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破三国-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绞焙虻谝桓鼍鸵眉街菘丁�
如今他不来送行,倒是让苏辰将来行事方便了不少,毕竟不管怎么说,是对方先背信弃义的。
带上背嵬军,去英雄楼带上了郭嘉戏志才,苏辰便离开了洛阳,一路北上。
第209章 东征辽东
出了洛阳城,苏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其整日里和那些诸侯们虚与委蛇,还不如回到幽州提前布局。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郭嘉和戏志才已经认可了他,虽然没有直接拜他为主,但已经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他和二人坐在马车里,这马车是特制的,不算颠簸,或许是见他心情不错,郭嘉故意问道:“将军为何不留在洛阳为官呢?”
“哈哈哈哈。”听到这话,他笑笑答道:“奉孝莫要打趣本侯了,谁不知道,如今的洛阳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炸,本侯若是留在洛阳,最后只怕也会被波及,说不得血溅当场啊。”
“火药桶?”这个名词让郭嘉觉得有些陌生,不过他大概明白其中的意思,说道:“将军果然锐智非凡,嘉曾经专门研究过将军其人,得出了几点结论。”
“哦?是什么结论?”他对郭嘉的结论很感兴趣,没想到对方竟然还专门研究过他,“对了,奉孝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本侯的?”
郭嘉撩开马车的门帘,让微风吹进来,十分惬意地答道:“那应该是将军第一次击败鲜卑人的时候吧,那时候将军不过是一个边地小家族的子弟,按理说嘉是不会注意到将军的,可苏家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五原商会的出现,让嘉觉得苏家的背后有高人指点,那时,嘉就对这个背后的高人十分感兴趣。”
“后来将军率领骑兵踏破弹汗山王庭,俘虏了鲜卑王庭所有贵族,那时候,嘉才知道,原来苏家背后的高人竟然是将军,这几年来,将军在关键的时候从未行差踏错,甚至是提前布局,有时候嘉都忍不住在想,莫非将军能够未卜先知吗?”
郭嘉说完,双眼注视着苏辰,或许是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解释,苏辰却被他说得心中一惊,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笑道:“看来奉孝对本侯还真是研究得比较仔细啊。”
他仿佛回忆般说道:“本侯能有今日,从一个边地小家族子弟,到位列一方诸侯,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求活而已,乱世纷扰,边地首当其冲,当年本侯提前布局,就是为了迎接这即将到来的乱世,既然奉孝先生说到这里,那本侯也不瞒二位先生,不是本侯能够未卜先知,而是本侯不甘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别人的手中,所以每每遇事都会提前走上一步。”
“万一走错了呢?”郭嘉问道:“将军难道就不担心走错一步?”
“当然!一步之差,便会满盘皆输,本侯也怕走错,可索性,时至今日,有这么多贤人辅佐,本侯至今未曾走错一步,这就是本侯的机缘,也是本侯的幸运。”
“再则说了,即便是走错了又如何?人生在世,若不能轰轰烈烈,何必来这世上走一遭呢?”
“将军好气魄,郭嘉服了!”
“哈哈哈哈,些许戏言,奉孝不必当真。”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大军一路北上,刚出洛阳的时候,苏辰就下了一道命令,任命乐进为辽东属国长史,负责整顿辽东属**政要务。
等他回到涿郡的时候,乐进传来消息,整个辽东属国已经完全被乐进掌控在手中,不服的那些公孙家族的门人全部被关押,其中就有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和公孙瓒的心腹关靖。
回到涿郡之后,苏辰立即整顿兵马,率领五万背嵬军出征辽东,随行人员有郭嘉,戏志才,徐晃,张郃,许褚数人。
大军东征,过了辽西走廊之后,就来到了辽东属国,乐进早就得到了消息前来迎接。
“辽东属国长史乐进拜见主公!”
“文谦快快请起!”当初投靠苏辰的乐进,朱灵,吕岱,徐盛四人都已经从青州兵序列中成长起来,独当一面,至于牵招,目前还未独领一军。
大军在辽河岸边安营扎寨,升帐之后,他就召集众将商议军情。
“文谦,你比较熟悉情况,先给诸位将军介绍一下。”
“诺!”乐进对苏辰抱抱拳,而后指着地图说道:“公孙度自从被董卓任命为镇北将军之后,便把辽东郡,玄菟郡牢牢掌控在了手中,对于更南边的乐浪郡,公孙度也派重兵驻守,如今乐浪郡的太守就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公孙康虽然年纪尚小,可才能不弱,到了乐浪郡之后,保境安民,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公孙康已经向高句丽扩张,双方有过摩擦。”
“而公孙度的另一个儿子公孙恭如今正是玄菟郡的郡守,此人虽比不得其兄公孙康,但也有些才能。”
“而辽东郡则是公孙度的大本营,公孙度麾下有两人比较难对付,一个叫阳仪,一个叫柳毅,此二人都是公孙度的心腹,深得看重。”
“此外有一个叫凉茂的人也颇为不凡,不过此人只是被公孙度扣押在辽东,并没有为公孙度效力。”
听完了乐进的介绍,苏辰继续问道:“你再说说公孙度的军队情况。”
“诺!”乐进继续说道:“据末将打探到的消息,辽东郡有郡兵五万,玄菟郡有郡兵两万,乐浪郡有郡兵三万,公孙度麾下共计有十万兵马,这其中,公孙康手下的兵马战斗力最强,大多数都是渔民构成,这些渔民不仅深通水性,而且个个身强体壮,公孙康就是靠着这三万兵马才敢与高句丽发生摩擦。”
“嗯,情况大概如此了,诸位将军有何妙计破敌?”苏辰环顾众将,说道:“本侯只有一个目的,此次东征,务必要消灭公孙度的所有势力,将辽东三郡掌握在本侯手里,诸位可畅所欲言。”
“主公,属下以为……”
“主公,末将以为……”
“以属下之见……”
苏辰话音刚落,各位将领纷纷建言献策,可是苏辰听了之后并没表示,等所有人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对着郭嘉二人问道:“奉孝,志才,不知你们二位有何看法?”
第210章 公孙度败逃
郭嘉自从归入苏辰麾下之后,一直受到的是上宾待遇,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苏辰当众问计,他也不能再藏着掖着。
郭嘉一改往日懒散的形象,正襟危坐地说道:“嘉有一言想问将军!”
“奉孝请说!”
“嘉想问的是,将军此次东征,是否准备击破公孙度,把辽东三郡收入囊中之后就收兵回返?”
“哈哈哈哈。”听到郭嘉问的是这个问题,苏辰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当即说道:“当然不是,你们或许不知,这辽东三郡甚至往北的高句丽,往南的三韩之地,这可是一块宝地,这么说吧,如果把辽东三郡、高句丽以及三韩之地建成粮仓,每年收获的粮食,至少够幽州一州百姓两年所用,就这还是本侯保守估计。”
“而且,辽东临海,诸位恐怕不知道,大海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然粮仓,大海里鱼虾成群,各种肉食数不胜数,如果我们在辽东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建造能够出海的大船,那么大海就能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粮食,要是开辟出这个粮仓,那今后本侯治下就再不会有人挨饿。”
“到那时,本侯保证,幽州绝不会再是那个贫瘠之地,到那时,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辽东会成为远离战乱的人间乐土,而本侯也会把辽东当做今后的大后方,所以,辽东的地位十分重要,你们明白了吗?”
听到这一番话,郭嘉也有些震惊,本来他想说的是,苏辰剿灭公孙度之后还会继续对三韩甚至高句丽扶余等地用兵,却没想到在他口中听到了这么一个宏大的设想,这一瞬间,郭嘉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有将领都被苏辰描绘的那一幅画面吸引了,试想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再也不会有人饿死,这样的地方,不就是世外桃源吗?
郭嘉收回心神,说道:“将军好志气,既然如此,嘉认为,我们对公孙度不要一棍子打死,而是逐渐缠食,把他慢慢赶出辽东郡,把他赶到高句丽,赶到三韩之地去,那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公孙度试探高句丽的兵力,也可以师出有名,进而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
“只怕要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难度不小啊。”苏辰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剿灭一个公孙度不是难事,可要出兵三韩和高句丽,旷日弥久,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当然不小,所以,嘉以为,将军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一旦将辽东三郡收入囊中之后,势必要在辽东保持十万兵马,才能继续对三韩和高句丽作战。”
“十万兵马?”这个数字让苏辰有些惊讶,不过细细一想,也不多,这十万兵马不止要对付三韩,高句丽,迎接公孙度夫子的反扑,更主要的是,还要时刻堤防乌桓人,这些异族虽然经过乌桓之乱后老实了一些,可他是绝不会掉以轻心的。
“那奉孝以为,缠食公孙度应该如何施行?”
“无他,步步紧逼而已!”郭嘉不以为意地说道。
“嗯!”苏辰也觉得此次用兵完全不需要出什么奇兵,只需要堂堂正正即可,想了想,下令道:“乐进,命你率领麾下一万青州兵,进攻玄菟郡,务必不能让一兵一卒驰援襄平!”
“末将领命!”
“公明,你麾下五万背嵬军乃是此次战斗的主力,你亲自率领麾下兵马,包围襄平,若是遇到敌军出战,务必将其全歼,此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咱们的目的就是把公孙度赶出襄平,明白吗?”
“末将领命!”
“那好,诸将各自下去吧,本侯亲自坐镇无虑,为大军保证充足的粮饷供应。”
乐进得令之后,当即率领一万青州兵进军侯城,公孙恭接到战报后,亲自率领两万兵马与乐进在城外决战。
公孙恭以逸待劳,本以为是一场轻松的战争,可一打才知道,自己这些郡兵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两万军队一战打下来十不存一,大部分都被对方俘虏。
公孙恭狼狈地逃回侯城,准备召集麾下将领固守坚城,可祝公道早就在这里布下了暗子,在内应的帮助下,乐进轻易打开了侯城城门,公孙恭始料不及,趁夜逃出了侯城,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往襄平而去。
乐进占领了侯城之后,没有马上追击公孙恭,而是将麾下将士分成几个部分,火速占领了玄菟各个县城,并在与高句丽接壤的地方布下了三千精锐士卒把守。
就在公孙恭逃回襄平的时候,徐晃的五万大军已经攻克了辽阳,正在往襄平进军。
公孙度早就知道他和苏辰必有一战,且不说他这个官位是董卓封的,如今东汉朝廷根本不承认,即便没有这一档子事儿,苏辰身为幽州牧,也绝不会允许他这个盘踞辽东的土皇帝做大,所以他才派了最得意的儿子去乐浪郡发展,为的不过是替将来布局。
公孙度此人是很有才能的,历史上他担任辽东太守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这样一个锐意进取之人,他绝不会坐以待毙,当徐晃的五万大军还没到达襄平的时候,公孙度就已经集结好了兵马,准备给徐晃来个出其不意。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苏辰麾下的背嵬军那都是从战场上滚下来的,大小战阵经历不下十次,公孙度麾下的郡兵虽然有些战斗力,可两军正面冲杀,绝不是背嵬军的对手。
发生在襄平城外的这一战打得惊天动地,最终以公孙度的失败而收场,公孙度知道襄平已经不可守了,当即带着残兵败将往乐浪郡而去。
徐晃趁势占领了襄平,其余各县得知公孙度败逃之后,望风归降,都给徐晃送上了降表,徐晃一面给苏辰报捷,一面整顿地方,安抚百姓,并没有急着追击公孙度,由此也给了公孙度一条活路。
苏辰接到徐晃的捷报之后,当即命令他派遣一万精通丛林作战的士兵驻扎在西安平,防止公孙度反扑,而苏辰也亲自赶往了襄平主持大局。
第211章 平州都督府
苏辰带着郭嘉等人来到襄平的时候,襄平县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商客川流不息,似乎一切都与往常无异,可所有人都知道,这座县城已经换了主人,换来了一个更强大的主人,一个让老百姓更放心的主人。
事实上老百姓很朴实,谁能够庇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就拥护谁,苏辰名声自不必说,他的仁义之举也一直都有流传,想当初能够收拢黄巾难民上百万,这样的大汉官员难道还配不上这“仁义”二字?
他的仁义从来都不是在嘴上说说,甚至他也从来没有彰显过自己的仁义,可是他每年收拢的流民上百万,中原混乱,偏安一隅的幽州成为了多数人的避难之所,单单就这一举动,足以堵住那些卫道士的悠悠众口。
一路走来,百姓脸上虽然有些菜色,但眼神中充满了希望,这么短的时间内,徐晃能够安抚住人心,确实是大功一件。
走进襄平城的郡守府,好一栋鳞次栉比的建筑,这公孙度倒是会享受,这里的郡守府都快赶上他的州牧府了。
辽东可是个好地方啊,这里的地下埋藏着无数的矿产,不说远了,就说离此不远的辽阳城,那里就是一块宝地。
眼下虽然驱逐了公孙度父子,占据了辽东玄菟二郡,可真正要把两个郡,尤其是把辽东郡的潜力开发出来,至少要十年功夫,十年之后,辽东将会成为比归化城更富余的地方。
“末将拜见主公,不曾想主公来得这么快,未曾远迎,还望主公恕罪。”
“公明不必多礼。”徐晃一面要忙着安抚百姓,整顿周边县城,一面还要派兵防止公孙度反击,着实是有些手忙脚乱,些许怠慢,苏辰并没有责怪。
“公明,你这里忙得很啊,本侯这一路过来,看到县城中井然有序,百姓从容不迫,你算是大功一件。”对于有功之臣,他向来不吝惜褒奖。
“主公过誉了,末将不过是尽了本能而已。”徐晃谦虚地答道。
“哈哈哈哈,公明倒是谦虚。”他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对了,玄菟郡的情况如何?”
乐进全权听从徐晃调遣,有战报自然先呈报给徐晃了,听到他的问话,徐晃拿出一封奏报,说道:“主公,玄菟郡有两个县城被乌桓人占领了,此外东边的高句丽蠢蠢欲动,若非文谦及时派兵驻守,只怕这高句丽也会跳出来横插一脚。”
“高句丽?这些人倒是会见缝插针。”不过高句丽确实是个麻烦事儿,现在还不适合与之发生冲突,他于是说道:“对于高句丽,我们现在还不适合与他发生冲突,所以能商量解决就商量解决。”
一边说着,他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了祝公道收集来的消息。
如今的高句丽王乃是伯固,宫之子,汉顺帝、汉桓帝时,伯固侵犯辽东,祸及玄菟郡,抢掠新安、居乡,同时又进攻西安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