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雷入汉-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郗鉴乃是郗虑之后,少年时期甚是孤苦清贫,虽是耕地为生却是博览群书。如今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然有了清节儒雅的声望,虽然不过是朝中的普通吏郎,可前途却是被世人看好。
“陛下力主勤政于民,不喜魏晋之风,微臣窃以为清谈之风牵涉甚广,陛下当三思而行。”郗鉴在刘禅面前并无多少拘束之感,此时大胆猜测,更显其过人的胆魄!
刘禅见状暗自点头,其祖郗虑乃是为了东汉尽忠之臣,更是在汉魏的宫廷斗争中属于失利的一方。而此族因此没落,在魏国时期根本没有晋身仕途的能力与资格。这个中的种种早已过去几十年,倒是没必要拿出来详细罗列。只是看郗鉴清贫的成长历程便可窥知一二了。
“清谈之风不易除也,若置之不理唯有见其日益坐大。朕要的是可施政,一心为国的臣属,这一点你可知道?”刘禅想起清谈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发展趋势,心头一层阴影笼罩,更是下定决心要根除此乱!
郗鉴见陛下说的斩钉截铁,甚是果决,拱手道:“微臣明白陛下之决心,原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要知道郗家三代为民,甚至在曹魏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入仕的机会。若是平常人家甘于平淡也就算了,但郗鉴怀有抱负,又具才华,怎会甘心做个平常人呢?如今的道陛下看重,若是过多的推阻怕这一举成名的机会便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了。
“好!朕便喜你不拖泥带水,与那清谈之风也是格格不入!朕要做的很简单,只是朝中群臣多有好此风者,一旦有所泄露必是难寻机会。”刘禅知郗鉴还有顾虑,但有此应允的胆魄,等若与现有的名士圈子对立,对于一个大有前途的少年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是影响终身的。
此时此刻在许昌城尚书台中,尚书温羡与庾琛等人也在议论此事。越来越多的朝臣喜好清谈,满嘴的道理却是空空的不合实际。朝廷上如此的声音越来越多,一时倒是无碍,可久而久之皆是以言辞来博得声誉,对于商议的政务如何施行没有半点的用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
“此风不可长也,但凭你我难以动之分毫,此事当禀明陛下。”庾琛愁眉不展,对于清谈自己并非是没有参与过,但自己如果是闲人倒是无妨,有官职在身却是迷恋泛泛空谈之中了,久而久之哪还称得上是称职?
温羡颔首道:“你我既有此意,不可急于张扬,陛下正在前往襄阳途中,不若先与何惠兴,江应元提及,看此二君是何态度。”
“也好,此事牵扯甚大,不宜轻举妄动,事不宜迟,你我分头行事。”庾琛甚是干脆利落,当下便于温羡离开尚书台,前往何攀,江统府上试探。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中)
家族士人从来都是支持掌权者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家的各方面资源都是集中在士族手中,因而国家机构任职的官吏执行权力者大多是士族出身,这是士族力量的体现,同时也延续着士族的强势。
历朝历代延续开来,各个地域都有其强大的族群,某种角度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上的族群林立,与塞外的数百族群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本质上是如此。
皇帝轮流做,士族大家也有兴衰起伏,可始终是掌权者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只有得到了这些士族大家的支持,才有平定天下抑或是称雄一方的能力。社会的资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成功者自然要倚靠这些士族了。
士族通过支持心仪的君主来建立国家,从而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难以打破的铁律,甚至千年之后仍是如此。
清谈之风迅速传播,无论曾经是晋,魏,吴,汉之臣,对于清谈并不反对,并且有大量的官吏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对于个人来讲,这似乎无关痛痒,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
可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言,动嘴皮子的人越来越多,有心思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这股力量的背后牵扯到无数豪族世家,虽然这不是豪族世家的利益所在,但参与清谈者出自各个士族派系,其中不少声望甚高,在家族也是地位尊崇,要打压这股清谈之风,并不是一人一力便可以做到的了。
朝廷的风气开始有了变化,这逃不过任何的眼睛,被刘禅留下来负责掌握中原政务的江统,何攀二人自然看在眼里,却是未加理睬,直到姜维抵达许昌之后一切悄然有了变化。
“孙秀小人耳,夷甫将其赶出府门,要多加小心才是。”待众人散去,山简不无担心的对王衍说道。虽然山简素来不把孙秀这等人物放在眼内,但魏晋时期的朝廷上便是孙秀这般小人攀升速度极快,而且杀伤力极大。
王衍仍是垂目道:“此等鼠辈不过搬弄俗务罢了,不足为虑,季伦你无须挂心。”
“夷甫不担心陛下么?”山简见王衍颇有逐客之意,起身便准备告辞,仍是放不下的提醒一句道。
王衍哑然笑道:“我身居闲职,少出府门,孙秀那般小人就算搬弄是非,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陛下……”山简眉头一皱,自己钦佩王衍的清谈之理,可孤芳自赏从来都不是做臣子能够善终的好个性。
送走了山简,王衍双目似乎明亮了许多,沉思许久道:“来人啊,招平子回府。”
平子乃是王衍之弟,其名王澄,素来被王衍推崇在玄学派系中地位也是极高之人。
“平子兄前往胡毋彦国府上未归,先生可要在下前去走一遭?”听闻王衍言语,尚未离开庭院的刘舆拱手问道,对于能够替王衍这等玄学名士跑一趟腿似乎也是脸上沾光的事情。
“胡毋彦国府上?平子多半是醉了,有劳庆孙了。”王衍见是刘舆,颇为放心的道。这刘舆乃是晋国将领刘琨的兄长,沉迷玄学清谈多年,在圈子内颇有名望。有这样的人物替自己去召弟弟回来,王衍也是觉得稳妥。
名士风流,风流名士。
饮酒乃是魏晋名士的一大特征,能饮酒不算厉害,饮出风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士。阮籍等人酩酊大醉是为了避祸,也是因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因此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可受其感染,许多颇有才干,大有作为的名士也纷纷跟着潮流大喝特喝,整日醉熏熏的标榜自己的名士作风。
胡毋辅之字彦国,王澄字平子,这两位便是当下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了。二人都是将放纵旷达当做了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固然是令人神往,但酒醉终日,舍酒无物的生活方式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尤其在汉帝刘禅的眼中。
在胡毋辅之家中的厅堂之上,七八名名士举杯推盏高谈阔论,放浪形骸,开怀大笑。其中便有胡毋辅之与王澄等人。
众人饮酒正酣,忽而门外一人踱步而入,闻得酒香醇正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道:“汝等饮酒,却也不叫我,不够朋友啊!”言罢举步迈入,便要入席。
胡毋辅之醉眼惺忪见状叫道:“孟祖你不请自来,还说主人家如何,当真是放肆啊!这酒是我家纯酿,岂是你说饮便饮?”见主人家如此言语,那厅堂门外的仆人立即挺身把来人拒之门外。
那人名唤光逸字孟祖,乃是寒门出身,却颇有才学。闻言不由得急道:“彦国你这是何意,饮酒之宴怎少得我?”
“哈哈哈哈!你们看孟祖那表情,活脱脱寻食之犬,急切不得啊!哈哈哈哈哈……”王澄在座上举杯自饮,手指站在门口不得入内的光逸放声大笑,乐得前仰后合难以自禁。
在座之人早把光逸那嗜酒如命,美酒近在咫尺偏偏难以触及的表情看在眼里,闻言哄堂大笑,更有人捶足顿胸,趴在地上翻滚不断。
见众人如此光逸也不生气,也不掩饰自己馋酒的表情,反而更加的急迫道:“笑也笑过,快使我入席!”言罢迈步便要入内,可那仆役没有得到主人家的命令如何肯放,直挺挺的立在当前巍然不动,害的光逸举足又落,气急败坏。
“平子说的没错,孟祖你要入此门,当去衣脱帽,去那狗洞大呼我要饮酒三次,方可入席!”胡毋辅之说完自己也是抚掌大笑,众人听了也是随声附和,一张张嘴脸都是等着看光逸的笑话。
光逸闻言戟指骂道:“胡毋彦国,你你你你……好!做便做!”言罢,只见这光逸竟是当众把外袍帽子脱掉,急匆匆的跑到院墙之外。
“孟祖好酒如此,我辈不如也!”吏部郎毕卓见状,手拿酒坛,仰首便是大大一口道,那酒溢得胸襟皆是。
王澄摇摇晃晃站起身来:“能得茂世称赞,胜过狂饮七日,这酒便不须给孟祖了?哈哈哈哈!”
“是啊,茂世盗酒之举至今无可比拟,孟祖今日甘为犬马,实有一比也!”胡毋辅之闻言也是笑道。
这毕卓乃是魏国名臣毕谌之子,豪放豁达,官拜吏部郎一职。曾经有一夜大醉之后偷他人的酒喝,被人抓住后绑在酒瓮上。到了翌日清晨,那主人家才认出来被自己绑住的乃是当朝的的吏部郎,连忙松绑赔罪。
不想这毕卓不仅仅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反而洒脱的道:“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言罢便扬长而去。
被众人调侃毕卓也是毫不介意道:“快看快看,狗儿出洞也。”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光逸的脑袋从院墙的狗洞中伸了出来,看着一群酒友笑骂也不生气,煞有其事的微微仰首叫道:“我要喝酒!我要喝酒!我要喝酒!”
胡毋辅之笑的几乎喷酒,用手抹了抹嘴道:“茂先你如何说啊?”
毕卓脚步浮夸的起身迈步,手里握着酒盏道:“这一杯酒,我敬孟祖。”
说话间光逸急匆匆的大步跑回,也不理地上的袍服衣帽,径直扑入席中,抱起毕卓案上的酒坛便是豪饮,把那毕卓完全晒在厅中,根本不加理睬。
距离胡毋辅之府上不远的街道中,一辆马车缓缓而行,这马车看起来不过是富贵人家罢了,倒没什么奇特之处。可在马车之中端坐的,却是当朝的大将军姜维姜伯约!
几乎在同一时刻,孙秀也是马不停蹄的赶往江统府上,心中盘算着给王衍这厮来一记狠狠的教训!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中)
家族士人从来都是支持掌权者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家的各方面资源都是集中在士族手中,因而国家机构任职的官吏执行权力者大多是士族出身,这是士族力量的体现,同时也延续着士族的强势。
历朝历代延续开来,各个地域都有其强大的族群,某种角度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上的族群林立,与塞外的数百族群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本质上是如此。
皇帝轮流做,士族大家也有兴衰起伏,可始终是掌权者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只有得到了这些士族大家的支持,才有平定天下抑或是称雄一方的能力。社会的资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成功者自然要倚靠这些士族了。
士族通过支持心仪的君主来建立国家,从而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难以打破的铁律,甚至千年之后仍是如此。
清谈之风迅速传播,无论曾经是晋,魏,吴,汉之臣,对于清谈并不反对,并且有大量的官吏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对于个人来讲,这似乎无关痛痒,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
可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言,动嘴皮子的人越来越多,有心思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这股力量的背后牵扯到无数豪族世家,虽然这不是豪族世家的利益所在,但参与清谈者出自各个士族派系,其中不少声望甚高,在家族也是地位尊崇,要打压这股清谈之风,并不是一人一力便可以做到的了。
朝廷的风气开始有了变化,这逃不过任何的眼睛,被刘禅留下来负责掌握中原政务的江统,何攀二人自然看在眼里,却是未加理睬,直到姜维抵达许昌之后一切悄然有了变化。
“孙秀小人耳,夷甫将其赶出府门,要多加小心才是。”待众人散去,山简不无担心的对王衍说道。虽然山简素来不把孙秀这等人物放在眼内,但魏晋时期的朝廷上便是孙秀这般小人攀升速度极快,而且杀伤力极大。
王衍仍是垂目道:“此等鼠辈不过搬弄俗务罢了,不足为虑,季伦你无须挂心。”
“夷甫不担心陛下么?”山简见王衍颇有逐客之意,起身便准备告辞,仍是放不下的提醒一句道。
王衍哑然笑道:“我身居闲职,少出府门,孙秀那般小人就算搬弄是非,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陛下……”山简眉头一皱,自己钦佩王衍的清谈之理,可孤芳自赏从来都不是做臣子能够善终的好个性。
送走了山简,王衍双目似乎明亮了许多,沉思许久道:“来人啊,招平子回府。”
平子乃是王衍之弟,其名王澄,素来被王衍推崇在玄学派系中地位也是极高之人。
“平子兄前往胡毋彦国府上未归,先生可要在下前去走一遭?”听闻王衍言语,尚未离开庭院的刘舆拱手问道,对于能够替王衍这等玄学名士跑一趟腿似乎也是脸上沾光的事情。
“胡毋彦国府上?平子多半是醉了,有劳庆孙了。”王衍见是刘舆,颇为放心的道。这刘舆乃是晋国将领刘琨的兄长,沉迷玄学清谈多年,在圈子内颇有名望。有这样的人物替自己去召弟弟回来,王衍也是觉得稳妥。
名士风流,风流名士。
饮酒乃是魏晋名士的一大特征,能饮酒不算厉害,饮出风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士。阮籍等人酩酊大醉是为了避祸,也是因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因此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可受其感染,许多颇有才干,大有作为的名士也纷纷跟着潮流大喝特喝,整日醉熏熏的标榜自己的名士作风。
胡毋辅之字彦国,王澄字平子,这两位便是当下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了。二人都是将放纵旷达当做了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固然是令人神往,但酒醉终日,舍酒无物的生活方式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尤其在汉帝刘禅的眼中。
在胡毋辅之家中的厅堂之上,七八名名士举杯推盏高谈阔论,放浪形骸,开怀大笑。其中便有胡毋辅之与王澄等人。
众人饮酒正酣,忽而门外一人踱步而入,闻得酒香醇正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道:“汝等饮酒,却也不叫我,不够朋友啊!”言罢举步迈入,便要入席。
胡毋辅之醉眼惺忪见状叫道:“孟祖你不请自来,还说主人家如何,当真是放肆啊!这酒是我家纯酿,岂是你说饮便饮?”见主人家如此言语,那厅堂门外的仆人立即挺身把来人拒之门外。
那人名唤光逸字孟祖,乃是寒门出身,却颇有才学。闻言不由得急道:“彦国你这是何意,饮酒之宴怎少得我?”
“哈哈哈哈!你们看孟祖那表情,活脱脱寻食之犬,急切不得啊!哈哈哈哈哈……”王澄在座上举杯自饮,手指站在门口不得入内的光逸放声大笑,乐得前仰后合难以自禁。
在座之人早把光逸那嗜酒如命,美酒近在咫尺偏偏难以触及的表情看在眼里,闻言哄堂大笑,更有人捶足顿胸,趴在地上翻滚不断。
见众人如此光逸也不生气,也不掩饰自己馋酒的表情,反而更加的急迫道:“笑也笑过,快使我入席!”言罢迈步便要入内,可那仆役没有得到主人家的命令如何肯放,直挺挺的立在当前巍然不动,害的光逸举足又落,气急败坏。
“平子说的没错,孟祖你要入此门,当去衣脱帽,去那狗洞大呼我要饮酒三次,方可入席!”胡毋辅之说完自己也是抚掌大笑,众人听了也是随声附和,一张张嘴脸都是等着看光逸的笑话。
光逸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