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甘宁见那魏延总算认错,这才抱拳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嗯,魏文长,甘宁直言,请勿见怪!”

  魏延也是直人,并不像文士一般,事事藏在心中。

  见甘宁如此直爽,倒是很对胃口,当下拱手相谢,两人之不快立即冰消雪解。

  刘瑁见二人化解不快,心下稍安,又见得此名将,更是高兴不已。

  对于魏延其人,刘瑁还是十分喜爱的。

  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郡人。刘备入蜀之时,带领部曲相投刘备。

  先后帮助刘备攻克长沙,镇守汉中,西入羌中,大破郭淮、费瑶,然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他那个未被诸葛亮接受的“子午谷奇谋”。

  刘瑁每每想到此节,便觉得这定是诸葛亮之过。

  虽说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断然不会用此险招,然依当时形势,分出一股兵力于魏延,出子午谷,又当如何呢?

  多半还是诸葛亮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一生防备于他,致使魏延之光彩人生并未发挥到极致。

  然,诸葛亮死后,这魏延所作所为,也的确令他失望。

  诸葛亮临终遗嘱,杨仪统兵,魏延不满,竟率军反攻杨仪。

  杨仪遂根据诸葛亮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在喊出那声“谁敢杀我”之后,被潜伏一旁之刘岱一刀斩于马下。

  《三国志·魏延传》曾评价他,“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刘瑁以为,评价可取。

  然他也相信,将军皆非完美,关键在于统帅如何用之。

  比如诸葛亮用魏延,刘瑁便以为,孔明少了一层信任,不敢放手任用,于此方面,便不如刘备。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用大将总是担心其反叛,如何能用好?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事可成,大业可兴,人才又有何理由反叛?

  故而,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谋,并非皆因“子午谷奇谋”风险太高,实是诸葛亮不信魏延,不敢用之。

  然魏延自视过高,目空一切,这种性格不但容易得罪人,更不好驾驭,一旦拂其意,寒其心,必会不择手段,趁乱得逞。

  这便是他不喜之处。

  即知其长短,刘瑁便相信,他一定可以用好魏延。

  刘瑁接纳魏延之后,再次提出,明日起行,刘表自会相送,如何将魏延带出城去,实在不易?

  荀攸遂笑道:“公子勿忧,这有何难哉?”

  众人一听,皆请教妙计。

  荀攸道:“公子虽已接纳文长,然并非一时一刻皆要同行。今夜,文长可先回营,只当并未来此。明日我等先行离去。此间,刘表大婚已毕,各地官吏定然先后回归任所,不日,刘磐定会带领黄忠和尔等返回攸县。如此岂非名正言顺,大摇大摆而出荆州乎?出荆州,回攸县,半路之上,文长可伺机带领部曲离去即可,此事有何难哉?”

  “公此计甚妙!”刘瑁赞道。

  众人皆颔首称赞。

  魏延听罢,认为可行,因夜已深,未免营中生疑,这便回去。

  刘瑁当即叫住,又问黄忠。

  魏延遂将黄忠之情相告。

  那黄忠虽被刘表封为中郎将,然随从刘磐,共守攸县,处处受制于刘磐,心中实为不快。

  只是黄忠独子黄叙,自小身染风寒,体弱多病,甚是揪心。

  此番来荆州,一则随刘磐为刘表大婚祝贺,二则也是遍寻荆州名医,为其子医治伤寒。

  刘瑁听罢,遂喜道:“文长何不早说?结交汉升,我有计矣。”

  荀攸颔首而笑,道:“公子定是想到了张仲景吧?”

  刘瑁道:“张机,世之神医也。专攻伤寒,医道精深。此来荆州,有幸结识,实乃吾之福也。不但帮我治好公达之病,还帮我解了蔡勋之危,不想,此时结识汉升,还要凭他之名,牵线搭桥!”

  刘瑁寻思,既然那黄忠之子黄叙,身染风寒,张仲景定能治好。

  只是张仲景随诸葛玄来此荆州城中,时日尚短,恐怕黄忠未必知晓。

  不日,黄忠既要携子随刘磐离去,荆州城中那些普通医士,也未必能将其子之病治好。

  这真是天赐良机。

  刘瑁只消一封绢书,送于黄忠,倍述钦慕之情,尽言敬仰之意,最后点出,外物不能动其心,金箔不能改其志,此番无礼相送,只有一言,救其子性命也。

  然后令其前去寻找诸葛玄和张仲景,并将此书取出,那张仲景见其书,必悉心为其子治病。

  其实,刘瑁亦知,凭借张仲景医者仁心,即便无他书信,若是被黄忠携子相求,张仲景定然也会全力施救。

  只是此时黄忠并不知晓张仲景在荆州,他这一言相告,实是雪中送炭,黄忠能不感激涕零否?

  计议已定,刘瑁亲笔一书,令魏延带去,连夜交于黄忠。

  那黄忠素有忠义之名,若有外使勾结之嫌,怕是他宁肯其子身亡,也不会为之。

  一旦如此,好意不成,反成祸事,将来收服黄忠哪必无希望?

  思虑及此,刘瑁知单凭一书尚不能令其弃暗投明,故而言语措辞,极为温和,并不期望黄忠能够就此投靠于他。

  那魏延与刘瑁等约定相会之地,携书再拜而去。

  魏延回至营中,连夜拜访黄忠,将书信送达,并说,公子瑁并无他意,实在是钦慕将军忠义,并得知其子身染伤寒,凡医难以施展妙手,故而不必嫌疑,传书相告也。

  黄忠听得魏延如此说,又见书信言语恳切,并无规劝令其投靠之意,这才心下稍安,并遥谢刘瑁。

  据此,魏延对刘瑁越发敬佩有加……


第64章 祸从天降


  翌日晨。

  刘瑁令娄发集合锦帆卫于西城门等待,他带领张松、甘宁、沈弥一起前往州治辞别刘表。

  荀攸因受朝廷诏令,前往益州就任蜀郡太守,以此名义,随刘瑁同行。

  前者,因前往益州路途艰险,盗匪肆虐,无法通行,荀攸方才客居荆州。

  他之所以不投刘表,而寄居荆州陋巷,实因他认为,刘表虽有仁义之名,实非雄才大略之明主也。

  本欲居荆州而观天下时局,待遇明主,方前往投之。

  今见刘瑁,仁义勇决,待其甚厚,已然认定乃其主耳,故而以就任蜀郡太守之名,离开荆州,前往益州。

  荀攸为刘瑁相救,寄居馆驿,已然为刘表知晓。

  此时离开,出于礼节,当前往面辞。

  故而,荀攸与刘瑁等同往。

  面辞之后,刘瑁等众人正当离开,忽听门外有人高声喝道:“且慢!”

  刘瑁抬眼看时,竟是蔡瑁、文聘等一帮武将。

  “刘表已然同意放行,莫非这姓蔡的又要节外生枝不成?”

  刘瑁暗暗揣测,但闻刘表道:“德珪,我与益州,乃比肩之兄弟也。我已决议放行,尔等不可造次。”

  蔡瑁满面怒容,谓刘表道:“主公容禀,蔡瑁与诸位已然得到消息,刘阖在城都已经被刘璋杀害,并将其头颅悬于城门示众!如此奇耻大辱,怎能放其回去?”

  “什么?”刘表惊愕,“消息何来?可靠否?”

  “千真万确!”蔡瑁道。

  “主公,益州之人,丧心病狂,杀我荆州特使,若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将这帮人全部杀了,那主公如何向荆襄士民交代?”蒯越进言道。

  “杀之可也,何必多言耳!”大将文聘,抽出宝剑,向刘瑁刺来。

  那甘宁、沈弥见形势不对,早有防备,二人立即拔剑,将文聘挡开。

  刘表听闻刘阖已死,心神不宁,愁眉紧锁,一时竟无言阻止。

  蒯越见刘表如此,以为默认,立即对众将道:“主公已然同意,下手!”

  这下变故突然,刘瑁等毫无防备,眼前也只有他们几人,如何挡得住?

  荆襄武将将刘瑁、甘宁、沈弥、张松、荀攸团团围定。

  文聘、刘磐、蔡中、蔡和和一众武将,齐身攻上。

  甘宁抵住文聘,沈弥奋力保护众人。

  那蔡瑁觑准时机,亲自拔剑,欲杀刘瑁。

  刘瑁早已掣剑在手,施展精妙剑法,三五招便将蔡瑁手中之剑击落。

  周围侍卫冲上前来,围住厮杀。

  此时,刘瑁任督二脉已然剩下最后一关,功力明显提升,似蔡中、蔡和之辈,已然不是对手。

  只那刘磐一人,也定然难以伤他。

  然府兵围困,终究双拳难敌四手。

  刘瑁奋力反击,将州府衙门口几名守卫击倒在地。

  甘宁被一群府兵缠住,文聘趁机丢下甘宁,挥剑攻击刘瑁。

  饶是刘瑁功力较之之前,已有大幅提升,然则此时功力,在这汉末战场之上,也只能勉强算作中等武将而已。

  似文聘这种,在刘表帐下,排得上号的上将,他此时差距还较为明显。

  刘瑁躲开文聘两次攻击,挥动手中长剑,死死架住,高声嚷道:“刘荆州莫非真要和益州开战乎?”

  刘表似乎也存了斩杀刘瑁之心,竟然高声回敬道:“莫非刘季玉小儿杀我特使之时,便没想到要开战乎?”

  说实话,在刘瑁看来,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刘表都不能算是无能之辈。

  他单骑入荆襄,联合蔡瑁和蒯良、蒯越兄弟,诱杀宗贼,七郡之地,传檄而定。

  即便和他益州之间,上书弹劾其父刘焉,此时又派刘阖前去策反甘宁、沈弥、娄发等,历史上还是成功的。

  只是后来,刘表只想自守,不图进取,子孙之中刘琦无能,刘琮幼小,故而在蔡瑁、张允等唆使之下,于曹操南下之时,举众投降,基业不保。

  这么看来,危机之时,想凭他一句两句,便能保住性命,实无半点可能。

  甘宁勇猛,看到刘瑁节节败退,招招遇险,狂吼一声,举起一名府兵扔将出去,顿时砸倒一片。

  遂翻身上来,抓起地上一根长枪,投向文聘。

  文聘见长枪飞来甚急,不敢怠慢,举起手中长剑格挡。

  当啷一声,他手中长剑,竟被长枪之力震成两截。

  文聘大惊,后退数步。

  此时,刘瑁、甘宁、沈弥背对着背,严防死守,四周几十名府兵将其团团围困。

  刘瑁实未想到,眼看就要离开荆州是非之地,却又祸从天降,顿生变故。

  看来,他来时担心得没错,刘阖被杀,定是那赵韪、庞羲之谋。

  不管什么原因,他眼前都没时间想了。

  眼前最紧急的是保命。

  最后时刻,刘瑁别无他法,只得以目视诸葛玄、尹籍二人。

  诸葛玄感激刘瑁在其危难之时出手相助,尹籍敬佩刘瑁乃仁义之人,此等危急之时,二人自当说话。

  两人向刘表求情,言说益州之事,非刘瑁之过,应放他回去,弄清事情始末,再来报于君前。

  刘表自是不听。

  旁边蒯良道:“主公容禀。主公得荆襄,虽有众将用命,然亦主公仁义感化,故而宗贼遁形,远近来附。今朝廷委以重任,令主公督交、扬、益三州军事,主公岂可擅杀戮而弃仁义耶?我荆州与益州素无仇怨,今为泄一时之愤,斩杀刘瑁,必然与益州结仇,如此杀一人而罪一州,吾为主公不值也。”

  “主公,蒯子柔所言极是。”尹籍道,“如此益州之众必然恨我,出兵来伐,如之奈何?莫非为一人,而举荆州之兵开战乎?”

  蒯良之弟蒯越反对道:“主公,吾兄之言差矣。治平乃用仁义,治乱须靠权谋,治叛必依武力!今荆州宗贼已平,当可仁义感化之,万民必然归附。益州之地,刘璋不附,当用武力征讨之,那刘璋懦弱无能,必然归降。若用仁义,岂非与虎谋皮耶?定难成事!吾闻之,益州刘璋与其兄刘瑁貌合神离,表面一团和气,其实勾心斗角。今杀刘瑁,刘璋求之不得,焉能出兵与我等开战乎?”

  “这……”

  刘表见诸位意见相左,一时无法抉择。

  那蔡瑁自从见到刘瑁等人,数次受辱,趁机言道:“异度之言乃众将之肺腑也,请主公勿要听信懦夫之论。来人,杀!……”


第65章 荀攸献计


  “哈哈哈哈!”当此危急之时,旁边一人仰天大笑曰,“刘荆州曾为‘雍季之论’、‘臼犯之谋’而洋洋自得,我今观之,不过如此耳!”

  众视之,乃荀攸也。

  刘表厉声问:“公达何出此言?有何高论,不妨直言!”

  荀攸道:“请明公暂且令众将罢兵,勿要厮杀,容我借一步说话。如若荀攸所言不合明公之意,明公再下令杀之,攸自然闭口不言。”

  “喂,荀公达,有何话讲,当面说出便是,藏着掖着作甚?”刘磐吆喝道。

  蔡瑁和蒯越等哂笑,自然也是此意。

  刘表不便违拗众人之意,只得言道:“公达有话不妨当面直说,若是说得有理,我刘景升自然听取;如若无理,那便休怪我等不够仁义,毕竟刘璋小儿所为,实乃欺人太甚!”

  荀攸瞟了刘瑁一眼,遂狠下心来,拱手道:“景升兄,诸位将军,以我观之,荆州并不想让益州刘璋坐大,与荆州抗衡,亦或荆州早有窥伺益州巴东诸郡之意,不知是也不是?”

  刘表与众将听他如此直言,都面带不悦之色,只是并不想与他争辩。

  只那蒯越冷笑道:“荀先生有话快说,勿要再卖关子。我荆州如何想来,先生不必妄加揣测,更不要血口喷人。”

  “哈哈哈哈!”荀攸大笑道,“刘瑁等人,死在眼前。蒯异度还怕他们知晓吗?”荀攸遂转向刘表道:“若有取巴东诸郡之意,请为景升兄谋之。”

  “切!”蒯异度不以为然,道,“先生能有如此好心?”

  “未有。”荀攸言道,“我为荆州谋取巴东诸郡,不过是想令景升兄与诸位放了这刘瑁等人。”

  “公达为何如此?”刘表遂问。

  “唉。”荀攸叹道,“方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主上暗弱,朝纲崩坏。董卓之徒方灭,李傕、郭汜之流又称霸京师。吾亦曾雄心勃勃,欲为我汉家江山建功立业,然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诛董卓,不想事败,反被下狱,几近殒命。自此之后,攸再无为官之意,只想避世不出,安稳度日。放眼天下,能去何处?遂借朝廷封我为蜀郡太守之名,前往益州,寻个山高水远、人迹罕至之处,躲避战乱,了此残生耳。然荆州至益州,千里之遥,盗贼横行,凭我一介文儒,如何能到?故而欲借如意公子之力前往。”

  蒯越听了,叱道:“荀攸,汝大言欺人也!欲寻避世之所,何必前往益州?我偌大荆州,莫非尚不能令先生七尺之躯藏身耶?”

  荀攸连连摆手道:“攸原本也想在荆州景升兄庇护之下,寻得一席安居,然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兵家用武之地也,久后必为他人惦记。如有不测,莫说七尺之躯,方寸安土可得乎?”

  “荀公达无礼,是咒我主公耶?”蔡瑁亦喝道。

  刘表制止诸位,谓荀攸道:“既如此,先生有何良策助我?便请直言。”

  荀攸遂道:“益州刘如意为兄,刘季玉为弟。刘君郎去后,本该由其兄刘如意继承益州牧,担当大任,然则,刘季玉在赵韪、庞羲等人拥护之下,窃取州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