,在旁边说:“他是哑巴,是邢二几天前拐来的,好像是从苏州过来的。”
  四阿哥拿出一块干净帕子,给曹颙擦净了小脸。曹颙毕竟是从小养成的细皮嫩肉,虽然脸上被晒伤,但脖子上仍是白皙如旧。这些人除了涉嫌绑架曹家公子外,还涉及地方吏治,他们兄弟两个不好逾越,就写了个手书,派人将几个泼皮送到杭州府关押。孩子们大多带着伤病,又叫人将他们送到医馆。
  别人还好,那个阿平是曹颙立志要报答的,因此牵过四阿哥的手,在上面写了个“恩”字,又指了指阿平,眼巴巴地看着这个未来的雍正皇帝,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四阿哥点了点头,果然叫人留下了阿平,而后带着两个孩子到了他们兄弟俩驻脚的驿站,又请随行的御医为两个孩子诊病。骨折还好,都没有伤到筋,养个旬月就会好,曹颙的嗓子却是用药烧坏的,想要恢复不容易,江南这边的药品也不足。
贵人(2)
他们兄弟两个一边派人给京城送信取药,一边派人去江宁曹家传信。
  曹颙从里到外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断腿也被接上,躺在床上如做梦一般。想起这几日地狱般的生活,他忍不住浑身发憷,真他妈想大哭一场。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领着阿平进来,看了看床上躺着的曹颙,又看了看阿平,都是好相貌,像是兄弟两个。
  阿平见到曹颙,放下十三阿哥的手,跑到床边,指了指自己的胳膊说:“我的伤就快好了,你也要好起来!两位爷说你是什么织布大人的公子,那收我做个小厮可好?我没有爹娘,不知道投奔谁去!”说到后来,声音已经低不可闻。
  曹颙摇了摇头,笑着指了指自己的手和脚,又指了指阿平与自己。阿平以为曹颙不肯收留自己,眼泪已经要流出来。四阿哥开口道:“他说,不要你做小厮,要你做他的手足,你们两个做兄弟。”
  阿平不敢相信,瞪着圆圆的眼睛望着曹颙,见曹颙笑着点头,才欢呼道:“我有哥哥了,我有哥哥了!”
  曹颙带着笑,心里却是震惊加稀奇,眼前这成熟稳重带着浓浓人情味儿的四阿哥与那个传说中的冰块脸皇帝完全不搭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个一心向佛的皇子变成抄家皇帝?真是无法想象。
  虽然曹颙从江宁到苏州辗转四五百里,从苏州到杭州又是四五百里,实际从杭州到江宁最近的官道只需六百里。四阿哥派出的人,一路上换马不换人,到第三天早上就到了江宁。
  儿子失踪半月,曹寅已经开始绝望,哪儿想到峰回路转,竟然又有了下落,而且已经被两位阿哥救出。他见那送信的人倦怠之极,叫人带下去在客房安置,然后将衙门与府里的事情托给庄常,又去内宅对老太君讲了出公差去杭州,提到若是回来不匆忙的话,说不定会接回妻儿。
  老太君半月没见孙子,正想得慌,听说可能要接回来,脸上多了不少笑模样。曹寅又去西府二弟家看了妻子,告之儿子的下落,既然与两位阿哥在一起,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叫李氏宽心,几日后便带回来。
  安排好一切,曹寅带着几个下人出城,一路赶往杭州。那送信的人傍晚睁眼时,曹寅已经走了半日。那人才想起,还没有对曹寅提到曹颙受伤之事,忙向曹家的管家告辞,返回杭州。
  杭州,知府衙门。
  知府石国柱看着手中的供词,忍不住浑身发抖,如此一帮不起眼的地痞流氓,短短三年就害死人命十八条,其中超过半数在杭州府内,西湖边上他们沉尸的地点已经寻到,共起获大小骸骨十一具。
  若是寻常破获这样的大案,一个大功是跑不了的,可是眼下石国柱却如坐针毡。三年,正好都在他的任期内,追究起来他这个失察之罪是免不了的,别说是升迁,怕是想不降级都难。想起这些,他脸色愈加阴沉,心中不免嗔怪两位阿哥多事,好好的游山玩水罢了,何苦要给他添堵。
  本想要动些手脚,因中间牵扯到两位阿哥,石国柱只得歇了心思,马上提笔写了封信,叫人快马送往京城。
  这石国柱虽品级不高,却是皇太子妃的族叔,算是皇太子的门人,所以才想着送信给皇太子,请他帮忙在京中说情,看是否能够免除这次责罚。
  曹寅带着几个随从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驿站,连请外面的侍卫通传。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听了,亲自到门口迎接。曹寅甩了甩袖子,口中道:“奴才曹寅见过四阿哥、十三阿哥,两位爷吉祥!”
贵人(3)
四阿哥小时候跟着曹寅学习过骑射,不愿受他的大礼,亲自搀起来道:“楝亭师傅客气了,快快请起!”
  十三阿哥两年前虽见过曹寅几面,但当时有康熙在,不敢放肆,眼下就忍不住问道:“听说你创下的九连射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你真是骑射双绝?”声音中带了几分质疑。难怪他会发问,曹寅本来就略显文弱,又因多日担心儿子显得很是憔悴,丝毫没有武将的勇猛之风,更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四阿哥性格颇为严谨,见十三阿哥如此失礼,出声呵斥:“十三弟,不得无礼!”转头又对曹寅道,“楝亭师傅,还是先见见令公子吧,也能够心安些。”说完,掉头领路。
  十三阿哥知道自己开口的不是时候,这曹寅的儿子都成了那副模样,当父亲的自然没心情谈别的,抓抓头乖乖地跟在四阿哥身后。
  曹寅见到曹颙的那刻,不禁快步上前来到床边,心中绞痛。虽然也想过儿子可能会遭些罪,但是见到满脸黑斑(晒伤)、断了两条腿的曹颙,他心中满是恼怒,抓着儿子的两个小胳膊,说不出话来。
  曹颙听到有人进来,见是曹寅,不禁有几分气。不是说曹家在江南势大吗?为什么他这个儿子丢了半个月,这个便宜老爹都没找到,若非如此,自己也不用受这断骨之痛。因此,竟是沉默不语。其实,即便他想说也说不出,嗓子虽然已经在调理中,但没有十天半个月的还发不出声音。
  房间里一片沉寂,最后还是四阿哥开口,将邢二的供词简单说了下。曹寅这才知道前些日子在苏州遍寻不着的原因,儿子竟是被恶人拐带到杭州。若是没有遇到两位阿哥,自己的儿子就要、就要……曹寅想起来一阵后怕,看着曹颙,两眼泪水闪烁。
  曹颙看到曹寅两鬓多出的白发,知道不应该迁怒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想到穿越前的双亲,心中更加酸楚,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落泪,闭上眼睛假寐。或者是身子乏的缘故,不一会儿他就沉沉睡去。
  杭州,知府衙门。
  石国柱一阵庆幸,幸好自己没有动什么心思,留了那几个泼皮的性命,否则就要得罪曹家。虽然曹寅的职位比他品级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天子幸臣。曹家在江南根深蒂固,哪里是他们这种流水的官能够得罪得起的。想到那几个泼皮拐带的孩子中,竟然有曹家的公子,石国柱是一阵后怕,若真出现点闪失,自己的仕途怕是到头了。他心里虽胡思乱想着,脸上却是一片肃穆,先是冲曹寅抱了抱拳道:“曹大人,请!”
  原来是杭州府正要审理邢二等泼皮拐卖孩童一案,曹寅坐在石国柱左手边旁听。
  曹寅来到杭州已经几日,原本以为能够带儿子回江宁,但给曹颙诊治的御医说了旬月内不可随意移送,怕断骨愈合不好。曹寅没有办法,只好打发人回江宁送信,对老太君当然另有说辞,提到京城的两位小主子到江南,自己带着儿子随行,过段时间再回江宁。对着李氏那里,则请她赶来杭州照顾儿子。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读书(1)
热河行宫,书房。
  康熙皇帝手里拿着紫毫毛笔,在书案上铺开的一张宣纸上圈了一个字“校保缓笕酉旅剩成峡床怀鱿才
  总管太监梁九功在一旁侍候着,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万岁爷是怎么了,早先半月就开始惦记密贵人肚子的动静而今怎么不见任何动静。
  密贵人王氏虽然是个汉人,娘家没什么势力,只有个表兄担任苏州织造,但这几年却很是受宠,前几年接连产下十五、十六两位阿哥,前几日夜里又产下十八阿哥。
  早晨送来的折子,好像是去巡视江南河务的两位阿哥上的,难道是江南有了什么不顺不成?
  梁九功只敢想想,是不敢随便发问的,先皇顺治爷在内宫挂着的“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子可不是玩的。侍候皇帝四十来年,他当然知道自己该守的本分。
  或许是察觉屋子里太沉寂,康熙皇帝揉了揉额头:“本来添个阿哥,朕心大慰,可想到曹家的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听着康熙闲话家常的口气,梁九功斟酌着道:“曹家的事,莫不是‘奉圣夫人’的身子不好,万岁爷实在惦记着,派下去两个御医可使得?”
  康熙点了点头:“孙嬷嬷快到古稀之年,这个主意好,明儿命内务府选两个老诚的派过去,还有这个折子上提到的药物,都收拾出来派人快马带到江宁去。”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这个曹寅,过于刻板了!”
  话虽这样说,但康熙心中还是比较宽慰的,曹寅不以权谋私,对自己忠心耿耿,不愧是自己依仗的臣子。
  只是家事不平又如何处理公务。想想曹寅已经四十多岁,只有这点骨血,万一真有闪失,连他这个做主子的都不忍,更不要说快到七十岁的孙氏。幸好,发给庄常同意动用江南通政司的渠道寻找曹颙的手谕不几日,就收到四阿哥、十三阿哥两人的折子——曹颙已经被救下。
  对于曹寅的这个独子,康熙是有印象的,前两年南巡时见过一面,粉雕玉琢般的一个小男孩,比十六阿哥大些。
  这点儿大的孩子,就被坏人拐带了半月,还断骨失音,怎么不让人恼怒?杭州府是做什么的,朗朗乾坤竟然容这般恶人横行?还有浙江巡抚,前些日子还上折子说“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太平、民渐富足”。若是这样的案子发生在穷乡僻壤,倒还能够为他们开脱,发生在省府杭州,两人失察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杭州,曹家别院。
  这里距离灵隐寺不远,是曹寅新置办的宅子,毕竟曹颙需要养伤的日子还长,住在驿站或客栈都不方便。
  曹颙虽仍是不能够言语,但却不耽误听消息,知道邢二那几个泼皮已经被判了斩监候,等着刑部的批文下来,就要行刑。算来,他穿越到这差不多满一个月,其间生死流离,辗转各处。都说“人间天堂,地上苏杭”,但对曹颙来说,这两地的生活却是如在地狱般备受磨难。
  躺在床上,曹颙想的更多的是以后的生活,再也不想有这样的经历,再也不想任由别人掌控自己的生死。他在心中告诫自己,一定要强壮起来,一定要能够自保,不想二十来岁就死了,不想被抄家灭族。他眯了眯眼睛,实在不行,再过两年就开始攒钱,大不了雍正登基后去欧洲或者美洲。康熙四十年,是公历多少年来着?
  “哥哥,哥哥,有茯苓糕吃!”小孩子愉快的声音。
  曹颙扭头看去,一个小丫头手中端着一瓷盘,上面放着各色茯苓糕,跑到床边来献宝,后面跟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子,嘴里唠叨着:“哎呦,萍小姐,还是奴才端着吧,看摔了!”
读书(2)
萍小姐,说起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