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学记-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牍竦常导噬鲜钦驹诠竦车囊幻妫碌露哉庑┱紊系氖虑槎济徘濉�

噶邦福(J。J。Gapanovitch)教授是白俄,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那是当时俄国最好的大学,他的老师Rostovtzeff(罗斯托夫采夫)是世界古代史的权威,十月革命以后去了美国,任威斯康星大学古代史教授。第一次欧战的时候,噶邦福被征当过兵,十月革命后到远东的海参崴大学任教,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在政治被认为有问题,不过他没讲过。后来他到了中国,1930年左右就在清华教西洋古代史、俄国史,还讲过欧洲海外殖民和战争史。噶邦福先生不会说中文,全部用英文教课,而且他讲的是希腊、罗马的历史,很偏僻,只有七八个人上课,我想学点专业英文,所以就选了他的课。噶邦福先生喜欢谈天,下了课我也常问他一些问题,但主要目的不在希腊、罗马,还是想学英文。

噶邦福先生对历史理论非常感兴趣,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我们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往往有一个缺点,或者说是一个优点,总能把一个小问题钻得很深,许多人因此而成名。但历史毕竟整体上是宏观的,上下几千年,东西几万里,如果不能放眼整个世界历史的大局而只盯着某一点,恐怕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历史。比如研究清史的最喜欢谈清初三大疑案,皇太后是不是下嫁给了多尔衮,顺治是不是出家了,雍正是不是窜改了遗诏。当然你也可以研究,历史毕竟包括这些具体的事实,但这些历史事实的背后总该有个理论的总结。历史到底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规律?如果有,会是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该怎么认识它?这些都是很根本的问题,最终总得有人对历史的总体有一个说法。

噶邦福先生对历史理论感兴趣,曾用英文写过一本TheSyntheticalMethodofHistory(《历史学的综合方法》),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借给我看,有些见解是足以启人深思的,不过此书不太流行,很少有人提到。比如他谈到,人生有两个方面,有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的生活,也有吃喝之外的感情、思想等等精神方面的生活,两者有时很难调协。有人只知道捞钱享受,但也有的人过分地追求精神生活,比如宗教信徒,或者某些热心的理论家、哲学家。他说,文化似乎也是这样,有的民族文化偏重精神方面,有的偏重物质方面。比如古希腊人就追求现实,所以他们注重肉体方面的生活,追求美、美食,追求爱情、荣誉、地位,到了中世纪就偏重于精神方面,要做宗教的圣徒,做灵魂圣洁的人。可是到了近代,这种追求又行不通了,于是又转回来追求物质享受,飞机越快越好,汽车越漂亮越好,追求了几百年。噶邦福先生介绍旧俄学者Sorokin(索罗金)教授的论点,认为现代西方过分地追求物质了,这种文明是sensational(物质的,享受的)的文明,可能会出现一个反拨,再又该回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文化去了,回到ideational(观念化的,精神的)的文明。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他的这个说法来解释世界历史,不过当时觉得挺新颖的。

噶邦福先生喜欢聊天,偶尔也给我们讲讲旧俄时期的笑话,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他说旧俄的时候毕业生最好的出路是做神职人员,不过要经过一番争取才能得到“神性”,并不太容易。有两个学生毕业找工作,其中有一个成了神职人员,另一个没有当成。他们向老师汇报以后,老师就对第一个人说:“我祝贺你获得了你的神性。”第二个学生一副恼丧的样子,老师转过身来对他说:“我也祝贺你,祝贺你还没有丧失你的人性。”十月革命以后的事,噶邦福先生很少谈起,希特勒进攻俄国的时候我曾问他俄国的情形可能会怎么样,他说:“和中国人一样,俄国人是极其爱国的。所以俄国一定会胜利,中国也一定会胜利。”〖Zei8。Com电子书下载:。 〗

1950年我到清华看过他,他正准备要走,说:“我就像是离过婚的,离过了,就不再复婚了。”他是白俄,所谓“白”是相对“赤”而言的,不认同苏联政权跑到国外去的就叫“白俄”。不过白俄在学术、艺术、文学方面出了很多非常杰出的人才,例如20世纪最有名的音乐家之一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后来在美国,赫鲁晓夫时期还回过苏联。噶邦福先生有一个女儿叫噶维达,在昆明的时候才五六岁,挺活泼的一个小女孩,中国话说得非常好,还会用中文骂人。1988年,西南联大五十周年纪念,昆明有个活动,噶师母和女儿都来了,噶维达女士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中文,但噶邦福先生已经去世了。

8。曾昭抡先生

化学系系主任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曾昭抡先生,他是曾国藩的后人。过去人们常常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明代的王阳明,他是文学家、哲学家,讲究修养,而且敉平了江西宁王宸濠的叛变,被封为“新建伯”。另一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讲“理学”,讲“养气”,这是“立德”,平太平天国他立了大功,而且网罗了一大批最优秀的学者做他的智囊团,那时候叫“幕府”,所以曾国藩被认为是个三不朽的人物。毛泽东年轻时崇拜过他,蒋介石亲自辑录了《曾胡治兵语录》,“曾”是曾国藩,“胡”是胡林翼,蒋介石就让他的部下必读。曾家家学非常严格,后代确实出了很多人才,包括外交家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教育家曾宝荪,曾昭抡也在其中。

曾先生这个人非常有个性,蓝布大褂总是破破烂烂,趿拉着两只布鞋,不刮胡子,头发也挺乱。联大有些先生是穿西服的,比如经济系主任陈岱孙,虽然生活很困苦,可是陈先生永远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都不乱。曾先生恰恰相反,他是非常本色的,旧话叫作“不修边幅”,或者“名士派头”。他是20世纪20年代清华留美的学生,回国后在中央大学任化学系主任。我听过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挺有意思。朱家骅做中央大学校长的时候有一次召集各系主任开会,曾昭抡来了,朱家骅不认得,问他是哪一系的。曾昭抡答是化学系的。朱家骅看他破破烂烂,就说:“去把你们系主任找来开会。”曾昭抡没有答话,扭头走了出来,回宿舍后,卷起铺盖就离开了。随后就在北大化学系做系主任。

曾先生在化学界是元老级的,做过多年中国化学会会长,可是他的兴趣非常广泛,1940年暑假他带一些学生到川康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回来还给我们介绍少数民族的情况。曾先生的课我没听过,可是我听过他好几次讲演。有一次是讲二战以后苏联在国际政治上的地位,那时候他就看出来二战后的世界将变成两极,一个以美国为中心,一个以苏联为中心。还有一次纪念五四的座谈会,请了好几位先生去讲,华罗庚也出席了。华先生说,德国的科学很发达,可是德国没有民主,它的科学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科学、民主两者并重,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曾先生立论的前提、结论和华先生一模一样,可是推论的过程正好相反。他说:德国原来有科学,希特勒上台以后没有民主,也就没有了科学,由此可见,科学的进步必须依靠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的进步,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科学,也要重视民主。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的出发点、结论都是一样的,可是两个人的推论过程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次演讲,我的兴趣落在了“科学、民主到底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上,印象非常深。我以为这两者还是有关系的,因为科学总需要不断翻新,如果没有民主的话,那就是独裁、定于一尊了,谁代表绝对真理就都得听谁的,大家成为思想的奴隶,科学就没有进步了。

我听化学系的同学讲,曾先生一生有两个最得意的学生,一个钱思亮,一个朱汝华。钱思亮是20世纪20年代末清华的学生,当时在联大化学系做教授,后来在台湾接傅斯年的手做台湾大学校长,还做过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之后,吴大猷又接了钱思亮的手。朱汝华在联大教有机化学,是位女教授,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见她笑过,平时一副非常严肃的神情,让人觉得凛然不可犯的样子。我想大概是因为朱先生年轻又没结婚,不得不自重如此才能威慑住学生,要不然都拿她当小女孩了。朱汝华有个弟弟叫朱汝瑾,毕业以后留在化学系做助教,后来她们姊弟两个都在美国。朱汝瑾的儿子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学,得了诺贝尔奖,所以化学可以算是他们的家学,也是曾先生的嫡传了,这是一种学术的渊源。

9。数学系

联大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很特殊,地方小,人又少,我想文、法、理三个学院加起来也不过学生一千、老师一两百,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又没钱,即使放假也没地方去,所以一年三百六十天整天看的都是这些人,虽然有的并不很熟,比如理学院的老师,他们未必认得我,可是因为只有那么一点地方,又经常见面,所以面孔都非常熟悉。

理学院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包括地理、气象)五个系,在我们文、理、法三个学院里算是人多的,但其中数学系人最少,我毕业的那一年数学系只有三个人。中国近代数学最老一辈的数学家有三个,都是清末的,一个是熊庆来,云南人,老清华数学系主任,抗战的前一两年就到云南大学做校长去了,解放以后一直在法国,1957年回国在数学所。他的儿子熊秉明,哲学系的,和我们同班。另一位叫郑桐荪,即郑之蕃,也是元老级的,做过清华教务长,他欣赏的一个学生是陈省身,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还有一位姜立夫先生,南开大学教授,也是我国最老一辈的数学权威,后来许多大学者都是他的学生。联大的时候姜先生教高等微积分,这是数学系、物理系必修课,所以人比较多,教室也大,我没有上过姜先生的课,可教室就在南校区一进门的地方,我们路过的时候经常看见他讲课。姜先生很奇怪,都是用英文授课,物理系的周培源先生也是这样,不过因为当时的教科书或者参考书都是英文的,所有术语都不用中文,所以用英文讲可能比用中文更方便,很多老师都是中西合璧的。比如化学系的曾昭抡先生,有一次讲演,讲科学在二次大战中的应用,我去听了。英国那时候靠美国的支援,运输物资得横跨大西洋,德国就用潜水艇去袭击,损失惨重。后来德国又发明一种“磁性水雷”,只要船一经过那个水域,就“induce一个magicfield(诱导一个磁场)”,凡是碰到术语,他都用英文,不过我们也习惯了。

数学系有一位老师叫江泽涵,北大的系主任。我听说,江先生是30年代初去的北大,大家都知道他的姐姐是胡适的夫人。当时的学生对胡适有反感,尤其是进步的,或者说左派的学生,一听说江泽涵是胡适的小舅子,就罢他的课。不过后来我做学生的时候这些已成过去了,我一年级的初等微积分就是由他任的教。江先生教课很严谨,不过口才不太好。那一年冬天的大考一共四五个题目,都是英文的,前几个非常容易,假设什么,求证什么,一会儿就做出来了,可最后是一个文字题,文字部分就很难懂,更不要说解答了。有同学就问:“江先生,这题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江先生就给我们讲了一阵,还在黑板上画,可是我们还不懂,结果好多同学那道题都没做出来,不是数学没做出来,而是英文没过关,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据说江先生是我们国内拓扑学的开创者,那时候叫作“形式几何”,是一门非常新的学问,不过我一点儿都不懂。记得我还问过一个同学什么叫形式几何,他说:“形式几何就是topology。”我说:“什么叫topology?”他说:“topology就是形式几何。”那我还是不懂。

一般情况下,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留下来做助教。华罗庚先生有两个助教,一个闵嗣鹤,一个田方增。闵先生我中学的时候就认识,抗战前一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高中一年级时,他大学刚毕业,就到我们学校教三角。不过闵先生口才不太好,说起话来很慢,也比较呆板。比如讲四个象限,按理说讲一个就可以了,其他三个无非就是正负号不同,可是他把每个象限都讲一遍,所以给我一个印象,觉得他比较死板。可是解放后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在首都师大教数学,他跟我说,闵先生真了不起。第一,陈景润是他培养的,第二,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全国每年都有中学数学竞赛,前几名可以直接保送大学,所以也很隆重,闵先生就在数学竞赛里负责出题目。我的这个同学还说,中学数学竞赛其实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最难的就是那个出题目的老师,因为他必须把题目出得恰到好处,既能运用中学的知识把它做出来,又不能有两个学生同样做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市或全国范围内选出最优秀的那一个人。这种困难是旁人想象不到的,也是闵先生特别高明的地方。后来闵先生在数学研究所,但闵先生心脏不大好,还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

田方增是我们中学的老学长,解放后就在数学研究所,现在已是九十高龄,住在中关村,有时候开校友会还能见到他。不过他的老伴去世,只有一个女儿在加拿大,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最近我读联大校史才知道,田先生当年是数学系唯一的地下党员,在当时是秘密的,而且田先生平时给人的印象是个老好人,谁也看不出来。田先生有个弟弟和我中学同班,政治上也是挺进步的,平常就表现出来。真正的地下党大概都不表现出来,因为需要隐蔽,被人发现了很危险,所以地下党的活动一般都是通过积极分子去出头露面,比如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不是党员,但他是积极分子,就由他们来出面。当然积极分子也是自愿的,如果他不愿意谁也不会强迫,可那时候大家的心态一是抗日救国,一是争民主,这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向往,所以许多人都是义不容辞地去做。

10。物理系

物理系在理学院里人最多,每个年级有十几个学生,四个年级加起来总得七八十人,在当时算是很大的系了。全校一年级不分科,考六十分就pass(过关),可要想在二年级入系的话,至少得考七十分。比如进大学考的是数学系,你的物理成绩够了七十分,只要愿意,二年级就能上物理系。但我至今不知道如果每科都考六十分怎么办,那岂不是哪个系都进不了吗?老清华的物理系是对现代中国物理学贡献最多的一个系了,大师云集,出了一批才子,我想当年全国最顶级的物理学家里总有一多半是清华物理系出身。两弹一星的功臣一共二十三个人,有十四个都出自清华物理系,包括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42级那一班人比较少,大概只有七八个学生,可那一班出了五六个尖子。有三个人是整天在一起的,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当时在学生里是出了名的,整天高谈阔论,不但是物理系的一景,而且成了联大的一道景观。

物理系元老叶企孙先生,做过清华理学院院长兼中央研究院总干事(院长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开创者,资格最老,后来的一批著名物理学家大都是他的学生。解放以后院系调整,叶企孙跟着并到了北大物理系,后来又调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那时候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