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信息,又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呢?

    类似的食人植物,据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也有。这些罕见的食人植物,是它们本身有这种能力呢?还是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纵它们呢?如果结论是前者,我们就应对植物刮目相看:不仅“草木无知”的说法太迂,连“世界上曾出现过木质人类”的传说,也须正视之,不可一概否定。

    植物也“出汗”

    夏天的早晨,我们在户外,可以看到很多植物叶子的尖端或边缘,滴下一滴滴的水珠,好像在流汗似的。有人说这是露吧!

    这些水珠真是露水吗?让我们来细心的观察一番,研究研究。你看,那亮晶晶的水珠慢慢地从植物叶片尖端冒出来,逐渐增大,最后掉落下来;接着又有水珠冒出来,慢慢增大,掉落下来;就这样一滴一滴连续不断。水是满布叶面的,而这些水珠是从植物体内跑出来的,显然,它们不是露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有一种小孔,叫做水孔可以排水。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导管,可以不断地由水孔排出体外。外界的温度高,天气干燥的时候,从水孔排出的水分就很快蒸发散失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叶尖上有水珠积聚起来。如果外界的温度很高,湿度又大,高温使根的吸收作用旺盛,湿度过大抑制了水分的散失,这样,聚集了大量水分,过多的水分只好直接从水孔中流出来。在植物*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吐水现象”。吐水现象在盛夏的清晨最容易看到,因为白天的高温使植物对水的需求增大,根部大量吸水,而夜间气温降低,湿度又大,蒸腾作用减弱,人们在早晨就很容易看到植物吐水。

    植物的吐水现象,在稻、麦、玉米等禾谷类植物中经常发生。芋艿、金莲花等植物也有很明显的吐水现象。芋艿在吐水最旺盛的时候,每分钟可滴下190多滴水珠,一个夜晚可以流出10~100毫升的清水哩!

    草本植物会吐水,你见过树木吐水吗?在热带森林中,有一种树,也会吐水,而且水量比草本植物多得多,好像在哭泣似的,当地居民干脆把它叫做“哭泣树”。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也是会“哭泣”的。在温度高、湿度大、水蒸气接近饱和及无风的情况下,雨蕉体内的水分就从水孔溢出来,一滴滴地从叶片上降落下来,雨蕉吐水,预示着天要下雨,因此当地有这样的谚语,“要知天下雨、雨蕉吐,预示哭不哭?”因此,当地人都喜欢在自己的住家附近种上一棵雨蕉,作为晴雨表,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知道天气情况了。

    珍稀生物——粘菌

    1992年8月,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农民杜战盟,到邻县永安村边的渭河中打捞浮柴。忽然,他感到左脚踩着了一块软乎乎的东西。他把它拖到河边一看,原来是一堆“烂肉”似的东西。他把这团“烂肉”拉回家,一称23。5公斤。但没想到3天后,“肉团”已长成35公斤。杜战盟一家惊讶不已。他随即赶到县城,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怪事。

    随后,西安市科委组织西北大学、西安医科大学、西安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鉴定。生化、*、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专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测定后认为,这团“烂肉”既有原生动物特点,又有真菌特点,是世界罕见的大型粘菌复*,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珍稀生物,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目前,粘菌的研究在国际上还是个空白,属于世界生物或植物学领域的一大攻关课题。但是,粘菌旷世罕有,全世界仅在我国唐代珍贵文献和1973年美国阿拉斯加有过两次类似的记载和发现。唐代的记载简单,不足为科学鉴定的依据。美国的发现,由于对粘菌保管不善,3个星期后粘菌便已死去。

    据西北大学的专家们说,该生物前不久还活着,并且已经长到39公斤,研究人员把它放进一个装有自来水的大玻璃缸中,它仍然以3%的增长速度生长着。

    据有关文献记载,粘菌属粘菌门,它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体。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动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其行动与摄食方法与原生动物相同。但*时间产生孢子,而孢子具有纤维素壁,这又是植物性的。

    粘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因为它罕见稀有,人们对它研究甚少,现在还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它至少具有上述两种物体的特征,为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感觉最灵敏的植物

    一只蚊子叮在马身上,马会摇头摆尾驱赶蚊子。这是因为动物有灵敏的感觉。

    植物有没有感觉呢?你看,夏天的早晨,向日葵露出笑脸,迎接东方初升的朝阳;傍晚,太阳下山了,它又面向西方,跟太阳告别。它从早到晚跟着太阳转来转去。合欢的小叶子一见到阳光就舒展开来,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又自动闭合起来。把一盆含苞欲放的郁金香,从比较冷的地方移到温暖的地方,几分钟内就会盛开。这说明,植物受到光、温度等刺激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

    如果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很快闭合。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它连枝带叶都会下垂。有人研究过,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0。08秒钟内,叶子就会合拢,而且受到的刺激还能传导到别处,传导的速度最快每秒钟达10厘米。在印度有一种植物,人和动物一走近它,它就立即把叶子卷起来。即使你步子很轻,它也能锐敏地感觉到。

    感觉最灵敏的要算那些“吃”虫植物。达尔文曾经作过一次试验,他把一段长11毫米的细头发丝,放在毛毡苔的叶子上,叶子上的绒毛也能立即感觉到,马上卷曲起来把头发按住。还有人把0。毫克的碳酸铵(一种含氮的肥料)滴在毛毡苔的绒毛上,它也能立刻感觉到。这样微小的重量,人和一般动物是无论如何感觉不到的。这可是感觉最灵敏的植物了。

    会发热的植物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白菖蒲、魔芋、半夏、马蒂莲等,大多夏季开花,肉穗花序,外包淡黄色、黄绿色、紫色、白色或绿色的佛焰苞。

    这种佛焰花序植物有种奇特的现象:在开花时,花部会发高热,它的温度比周围气温高出2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植物同人一样,热量是由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观察后发现,当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成熟时,花序的某些部分达到了惊人的呼吸水平,呼吸速率QO2值超过3600,这是在高等植物中记录到的最高速率。这时,植物组织中每小时吸收的0。2量高达它本身体积的100倍。它放出的热量足以使佛焰花序的温度升高20℃。用手触摸花苞,会感到非常温暖。

    英国有种叫斑叶阿诺母的天南星科植物,美丽极了,被人称为“杜鹃杯”、“领主与夫人”。斑叶阿诺母佛焰花序的茎部是丛生的雌花,上有雄花,不育的佛焰花序顶部有个几厘米的棒状物。当佛焰花序成熟时,雌雄也有很多的呼吸速率,但花序的不育部分是主要的发热部位。

    佛焰花序的产热呼吸一般持续12小时左右,高峰期更短,只有1…2小时。科学家发现,天南星科植物在自然选择中经受了长期的适应和演化,才形成了这种机制,而且发现是这个物种的有益的功能。它发出的热量使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胺和吲哚等挥发出来,用来引诱昆虫前去授粉,促进了物种的繁衍。

    南美洲中部冻结的沼泽地里,有一种臭菘的花朵冒寒绽开。臭菘为佛焰花序,花期长达14天左右,花苞内始终保持着22℃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高约20℃。花有臭味,却引诱着昆虫飞去群集,成为理想的“御寒暖房”。植物学家对这种植物的产热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臭菘花中有许多产热细胞,里面有一种酶,能氧化光合产物——葡萄糖和淀粉,释放出大量热能。它的氧化速度惊人,简直可同鸟类翼肌和心肌对能量的利用相比。

    另一种喜林属的芳香植物;也能发出热量。这种植物竟像热血动物那样能将脂肪转换成热量,效率就更高了。在两天的花期中,它们的花朵中能产生37℃的高温。

    科学家认为,植物产热现象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它改变了局部的小气候,促进花的气味的挥发,招引昆虫前去传粉。而在这种植物的根部和韧皮部也曾发现过产热细胞,科学家又认为,这种产热现象能促进植物体内物质输送加快,增强生化反应,提高酶活性,来抵御寒冷,延长生长期。

    “荒漠卫士”——白刺

    去过内蒙古以及西北地区的人们,一定见过一类叫作白刺的植物。也许你当时不知道它的名字,又或者熟视无睹,但它肯定在你的眼前视野中出现过。

    白刺是一种典型的荒漠植物。它葡散的身躯,多而又密的分枝,护住一个个小沙丘、小荒坡。它不怕沙埋土掩,枝条在被沙埋土掩之后,极容易向下生出不定根,向上萌生不定芽,枝端也继续向上生长。这样沙积多高,它就爬高多少。它的枝条白白的,长着一簇一簇肉嘟嘟鲜嫩可爱的小叶片。这些鲜嫩的叶片营养丰富,本是牛、羊、骆驼喜食的很好的饲料,但无奈白刺它只肯一点一点地施舍给它们,因为小枝顶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硬化成的枝刺不答应。白刺不炫耀它的的花朵,它的花小,5个白色的小花瓣。许多小花组成蝎尾状聚伞花序,看上去密密的一小片。白刺结的果肉质多汁,里面含一粒种子,可称为浆果状核果,熟时暗红色,汁液丰富。白刺果实酸甜可食,可治肺病和胃病;也能用以酿酒和制醋;果核还可榨油。

    在白刺的同属兄弟中,大白刺的果个头最大,直径15~18毫米,且酸甜可口,故有“沙漠樱桃”之称。如果让猪吃大白刺果,有催肥之效。人类现在都流行减肥,也许就不适合吃了。另外,还一种常见的叫小果白刺,又叫西伯利亚白刺。顾名思义,它的分布远及西伯利亚,在我国华北及东北沿海盐碱沙滩也有。它同白刺、大白刺的区别除果实小一半之外,叶片却以多一倍的数量簇生在一起,白刺、大白刺2~3枚簇生,小果白刺4~6枚。

    无论白刺、大白刺,还是小果白刺,它们都是沙漠和盐碱地区重要的耐盐固沙植物。它们耐盐碱、耐沙埋;它们积聚流沙和枯枝落叶而固定的沙丘人们称之为白刺包。据观察,白刺包固定的沙丘和其它的沙生相比是最牢固有效的,别的植物的枝条多高傲地向上伸展着,只顾生长自己的,而白刺却不同,它用全身的枝条护压着沙丘,它要同沙尘暴作斗争。

    白刺,真可谓沙丘的守护神,荒漠的卫士。

    浑身是宝的“怕痒树”——紫薇

    紫薇属干屈菜科,人们俗称它“怕痒树”,是树木中一种奇特的树种。紫薇为花叶乔木,又名无皮树、满堂红、百日红。由于花期特长,7月至10月花开不断,故名百日红。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薛蕙也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北方人叫紫薇树为“猴刺脱”,是说树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它的可贵之处是无树皮。物以稀为贵,世界上千树万木之中有几种是无皮的?年轻的紫薇树干,年年生表皮,年年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后,树干显得新鲜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树,树身不复生表皮,筋脉挺露,莹滑光洁。

    紫薇树长大以后,树干外皮落下,光滑无皮。如果人们轻轻*一下,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甚至会发出微弱的“咯咯”响动声。这就是它“伯痒”的一种全身反应,实是令人称奇。

    紫薇属共有4个种,有赤薇、银薇、翠薇等。以花瓣蓝色的翠薇最佳,为圆锥花序,着生新枝顶端,长达20厘米,每朵花6瓣,瓣多皱襞,似一轮盘。花开满树,艳丽如霞,故又称满堂红。结果为蒴果,状如大豆,内有种子多粒,11月成熟。

    紫薇原产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北、华北也有栽培,它的适应性很强。

    紫薇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紫薇又能吸滞粉尘,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叶治白痢、花治产后血崩不止、小儿烂头胎毒,根治痈肿疮毒,可谓浑身是宝。

    多肉多刺的仙人掌

    仙人掌形态变化无穷,千姿百态,有圆的、有扁的,或高、或矮,有的长条条,有的软乎乎,真是形形色色,古怪奇特。

    仙人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多肉多刺的古怪形状呢?

    这是因为仙人掌原产南美和墨西哥,由于长期生长在干旱沙漠环境里,为了适应这种生存环境,多肉多刺的形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减少蒸腾和贮藏水分。

    通常,植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但吸收的水分又大部分消耗于蒸腾作用,叶子是主要蒸腾部位,大部分水分从这里跑掉。据统计,植物每吸收100克水,大约有99克从植物体里跑掉,只有1克保持在体内。

    在干旱环境里,水分来之不易,为对付酷旱,仙人掌干脆堵住水分的去路,叶子退化了,有的甚至变成针状或刺状(一般把它看作变态叶),从根本上减少蒸腾面,紧缩水分开支。

    有人做过实验,把同样高的苹果树和仙人掌种在一起,在夏天里观察它们一天的失水量,结果是苹果树10~20公斤,而仙人掌却只有20克,相差上千倍。

    仙人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腾,一方面却大量贮水。仙人掌的茎干变得肉质多浆,根部也深入沙漠里。这种肉质茎能够贮存大量水分,因为这种肉质茎含有许多胶状物,它的吸水力很强,但水分要想散逸却很困难。仙人掌正是以它体态的这些变化来适应干旱气候,才得以繁殖生存的。

    总之,仙人掌的多肉多刺性状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和贮藏水分,是它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酷似人形的人参、何首乌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别名有:神草、地精、天狗、孩儿参、人衔、黄参等。由于它的根部类似人形,人们便把它称为“人参”。人参通常以根入药。

    在我国古代神话里,认为任何东西都会接受“日精月华”,时间久了都会成“精”,具人形,通人性。因此就有了“人参精”的说法,并且认为食用之后会长生不老、成仙等等。

    不过,也有少数的人参却真有人的样子。新鲜人参皮色黄润、细嫩,与人的皮肤就有点像了,如果在主根两侧对称地长有两根侧根,而主根又在不远处分叉,那么有“胳膊”有“腿”,更像人形了。

    看来民间的传说,以及把有些生长时间久的人参称为“人参精”的说法,也是有一定客观根据的。

    不过,在中草药家族中,要说像人形,应当首推何首乌,因此也就有了“何首乌精”之类的说法。

    1985年5月,湖南省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