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门妾室-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秀姐弟三个每日忙碌,花园里很快长了头茬青菜。
偶尔谢惠灵会带玉梁出门会文。有他带着,玉秀倒是很放心,让玉梁跟着出门,多看多学。
到了八月,柳絮和木海分别看中一间铺子。
京城里开铺子,不比建昌这样的小地方。铺子后头没有人,若生意不好也就罢了,若是生意兴旺,那多的是找麻烦的人。
偌大京城,搞不好路上碰到一个人,七弯八拐就是某个尚书侍郎或王爷将军的亲戚。
若想铺子生意好又太平,总得找个靠山。
这种生意上的事,玉梁不懂,玉栋又不在,玉秀只能自己拿主意。
现成的人选,谢惠灵是谢家嫡子,但现在还没功名在身,只怕压不住,还是李承允的身份更能压住场子。
她让人给丁三爷送信,请了李承允来商议。
李承允来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跟了一个熟人——沈莛。
玉秀看到沈莛,知道必定是为了砚山那粮食而来的。
沈莛一看到玉秀,笑着拱手行礼,只说恭喜发财,“大娘子生意越来越大,听说京城里也要开铺子啦?”
“沈四公子取笑了。”玉秀也不否认,反正他们家和沈莛一样,也算依托李承允门下了。
“大娘子,我这回赶到京城,是关于砚山那些粮食。如今朝廷军粮不足,北方又有天灾,粮食市价翻了不少。”沈莛不慌不忙说起生意经,“这些粮食,若是就在明州青州一带卖,约莫价钱能翻个两倍。若是辛苦点,运到北地,刨除一路损耗,还能赚个四倍。”
沈莛算着帐,眼睛发亮地说,“大娘子让人给我带话,说想要出售粮食,不知有何打算?”
“那些粮食,是沈公子和我们一起买的。沈公子比我见多识广,不知您的意思……”玉秀想听听沈莛的意思。
毕竟李承允带着沈莛来的,也许,他们早就合计过了。李承允若有主意了,自然是听李承允的。
“我刚到京城,还未来得及多说,大公子就带着我来颜府了。”沈莛先说明自己还未和李承允通气,“若依我说,这些粮食,我们拿个一半卖给朝廷,还有一半运到北方去。”
他们有十二仓粮食,就算只运一半到北方去,这利润,少说也能赚个五六十万银子。
沈莛知道,若是运到北方,跟那些赈灾官员合作的话,利润更高。
几百万两白银,放谁眼前,都舍不得不要。
沈莛觉得自己舍得少赚几十万两,已经很了不起了。
想到当初颜玉秀提议两家合作收粮,对她的生意眼光不由钦佩万分。自己做生意眼光独到,一方面是天赋,更大的原因是信息灵便。
可颜玉秀当时蜗居东屏村,兄妹四个还刚有点钱,就敢下大本钱屯粮。眼光、胆略、气魄,让人佩服。
他提议只运一半北上后,看玉秀有些犹豫,心里也有些担心。大娘子难道是嫌赚得少?他们赚得,肯定还得孝敬李承允点,她若是要全部运到北地,倒也可以。
不想,玉秀稍稍犹豫后,反问道,“北上这一路流寇、灾民,若是路上被劫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那大娘子的意思?”
“不如我们都请大公子交给朝廷吧?”玉秀脱口而出。
周明和玉栋都在蜀中,而朝廷却粮草紧缺。玉秀恨不得直接将粮食运到蜀中去。
可这些粮食到底是和沈莛合作的,再来,玉秀觉得,这人情,可以送给李承允。
“大娘子,那可是十二仓粮食……”沈莛不由脱口而出。
“不是,我家只有六仓,到时留一仓售卖也算保住本钱,其余五仓粮食,就交给大公子处置吧。”玉秀却毫不犹豫说道,“我兄长在蜀中作战,他在润州交代过我,这些粮食,不能只算利润,还得用在正途。”
李承允听玉秀这话,倒是有些震惊。他如今也有不少跟随者。可颜家兄妹这样,未曾获利过,还敢在他身上押注上百万两银子的,却还是第一个。
姐弟三个为了省几两银子菜钱,还要在花园里开地种菜,这一舍几十万,居然眼都不眨一下?
“沈公子,我们兄妹被困润州时,看到守军们英勇作战,百姓们为国舍财。当时生死未卜时,我们兄妹四个曾商议过,若能活命,一定要为攻克反贼尽绵薄之力。”
沈莛看玉秀眉眼坚定,一点不为所动,不由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也说这些话好了。
他这一路上,也想过全交给李承允处置,可算算利润,到底有些舍不得。
现在听到玉秀这些话,他连忙就势下坡,“好,贤兄妹四个小小年纪,都有如此魄力,沈某岂能落后。”
玉秀一笑,沈莛本就是个豪赌之人,她说了那些话,沈莛自然就不会反对。
李承允听沈莛也答应,对他倒也真高看一眼。沈莛开始的重利,是人之常情。可能及时改弦易辙,也是不易了。
进京前,他想要保命想要找刘氏母子报仇,可进京后,腿疾痊愈,眼见着朝廷里腐朽成风,有识之士不敢冒头。身为皇室子弟,他心里,却想了更多。
☆、348章 卖个人情
李承允进京后,发现武帝对朝政越来越疏懒了。他性情更加易怒暴躁,讳疾忌医。现在更是找了道士进宫,妄想求得长生之术。
武帝无子,论血缘和实力,滕王和靖王这两支,是最被看好的。福王那支,血缘早就远了。他们封地又在南边,京中没有助力,也就没有妄念了。
滕王若不造反,选一个儿子扶助的话,还是大有可为的。最让李承允想不到的是,滕王居然为了皇位造反,他这一支只怕要绝了。
那就只有靖王这一脉了。
李承允能想到,李承恩也能想到,两人不约而同地看上了武帝的那个位置。
到目前为止,两人旗鼓相当。
李承允和谢惠灵交好,算是得了皇后娘娘青眼,武帝对他也算赞赏。他的姨父是成王周定康,号称永定战神。
李承恩,却定了文太后侄孙女为妻,待刘氏进京后,应该就会下聘完婚了。
文家,因为是太后娘家,家族里人又争气,在朝堂上势力不小。
沈莛从明州匆匆赶来,向李承允禀告粮食之事时,李承允觉得这机会不错。若他能一举名闻朝野,至少在民心上就胜了一筹。
但这粮食不是沈莛一人的,还有颜家兄妹的一半。李承允不能强取,不顾忌颜家兄妹,还得顾忌一下周明。
现在,玉秀深明大义,提出将粮食交给他处置。
其实,玉秀将粮食交给李承允,除了想卖个人情,换得李承允在自家其他生意上的支持外,最多的,还是因为这些粮食数量太多,他们兄妹吃不下。
他们兄妹四个,初初经商,兄弟功名不显,根基太浅薄。朝廷缺粮之时,她若发这国难财,只怕朝廷上下口诛笔伐。到时玉栋和玉梁功名有损还是轻的,他们被趁机拿了、家财充国库都可能。
当时她想买粮时,是指望赚上一笔的。时移事易,等她经了润州之围,再听周明说起朝廷拨不出粮草时,她改变了主意。
朝廷都没有粮草,小小颜家何德何能,竟然能售卖粮食?
沈莛有沈家为后盾,人脉又广。可他们兄妹四个,能靠谁呢?
可她也不能拿颜家的名义捐粮,还是那句话,颜家,怎么能超过国库?所以,她决定留下一仓粮食贩卖,这样买粮的本钱就保住了。其余的粮食,她卖个人情,交给李承允。
李承允在帝后面前都说得上话,他也不像过河拆桥之人。
最重要的是,李承允是周明的表哥,他拿了粮食,肯定会给周明的。
玉栋临危入伍、冒死守城,如今又跟着周明征战蜀中。他以后,必定会成为将军。玉梁或许也会走上仕途,自己就拿这些粮食,给他们铺路吧。
玉秀想明白这些,当然不会吝啬银钱。
李承允听沈莛也表态后,笑着问玉秀,“玉栋不在,这事……”
“我们兄妹同心,我哥本来也就是这个意思。就算我家小四,年纪虽小,也是会赞成的。”
“好,那这些粮食,我就收下了。”李承允一口答应,又对沈莛说,“你去和王彬商议如何行事吧。”
王彬当年痛打金元宗,又跟着李承允上京,如今已经是李承允身边的第一谋士了。
沈莛答应一声,连忙告辞先去安排。
“秀秀,你请我来,不会是为了粮食的事吧?”李承允含笑问道。
“我家管事看中了两间铺子,想在京城开绸缎庄和车马行。”玉秀连忙把自己原本的打算说了。
“你要开只管开吧,有事就找丁三。”李承允听玉秀说要给自己干股时,好笑地说,“这干股我可不能收,若子贤知道,还不得怪我?你还不如将这干股送给子贤呢,他如今缺钱。”
京中笑谈,成王世子为省钱,一切喝酒会客能免则免,不能免必轻车简从。而且,连出手打赏,都没以前大方了。
李承允不知道周明是为了给玉秀攒嫁妆,只当他接了差事后,府中开销更大。他们府中又不像其他人家,家中几间铺子都是姨母陪嫁。成王府的出息,都是田庄田产。
听到玉秀打算送自己干股,想到周明那防备劲,可不敢收。再说他刚收了颜家兄妹那些粮食,也不好意思再收着干股了。
玉秀看他坚持不要,也就不再提起这茬了,打听说周明在蜀中节节取胜,玉栋如今是军中一员猛将,几次战报上都提到他的功劳。
“你放心,子贤可不会让他吃亏。”李承允末了,还说了一句。
玉秀看他一副了然神情,不由俏脸一红。
闲话几句后,李承允告辞回府。
过了几日,传出消息:靖王大公子李承允,听说朝廷国库吃紧,变卖原王妃何氏的嫁妆,购买粮草。他还让管事到明州联络明州府境内富户,为国筹粮。
大公子在明州贤名远播,一呼百应。明州境内沈家沈莛和颜家率先响应,其他人家纷纷跟随。短短几日,众人合力集资,购买了十二仓粮食。
李承允上报武帝后,武帝龙心大悦。
北地战事,蜀中造反,大军一动就是金山银山、米山面山。蜀中大水北方旱灾,天灾人祸之下,国库就被搬空了。
武帝天天听着户部叫穷,蜀中战报又催粮,头都大了。
李承允筹集的这十二仓粮食,解了燃眉之急。
明州运粮要经过兰江,武帝权衡之后,下令这十二仓粮食全部作为军粮运到蜀中,全力平叛。
而李承允为君分忧,心系社稷,朝野上下,一时好评如潮。
明州府沈莛和颜家,也在京中扬名。
沈莛还罢了,颜家兄妹四个,听说都是年纪尚小,众人当然更感兴趣。
再一打听,颜家两兄弟,颜玉栋如今就在军中效力,颜玉梁奉旨要在万寿节献书。有才有德,这是兴旺之像啊。
而谢家谢惠灵,更是带了颜玉梁出席文会,夸赞自家小师弟年纪虽小,深明大义又聪慧无比,玉梁神童之名逐渐传开。
玉秀和玉淑也接到不少闺中女子的文会花会的请柬。但玉秀只说姐妹俩心系兄长安危,要为兄长祈福,将所有邀约一律推辞了。
☆、349章 再买仆妇
武帝待粮食运到蜀中后,一次和群臣私下议事时,说李承允心怀社稷不计私利,应该在平叛之事上记上一功。
群臣自然附和,不少大臣开始与李承允结交。
这事上,唯有靖王暗中不悦。李承允行事,未和他这做父亲的商议。他和其他人,是一样时间知晓的。
而李承允筹集银钱的方式,是变卖原王妃何氏嫁妆。
堂堂靖王府大公子,竟然没有一点私产,还要变卖亡母嫁妆才有银钱?
王府家事,一时被人偷偷议论。
大家联想到李承恩身为靖王二公子,出入宝马香车,仆从众多。在京城一掷千金,呼朋唤友,风流无双。
而李承允这个大公子,却低调得很,很少参与宴请。除了和成王世子、谢家谢惠灵结交外,也只有宫宴上才会露面。出入也是简朴异常,三五仆人,骑马进出。
继母宠爱亲生儿子,这种事不新鲜。
靖王觉得王府被人看了笑话,可他所到之处,人人夸他教子有方,夸奖大公子明理豁达。他那点不悦也只能咽下。
刘氏进京后,李承恩与她说了这些事,刘氏只觉气怒交加。可风口浪尖上,她只能忍下一口气,慢慢设法扭转京中众人对自己的非议。
玉秀推掉所有邀约,请了一个熟谙宫廷礼仪的先生教导玉梁,又买了一个教养嬷嬷,指导玉淑和自己礼仪。
自己还罢了,玉淑年纪还小,不识人心,没有完全准备,她不想让玉淑贸然和那些玲珑心思的内宅女子接触。
玉梁的礼仪先生,是李承允和谢惠灵帮忙推荐的。
教养嬷嬷,却是意外得来的。
说起来也是缘分,玉秀带着玉淑出门,刚好碰上京兆府在卖官奴。
滕王造反后,武帝震怒,自然要严惩,同时让人查找同党。
几乎每月,都有地方官或京官被杀被流放。这些官员的家眷奴仆,大多都充为官奴。
滕王进京的三公子跑了,剩下两个年幼庶子被收押。而别院中伺候的奴仆,武帝索性让京兆府给卖了。
这些官奴售价比市价还便宜,可买的人不多。时人讲究吉利,这种犯事人家出来的,或多或少大家会觉得有些晦气。
玉秀和玉淑经过时,京兆府门前,一群男女老少,男的跪左边,女的跪右边,反剪双手捆着,身上插着草标。这些人,神情惶恐疲惫,警惕地看着玉秀一行人。
玉秀让柳絮上前看人,自己拉了玉淑站在边上,钱昌守在一边。
柳絮上前查看时,女人那堆里,忽然传来一声轻呼,一个妇人缓缓倒地。
“有人晕倒了,有人晕倒了!”边上几人发出轻呼。
玉秀和玉淑不由看过去,倒地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圆脸妇人,面貌看着还挺和善,干干净净的。
京兆府的人过来,提了一桶冷水,当头浇了一瓢水。
那妇人被冷水一激,动了一下,才睁开眼睛。她求助地看了玉秀这边一眼,被京兆府两个差役拉着胳膊起身跪好。
玉淑不由同情地看了一眼,“姐,她们要跪多久啊?”
“要跪上一天吧。”玉秀对这倒也不清楚。
钱昌在边上接口说,“是要跪上一天,有人买了就带走。没人买的,明天继续出来跪着等待买家。听说再过几天,要是还没人买,就要充作徭役。”
今天是卖官奴第五天,想来年轻貌美的和年富力强的,都会被人挑走。剩下的,大多是年纪太大的,这些人若是充作徭役,只怕活不了多久。
玉淑听说他们再没人买就要被充作徭役,又同情地看过去,想想自家的银钱,咬咬牙说道,“姐,要不,我们多买几个吧?”
她们昨晚商量过,打算买两个杂役、两个粗使婆子。
“好,那我们再看看吧。”
姐妹两人正说着,那边柳絮已经麻利地挑了四个人出来。柳絮在青楼练出的眼力,挑出的四个一看就是老实本分的。
玉秀指了指刚才倒地的圆脸妇人,“那个妇人,一起买回去吧。再问问有没有懂花草的、会做饭的。”
柳絮又和京兆府的人交涉,最后他们买下了六个仆妇。
玉淑同情地看看地上跪着的其他人,叹了口气,慢慢跟玉秀上车回家。
“淑儿,你若可怜他们,我们再买两个?”玉秀看她有些怏怏不乐,试探地问。
其实他们家在京城的宅院,也用不了太多人。
“不了,姐,你总说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