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的用量很少。但是米高扬设计局能在这种条件下,研制出了突破“热障”的战斗机是让人惊奇的。

    什么叫“热障”呢?

    我们知道:当飞机高速飞行时,飞机表面与空气产生摩擦,使空气产生阻滞和压缩,飞机速度大为降低,动能*为热能,使飞机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就是所谓的“热障”。根据理论估算,在高度超过11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当飞机的马赫数为2时,飞机头部的温度可能达到118摄氏度,当马赫数为2。5时,温度可达215摄氏度,当马赫数为3时,温度则达到335摄氏度。所以高速飞行时,由于气动加热,机内人员、设备以及材料的强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和限制。现在,一般将马赫2。5以上看作是出现“热障”的飞行速度。在高速飞行时,“热障”的表现是:制造飞机外壳的合金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都会降低,出现变形、破损甚至局部熔融。飞机油箱的油也将达到沸腾的程度,无法正常供油,而且随时存在着因温度过高而骤然燃烧爆炸的危险。

    美国是最早开始探索解决“热障”问题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贝尔公司生产的X…2研究机,进行了克服“热障”的试验。1954年5月,第一架X…2在母机B…50上发生爆炸,但是这并没有炸掉人们克服“热障”的决心。第二架X…2研究机由美国空军飞行员埃费雷斯特完成了首次飞行。随后,X…2又进行了7次飞行,并在1956年9月7日的飞行中达到36637米的高度。1956年9月27日,飞行员阿普特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热障”的飞行,这次飞行的速度达到马赫3。2。遗憾的是这架飞机在这次飞行之后的另一次飞行中失事坠毁。

    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制突破“热障”的战斗机,米格…25就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突破产热障的战斗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研制出来突破“热障”的战斗机。只有美国研制了一种突破“热障”的高空侦察机。前苏联将米格…25战斗机先后出售给伊拉克、叙利亚、印度等国。

    “酒醉蓝天”的米格…23

    “米格家族”的故事很多,有些故事是很有趣的。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一回米格飞机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故事,然而它真的发生了。19*年7月4日,前苏联驻波兰的一支空军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飞行训练。一位前苏联的空军上校驾驶着一架米格…23战斗机,从跑道上起飞了。当飞机起飞不久,这位上校突然听到他的战斗机进气道发出了爆炸的声音,同时他感到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在下降,战斗机也开始有下降的感觉。这些信息都是危险的信号,空军上校立即向指挥塔台报告:发动机故障,飞机失去动力。地面指挥塔台听到他的报告,当即命令他:立即跳伞!空军上校听到命令后,马上拉下了跳伞手柄,此时,他的飞机的飞行高度只有100多米。空军上校被弹出座舱,他的降落伞很快就张开了。当降落伞徐徐下降的时候,空军上校看到自己驾驶的那架米格…23战斗机,仍旧在空中飞行,它不由自主地朝着波罗的海方向飞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架无人驾驶的米格…23战斗机并没有向地面坠落,它像是有人驾驶一样,不断在升高,飘飘悠悠地继续向前飞行。就这样,这架米格…23战斗机缓缓地飞越波兰上空,又横跨当时的*德国领空,飞入当时的联邦德国。北约部队发现了这架米格…23战斗机,立即拉响了战斗警报,美国空军驻荷兰军事基地的两架F…15战斗机立即起飞准备战斗。

    蓝天上的这架无人驾驶的米格…23战斗机,全然不管北约部队的警告,继续向前飞行,它又飞进了荷兰的领空。它像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摇摇晃晃、大摇大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美国空军的两架F…15飞近米格…23时,大吃一惊,他们看到这架米格…23没有座舱盖,座舱里也没有飞行员。让美军飞行员感到宽慰的是,飞机上没有挂载导弹等进攻性武器。F…15紧跟在米格…23的后面,看它到底要干什么?

    米格…23根本不去理会F…15战斗机,它仍旧我行我素,稳稳地飞过了荷兰领空,飞进了比利时的上空。这时,这架无人驾驶的米格…23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它像一个喝得烂醉的醉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样,一头向左下方坠落下去,栽倒在比利时首都西郊80多千米的一座小村庄里。这架无人驾驶的米格…23,长途飞行了900余千米,飞越了5个国家的领空,飞行了79分钟,这真是一个奇迹。

    米格…23战斗机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单发动机可变后掠翼战斗机,1970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集团给它的绰号是“鞭挞者”。它的翼展14米,机长15。88米,机高4。82米,它的主要武器为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有5个外挂架,可以挂载火箭弹、空空导弹等武器。它的最大速度24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7800米,作战半径1160千米。

    四世同堂的“幻影”家族

    “幻影”系列战斗机是法军的主力战斗机。“幻影”系列战斗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人很费琢磨。最初,“幻影”是以“海市蜃楼”的名字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的,这不仅仅是个译名问题,它恰恰体现了“幻影”给人的神秘感。

    “幻影”系列战斗机是一个大家族,它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深入这个家族中,看个究竟吧。“幻影”家族的第一代成员是“幻影”Ⅲ。1952年,法国家公司提出了“幻影”I方案,并很快于1955年生产出第一架样机,但因它的机载设备过于简单,空战要靠地面引导,缺点太多而夭折。紧接着,出台了“幻影”Ⅱ方案,这个方案是对“幻影”I的小修小补。由于当时法国新战略思想要求研制一种在核战争中,能进攻能防御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幻影”Ⅱ未能诞生,而“幻影”Ⅲ便应运而生了。

    “幻影”Ⅲ一诞生便受到法国空军的欢迎,1958年,法军订购了100架。紧接着“幻影”Ⅲ经过几次改型,打入了国际市场,先后有巴西、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购买了这种战斗机。“幻影”Ⅲ的样子与众不同,它采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它的头部还长了一对“小翅膀”——活动前翼或称鸭翼,这使飞机的爬升性能和低速范围内的飞行都有所改善。

    “幻影”Ⅲ屡经战火考验,“阿以战争”、“印巴战争”的战场上,都出现过它的身影。1982年英阿巴岛冲突,“幻影”Ⅲ也披挂上阵。据报道:在阿以战争中。有一次16架“幻影”Ⅲ与20架米格…21战斗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空战结果让世人大吃一惊:4架米格…21被击落,而“幻影”Ⅲ无一伤损,这使“幻影”Ⅲ大出风头。这里虽然有飞行员技术、战术上的原因,但飞机的优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此,“幻影”Ⅲ名噪一时,成为当时世界上与美国F…104、苏联米格…21并驾齐驱的三大主力战斗机之一。到1979年为止,共向别国出口1400多架。

    “幻影”家族的第二代,是“幻影”F。1战斗机。当时法*方的要求是,飞机可配备不同的武器和设备,用以完成制空、截击、低空对地攻击等任务。很快,“幻影”F。1诞生了,这是一种全天候全高度截击机。“幻影”F。1没有采用三角翼布局,而是采用大后掠角机翼,后机身下海边有一块腹鳍。F。1可以在500米~800米的短跑道上起落。F。1与“幻影”Ⅲ相比速度提高了,航程增大了。

    1976年初,法国空军决定选用“幻影”2000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主力战斗机,用以替换“幻影”Ⅲ和“幻影”F。1。法*方的要求是:减轻结构重量,改善飞行性能,改善气动特性,增大续航能力。

    就在发展“幻影”2000的同时,法国另一家公司自己出钱,研制“幻影”4000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幻影”4000的座舱是气泡形的,为飞行员提供了360°的视界。机头空间大,可安置直径大于1米的雷达天线。座舱的后面还有空间可以安放第二个座位。“幻影”4000的火力很强,共有11个外挂点。可挂空对空、空对地导弹。至目前为止,“幻影”4000还没有正式定型,但它已经在“幻影”家族中排上了“座次”,是“幻影”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

    从“幻影”Ⅲ到“幻影”4000,“幻影”系列战斗机可谓“四世同堂”。目前,最有威力的还要数“幻影”2000战斗机,它是法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同时也成为各国空军购买的重要战斗机。

    “幻影”2000—5换眼睛

    “幻影”2000为什么会受到许多国家空军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幻影”2000是一种高技术装备起来的多用途战斗机,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电传*纵系统,是继美国F…16战斗机之后,世界上第二种采用这种系统的战斗机。“幻影”2000的“眼睛”是一种多功能多普勒雷达(RDM)。为了保持“幻影”2000的领先地位,法国对“幻影”2000的“眼睛”进行了改装,换上了另一种更为先进的RDY雷达系统,这样一改进,“幻影”2000…5型战斗机出世了。

    “幻影”2000…5的“眼睛”(RDY雷达)可以“看”到空中目标、地面目标和海上的目标,它能一边扫描一边进行跟踪,同时还可进行火控计算,能在所有波段上工作(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雷达采用了模块结构,易于维护。整部雷达由7个可更换的组件组成:

    天线、数据处理单元、电源、发射机、激励器、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单元。更让人惊奇的是RDY雷达能自动选择三种波形,不管敌机处于哪个方位和飞行高度,它都能探测和跟踪。它能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同时发射4枚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攻击不同的目标。在近距格斗时,这种雷达还可以自动锁定目标。这样一来,“幻影”2000…5就成为第一种具备了能同时攻击4个目标能力的欧洲战斗机,也是惟一装备了这种先进的雷达而又不受美国控制的出口型的战斗机。

    “幻影”2000…5的火力十分强,它有2门30毫米航炮;共有9个外挂点,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选择所有种类的空空、空地、空舰导弹,还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侦察吊舱和伙伴加油吊舱。

    “千里眼”

    军事雷达广泛地应用于预警、引导、火控、侦察、靶场测量、导航、通信、电子战、气象观测、地形测绘等军事领域中。目前,雷达技术更趋完善,它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技术领域,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雷达在军事上应用非常广泛,被人们誉为国防上的“千里眼”,现代武器的“神经中枢”。雷达的军事应用使战争的格局大为改观,扩大了战场范围,改变了作战方式,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开辟了电磁斗争的新战场。

    常见的几种雷达为预警雷达、探索和警戒雷达、炮瞄雷达、截击雷达、制导雷达、战场监视雷达、机载轰炸雷达、机载或星载测视雷达等。90年代又出现了对地面目标威胁最大的合成孔侧视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谐波雷达。

    防雷达伪装就是运用各种制式的或应用的防雷达的伪装器材,利用天然地形地物,以隐真和示假的手段,增强、减弱、模拟或歪曲敌方的雷达回波,达到使敌之雷达完全失效或大大降低其效能和保护我方人员和器材的安全的目的。目前主要采用对雷达的无源干扰器材,诸如防雷达伪装箔片、防雷达伪装遮障、角反射器及其它电波反射体以及伪装烟幕和气溶胶,对目标实施防雷达伪装。

    由于雷达侦察与传统的光学侦察和近红外线侦察相比,有能在昼夜及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工作的全天候,且作用目标距离远,搜索距离大和穿透能力强等优点,使得雷达对大量的军事目标具有更大的威胁性。因此,除应对军事目标实施反可见光、反近红外伪装外,更需对其实施全面、有效地防雷达伪装。

    防雷达伪装是在研究和分析了现装备雷达的基本弱点后,所采取的一种对抗手段。采用反雷达伪装措施,使雷达完全失效或降低其工作效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战双方就曾多次应用过防雷达伪装技术。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在登陆前曾在强攻方向大量使用装有角反射器的小艇,并悬放干扰气球,使小艇在雷达显示器上看起来像许多大军舰。在小艇周围又投放了大量金属箔条,造成大批护航飞机的假象,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把德国战斗力牵制在登陆以东的布伦方向,从而成功地在诺曼底发动了登陆战。大战中德军也曾相应地在浮游十字架上配置角反射器,使对方雷达显示器上改变了作为雷达地标的柏林城外湖岸的轮廓,这给联军机载雷达观察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968年苏军侵捷时,曾用气溶胶干扰物构成“空中走廊”,掩护了侵捷苏军的大规模的空中及地面军事调动,致使北约雷达警戒网未能发现这次进攻行动。这些都说明了防雷达伪装术技术对保证部队战役战斗胜利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减少己方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损失的技术和保证战争主动性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防雷达伪装的基本依据就是利用雷达的弱点,消除、破坏和干扰目标的回波在雷达荧光屏上的光标信号。

    雷达侦察的弱点很多,诸如显示目标不逼真,雷达分辨力受到了限制,受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易受干扰等。依据上述各个弱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消除雷达的影响,以达到伪装的目的。

    1。减弱目标的回波。将目标配置在掩体和掩蔽所内,减少或消除目标的外露体积;将目标配置在天然遮障中,使目标的反射回波被遮蔽物隔断和削弱;在目标近旁设置人工隔断遮障,使目标和遮障的光标信号都在雷达的荧光屏上显露出来;在目标表面涂刷电波吸引涂料和覆盖电波吸收材料,减弱目标的回波;在目标表面履盖防雷达的伪装网,减弱目标的回波。

    2。增强背景的回波。在能*目标配置和活动的背景上,设置金属反射器组成的干扰遮障,增强背景的回波,使目标的光标信号被干扰遮障的光标信号淹没;在水背景和平坦开阔的背景上设置金属角反射器,使其光标信号的高度与目标的光标高度相一致。

    3。利用雷达分辨力的限制,将目标配置在地物的近旁,使目标的光标信号与地物的光标信号融合在一起。

    模仿目标与背景对雷达波的反射差别,可通过这样设置:设置各种金属角反射器;模拟地形与背景的回波差别,使雷达荧光屏上出现大量的光标信号;用单个角反射器或角反射器组,模仿所显示的真目标与背景的回波差别,使雷达荧光屏上出现真目标所特有的光标符号。

    防雷达伪装器材与材料主要有微波吸收材料、防雷达伪装网、角反射器、尤伯透镜反射器、偶极子反射体、防雷达伪装烟幕和气溶胶等。

    微波吸收材料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或使电磁波因干扰而消失的一类新型材料。微波吸收涂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脱落、运用频带窄等,因此必须发展新的吸收结构材料。吸收结构材料是一种以非金属为基体填充吸波材料形成的既能减弱电磁波的散射又能承受一定载荷的结构复合材料,它比一般金属材料重量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