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的青春不迷茫-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善于表达,就像大学里受的委屈都记录在了文字里,毕业两年的感受都放在了工作里。
今天有人问我,和好朋友爱上同一个人算不算是一种默契?
多年前的问题居然还没有人忘记。好朋友都已经不是好朋友了,默契也早就成了枯骨,埋葬百年回忆。就好像我居然忘记了你叫什么名字。只有时间地点人物刻在过去某一段时空里。
那之后的两天,我和术在湘江大道边拍照,经过同样的大片田野时,我想起单车后座的颠簸,到底是我和你,还是我和自己?
大学时,我把时间过成两段。有一段,没一段。有一段是拿来回忆的,没一段是拿来忘记的。那个在新民路的自己,穿着帆布鞋,顶着大太阳,住到阴暗的最底层,自己给自己做香肠饭,午夜3点的那个男孩期盼一顿饭的单纯早已断在天涯。
现在大学同学早已经各奔东西,以前的好兄弟各自努力。偶尔听到谁的消息,也会放在嘴皮上恶毒咒骂一番。他也会饥渴,她也会绝情,他开始会喝酒,她开始会调情。每人一杯3两的白酒,一干而尽,两杯下肚忘了是谁出的主意。站在积水的五一大道上,巴士来来去去,飞机早已在午间划过发际,稍稍带些夜间的凉意。
就像如今,我无比怀念河西的师大,似乎只要站进去,生命才得以充盈。我和术和瑾,找着机会回去,哪怕只是坐着202路公交擦边而过,也像是靠着心脏安然入睡。我们走在木兰路上说的那些笑话,我还记得。咒骂的那些人,我也清楚。听过的那些歌,还保存在iPod里。只是空气里夹杂了太多人的回忆,渐渐地难以从中提取。
现在我们越走越远,越孤单越害怕,偶尔对称的笑容也会幸福很久。
我们都说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后往往发现周围只剩下了自己。Only human。
播放器里的《Only human》是《一公升的眼泪》中的插曲,听不懂日语的自己只能体会到这样的感受。Jassie给了歌词,才发现和自己写的并不相同。这之前,我犯了一个错误,可弥补不可弥补,现在来看都不太重要了,想起的时候总有自责。不过也好,看着你总算微笑起来,自信满满起来,渐渐成功起来,我总算明白的是,花了二十几年总算明白的是,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别人和你一起做不可,总有绝境的时刻,能鼓励你的人也只有自己。
听说在那悲伤的彼岸,有着微笑的存在。
究竟好不容易到达的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
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追寻梦想。
旅行已然开始,在那遥远夏天的那一日。
如果连明天都能看见,那么也便不会再叹息。
我总算明白的是,花了二十几年总算明白的是,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别人和你一起做不可,总有绝境的时刻,能鼓励你的人也只有自己。这句话至今仍是正确的判断。任何事情,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
2012年10月7日
电视理想,亘古不变
做电视是我从小的梦想,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成长,都有进步。
而到另一个地方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从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做了3年的娱乐新闻节目,从湖南到北京,回首却又像是在昨天,自己还是一个拿着话筒为一个开场白录30遍的小破孩。
因为报考湖南电视台,考进了湖南娱乐频道,认识了极好的朋友唐巍,和瑾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成长,陆续认识了和我年纪一般大小的叶子、张智翔、洪笑、彭莹等等等等,他们一样对电视抱有理想,大家一起讨论节目的制作,只是那时没有想到,又过了几年,再和自己讨论想法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幸好,我们都没有浪费那样的机会。
如果说大学时期在卫视总编室只是接触电视,接触优秀电视人的机会,大学毕业后进“娱乐急先锋”算得上是我真正开始电视人生涯。第一个给我深刻影响的是制片人贺晓曦,跟着当时广电最年轻的制片人也足以让我感到骄傲。虽然当时每天累得半死,但直播后被他一骂又活过来了,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做电视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我到现在对电视都没有畏惧,觉得一切都可以靠自己改变。
后来加入了“FUN4娱乐”,认识了肉丸子、亚飞、彭彭这些年纪相仿的电视人。郭晓华是制片人,第一次见她,心里惴惴不安,见到了之后,才发现支撑起湖南最优秀电视节目的制片人居然是一个文弱的小女生。组里很多同事,都干劲十足。在FUN4,我开始扎实地做起了电视,每天想方设法去做更好看的新闻,做得不好,彻夜写案子,做好了,也会打电话要以前的大哥熙帮我审核。
当初我离开“急先锋”的时候,让他很难过。现在想起来,在加入FUN4之后的两个星期接到大哥熙的电话,还很冲动地想立刻回去。只要他说一句,你回来吧。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说,其实我知道他的想法,他只是对我说,好好做,晓华是一个很厉害的电视人,多学习哦。
为了这样一句话,为了做好每天的新闻,我也会打电话向熙哥请教,虽然最终总逃不过他的“侮辱”,但在两大优秀电视才俊的教导下,我也慢慢专业起来。
晓华姐每次看过直播之后,都会给我发短信,告诉我哪里好哪里不好,让我深受鼓舞。很多短信我都一直留着,每次看到都信心十足,只可惜手机弄丢了,只好把一切刻在脑子里。
离开“FUN4”的那天,我从广电走到了河西,满脸都是泪。手里握着手机,晓华姐给我发的短信我背得一字不差:正因为是你,我才会这样要求你。
其实反过头来想,正是因为晓华姐,我才会变得做事情有始有终,才会努力学会克服那么多的障碍,才会像现在这样,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很多阻碍自己梦想的事情,阻碍自己梦想的人,我都会一笑了之,继续努力。
然后来了北京。
先到了光线的《娱乐中心》,然后又跟着焦老师去了《娱乐任我行》。也是由于焦老师的无比信任,我才能够以24岁的年纪去管理团队,开始率领大家一起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港台节目,我和周围的朋友一直看得仔细,既然做不了像《我猜》那样大成本的综艺,那总可以做阿雅的《明星记者会》。于是这样一个理想一直埋在心里,终于有一天,《任我行》改版,我把样片拿出来,找记者们一一谈过,终于做成了内地第一个《明星记者会》的雏形。虽然是抄袭台湾节目,但是大家都把梦想埋在了里面,虽然第一期节目录得很不成熟,但是起码我们终于明白了怎样去学习。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明星记者会》成为《娱乐任我行》的招牌节目,主持人沈凌的超级表现征服了所有的同事和观众,也让康康称赞他为内地最优秀的主持人。由于大家共同的努力,节目一天一天在变好,我们往记者会里加入更多的元素,更多的信息。台本的提纲每一期我都要仔细地改,就是希望记者会虽然在硬件上有缺陷,但是在整个内容结构上不失专业电视人的水准。当罗志祥的那一期记者会在旅游卫视收视率达到了1。2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那样一个平台,能够做到这样的收视率,简直就是奇迹。我相信,这个模式一定会更受欢迎,还有更大的可能性。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离开了这个团队。整整一年的时间,彼此了解,当节目正在生机勃勃发展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有更多的无奈,但是我想,即使我离开,大家一样会努力做节目,让节目更有知名度,即使我离开,我还是这个节目的人。
又因为种种原因,我回到了光线,做《明星》的制片人。为了改变3年来的陈旧模式,周围的好友纷纷出主意,贡献出了他们收藏的德国、美国、韩国、日本、法国、港台地区的所有节目。看来看去,发现电视一直在变,其实也一直没变。因为所有的形式和模式还是一样,比的是谁更细致,谁有更出色的团队,谁有更大的资本。同时台湾明星记者会也出现了大炳主持的版本,一切都在变,一切又没有变。
于是将《明星》改造成小综艺的节目,因为我们有水准超高的编导,还有很多优秀的选秀选手,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磨合,我也给了自己两个月的时间去改进。日常可以做成歌友会,可以做成红歌汇,可以做成明星培训班,周末可以做成记者会,可以做成发布会,可以做成发片会。
明天是我们录制改版后的第一期张敬轩的播出,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等地方都可以看得到,也许有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制作方的努力。我们也在起跑,《任我行》的同事出来聚会,大家都问我:好不好?
好,当然好。
不会因为出现某几个人,某几件事,某几种环境而不好。
关于电视,关于理想,不因为心地善恶,思想幼稚或成熟而改变。所谓理想,就是亘古不变的意思。
今天我重新起跑,《任我行》已经领先许多。都朝目标加油,一切都好。
因为晓曦哥和晓华姐都说过:做电视是自己一直的理想。
这篇看完,觉得那时的自己真乖。把所有的感受一一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的心思,全被完整捕捉在这里。我记得在大学宣讲会时,我让大家只要有时间都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全都是你自己的生命,甚至多年之后看来,这就是你的孩子,看你的孩子如何在你的努力之下慢慢变化。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
里面提到了好多好多人,晓华姐和晓曦哥简直就是我电视生涯剧目中的父母角色,我还时不时将他们的名字写错。我记得晓曦哥早因为这件事情猛K过我一顿了。还有沈凌,和他认识的时间最长,总之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那时我记得为了不让他离开北京去上海发展,于是把我表哥,也就是何老师的经纪人介绍给他。然后他就一直在北京了。后来,我们都各自发展,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仍会合体的吧。
而关于写完这篇日志后,《明星big star》改名成《明星记者会》,再改名为《最佳现场》,一播至今便是7年,收视市场份额也一直是北京地区前三名,多少算是一张合格的答卷。
去年,我突然被很多人认识了,因为《职来职往》。这并不是我自己的节目。有记者曾经问了我这个问题,想起来实在是很尴尬。那么多年一直在电视行业,做着各种各样的改变与努力,却没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节目。你是谁,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后,我想这两年总有一两个红火的节目出自于我的团队。也许这本书出来时,它已经被大家认识了。为什么你总是打不死?有人问这个问题,我想过,最好的回答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电视人。
2012年8月1日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不发言谁也不知道谁丢脸
有一次长途旅行坐的是卧铺。旅途漫漫,除了看书听歌,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看人。
一列火车上很多人,每个人都带着疲惫的神情以及不为人知的背景,聊得投机或许一刻钟之内就知道了对方的秘密。也许你到了自己的那一站,还对周围的人一无所知。
了解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认真去观察过一些东西。
故事发生了很久,大概有3年多了,今日才突然想起来,是因为最近很多事情让我感触颇多,面对种种无言,突然想起了这个故事。
我对面的下铺,坐了一个妇人。30岁出头,穿了一套运动装。躺在卧铺上一动不动。
刚开始没有注意,后来渐渐发现,她每隔十几秒,身体就会不自觉地抽搐,然后她就顺势做着掩饰尴尬的动作,比如手突然抽了一下,她会顺势用手背擦汗。
渐渐所有的人都发现了这一事实,而她依然在努力克制自己神经的不自觉的抽搐,同时努力用意识去掩盖自身的缺陷。所有人,包括我,虽然不再看她,但心里却一直在想,她究竟是怎么了?猎奇心理愈发严重。
列车在夕阳中跑入隧道进入夜晚。对面的妇人早早入睡,但仍止不住身体的痉挛,更为严重的是,她躺下之后的抽搐使得气管也发出尖利的声音。
一个晚上在半梦半醒中过去。
第二天一早,对面的妇人已经醒来。同样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这时从车厢另一头走过来一个推销员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本来觉得无所谓,后来突然想到,如果推销员向对面的妇人推销的话会怎样。
似乎人人都有感觉,气氛也变得紧张。
一抬头,推销员果然坐到了妇人对面,我也开始紧张起来。
紧张的原因不是怕妇人把推销员吓到,而是怕她克制不住自己的抽搐,而伤了自尊。从她不停的自我掩饰里看得出她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3秒,5秒,8秒,10秒。推销员一句一句地说,我担心她不能控制住自己,心里也在倒计时。
15秒过去了,30秒,60秒过去了,第一次发觉时间怎么过得这样慢……
妇人一言不发。推销员觉得无趣,起身走向另一节车厢。
推销员刚走开5米,妇人又开始控制不住地抽搐,她的手依然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继续擦拭没有汗的脸……
这段记忆写在了某本小说里,每次扛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想一遍这个故事。那天,当她扛过推销员的两分钟后,我应该是哭了。拿出一本小说,遮住了自己的脸,也不知道为何,总觉得自尊的伟大,其实更应该是人性的胜利。我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她,也不知道多少人和我有类似的想法。所以至今,我仍很爱乘火车,卧铺,靠在枕头上看书,沉沉睡去,听铁轨一层又一层地荡漾,在记忆中昏暗地穿行。如果我爱谁,我们一定会乘火车去很远的地方,一路都是风景,包括思考时呈现出来的风景。
2012年7月31日
走远了,一心想回去
假装你还在我身边。也许冷风就要来临。
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朋友也交往得陆陆续续。
乘飞机离去,大雨立刻来临,站在城市中央,看闪电划破长天,一群人在某个临界点分离,拥抱抽泣。
于是我也很想哭。
以前总为某一件事而哭,太累了,太痛了,太难过了。现在为了想哭而哭,看他们在哭,哭什么呢?
其实只有没有内容的拥抱才让人感叹,我和你抱紧,越是紧越是有共鸣,共鸣着生活里所有的承受,共鸣着感受里所有的交集。
其实我没有完全想清楚,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画面:
夕阳下的山坡,寂静中有一点声音,却分辨不出来主体。遥远的地方有人的身形,但绝对他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他,我走我的路,不知道明天我会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什么。心里绝对不是空虚的,而是饱满的,尚不会观察物体,也无理想成为哲学家。在山坡上继续走着,走过路边的几棵大树,顺手一摸感觉其粗糙,也只是粗糙了而已。
现在的我对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地怀念,想原路走一遍,江西的小镇和它的生活,我的童年似乎,曾经真的经历过那里。没有企图心,只是重现,保持冷静,不知道是否可以重合多年前的自己。
人在时光里走着,总以为如果有一样的脚步,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心境,就会闪回多年前的那个画面,重新把人生过一遍。
以前爷爷家就是一条直通山上的马路,一边是房屋一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