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业帝国-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吧!媛媛,你这临时工一个月都是一千多块钱,那要转正了得多少?”朱媛媛的舅妈惊讶地问道。
她认为,这闺女是在忽悠他们。
“舅妈,我这可不是忽悠你。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老板在前几年引入德国人进行管理,对正式工的数量卡得可紧了。对于整个集团公司的人来说,正式工,并不仅仅是工资高,福利好,而是一种荣誉。如果公司每年的绩效考核成绩太差,正式工也得变成临时工,把名额给空出来让给那些考核好的临时工转正……”朱媛媛知道,这些消息,都得靠着自己舅妈那张没把门的嘴给散播出去,所以解释得非常清楚。
“看来,你们这集团公司的管理,还真是非常先进呢!”刘成终于明白了九一集团这样的私人企业这几年为什么会发展这样迅猛。
要是早在五年前,红旗机械刚刚开始亏损的时候就引进这样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强效竞争机制,即使有着过多的冗员,红旗机械也不至于落到现在破产的这种地步吧!
搞人事的,很容易就能够判定一个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这是德国人搞出来的?”刘成认为,也只有德国人才能够建立这样完善的管理制度出来。
“我们老板!从九一年开始,我们老板但是还在花都那边打工的时候,就在他管理的庆丰机械推出了这样的制度,就这么几年的时间在九零年那个只有一百人不到的小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近四千员工的大型机械加工厂……”一说到自己的老板,朱媛媛就双眼放光。
几人一直聊了很长时间,直到刘成认为该了解的差不多都了解之后,才带着自己的老婆缓缓往家里面走。
“哟,这不是刘处长,到刘副主任家中了?”刚出筒子楼没有多远,就遇到几个在外面路灯下聊天的三四十岁的工人向他打招呼。
“嗯,几位聊天呢!”刘成笑着点了点头。
“这电费老贵了,现在在外面打零工也不好打,家中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又不管我们……我们哥几个正商量着是不是到长三角或者珠三角那边打工呢……”一个穿着背心短裤,脚上踏着拖鞋的中年工人一边给刘成递烟,一边说道。
“来,抽我的吧,谁说政府不管我们?告诉你们,现在有个大老板正在考虑是不是收购咱们红旗厂呢……”刘成把手中推着的自行车塞到媳妇手中,然后从车后架上掏出一条闺女给他买的红塔山,拆开后给几个聊天扯淡的工人散发。
“哟,刘处长,你这是发财了?这可是红塔山!一包得十来块吧!”一个工人看到刘成手中的烟,惊呼到。
这些年,红旗机械厂效益就没见好过,每年需要养活的人随着工厂子弟越来越多,即使是厂里面的干部,都没有几个能够抽得起高级过滤嘴香烟的。
“外甥女带回来的。闺女说不知道什么烟好,见他们同事都是抽的这种烟,就给我买了几条……”刘成自豪地说道。
“你那外甥女可出息了,进了大公司,可惜我们家那小子念书不认真!对了,李处长,你说有老板要收购我们红旗厂?您不赶时间吧?要不给我们说道说道?”开始给刘成递烟的那个汉子接过烟,放在鼻子上问了问,然后小心翼翼地别在耳朵上,向着刘成打听起关于有人收购红旗厂的事情。
要是红旗厂被收购,他们这些红旗的工人就不用再去别的地方打工了,只等着收购完成,红旗厂重新生产,他们就可以上班领工资了……
“唉,这事情,还说不准呢。九一集团,知道吧?就是蓉城那家中国最大的机械生产厂,我外甥女上班的那个公司,我外甥女说她老板想要收购我们厂,不过却有着很多的担心,现在正在考虑呢……”刘成把外甥女告诉他的消息给组织了一番,稍微改造一番之后告诉眼前的几个人。
要想帮着自己外甥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消息散发出去。
等这些工人自己掂量清楚,考虑明白了,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什么!每家只有一个名额?”听完刘成的话,旁边的另外一个工人气呼呼地扔掉了差点烧着嘴唇的没有过滤嘴的烟头,跳了起来。
“老三,你激动个屁!没听刘处长说,其他人还可以通过他们的人事部招聘考核进入嘛!刘处长,这事情确定吗?”开始给刘成递烟的中年人问道。
“确定不了,现在九一集团的老板还在考虑,他们的高层更加倾向于建立一家新的工厂,好管理。我外甥女小的时候不是祸害不少人家嘛,这些年挺愧疚的,所以在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主动找他们老板请缨,说,要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老板就收购,要是解决不了,再建新厂……”(未完待续。。)
ps:  感谢天海祥云大大的两张月票,感谢上山蜗牛大大的两张月票,感谢兰州级驱逐舰大大的月票。

644 疯狂收购进行时(三)
“舅舅,东北的那些厂,情况如何?”蒋建兴刚从东北回来,还没有去找云非,云非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这次的大规模收购完成之后,九一重工将会一跃而成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集团。
如此庞大的生产力,到时候将会让很多的竞争对手头痛。
“资料还没有整理出来,云非,我想,我们必须要缩小收购规模,否则,麦伦老头那关过不了不说,我们自己很有可能被那些厂给拖垮,只有少数的厂在九十年代初进行过设备升级,大多数的都是还是一些六七十年代的生产设备,八十年代的都很少……”蒋建兴对着云非说出了他这次考察的感受。
这些国营厂,很多都是一些六七十年代从苏联进口或者中国自己根据苏联援助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设备。
“这些我清楚,再过两年,这些厂的地皮都不止值这么多钱。如果要想全面发展,仅仅靠着我们九一重工这么一个厂,根本就不行的。”云非皱起了眉头。
但是蒋建兴说的是事实,虽然国家给他们的价格非常便宜,但是要想让这些厂生产产能达到最优,必须对这些厂的设备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换代。
六七十年代的设备,用,是肯定能够用的。但是技术状态根本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中国很多的国营工厂,都是靠着人力与时间制造出来的。
所以。一面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大多数的国营企业都变得不适应起来。
体制僵化是一个问题,生产成本,才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减少收购的数量,留下一半的资金用于那些公司的技术设备升级,选择符合市场的产品,只要不再养着众多的冗员,生产效率保持我们九一集团这样的效率水平,很快就能够扭亏为盈!”这是这几天蒋建兴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九一重工的发展在目前已经进入了瓶颈区,数控行业的需求量大。九一重工的生产产能去跟不上。如果再开发更多的外协配套单位,管理是个最大的问题。
而自己扩张建厂,成本太高。
并且,无法获得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一个新厂。没有大量的熟练工人。需要很久才能形成成熟的生产能力。
九一集团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国外数控生产厂家即将打入涌入中国市场,云非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消息,十一月下旬即将在首都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家机床展览会已经有德国、日本、瑞士、意大利四个国家五家数控设备生厂商将会带着他们的五轴加工中心参展!
这些国际大型数控设备生产厂家。肯定已经达成了意向协议,先是向中国用户出售他们的精度等级不高的五轴加工中心,用来抢占中国的高端用户订单,阻止九一重工在这上面的发展。
九一重工已经有了四轴加工中心的生产能力,并且还是工业化的量产!
这如何能够不让他们蛋痛?
一直阻挡着中国在这些高精尖端的领域发展,现在倒好,因为中国对这方面设备的大量需求,反而使得中国的企业自己有了生产能力,并且积累起来研发经验,他们如何能够不惊慌!
“先看看吧,舅舅,这事情,你跟麦伦老头他们商量一下。咱们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情,否则,咱们这次的大规模收购,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机会,反而会把我们给拖死……”云非点了点头。
还是资金不够。
要是资金足够,根本就不会放弃这样好的扩张机会。
曾经中国的那些大型的机械集团,比如东北一机,首都一机等等公司,都是在这个时候吞并了不少同类型的机械厂,才能够发展得那样的迅猛,很短时间就介身于世界前五百强!
不过,在这个世界,他们却没有了那样的扩张野心。
九一重工,是横在所有中国数控装备制造企业扩张道路上面的拦路石。要想扩张,就必须从九一重工手中抢到市场才行!三轴加工中心的市场,虽然他们有了九一重工的生产技术,却依然无法跟整个九一重工相比。
九一研究院这个中国最大的民间科研机构的高效,是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没法比拟的。
也没有企业敢像九一重工那样烧钱一般地往疯狂投资科研。
九一研究院掌握的,还有一样众多企业都不具备的优势——九一重工生产的数控设备上面使用是数控系统,是他们自主研发出来的。
只有自己研发,才能让自己生产的设备达到最高的设计精度!
“孙老,这些四轴,没有问题吧?”蒋建兴找麦伦老头商量着收购的事情去了,云非又一次跑到了加工中心装配车间。
一直放心不下的孙麟跟司徒贺云等人,这些天一直都守在装配车间。
“云小子,你就不能对咱们有点信心?”背已经开始佝偻的司徒贺云轻轻地敲了云非的脑袋一下,不满地对着云非说道。
“呃,这不是这批产品太重要了嘛,你们都没有信心,小子哪里来的信心?狼马上就要来了……”发展时间太短,这是云非心中永远的痛。
“你在东北那边的收购怎么样了?”孙麟也老了,这几年在九一研究院,远远比他们在国家机械研究院里面累多了,如果不是云非安排了人每天强制到时间就把这两个老头子给送回家,估计他们还得跟那些年轻人一样拼命。
“暂时还没有具体考虑收购哪几家,这次机械工业部给的数量太多了,我们的财力不足以应付这样庞大规模的收购,完全收购是不可能,只能选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收购……”这老爷子也真是的,老了,反而操的心更多了。
孙麟以前可从来不管九一重工的任何发展计划,每天的时间都是花在搞研究上面。
“云小子,我跟老孙商量了一下,等这批四轴交付出去之后,我们就专心带研究生,不再搞研究,你看怎么样?”司徒贺云的话让云非的心猛地一颤。
“行呀,老爷子,你们是准备回首都还是就留在蓉城?蓉城这边的环境可比首都好的多,又没有风沙,适合养老……”云非顿了顿,眼珠子一转,对着两个老头回答到。
“你小子打什么主意,我们难道不知道?小子,放心吧,很多老伙计都准备留在蓉城养老了,只要你能够让教育部同意你的研究院拥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我们都会帮着你带的……”孙麟对着云非爽朗的说道。
这两年邓兰青等一批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这些老家伙应该把位置给腾出来,让九一重工培养人才,否则,一旦他们出了什么意外,九一研究院的一些项目就会陷入停顿。
而他们的精力也越来越不济,带带学生还可以,要主持研究工作甚至把自己给全身心地投入到里面,已经不行了。
“这批四轴咱们虽然生产出来,也达到了设计的精度要求,这加工精度,跟当年从德国进口的ep6没法比……”孙麟叹了一口气,即使花了五年多的时间,还从机械研究院搞了不少的基础技术,以及苏联的机械技术,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比不上德国八十年代的普通四轴加工中心。
ep6在四轴加工中心中,精度等级并不是最高的,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出口中国来。
“先就这样吧,只要能够生产出来,以后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提高吧!咱们起步太晚,基础也没法跟那些工业强国相比,现在能够推出这样的产品,也很不错了!”云非叹了一口气。
他也想一下子就生产出来精度等级最高的四轴加工中心。
甚至想要马上就生产出来五轴加工中心。
可是,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小云,我跟麦伦他们商量,麦伦他们也是这个意思,咱们目前先收购红旗机械厂、东北锻压一厂、哈市矿山机械厂等十一家厂,收购需要的资金大概四亿八千万,其中红旗机械厂的收购价格预计一亿两千万……”
经过三天的讨论,九一集团的高层一致同意缩减收购规模,收购之后马上就对这些厂进行设备升级,快速形成完成的产能。
“三亿多能够完成这些厂的技术升级?”云非疑惑地说道。
“不能,远远不能,如果全部完成,需要的资金超过十亿!”蒋建兴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让云非脑袋都大了的数字。
蒋建兴看到云非愁眉苦脸,马上又对云非说道:“麦伦团队建议,我们可以先行对红旗机械厂跟东北锻压一厂进行技术升级,这两家厂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设备老化严重以及管理水平太差而导致破产。其中,东北锻压一机在九十年代初从德国跟苏联都引入了不少的技术跟设备,现在最大能够生产六百吨的重型液压冲床……”(未完待续。。)
ps:  感谢llq624ll大大的月票。

645 疯狂收购进行时(四)
“云非先生,这里就是红旗机械厂,在最辉煌的时候,这个厂有着一万三千名职工,能够同时生产六百多种机械零部件……”工业基地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志宇一下车,就指着这个占地面积一千八百亩的工厂对着云非介绍到。
中国的大多数国营工厂,都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
尤其是上万人的国营工厂。
不过,这些辉煌,都已经成为了老黄历,早就被翻了过去。
九一集团的高层一致同意先行收购并优先进行技术升级的红旗机械厂,能够生产上百种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而且,这家厂有两个专门生产电加工设备的电火花机、电火花线切割机等设备的电加工设备生产车间。
这两种设备,属于最为低端的数控设备,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或者世界需求量最大的数控设备。
九一研究院由邓兰青主持的慢走丝线切割以及中走丝线切割,在从西湖电加工研究所引进他们的研究资料之后,在云非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形成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技术。
“红旗厂这些剩余的工人你们打算怎么安排?”这个厂,再次开始生产之后,所需要的工人不会超过五千三百人,据九一集团的消息,这个厂破产的时候都还有一万二千名职工。
按照九一集团的用工需求,将会还有超过七千人无法安排。
这些人。是九一集团收购红旗机械厂的最大障碍。
“我们管理委员会会想办法的……”周志宇苦笑着说道。
九一集团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们,只要能够解决红旗机械厂的这些下岗工人的问题,马上就可以启动收购谈判。
说是谈判,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谈的,机械工业部以及国资委都同意九一集团用一亿两千万的白菜价格收购这个实际价值超过两亿的工厂。
如果九一集团不收购,整个厂里面的设备都只能卖废品了。
“老板,您来了?”原本在大门边上等着的朱媛媛见到云非,满脸激动地走了过来跟云非打招呼。
也不知道是因为她即将成为这个大厂的人事部经理高兴,还是因为再次见到云非这个传奇老板而兴奋。
云非看到自己排到这边来的朱媛媛满脸笑容,心中稍微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