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8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伊!!”松井太久郎大声应道,见冈村没有其他命令了这才鞠躬转身离去。



    中国战场上国防军和日军在进行着较量,而在欧洲战场上英国却在胆战心惊的等待着德国的进攻。



    虽然法国在欧洲战场上被击败了,但根基还是在的。在游击队和间谍的帮助之下,英国总算是弄清楚了德国已经搞出了自己的航母。



    上次造成他们重大损失的。便是德国的航母舰队。虽然知道德国人已经造出了航母,并投入了实战。但究竟德国有多少艘航母、护卫舰多少艘英国人却一无所知。



    最要命的是。自从那次进攻之后德国人再次沉默了。除去例行公事的飞机巡航之外,再也没有对英国发动进攻。



    这种做法才是让英国人最心惊胆战的。德国人只要开始打,那么英国总是能弄清楚英国人的研发情况的。



    可这种动一下马上缩回去,偏偏自己无力对其发动还击才是最要命的。敦刻尔克现在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对英国本土发动进攻。



    现在英国人能做的,就是加强巡逻和防备。同时向美国请求更多的支援,以保证自己本土的安全。



    和英国人的心焦相比,德国人并不着急。他们有条不紊的执行着自己的制造和训练计划,齐柏林伯爵号这艘唯一的航母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了海军的训练舰只。



    大量的空军飞行员被希特勒亲自挑选出来,然后编入航母编队中去。由于德国海军现在仅仅是只有一艘航母,于是大量的航母起降训练只能是在齐柏林伯爵号上执行。



    好在齐柏林伯爵号的姐妹舰也已经快要完工了,它只要通过测试进入现役那么将会大大的缓解海军现在连训练舰只都窘迫的情况。



    “日本人有三十多艘航母,而他们通过航母取得了制海权、制空权!甚至收获了东南亚,那么我们德意志人只要拥有十五艘以上的航母,大西洋不就是我们德意志帝国的内海了么?!”



    希特勒终于是按奈不住了,战况的逐渐明朗让他的野心和狂妄逐步的显露出来。事实上不仅仅是他,整个德**队都有这样的现象。



    虽然在进攻英吉利本土的初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很快的便被海军克服了。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海军跟上那么德意志将是战无不胜的。



    “德意志的战士们!我要你们拿下英吉利。把那个抽着雪茄的胖子压到我的面前!我要他亲手签下投降的协议!”



    “嗨!希特勒!!”这里是新建的德意志海军第一航空舰队,对于在英吉利取得了战绩的他们希特勒自然不啬惜奖赏。



    大面积的专用场地被建设起来,同时五艘航母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而适应航母的战机也在进行改造。为的是更好的执行元首的战略计划。整个德国所有的物资最大限度的向海军倾斜,为的就是完成德国一统欧洲的野望。



    德国人在摩拳擦掌的准备,英国人在恐慌。而美国人则是在犹豫。



    “总统,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应该马上支援英国。”说话的,是新上任的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



    他和现任的罗斯福总统并不陌生,因为这位曾在一战时军衔为炮兵上校的共和党人在早年间就和罗斯福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很熟悉。甚至前者还是后者的坚定支持者。



    “德国人现在已经搞出了航母,按照我们情报里提及苏联和德国的交易他们获得的资源足以让他们造出至少六艘以上的航母。这对于美利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弗兰克是极为坚定的参战支持者。



    “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趁着德国人还没有将航母造出来的时候把他们直接掐灭在欧洲!这才是对美利坚最有利的……”



    “部长阁下,我只想提醒您:现在美利坚本身还要面对太平洋日本海军高达二十艘航母的威胁!”被罗斯福亲自下令重返战争部的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站起来大声道。



    “的确,对于英国的盟友我们需要考虑。但我们更需要考虑我们本身遭遇的威胁。日本现在已经占领了东南亚地区,源源不断的资源正在送往日本。”



    “而日本现在已经拥有了超过二十艘航母、近百艘驱逐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更大的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弗兰克涨红了脸,对着战争部长便道:“亨利!我不是说不管太平洋。而是我们英国现在更需要我们的援助……”



    “我看不出英国人能做什么。但至少联合政府击沉了两艘航母和四艘战列舰。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他们极大的减轻了日本对我们的威胁。”



    顿了顿,刘易斯站起来大声道:“而且他们还救出了我们被困在菲律宾的一部分军人,包括了被俘的乔纳森将军!而英国人,除去在敦刻尔克被打的鸡飞狗跳之外我没有看到他们任何胜利的战绩!”



    刘易斯的意思很明白,我们支援英国那也得英国人自己争气不是?!亚洲你打的一团糟,自己的战列舰都被击沉了。



    美国在这方面也做的不好,那就不多说了。可欧战你到底是怎么打的?!几十万人被赶到了敦刻尔克,就像是下饺子一样的拼命逃窜。



    可就是这。你还有脸说这是“胜利大撤退”。名头是好听了,可任谁都知道这就是溃败。



    一个没有海军还拿出了如此战绩。而另一个有着不错的海军却被人家用航母偷袭打的稀里哗啦。这不怪史汀生不愿意给英国支援。



    “总统阁下,我的想法是暂时不对英国做出兵力支援。但武器、军舰方面可以对他们支援一些。”史汀生转过身来,对着上座的罗斯福道。



    “我们首先要保证美利坚本土不会遭遇到进攻,其次便是保障那些可以赢得战争的盟友可以获得足够的力量赢得战争并支援我们。最后,才是帮助那些其他的盟友收复失地……”



    史汀生的话让罗斯福不住的点头,原本他的意思也是要先支持英国的。但英国接连不断的噩耗传来,让这位总统极度怀疑英国人的作战能力。



    现在美国已经动员起来了,但要训练成军队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且军工厂的生产从前皆是半饥半饱的状态,要进入高强度生产还需要时间。



    “总统阁下,我希望您能够考虑到一旦英国在大西洋失利甚至本土被攻陷那么德国人一样会直接威胁到美国,而谁又能保证获取了更多资源和生产力的他们不会进攻美国?!”



    弗兰克也对着罗斯福大声道。随着两人的争吵会议室里顿时闹成了一团。有人支持亨利的想法,认为需要先保障美国再谈其他的。要支援,也是支援能够取得胜利的部队而不是老打败仗的。



    另一部分人则是支持弗兰克的看法,认为德国一旦击败了英国他们将横行在大西洋上。这对美国的安全会是极大的威胁。



    “好了!都不要吵了。”罗斯福看着这些吵吵闹闹的内阁成员们,叹气道:“先让海军的大西洋舰队去看看英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然后我们再对此事做出评估。”



    “如果英国人可堪一战,那么我们对他们提供一些兵力支援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他们真的对德国无能为力了,我也不会让美利坚的战士们去送死。”



    罗斯福扫了一眼这些隶属于他内阁的大员们,道:“至于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支援的,毕竟他们拖住了东南亚的日军对于减轻我们在太平洋上的压力很有好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四十三章 支援的方式
    在罗斯福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至少目前来看,世界的中心依然是在欧洲。如果美国想要发展,那么控制住或说是有一定协作性的欧洲则是必须的。



    在这个距离已经逐渐缩小的世界里,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那么孤立主义肯定是不可取的。但在支援上究竟是倾向于英国,还是中国现在双方还没有一个定论。



    毕竟现在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到美国的本土,如果日本人失去了控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制造出更多的战舰,然后直接进攻美利坚?!



    如果战争进行到那个程度,不要说支援英国了。哪怕是美国自保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武装国防军,然后让他们拖住日本人。这是现在美国要做的。



    而国防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让包括罗斯福等美国高层很满意。上海战役,国防军歼灭了日军近三十万的部队,这是极大的胜利。



    美国的宣传部门正在利用这次胜利不断的鼓舞士气,好让那些刚刚入伍的小伙子们不至于太紧张。



    “总统阁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小约翰。洛克菲勒开口了。在得到罗斯福的同意之后,他对着争执不下的弗兰克和史汀生道。



    “两位,其实你的争执便在于究竟是大力支援英国还是中国是吗?!”弗兰克和史汀生莫名其妙的点了点头,你这不是知道的很清楚吗?!



    “但两位。你们没有发现其实你们的目的并不冲突吗?!”洛克菲勒摊开手,对着弗兰克和史汀生便道。



    洛克菲勒的话让所有人不由得一愣。这怎么会没有冲突?!美国就算是支援,肯定也是先己后人。且没有本身自己需要的武器就不少。支援出来的武器肯定也不会太多。



    这些可都是胜利的保障,谁多谁少便关系到支援力度的大小。怎么能说没有关系呢?!



    所有人都在糊涂,但罗斯福可不糊涂!洛克菲勒的话一出口,罗斯福瞬间便笑了。他知道了洛克菲勒的意思,同时也有些羞愧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



    “诸位,小约翰说的没有错。的确在支援英国和中国之间,并不冲突。”罗斯福笑着向大家解释道:“英国现在面临着资源的紧缺。这导致了他们的工厂没有办法大量的生产武器装备。所以才需要我们的大力支援。”



    “但国防军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们在东三省有着完整的工业链和大量的资源。这些可以保证他们随时可以产出大量的武器。”顿了顿,罗斯福道:“事实上。现在国防军的武器并没有多是我们所支援的。但他们依然打赢了数场战役。”



    众人低头一想,还真是如此。那位总司令从他上位开始,就不断的扩大东三省工业的能力和产值。同时大量的引进了英美等国的资本,加大了生产设备更新的投入。



    甚至国防军自行设计、制造的坦克、战机丝毫不逊色于英美所设计的坦克战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先进。比如现在中国所使用的“虎式”坦克。



    根据美国自己的情报。国防军利用这种坦克击溃了大量的日军。在这种坦克的面前,日军所有型号的坦克都成了薄皮馅饼,一口就被人咬掉。



    据说日本人痛定思痛,正在研发新一代的、装甲更厚的坦克以抵抗国防军的坦克对阵地的冲击。



    当然,在国防军的刺激之下日本已经研发出了零式、一式两款新型战机。这两款战机都曾在珍珠港亮相过,根据当时幸存的飞行员描述这两款战机的灵活性很好、低空作战非常强悍。当然,它也不是没有缺点。至少现在根据幸存飞行员的描述,这两款战机的火力并不强大。



    “国防军有着完整的生产工业链。也就是说我只需要提供图纸和一部分技师,他们就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武器的输血。”罗斯福笑着对众人道:“而英国的情况则是不一样。他们现在面临着德国的威胁急需大量的资源和武器马上装备以应付战争。”



    “所以,从根本上看中国和英国的需求其实并不一样。”顿了顿,罗斯福苦笑着道:“我差点儿忘记了,那位还在华盛顿老虎一直就有要求我们给他们提供各种武器的设计图。看来他们比我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反而是我们误以为需要的是其他东西。”



    罗斯福的一阵解释,让内阁的大员们恍然大悟!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国防军现在已经有了全面的工业设备,前些年在座的成员和他们背后的资本没少在东三省投资。



    那些产业都是有着东三省的股份的,且当时因为经济危机大量的美国技术人员和设计师前往中国工作。这带给东三省的是大量的熟练技工,而一批回转回来的技工报告:他们自从进入了工厂之后,东三省政府便给他们安排了大量的学徒在跟着他们学习。



    他们自己要学习中文,而那些学员则是一边学习英文一边跟着他们学习技术。数年的学习,让这些学徒们已经逐渐的出师了。



    现在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的发挥着自己的能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下所谓的“工业母机”。



    到底什么是工业母鸡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比如:我得到了一台车床,然后我用这台车床车出各种零件。



    在知晓并熟悉了这台车床之后,我用这台车床车出来的零件组装起来一台新车床。这便是以机器生产机器,也就是“工业母机”的概念。



    但很多人在这个概念中忽视了一个问题:工人!



    你要用车床车出来零件。并达到可以组装一台车床、运转精度、硬度和使用寿命都达到条件的,那么这个工人需要怎样高超的手艺?!



    且制造出一台车床这不仅仅是一个车床工人的事情,这需要牵扯到铣、刨、拉……等等复杂的、一系列的动作。



    可以说。你需要达到工业母机的效应第一件事情就是需要大量的熟练工、大量的有着高超技艺的工人。



    随后你还需要精度不低的各种生产设备,这些就包括了车床、铣床……等等工具。在这些具备之下,你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材料试验设施。



    因为机器的耐用性、精度、磨损……等等都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你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建设实验室,并培养大量的材料科研人员来试验各种材料的特性。



    这些零零碎碎的细算下来,那一笔笔都是天文数字。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太多的人意识到这个。



    大萧条的来临让屠孟贲得以从英美德等国挖来大量的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然后让他们不断的带着东三省的学徒们进行操作。



    现在这些个学徒们经过了数年的学习。不敢说达到了多高的水平但至少在操作方面他们绝对有着自己的绝活儿。



    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被送往那些美国来的技工身边学习的尖子。他们学成之后,马上就会成为下面分厂的技术主管。



    然后在一线从事了至少一年的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