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各国后方的那些百姓,虽然日子同样艰难,甚至民不聊生,但起码还能活下去,能有一个房子住,遮蔽风雨。
哪怕他们的儿子、夫君、父亲,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被奔赴战场,倒在了远方的大地之上,不能回来。
真正凄惨的是处于双方交战的地界,也就是被秦国夺取的六国故土,上面的百姓生活的那才叫一个凄惨。
被人拉去当兵也就算了,这毕竟是战国的常态,所有老百姓都是义务兵,谁没上过一两次战场,没上过,那才叫一个稀奇事。
更加惨的是,因为处在交战的中心,后方运输军粮极为的不便,而且耗费巨大,各国也没有什么军粮运输到前线,这就难办了。
思来想去之后,不管是秦国还是各国,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就地征集粮草物资。
这一下子,大军的军粮倒是齐备了,但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惨了,储备原本就不多的口粮被抢,来年耕种的种粮也被抢去。
这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绝了这些老百姓的生路。
若是这些倒还不算什么过分的,毕竟当官的霸道,谁又不是不知道,这些老百姓跑去挖挖野菜,吃吃树皮什么的,虽然饿的难受,但还是能够活下一些的。
更狠的就是因为打仗嘛,所有的士兵都因为不断的死亡而精神紧绷,紧绷之后就需要让他放松,而最好的调剂品,自然就是一个女人两字。
当地的老百姓又面临着一个口粮钱财被抢,妻子儿女又要被****的命运。不知多少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又或者直接被人****致死。
经过这一番的糟蹋,双方各自占领的地界,可以说是破坏的差不多了,说是打成一片废墟,那有点夸张,但也绝对算不上什么良善之地。
到处都有被烧荒废弃的房屋,山林之中,原本稀少的人影变得多了起来,充满了逃难人的踪迹。
与之相对的,大量良田抛弃,平原之上,稠密的人口变得稀松,往往要走上他十几二十里路,才能看到一两个人烟,还都是一些流民。
更加恐怖的是,经过这一番的祸害,当地的所有百姓,都已经不信任那些军队了,更不信任各自的国家,不管他是秦国,还是自己的故国,在老百姓的眼中,那是比虎狼还要更加可怕的东西。
同样的,那些士兵也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更加明白,恐怕自己的故乡也难以幸免,同样遭了殃。
可是他们又能怎么做呢?上司的命令不能违背,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又不在妻儿的身边,他们这些小卒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多数人都是抱着及时行乐,多享受一点,就是赚到的心思,对着他们所经之处肆意的肆虐,带来了更加恶性的循环。
由此可知,抱着这种想法的士兵,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因为劫掠变得更高,但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变得更加的低沉,对于自己国家的忠心,那就两个字,呵呵了。
不过士兵们再怎么抱怨?该上战场的还是要上战场,他们被驱逐者,驱赶着,用较为快速的速度赶向了韩国。
同样,在魏国更北方的赵国,赵王也集结了一支10万人左右的军队,南下想要与御国会和。
南方,已经平定了南阳郡的楚国,只差一个汉中郡就彻底的收复了所有楚国失土,已然腾出了手的他,也派出了一支军队北上。
楚国不愧是地大物博,哪怕领地人口稀疏,但以庞大的面积来算,那也是远超韩赵魏三国的。
这一次,他派了足足30万人,比起合纵长御国在韩国的兵力,都要超过他10万,可谓气大财粗,手笔大的没边。
这样一算,合纵联盟的兵力已经有了90万,只比秦国少5万。虽然数量上有一些些微的弱势,但质量无疑比秦国更加有优势。
毕竟合纵联盟的军队,青壮数量,远远超出秦国,比起秦国那些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还是要强出不少,好看许多。
第253章战争开始
? 战鼓雷响,军旗晃动,铺天盖地的大军,分成了两个阵营,各自对峙着。
在一片无际的平原之上,双方的大军摆开了阵势,沿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场,分布在周围数百里。
大军交战,从来都不是一时片刻能够分出结果的,而且交战的地方也是极为广阔,要不怎么说万人盈野千人盈城。
而如今双方加起来近200万,摆开阵势来不知有多广阔。
或许有人不能想象这么多的大军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这么来形容对比一下吧!
魏国在开战之前,它的人口不过150万,赵国开战之前,人口才130多万,却占着相当于中国小半个省的地盘。
而楚国倒是有他400万人,但它所占的地域是中国近四个省的地方,也就是说,200万人,能够填满两个省。
相当于两个省的人口,却被集中到了一个小小的郡,方圆不过两三百里,可谓拥挤至极。
这种规模,可以说是旷古绝今,以前不会有,今后也不太可能有。
大军交战,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分批次,分阵型分地域的呈梯次进攻。
双方在各个的险要阵地,重要城池各自争夺,或者我守城你进攻,或者你守阵地我来夺取,你来我往,各自唱着各自的拿手好戏。
刚开始,两方都有忌惮,战争并没有太过于激烈,都是维持在万人以下的小规模战斗,而且并不频繁,往往四五天才有那么一场。
不过随着试探慢慢结束,双方对于各自的实力有了一些底,进攻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慢慢地也打出了火气。
如今交战至今,已经过了一个月了,但死伤的人却有他上10万,相比双方200万的大军并不多。但换个方向想,1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郡的人口了,也就是中国几个市的人口,这是不是很恐怖呢!
……
“所以,这场大战并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以我估计,这个空前规模的战争起码要持续他一年,才会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或者全部都崩溃,两败俱伤!”钟御的中军大营之内,骠骑大将军曹操,手中指着长剑,朝着自己背后的地图上点去,发表着他的看法。
曹操一双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下方诸多文武大臣,炯炯有神,充满了英武之气,与他对视的人,竟少有能够与他直视。
下方的人都在沉思着,各自都在思考着曹操刚刚说的话,并且各自都有着各自的计较,人心繁杂,并不可能都统一起来。
“曹将军说的不错,这场大战不可能这么快结束,毕竟是200万人,双方又势均力敌,想要短期内结束,根本不可能”同在营帐之内的张辽起身,点头赞同的曹操的意见。
双方的军队数量庞大,足足有着近百万人,而且都是一些骁勇善战的精锐大军,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这种大军不可能因为某些计策而崩溃,那只是在数万人的小部队上,而且还是一些乌合之众,才可能发生的奇迹。
只看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廉颇不是名将吗?白起不是名将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神将,可是他们还不是因为各自的实力相当,哪怕自己的对手比较无能,还是要靠着时间慢慢的拖,将敌人给耗死。
纵观历史,凡是上了10万人的军队,只要是训练有素,不是临时结钱的乌合之众。想要击败这种军队,哪怕几番数倍于敌人,都只能靠着时间和人数的优势,慢慢的耗死对方。
不可能有什么奇谋,一战而败敌。
这是因为,这些军队都有着优秀的训练,哪怕是战败了,也不过是局部的失利,顶多是丢了一两个城池罢了,但只要军队还在,能够聚合起来,就一直能够抵抗下去。
这200万人,他们的战争注定是漫长的,会围绕着周围两三个郡县,不断地争夺着一个又一个的险要城池,不断地消耗他们的兵力,直到有一方撑不下去,而无奈退场。
“没错,我也赞同曹将军的意见!”徐晃起身,大声说出了他的意见。
下侧的关羽张飞等人,面色微动,显然有着一些别的看法,但似乎也没有太过于大的差异,也就不做声,默认了。
“曹爱卿说的不错,这一场战争,的确时间会维持在一年之内,其中并不是这两百万人会死的这么快,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论是我们合纵一方,还是秦国那一方,各自的底蕴都支撑不了如此庞大的军队,一直在前线耗费。”钟御无奈的说出了一个事实,军粮啊,士兵吃不饱饭,又怎么能够打下去呢!
其实在古代,老百姓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他们对于什么都能够忍耐下去。
哪怕是欺凌他们的儿女,杀了他们的父母,他们都可以忍耐,难道联军和秦国各自双方的士兵,他们就没有亲人被各自给杀死吗?他们的家就没有遭到破坏吗?
他们本身就是被强征而来的,参军都是不情愿的,可为什么他们还能够支撑下去,乖乖的当那个兵?
真正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军队里,他们能吃上一口饭,吃上一口饱饭,不至于饿死。
因为在他们家,粮食都被强征而去,家乡的树皮野菜都吃的差不多,他们留在那里也是饿死的命运,与其这样,还不如来参军,吃上几口饱饭,到最后哪怕战死,那也值了。
更何况,他们还抱着那一线的希望,那就是,如果自己能够活到战争结束,留得一条命,那就赚了。
更甚至,他们立下一些功劳,受到一些提拔重用,到时候哪怕是当一个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那也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机遇。
至于他们在家中的父母亲人,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自身都难保,哪还想得了那么多。
只能在心里暗暗的乞求,他们能够撑到自己活着回去,如果自己死了,正好去地下相见。
第254章北方危局
士兵的命在战场之上,那是最不值钱的,他们上官所谓的亲民,所谓的仁爱,所谓的纪律严明,都是为了能够让士兵心甘情愿的为他们去卖命。
如今的战场就是这样,大战持续了三个月了,已经度过了初期最为激烈的时刻,这三个月来,主要发生了三个大战役,对于战场的形势改变发展,起了尤为重要的因素。
其中在北面,也就是魏国,如今河内郡的野王城下,魏国和赵国的25万大军,与秦国的20万大军来了一场猛烈的交锋。
这一次,秦国的北面大军由秦国名将蒙武统帅,可能有人不太清楚蒙武到底是什么人,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很多人绝对如雷贯耳。
他的大儿子,蒙恬,曾经率秦军30万,北击匈奴,夺下了河套数千里之地。并且他一手打造了秦国的长城军团,为整个秦国防御着北疆。
他的小儿子蒙毅,也是一个极为出名的人,文武双全。在钟御的前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电视剧,神话,就是以蒙毅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能够培养出这么两个极为出众的儿子,蒙武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此时的赵国,廉颇已经死了,国内都是一些昏庸无能的贪婪之辈,能打仗的没有几个。
不过他有着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人,他的存在撑起了赵国的半边天,可以说,赵国在失去廉颇之后,还能够维持这么长的时间,与这个人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赵国的名将,战国四大军神之一的李牧。
在赵国长平之战败了之后,秦军又趁势进攻赵国的邯郸,其中多亏了李牧率领他的北方军团,南下多次击败秦军,然后才能够让赵国支撑到各国援兵的到来。
之后,秦军又数次发大军进攻赵国,都是李牧的存在,才打退了秦国的进攻。
本来按照历史上的记载,秦国再过一两年就要东出,开始他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道路。
而在进攻赵国的时候,也是因为李牧的存在,受挫不已,所以他用了尉缭的计划,收买了赵国的奸佞之臣,构陷诬害李牧,致使李牧就此丧命,的赵国也在不久之后被灭了。
至于魏国,那还是不要说了,自从信陵君死了之后,不当武将没什么出色的,文臣里面也没有几个能干的,烂到了骨子里。
不过这一次大军南征,赵王并没有带上李牧,他不信任李牧,认为李牧的战功太高了,功高震主。反而将李牧留在没什么危险的北疆,自己独自率军南征,想要趁此机会,建立起自己无上的威望。
这也就给了秦国的大将蒙武一个机会,经过多番的谋划,蒙武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诱饵,终于放松的赵魏两国的警惕。
然后他埋伏的兵马突然杀出,击败了两国的追杀部队,将他们逼入到了一个狭隘的山谷之中,困地自守。
其实说真的,为了引出这两只猎物,蒙武利用了赵王和魏王急于求成,想要立下战功,好来建立威望的心理,成功地诱惑了他们,让他们忽略了许多不正常之处。
不过作为诱饵的代价,蒙武也是牺牲了5万多的士兵,就是在途中让这两国的追兵给杀的。不这样,又怎么能够让这两个贪婪狡猾的猎物,轻易的相信呢!
不过计划终究成功了,在最后的陷阱不下之后,通过反击一战,他成功的斩首了10万赵魏联军。
加上之前一路撤退败逃的时候,杀的那些赵魏联军,整个赵魏联军竟然已经牺牲了13万人。
如今两国联军,就只剩下了12万人,其中还有2万留在了河内郡防守,也就是说被困在山谷之中,拱卫着赵王与魏王的军队,就只剩下了10万人。
而蒙武的20万秦军,也还有着13万人,他们不用防守,就全部围着赵王和魏王,不断的利用着各种手段,试图擒下两国的王,利用他们来威逼两国退军或者投降。
联军的北路战线,已经危机万分,北路的两个统帅,已经陷入的死局,单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绝对救不活整个棋盘的,只能期翼外来的援军了。
怕死的魏王和赵王,在自己被困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派出信使,拼命的赶往着赵魏两国,向后方的那些大臣将军们,请求援兵救援。
这可是下了死命令的,两个王放出了狠话,谁不来谁就是谋逆之辈,忠于国家的那些大臣可以就地斩杀。
听到自己大王的命令之后,了解到了形势的危机,两国的大臣不敢轻慢,连忙调集的国内已经所剩不多的兵马,向着他们王被困的山谷方向赶去。
不过两国终究是经历的两年多的大战,已然疲惫不堪,国内青壮年人口凋零至极,实在难以再征,调出足够的兵马救援。
其中魏国最为明显,虽然他在这一次进攻秦国的行动当中,占的地盘最广,人口也最多,可是他死的人也是最多的。
魏国收复的地盘,其上人口又要分一半给御国,剩下的他又率领着去打仗,早已死得差不多了。
所以在他们丞相大人的勉强调动之下,还是派出了一支5万人左右的援军,赶往了山谷。
而赵国就迅速的多了,他们打的硬仗比较少,虽然北方的人口比较少,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青壮,能打仗的更是不少。
赵国接到传讯之后,发挥的出他勇敢善战的一面,大军迅速的召集,然后指派了李牧作为统帅,赵王在受到危险的时候,心里第一个想到能救他的,竟然是他平时看不惯的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