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业帝国-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了原因之后,心中就更加忐忑了,貌似每个部门都有着这样的未来数十年研究方向的项目。
这些研究方向,都是过年之前各个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的时候云非提出来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过年之后,给项目内部的人员通报了一下情况,没想到大家的心思都往这上面来了。
九一重工的电子实验楼,目前规模在中国民间来说已经算得上庞大,但是每个项目一细分,都没有多少人。
九一重工的数控机床利润是高,但是这些利润却无法同时支撑起所有的研究。
搞科研的人就是这样,越是有挑战,越是困难的项目,就越能勾引人为之奋斗终身。狼多肉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都不想老板把有限的研究经费投给其他的项目而搁置自己部门的项目。
项目是公司的,但是研究出项目的名声,却是自己的。
当人不再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就要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了。
搞出这些项目能够让无数人知道自己,巨大的名声,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挑战极限成功,才能带给自己巨大的成就感!
为了更早地形成既成事实,他们在刚过完年就开始把老板提出的这些研究方向给立了项,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申请。
他们都认为,吴忠达这个刚刚全面接管九一重工的总经理,会为了笼络大家,毫不犹豫地在项目申请书上面签字。
可他们哪里知道,电子机械研究大楼即将跟九一重工分家!(未完待续。。)
ps:  感谢jerryw1975、银色海影、逝水流飒三位大大的打赏。
今天第三更送上。接下来还有第四更。

353 不务正业的研究人员们(二)(本章为天海祥云大大加更)
“老板,个人卫星通讯手机可是你说的手机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智能手机……”对于年轻的老板这样说自己,塔娜莉娅觉得自己很委屈。
自己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讨好老板,能够尽快地把老板说的那种利用卫星通信可以上网,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还有着各种各样她无法想象的功能。
如果真的把这样的手机研究出来,那简直就是一大神器,国外其他的手机生产厂,根本就没有办法跟这样的手机进行竞争。
可塔娜莉娅哪里知道,这样的手机的出现,需要多少的技术积累。况且,现代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带动智能手机发展的程度。
智能手机,可以看成一台超级微型的个人计算机。
“我是说过,这是发展方向。现在连一个天线内置问题都无法解决,你们就想要搞智能手机,说起来也不怕别人笑掉大牙!爬都没有学会,就想学跑,搞科研,如果都像你们这样,连基础都没有,就想跨越好几代去研究,你觉得可能?搞研究的人,不能缺乏想象力,但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想把想象力转换成现实,你能告诉我,这中间会多付出多少的研究资金?这个钱,谁来给你出?我养着你们是让你们给我赚钱的,不是让你们来帮我花钱的!”云非这番话,不仅仅是对塔娜莉娅说的,也是在做所有人说的。
司徒贺云跟孙麟两人虽然不是九一重工的正式员工,但是他们也拿着九一重工的给发的特别津贴。
有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对于他们想要利用九一重工的研究资金来研究军工生产方面的设备,他们现在都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云非说的没有错,他建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投入庞大的研究资金也是为了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赚取更多的钱。
万恶的资本家,不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搞慈善。更不会拿出来给手下的人爱换取出名的机会。只有让老板挣到了钱,老板才会让你出名,否则,一切免谈!
如果有人不在乎老板的资金投入,甚至连出名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接触到九一重工这座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电子机械实验大楼里面的研究项目,不是那个行业的资深专家,根本就不懂得这些研究项目的价值。
“还有你们也是,看看你们这些项目!维萨里昂洛维奇同志,这里面最年轻的就是你,可好歹你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吧?你的项目研究的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云非扫视了低着头的众人一圈儿,对着维萨里昂洛维奇冷冷地说道。
计算机项目,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将来高档精密多轴联动数控机床需要的巨额研究资金的来源,也关系到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从项目建立起来到现在,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
而这一年半的时间,居然都没有拿出一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电脑集成设计!
处理器有着芯片项目三十二位单片机为基础,加上军方十多名电子电路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的加入,已经开始冲击六十四位的工控芯片,以及256位的电脑处理器。
国内在巨型的超级计算机技术上面出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小型的个人微型计算机项目上面,却没有什么建树。
“老板,我觉得,你现在的想法不对。只有咱们的电脑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咱们的计算机在上市的时候得到更多客户的青睐……”被老板点名批评,让维萨里昂洛维奇感觉到很是没有面子。
在苏联的时候,面子是什么他都不知道。
但是在中国生活了一年多的时候,才明白。很多时候,面子甚至能够当饭吃。
“公司怎么经营,难道我需要你教我?不要给我扯那些没有用的。我最多再给你半年的时间,如果你还不能给我提供一台能够让我满意的计算机来,你就准备收拾东西滚蛋吧。当然,只要你能够满足我的要求,我也同样会满足你的要求,到时候,我会给你专门组建一个软件项目部,你要开发游戏,开发软件什么的,随你的便!”
计算机软件是个很赚钱的项目,要不然一直硬不起来的那家公司的比尔老货,也不会在世界首富榜上待那么多年了!
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云非早就打定主意,将来要在自己卖出去的每一台电脑上面都装上自己公司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到时候自己想给那些系统留多少后门,就留多少后门。
然后再卖安全软件给自己的客户,把客户进行深度开发,多爽!
到时候,再学学那个那些流氓软件公司,把自己公司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也强制绑定在系统跟安全软件上面。到时候让比尔老货哭鼻子去!
当然,哭鼻子的,估计会是国内更多的以抄袭起家的软件公司。
反正俺家电脑你爱买不买,但是你买了,就得买俺的软件!哼哼!
云非想到这里,正要得意地笑出来,突然想到现在正给自己手下这些核心技术主管们上政治课呢!无比严肃的时刻,怎么能够笑出来呢?
要不然,这些货,都不会长记性,到时候自己拨再多的开发资金,都不够这些货祸害的。
虽然,一旦研究出成果了,钱就会向着自己兜里面滚滚而来,但是万一在自己破产之前都没有研究出成果呢?中国的基础,要想搞出高档数控机床,先准备给上百亿人民币在那里放着吧。
收拾好自己的情绪,让即将散去的阴云再次密布在自己的脸上,云非开始一个一个地对着下面这些负责人批评。
孙麟跟司徒贺云两人不是九一重工的员工,但是更得好好地提醒他们,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习惯,把自己的九一重工当成国家机械研究院,那样自己这里就不要叫九一重工了,直接就成了拥军单位。
“孙老、云老,对于您二老,我真不应该说的。但是,小子恳请你们不要再用军方的思维或者为国服务的思想来绑架九一重工。不是说我不爱国,也不是说我们九一重工不拥军。咱们是专门的数控机床厂,而不是来研究军工专用设备的企业。”
云非很担心自己话说重了会伤害两个已经办理了退休,跑到九一重工来负责数控机床研究工作的老人家。
但是,不说又不行。
说轻了,电子方面的那些家伙不会痛快,两个老家伙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
说重了,却又担心挫伤两个老人家的积极性,万一撂挑子不干了,自己到哪里去找人来帮着自己搞数控机床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中国貌似还找不出来比这两个老货更牛逼的数控机床方面的专家来了。
“数控机床对于军工,我想您二位比我更加清楚。国内这么多年一直都能够生产出不错的枪炮,但是在导弹、战斗机这些对于加工精度要求更加高的军事装备上面,我们国家为什么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工人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我的设备精度不够。很多的加工精度,需要机床本身的精度来保证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舍本逐末,把有限的研究资金以及精力放到深孔加工这么一个民用很少的技术项目上面去。”
云非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番话。
好不容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一番能够让两个老家伙明白,现在你们是在私人企业里面干活,而不是还在国家机械研究院里面。我们的设备,需要考虑市场,需要考虑效益。
不能像国家那样为了国防安全而不计成本地开发出一些用途并不是多么广泛的产品出来。
司徒贺云跟孙麟两人听到云非这样说,感觉到非常的不好意思。
他们提出的深孔加工设备研究以及配套工艺开发,就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枪炮管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精度。很多人都知道,枪炮管是口径长度比很大的典型深孔零件。
其径长比会超过六十甚至七十。
一般都是先用深孔钻床把孔给粗加工出来,然后再利用特制的拉刀在拉床上面进行内孔的精加工以及膛线的制作。
拉床,在民间很少能够用到。
拉刀,市场同样不大,九一重工并不是专业的刀具公司,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到那上面。
“还有就是,关于立方氮化硼的研究。咱们国家早就能够生产,咱们就没有必要去凑这个热闹,纳米级的立方氮化硼的研究项目,对于我们九一重工来说,根本就不合适!”云非同样直接地毙掉了两个老家伙的项目。
他们想要搞这个项目,为了研究刀具,是一个原因,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温炉。
两个老家伙研究高温炉的目的,绝对是为了军事用途。
炼稀土用的纯钼坩埚,必须要在超过两千度的高温下烧结成型!
稀土,可是关系到导弹精确制导等方面的顶级材料!(未完待续。。)
ps:  感谢天海祥云、银色海影两位大大的打赏。
感谢子弌大大的月票。
葫芦好困,先睡一会儿,争取早上五点能够起来码一章。

354 涉及军工的高温炉项目
高温炉项目,九一重工必须要搞。
这个项目,关系到很多东西,尤其是现在逐渐兴起的粉末冶金行业,都必须还有炼蓝宝石最为重要的大钨坩埚,同样得在超过2250°的高温下烧至少四十八个小时才能使用。核工业、电子行业的原材料以及机械加工刀具等行业,对于钨钼产品的需求很大……
其实高温炉项目,最核心的就是大钨干锅项目。
钨是一种高硬度,高密度的有色金属,中国的储量与产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在二十世纪初期,广西军阀的强盛就是因为钨矿的出口。甚至在建国之后很多年,中国自己没有能力生产钨粉,也只能出口钨矿。
这玩意儿,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在军事方面,民用方面则是制作金属切削刀具的主要成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中国技术研究方面的积累,各种钨产品开始大量生产,出口到世界很多的国家。其中,用来炼蓝宝石以及单晶硅的大钨坩埚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枪炮管在材料熔炼的时候往钢水里面加上一定百分比的钨粉,用来提高枪炮管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枪炮的使用寿命。
钨的熔点超过3300度,要想做出能够承受这样高温的坩埚,以世界上现有技术,基本上比登天还难。所以,只能采取粉末冶金即金属烧结成型的方式来加工各种钨制品。
粉末冶金里面一般使用真空高温炉,最高温度能够达到2700度的炉内温度,而里面使用的用来装载零件产品的就是纯度大于99。95%的大钨坩埚。
中国是个产钨大国,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就已经排在世界第一位,远比第二的美国、第三的俄罗斯产量高。
一台炉内直径800mm的真空烧结高温炉,价格超过两百万,而光是里面的大钨坩埚,价值就超过一百二十万。
高温炉。组要难点就在大坞坩埚的制造上面。
云非原来在国企里面干,虽然只是在基层,但是对于这个行业还是有着相当的了解,那是因为他们车间很大一部分产品就是钨钼制品。
大钨坩埚的生产,在他离开那个世界之前的时候在他们公司里面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公司在开发大坞坩埚项目的时候,他跟几个老师傅负责攻关机械加工的项目。
大坞坩埚的生产,从钨矿到最后的成品要经历很多道工序,得到纯度非常高的钨粉的手段,都是化学反应,具体云非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虽然当时他们公司也有做这个的,不过因为部门关系以及一些保密方面的东西,他对粉末之前的工序并不是很清楚。
粉末装入特制的模具中,然后人工夯紧(这个无法用机械,目前的技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装钨粉,制造出来的钨坩埚性能根本就无法跟人工相比,使用寿命很短,每次装粉都不能装太多。一般都是五到十公斤),放入上貌似是一百七十兆帕的等静压中保压超过半个小时,再用立式车床车制外形,此为粉车工序。
粉车。非常关键,因为这时候的工件受到外力稍微大一点,就会散架。
粉车之后,脱模。风险非常高,一个直径330mm的大坞坩埚,粉坯直径超过370mm(粉末冶金的产品收缩量非常大)。装粉重量超过四百公斤,脱模的时候,全靠粉坯外面的橡胶套以及钢套的径向力轴向拉扯把坩埚粉坯利用里面重量超过三百公斤的模芯自身的重力缓慢地把粉坯取出来。稍微不注意,粉坯就碎掉了。
粉车之后是进入高温炉在2250度的高温中烧结。
最后再经过机械加工,从而得到大坞坩埚。
机械加工也是一个难题,一般的刀具大部分的成分都是钨,也就是说用钨来加工钨,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然有人说还有比钨更硬的刀具,比如金刚石刀片,立方氮化硼之类的。
对于这样的想法,云非只能笑笑。
钨是一种非常耐磨而且耐高温的材料。金刚石以及立方氮化硼这样几乎是在零件表面晶粒结构内切削的刀具,加工一般材料那是倚天剑、屠龙刀级别的神器,但是对于钨制品这样的超难加工材料来说,估计就相当于用石器时代的骨刀或者石刀砍骨头。
大钨坩埚的加工,国产的刀具在粗车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当时云非他们试验了各种各样的刀具,最后选定ys8的国产刀具,不仅成本高,加工效率好,吃刀深度能够达到单边1…1。5mm,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而精加工,就只能选择鬼子生产的,或者美国的超细粉末合金刀具。小小一条5mmx 5mm;100mm长度的刀条,不含税,400人民币!这个还是友情价,在日本或者美国没有门路的人根本就买不到。
国内市场上是找不到这样的神器的,要不是当年云非所在个公司跟日本有一家钨钼制品的合资工厂,他们在精加工上,也无法跟国内其他那些公司进行竞争。
对于难度这样大的项目,那个投资,不是短时间内的九一重工能够承受的。
可这个关系到第三代智能手机以及一些高档的数码产品,跟芯片的升级换代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实现蓝宝石以及单晶硅这些产品在这个年代的中国进行制造,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得搞。
不然,一旦芯片公司让世界所有的国家感到蛋痛,那最为重要的硅原料,肯定得被犹太人控制下的米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