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剪胜野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王之母邳人也。先是,太祖尝战衄而奔投王母之家,王母曰:“汝为朱某耶?人言汝当为天子也。”因止之宿。及旦,辞去,王母曰:“吾后有娠,何如?”帝乃贻敝梳为质,王母亦以装资赠行,自是果生代王。及太祖即位,子亦成立,王母携其子及质物于京师上谒,帝令工部草创宫宇居之,不令入宫。及缮代府既成,遂册封焉。故王卒得以终养其母,逾于常制。
太祖以太子天性仁柔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太祖尝于上元夜观灯,京师人好为隐语,书于灯,使人相猜,画一妇怀瓜,深触忌犯。帝就视,因喻其旨,甚衔之。明日,令军士大僇居民,空其室,盖太后祖贯淮西,故云。
洪武十三年五月四日,雷震谨身殿,帝亲见火光自天而下,乃再拜曰:“上帝赦朕,朕赦天下。” (或云雷火绕宫追帝。) 盖帝时刑戮过滥,故上帝戒之。
贵妃某氏薨,太祖诏太子服齐衰杖期,太子曰:“礼惟士为庶母服缌麻,大夫以上为庶母则无服。又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縓缘,既葬除之。盖诸侯绝期丧,诸侯之庶子,虽为其母亦压于父,不得伸其私。然则诸侯之庶子不为庶母服,而况于天子之嗣乎?”帝大怒,以剑逐之,太子走,且曰:“大杖则走。”翰林正字桂彦良谏太子曰:“礼可缓,君父之命不可违也,嫌隙由是生矣。”太子感悟,遂齐衰见帝谢罪,帝怒始释。
太后既崩,临葬日,大风雨,震雷电。太祖甚不乐,召僧宗泐至,谓曰:“太后将就窀穸,汝为宣偈。”受诏应声曰:“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宣已,帝大悦。顷忽朗霁,遂启灵荩АZ妥阢畎捉鸢倭健�
徐魏国公达病疽,疾甚,帝数往视之,大集医徒治疗。且久,病少差,帝忽赐膳,魏公对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医工逃逸。未几,告薨。亟报帝,帝蓬跣担纸钱道哭至第,命收斩医徒。夫人大哭出拜帝,帝慰之曰:“嫂勿为后虑,有朕存焉。”因为赒其后事而还。
太祖在军中甚喜阅经史,后遂能操笔成文章。尝谓侍臣曰:“朕本田家子,未尝从师指授,然读书成文,释然开悟,岂非天生圣天子耶?”
太祖多疑,每虑人侮己,杭州儒学教授徐一夔曾作贺表上,其词有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帝览之,大怒曰:“腐儒乃如是侮我耶?‘光’者僧也,以我尝从释也,光则摩发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命收斩之。礼臣大惧,因请曰:“愚蒙不知忌讳,乞降表式。”帝因自为文式布天下。
太祖尝下诏免江南诸郡秋税,复税之。右正言周衡进曰:“陛下有诏已蠲秋税,天下幸甚,今复征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上曰:“然。”未几,衡告归省假。衡,无锡人,去金陵甚近,与上刻六日后复朝参,衡七日失期。上怒曰:“朕不信于天下,汝不信于天子矣。”遂命弃市。
狱有疑囚未决,太祖欲杀之,太子诤不可。御史袁凯侍,上顾谓凯曰:“朕与太子之论何如?”凯顿首进曰:“陛下欲杀之,法之正也,今太子欲生之,心之慈也。”帝以凯持两端,下凯狱,三日不食,出之,遂佯狂病颠,拾啖秽物。帝曰:“吾闻颠者不肤挠。”乃命以木锥锥凯,凯对上大笑。帝放归,自缧木榻于床下。久之,上使人召之,凯慢坐对使者歌,使者怜其缧,还奏状,上不为疑。已而,太祖晏驾,凯始出,优游以终。
翰林应奉唐肃,初以失朝坐免官,归乡里。太祖重其才,再召入。尝命侍膳,食讫,拱箸致恭为礼。帝问曰:“此何礼也?”肃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罪坐不敬,谪戍濠州。
太祖之封十王也,亲草册文。适李韩公北征,唐之淳在军中,尝草露布,帝读其文嘉之,问草者为谁,韩公以之淳对。帝令飞骑召之,使者不谕旨,乃械系之淳。之淳以父肃得罪,悚惧不自保。至京师,过其姑之门,告使者止。索其姑出,泣曰:“善为我殓尸。”姑亦大恸。之淳行次东华门,门已闭,守者曰:“有旨,令以布裹,从屋上递入。”累累传易数次,始之便殿。膏灯煌耀,帝坐阅书,之淳俯首战汗庭下。帝问曰:“是汝草露布耶?”之淳对曰:“臣昧死草之。”良久中侍以短几置之淳前,列烛煌炜,帝令膝坐,以封十王册文一篇授之,曰:“少为润色之。”之淳叩首曰:“臣万死不敢当。”帝曰:“既不敢,姑旁注之。”之淳如命。帝令中侍续续报,定毕乃上之,遥望烛影下帝微微喜。次第下,凡十篇,悉定之。每奏辄悦。奏毕,时夜未央,帝令明日朝谒,复如故出。至姑家,姑尚守门,见之淳,相庆幸,具酒食沐具。及旦,庭谒,帝问曰:“汝世宦否?”对曰:“臣父翰林应奉唐肃。”即日命嗣父官。
洪武十一年,元幼主崩。六月,诏部省国学文吏拟祭幼主文献之。先是星变,诏求直言,苏民钱苏具封事谒丞相不拜,傍或趣之,(“傍或趣之”下胜朝遗事本有“苏曰:‘岂有未拜天子而先拜宰相乎?’丞相绐之曰:‘然。’” 丞相继之曰:“然。”太祖览其奏,试苏于中书省事,丞相令校簿后湖。苏闻诏,乃为文献辞,当上意,即召见,曰:“钱苏乃者何在?”对曰:“臣校簿后湖。”上悟曰:“丞相憾汝耶?”即欲官之,苏谢病归,帝许之,曰:“为我道谕诸郡县。”苏南向坐,口谕曰:“皇帝敕汝,善辟田土,养老恤孤,无忘军旅,简在帝心,钦哉无替。”苏稽首陛辞。如句容,句容令礼之而不达。如丹阳,丹阳令待之甚恭,更密上其事。帝嘉其缜密,报之曰:“朕命也,命礼而待之。”因怒句容令不达,召而罪之,由是郡县望风尊礼之,还至家而止。
陶学士既没,其子寻以事见僇,家人四十余人悉坐罪从军,丧亡之余,事卫守催完伍,而家无余丁。安妻莫可控诉,乃裹素裳赴京师,击鼓求见。帝异其容止,问曰:“今媪为谁?”安妻顿首万死曰:“妾陶安之妻也。”帝泫然曰:“是陶先生之嫂乎?言及陶先生使人心怀感怆。”又曰:“嫂有子乎?”对曰:“有肖子二人,咸伏辜死,家人四十余,悉补军伍。今以缺丁,州司督妾就道,犬马余年,无足顾惜,惟陛下念先学士安一旦之劳,使妾得保首领入于沟壑,幸甚!”帝允之,立召兵部臣谕之曰:“朕渡江之初,陶先生首与,蒙涉诸难,功在鼎彝,形神入土,子姓残落,深可悯念。令即赦四十余军还养老嫂,汝其毋缓。”于是安妻辞谢而出。
太祖召画工周玄素,令画天下江山图于殿壁。玄素复命曰:“臣未尝遍迹九州,不敢奉诏,惟陛下草建规模,臣然后润之。”帝即操笔,倐成大势,令玄素加润。玄素进曰:“陛下山河已定,岂可摇动?”帝笑而唯之。
余尝见倭国求通表文,曰:“臣惟三皇立位,五帝禅推,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洪荒,乃万民之纠首。故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疆,偏倭小国,城池不满六十座,封疆不足二千里,故常存知足之心,而知足常足也。臣闻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至尊至上也,城池数千余座,封疆数万余里,尚且不足,常起绝域之意。天发杀机,神号鬼哭;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尧汤有德,四海来宾;周武施仁,万方拱手。今闻大国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却兵之法,岂肯轨途拱奉天颜?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今闻陛下选股肱之帅,起竭国之兵,来侵臣境,贺兰山前聊以博戏,倘若君胜臣输,则满上国之策,设若臣胜君输,番作小邦之利。自古及今,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疾苦,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贡于中华。岁岁称臣于弱国。今遣使臣拜诣丹墀取进止。
徐祯卿(1479~1511)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沈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著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尹恭弘)
徐祯卿(1479~1511)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为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徐祯卿早年诗歌标格清妍,词采婉约。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受复古论影响,古体诗改学汉魏,近体诗学盛唐,诗风有所转变。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著作。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
○林鸿郑定等 王绂夏昶 沈度弟粲 滕用亨等 聂大年 刘溥苏平等张弼张泰 陆釴 陆容 程敏政 罗 储巏 李梦阳康海 王九思 王维桢 何景明 徐祯卿杨循吉 祝允明 唐寅 桑悦边贡 顾璘 弟瑮 陈沂等 郑善夫殷云霄 方豪等 陆深王圻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者也。
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源,无锡人也。慕鸿名,逾岭访之。造其门,二玄请诵所作,曰:〃吾家诗也。〃鸿延之入社。
郑定,字孟宣,尝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亡交、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中,征授延平府训导,历国子助教。
王褒,字中美,鸿之兄子婿也。为长沙学官,迁永丰知县。永乐中,召入,预修《大典》,擢汉府纪善。
唐泰,字亨仲。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历陕西副使。
高棅,字彦恢,更名廷礼,别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迁典籍。性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
王恭,字安中,隐居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初,以儒士荐起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
陈亮,字景明。自以故元儒生,明兴累诏不出,作《陈抟传》以见志。结草屋沧洲中,与三山耆彦为九老会,终其身不仕。
王偁,字孟易攵。父翰仕元,抗节死,偁方九岁,父友吴海抚教之。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学,陈情养母。母殁,庐墓六年。永乐初,用荐授翰林检讨,与修《大典》。学博才雄,最为解缙所重。自负无辈行,独推让同官王洪。
王洪者,字希范,钱塘人。八岁能文,十八成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偕偁等与修《大典》。历修撰、侍讲。帝颁佛曲于塞外,命洪为文,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卒官。而偁后坐累谪交址,复以缙事连及,系死狱中。
黄玄,字玄之,将乐人。闻鸿弃官归,遂携妻子居闽县,以岁贡官泉州训导。
周玄,字微之,闽县人。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同时赵迪、林敏、陈仲宏、郑关、林伯璟、张友谦亦以能诗名,皆鸿之弟子。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益死土木之难。
仲微,名显,钱塘人。尝知滕县事,谪戍云南。其为诗颇豪放自喜,云南诗人称平、居、陈、郭,显其一也。
沈度,字民则。弟粲,字民望。松江华亭人。兄弟皆善书,度以婉丽胜,粲以遒逸胜。度博涉经史,为文章绝去浮靡。洪武中,举文学,弗就。坐累谪云南,岷王具礼币聘之,数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