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开元二十一年,玄宗拜他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记得杜老师曾经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
他曾上书唐玄宗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的风气;选官应当看重才能,不循资历。
老张很有远瞻,他建议在河南道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玄宗之前想拜张守圭为相、以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都坚决反对。
他倒霉就倒霉在女干相李林甫同朝为官。
李林甫处处给他穿小鞋。
今天去笼络文武百官、明天去玄宗面前进献谗言。
最终被玄宗迁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然后又因为周子谅的事情被迁怒,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虽然被贬,玄宗还是很喜欢他的;如果不是李林甫的嘴皮子太厉害、如果不是玄宗耳朵根子太软。
老张应该会一直担任宰相。
大唐真的会盛世长安。
——而不是现在这样、表面上看着安居乐业实际上却内忧外患。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
玄宗颁布了一条诏书。
往常诸州有饥荒的时候,都需要先上报给朝廷,才能开仓赈粮;有时候受灾的地方距离长安非常远,来回这么一折腾,很多人就会活活饿死了。
张九龄还担任丞相的时候就跟玄宗提过这条建议。
他觉得人命关天先救人比较要紧。
当时李林甫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样会让州县趁机虚假报帐。
这个事情就搁置了。
现在老张已经驾鹤西去,玄宗又想起了这个。
当即批复同意。
从今以后,只要遭遇饥荒,州县长官与采访使有权先开仓赈济,然后再上报。
今年六月,吐蕃大军压境。
他们这次足足准备了四十万人马,这明摆着是不啃点儿唐朝的地皮不回还的节奏啊。
他们从青海一带入侵,直*驻扎在青海的安人军,浑崖峰骑将臧希Y率领五千精骑打退了他们。
但是吐蕃并没有停止进攻,而是转战其他线。
他们几乎把青海那一片的边防城镇全打了个遍。
这场暴乱足足持续了半年,十二月,他们屠了达仕县,攻陷了石堡城。
因为吐蕃这群熊孩子们老是过来S扰,唐朝每年的军费都在直线上升。
虽然整个唐朝现在正是鼎盛之时,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足。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从现在开始,赋税在逐年的增加。
今年七月十八日,突厥派遣使者跟玄宗说,他们家老大挂了。
突厥故去的可汗名叫登利。
他是默啜可汗的孙子、乖孩子毗伽可汗的儿子,上任伊然可汗的弟弟。
七年前,毗伽被梅录啜毒杀,在毒发之前成功复仇杀死了梅录啜。
俩人同归于尽之后,大臣们拥戴毗伽的儿子伊然可汗继位。
伊然可汗登基没多久就挂了,他的弟弟登利继位。
登利两个堂叔关系特别好,两人分典兵马,号左、右杀——即左、右杀判。
他们掌握生杀大权和兵权,登利想把兵权收归到自己手中,于是和他的母亲密谋,杀掉了“右杀判”。
同时接管了右杀判的众人。
左杀判阙特勒一看,既然杀掉了右杀判,那下一个倒霉的不就是自己了吗?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派人攻杀登利。
他先*宫杀掉了登利的母亲,又杀掉了还在睡梦中的登利。
他拥立毗伽第三个儿子为可汗,妄图以他为傀儡,自己称霸整个突厥。
可是没多久,新可汗就被骨咄叶护杀掉了,拥立了毗伽最小的儿子为可汗。
没多久,新可汗又被人刺杀,从此,突厥进入全面崩溃阶段。
玄宗听完了使者的讲述之后,立刻趁着突厥内乱、命令左羽林将军孙老奴前去招谕回纥、葛逻禄与拔悉密等部落。
年末,在报状上看到玄宗在八月份的时候,玄宗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因为报状都是由林梵从长安转寄过来的,有时候会有丢失的,有时候会有延迟。
今年秋冬多风,所以报状又延迟了。
看到安禄山被玄宗重用,我一点儿都不惊讶。
安禄山这个时候已经在担任平卢兵马使,特别擅长阿谀奉承。
人都喜欢听好话,特别会说话的安禄山当然不会被其他人讨厌。
适逢玄宗派人来至平卢考察,。
御史中丞张利贞担任河北采访使,刚到平卢,安禄山立刻投其所好、各种送礼物;不光贿赂他,还顺带把他的左右副手也一块给贿赂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张利贞回去之后,各种在玄宗面前夸赞安禄山。
于是,玄宗觉得安禄山是一块儿沧海遗珠,应该得到重用。
直接把他任命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第二年一月六日,把平卢也别置节度使,由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
第367章 十大节度
今年,玄宗在东都洛阳御勤政楼,宣布改元天宝;受朝贺,赦天下。
正月,我去了一趟凉州。
起因是听说王之涣病重。
王楠是王之涣的铁粉儿,他一直觉得自己甚至就是王之涣的后人。
他一直都想亲自去拜访一下王之涣,顺便求签名。
可是他和我一样,以前是小喽啰的时候,没有资格离开驻地;后来有了军衔,有了年假可以去的时候,又被工作上的事情拖累着、抽不开身。
拖着拖着,王之涣就病重了。
王楠觉得自己再拖下去的话,恐怕连偶像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了。
立刻跟老盖离开后、担任新大都护的来曜告假,顺带还拽上了我。
我俩直接奔着河西去了。
到了河西节度治所,第一个见到的人居然是王维。
王维六年前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去年开始,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王楠立刻激动不已。
我算是发现了,但凡姓王的,他都觉得是自己家的祖先。
王维现在有四十多岁,他的头上带着幞头,穿了一身石灰色的圆领袍衫,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
王维其实对于很多天朝人来说,都非常熟悉。
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但是没有人说过,他是一个特别健谈的人;准确的说,是个话唠。
见面先跟我俩唠了一个时辰。
……
我们在他的引荐下,见到了王之涣。
他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浑身上下都起了水泡。
那些水泡看着就十分恐怖,天还十分的冷,那些水泡有的甚至被冻伤了。
这是因为唐朝还没有棉被,御寒的衣物大多是动物毛皮。
天不是特别凉还好说,河西地区在后世内蒙地区,冬天冷起来也是要人命的。
我跟负责照顾王之涣的人说,让他向纺织的女工们购买一些棉絮,然后把那些棉絮摊开、用布封起来。
然鹅我说了半天,他并没有听懂。
我只好手把手的教他,帮王之涣做了一床棉被。
虽然有点儿垂死挣扎的意思,原谅我对医术一无所知;我有些惋惜,王之涣现在才五十四岁。
在后世,这根本还算是壮年……
今年正月,十节度经略使形成。
全国共有州三百三十一个,羁縻州八百个。
为了抵御周边少数族的侵扰,玄宗在沿边各地陆续设置了十节度使、经略使;十节度使、经略使遍布大唐边域,形成保卫之势。
但是募兵戌边,边防节镇将领的权力增大,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外围固若金汤,国家内部兵力略逊一筹、外强中干。
十节度、经略使分别是是: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
安西节度负责整个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所在龟兹城,正常情况下,驻兵两万四千人。
这几年安西不太平,驻兵已达三万。
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御范围在后世新疆地区;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兵分部在伊州、境内。
治所在北庭都护府,兵力约二万人。
河西节度断隔吐蕃与突厥,统御范围在后世甘肃地区;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军。
张掖、交城、白亭三地兵力协助;屯兵分部在凉州、肃州、瓜州、沙州、会州五州境内。
河西节度治所在凉州,兵力七万三千人。
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御范围为后世内蒙古、青海地区,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同时,负责管辖三个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
屯兵分部在灵州、夏州、丰州三州境内;治所在灵州,兵力六万四千七百人。
河东节度与朔方节度掎角以御突厥——统御地区约为后世山西、河北部分地区;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驻军辅助。
屯兵在太原府忻州、代州、岚州三州境内;治所在太原府,兵力五万五千人。
范阳节度负责监视和牵制奚、契丹,统御地区在后世河北;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
屯兵在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恒州、定州、漠州、沧州九州境内;治所在幽州,兵力九万一千四百人。
这是十个节度中,兵力最多的一个。
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御地区约为后世辽宁;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军辅助,安东都护府也属于管辖范围。
屯兵在平州、营州二州境内;治所在营州,兵力三万七千五百人。
陇右节度主要备御吐蕃,统御地区约为后世青海;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
绥合、合川、平夷三城辅助;屯兵在鄯州、廓州、洮州、河州四州境内。
治所在鄯州,兵力七万五千人。
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御地区约为后世四川地区;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州、翼州、茂州、当州、嶲州。
屯兵在柘州、松州、维州、恭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十三州境内;治所在益州,兵力三万零九百人。
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御地区约为后世广东地区;统经略、清海二军。
桂州、容州、邕州、交州四州从旁协助;治所在广州,兵力一万五千四百人。
各节镇兵总共四十九万人,马八万余匹。
在开元以前,每年供边兵衣不过二百万匹;但是整个开元时期,边疆一直战乱不断。
边防驻军逐年增加,到今年,已经足足翻了两倍多;边兵增多,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每年用衣从两百万飙升到一千零二十万匹。
粮食也从最开始的八十万斛飙升到一百九十万斛。
第368年 皇甫惟明
今年三月,在报状上看到了韦坚领江淮转运使的消息。
自打他和杜铃兰解除婚约之后,我都快忘了长安还有这么一个人。
看报状上说,他之前在做长安县县令;报状上还顺带把他夸了一顿,说他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之类的。
玄宗也觉得他挺不错的,让他担任陕郡太守,领江、淮租庸转运使。
陕郡是江、淮漕米北运长安的转运站,是“南粮北调”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唐朝军需民食的增加,因关中原本粮食产量低下、粮食就供应不足。
现在,整个关中地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粮食都仪仗于盛产粮食的江淮地区。
这么重要的工作,当然要交给自己信赖的人。
韦子金是太子妃的亲哥哥,本来就是皇亲国戚,再加上他这个人工作能力确实是没什么问题。
玄宗这才放心让他去干。
不过,韦坚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而且他很有野心。
虽然当初是迫于家族压力才和杜铃兰取消婚约的,但是不得不说,他如果坚持的话,家族也不会强制性的*迫他俩“分手”。
天宝年间,玄宗好大喜功,朝廷上下奢侈成风。
韦坚等人争相巴结,他监督督江淮租运时,每年都私自征收费用,当地的人迫于他是皇亲的压力,不敢告发他;他也不傻,多得的利润他都送给了玄宗。
美其名曰“多得税”。
玄宗已经昏庸无道,连续七八天不上朝都是家常便饭了;听说他今年一口气往自己后宫里塞了五百佳丽,说句不好听的,一天一个,都不够雨露均沾的。
后宫开销日渐增多,对于莫名其妙多出来的钱,他当然是喜闻乐见的收下了。
至于百姓会不会有怨言、如何安抚,那是当地的官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月份,听说吏部尚书莫曳被流放赣中。
起因不得而知,但是和李林甫脱不了干系。
这两年,李林甫已经先后挤兑走了很多人。
从最开始的张九龄,到现在的莫曳,他们无一不是和李林甫有过正面冲突。
李林甫嫉贤妒能,凡才望功业在自己之上、为玄宗所亲厚的大臣,他一定要想办法除去。
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地位会遭到威胁,因为他除了长了一张嘴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可是他常常表面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背后却进谗言诬陷对方。
可是偏偏玄宗对他言听计从。
高力士几次想要跟玄宗提个醒,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说起来真是可笑,李林甫为了防止有人告他的状,在玄宗面前的时间几乎比贴身宦臣高力士还要多。
今年十二月,陇西军和河西军联手大破吐蕃。
自打我离开陇西军营之后,已经有就有很久的时间没有回去过。
自打彭偃房也没了之后,陇西军营里除了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已经八十多岁的往利升大叔之外,其他人我一个概都不认识。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三十年前那场“百鬼夜行”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怪力乱神,还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今年十二月初,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带领陇西军营的将士以及陇右军联合破吐蕃大岭军。
这是改元天宝之后和吐蕃的第一场战斗;吐蕃大军进犯陇右地区,皇甫惟明立即率军迎击,在青海大获全胜。
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将莽布支再率三万余人马,与皇甫惟明部交战。
唐军先锋骑将王难得率先出阵,与先锋——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交锋。琅支都被其三枪之内挑于马下。
吐蕃军登时阵脚大乱,被踩踏死了不少人。
皇甫惟明趁机指挥唐军乘势掩杀,斩获五千余人。
陇右道接连传来捷报。
二十九日,河西节度使王倕率人大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低的驻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