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入汉-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逖看着这场大火会心一笑,扬起手中马鞭率领二百余骑晋军消失在夜色之下,不知何处去了。
定襄城下的匈奴大营中,刘铜惊疑不定的望着后方隐隐的火光,听着斥候不断的回报,一张脸早已变作了猪肝色。
“该死的晋人!竟然偷袭我的粮草!!”刘铜眼中血丝密布,气的浑身直哆嗦,恨不得立刻攻下这定襄城。
可这场大火一起,整个军中都是知道没了钱粮支援,谁会卖命攻城?刘铜咬了咬牙道,留下一半兵力谨守营盘,剩下的人跟我去看个究竟!
“兄长,若是我等兵力足够,此刻杀下去必然让这匈奴将领插翅难飞!”在不远处的丘陵上,隐藏在林木中的祖约看着远端掠过的匈奴铁骑不由恨恨的说道。
祖逖微微点头道:“匈奴人虽是蛮夷,可战斗力惊人,前番占尽优势仍是损兵折将,今夜也只好放过这次机会了!”
聚集在此处的二百多晋骑乃是得到匈奴战马之后临时组织起来的一支骑兵,其中大多数人只是会骑乘,但马上的格斗技术以及彼此间的配合可谓是一塌糊涂。突然袭击运输队这样的武装力量还能够勉为其难,要想与经验丰富的匈奴铁骑作战,尤其是突击对方主将如此艰巨的任务想也是不要想的。
祖约颇有愤愤不平之意道:“蛮夷屡屡长驱直入,我堂堂大晋各地人马皆是被动挨打,这般下去就算兄长能够再三击退匈奴,也是于事无补,难以挽回大局!”
在场的其余人也是支持祖约的慨叹,胡奋已然毙命,余者马隆,孟观之辈皆是固守各处未曾听闻有所动作。祖逖连续设计退敌保护定襄城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想要彻底的阻止匈奴人,灭掉其威风锐气还是需要晋国主力人马出动的。
眼下这支匈奴人马没了钱粮,这几日也就会退兵,但下次再来的是否匈奴大军便不得而知了。就算祖逖的谋划再好,遇到今日这般明明有机会阻杀对方的主将,偏偏因为力所未逮而不得不放弃行动的机会也只能望而兴叹,无力杀敌了。
有好的将领,也要有足够的战力才能够发挥将领的才能。
祖逖勒紧战马,看着铁骑过后不久又是一队匈奴步卒随后跟上,微微叹道:“这匈奴将领虽然中计,却是颇有心计之辈,若是下次遇上能否算计此人犹未可知也。国家形势相信各地人马皆有了解,只是一时难以动弹罢了。”
听见兄长的判断,祖约一阵沉默也是了解兄长的意思。那匈奴大单于刘渊有能力成功的利用晋军的心理以及朝堂上晋国君臣的心态大做文章,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略上都牵着晋国的鼻子走。
既然有这样的安排,想必早有塞外人马牵制了晋国的各路主力,如此匈奴大单于刘渊才可以专心走这一路,好不惧怕的频繁分兵长驱直入,杀入晋国腹地!若真是如此,这刘渊的谋略恐怕在河北境内是找不到对手的!
“兄长大才,若是朝廷肯加以任用必然可独当一方!”祖约衷心的叹道,有祖逖这般人才不用,可谓是晋国的损失。
只是祖逖虽然出身大户,刚刚过了弱冠之年,还未能显名,一时半刻也只能在定襄这一亩三分地出力。
眉头微微一皱,祖逖心中一动道:“此匈奴将领既然工于心计,见大火之后当四处搜查我等踪迹!事不宜迟,速速远遁方是上策!”
不容置疑,祖逖率领两百多骑晋军趁着夜色的掩护远远遁入大山之中,等待定襄城外的匈奴人马不战自退。
半个时辰之后,匈奴大将刘铜脸色阴沉的在这片丘陵中观察一番,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道:“晋人不过数百骑罢了,根本不成气候!若是本将早知对方如此棘手,定然派遣兵力保护粮道!!”
有副将在旁道:“可要继续追查晋骑行踪?”
“不用了,看着马蹄印记晋人的骑兵队伍不过是草草而创。既有截断我粮道的举动,用兵当不只如此,想必是得到了赵染败军的战马匆匆组建的队伍。如此队伍不敢正面对战,必然藏匿山中。我等辎重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搜查这些人,眼下本将军要的,是两天内攻占此城的机会究竟有多少!”刘铜心中一横,打算起来一边申请钱粮,一边抢先攻城的事情。
天色渐明,刘铜站立在辕门下仍在思索强行攻城的战略,反复思索自己的胜率究竟有多少。
想起那城中晋将桓宣的果决,城外祖逖的神秘,素来究竟沙场的刘铜却是有了一份畏惧感。与这样的对手决战,就算自己素来自视甚高,也是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
这在塞外几乎是不肯能的事情……
思忖半晌刘铜终是微微一叹,若是自己手中多一些兵力倒还有可能攻下此城。然昨日丧了赵染以及数百兵卒使军中士气大跌,夜里又一把大火丢了粮草,可谓是军无战心,人有去意。
强行驱动兵将厮杀得到的只能是败仗,唯有待机会重头再来才是,如此还有一雪耻辱的机会!
匈奴人马徐徐而退,步卒当先骑兵押后,刘铜指挥的井井有条,对于这番挫败懊恼不已。假如自己不是存心针对赵染,凭借二人之力,军中之团结,未必会有如此败绩。
可如今一切都已成空,时至此时自己方才明白为何大单于刘渊要极力推广联军的团结程度,甚至不惜使用极端的手段控制各方势力!若是塞外各个部族难以精诚合作,反而互相猜忌,恐怕此番与晋国的大战最后饮恨者……
远端的山丘上,祖逖带着两百余骑再次远远的望着退却的匈奴步骑,人人都是一脸凝重。侥幸获胜一阵,可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指挥调度即便在晋国军中也可谓是一流水准了。
定襄城下桓宣率领军民出城迎接祖逖归来,两次设计击退了匈奴人马,保得一方平安这其中大半的功劳乃是祖逖的出谋划策。对此无人否认,可祖逖也是直言此乃桓宣大胆启用自己的功劳。
若是没有桓宣大公无私,毫无私心的举荐自己主掌军权,自己就算有多大的本事也是无从发挥的。
这一日,定襄城中的军民尚不知晓,祖逖在太守府邸之内已然向桓宣提出了接下来的战略——迁城!




第三百三十一章 变势(上)

“士稚,此事还须桓某好生思量,一时三刻恐怕难以回答。”

书房内烛火摇晃,两个人影坐在互相对视,坚持自己的看法,谁也不肯做出让步。

祖逖叹气道:“蛮夷不来则已,来必大军,凭定襄军民决难固守。唯有连夜迁徙城中父老百姓至别郡境内,方可免其祸患。”

桓宣微微摇头道:“连日以来我大晋先后丢掉数城,桓宣即为本县守将,守护国土,便当死守殉国,决无退避之理!”

祖逖见桓宣仍是坚持,禁不住问道:“此举虽是彰显汝之忠诚,却让一城百姓陪葬,这值得么?”

“士稚此言差矣,桓某深受国恩赋予职权,便当尽忠职守,不可擅离守地。若人人皆因蛮夷势大迁徙避之,国将不国矣!”桓宣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看着祖逖心中也是叹息。

见桓宣眼中异样的神色,祖逖略带几分恼色道:“祖逖并非贪生怕死,只是此战毫无胜算,枉送性命耳!”

“士稚若是畏死之辈,早已不在本城了,更不会冒险率众击退蛮夷,这一点桓宣清楚的很!然士稚你须清楚,为将为臣并不是为了百战百胜,乃是尽忠职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看似愚蠢,但若非人人如此,焉能以弱胜强?”桓宣清楚祖逖素有报效国家的志向,然不过初上战阵,尚需磨练,身上仍存浪荡之性一时难改。

祖逖闻言沉默半晌,看了看桓宣的一脸决然,微微叹息步出房门而去。

翌日清晨,定襄城中弥漫一片热闹的景象,连续击退了蛮夷人马,让城中的百姓多了许多安全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喧闹。蛮夷人马连续被杀退两次,想来是怕了的,多半是不敢来犯。这种想法存在于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或许说是绝大多数人的意愿。

桓宣在府中端坐品茶,思索接下来的应敌之策。祖逖说的没错,经过两次失败之后那蛮夷之辈已然视定襄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来则已,一旦来袭必然是大军杀至,绝不容许第三次的失败!

以祖逖的智略尚无可以应对的办法,桓宣思来想去也只有谨守城池坚壁清野的办法而已。

新兴郡内唯有定襄城没有被蛮夷大军包围,守住定襄便是恢复新兴的希望,更是让朝廷多了一份击退蛮夷恢复大好河山的决心。如祖逖所言撤走军民诚然是避敌锋锐,减少伤亡的办法,但拱手让出城池给蛮夷之辈,对于整个晋国上下的打击绝对的不能承受之重!

思索之间,府中下人前来通传,祖逖昨夜带着二百余骑不知所踪!

桓宣微微一愣,旋即道:“传我将令,祖逖奉本将之命出城公干,让城中军民不须以此担忧。”

看着下人匆匆离开前去传令,桓宣心中暗自叹道:“士稚啊士稚,但愿你能明白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无论你如何选择桓宣不会怪你。”

……

连续数日的攻坚,固守在新兴郡前方的原平,云中,晋昌三城岌岌可危。晋国大将刘弘,张奕,张昌,蒯桓分守三城竭力抵御塞外联军的汹涌攻势!!

塞外联军本事采取围困的战略,每日派人在城下喊降,更是称新兴郡已然被塞外各族人马占领等等。此等扰乱人心之战术甚是可怕,一旦城中军民产生异心,城池必然不攻自破。

然刘弘,张奕,张昌,蒯桓等人皆是晋国军中的名将,早已对症下药在城中做好了军民的思想工作。不仅仅对于塞外联军的喊话不屑一听,更是反而劝降塞外各部人马。

此举虽是天方夜谭,然双方各有针对,数日下来彼此皆是没有成果,也是没有损伤可谓是平手之局。但守城的晋军却是看出了些许的苗头,在刘弘等人的激励下奋力抵抗蛮夷侵袭,谨守城池!

刘弘立在城头上看着四周一望无际的蛮夷营盘,心中犹然生起凄凉之感。曾几何时曹魏如何强大,这些部族哪一个不是入朝为质?哪一个不是避而远之?时过境迁,而今的晋国不过继承了河北一地,却是遭到中原与塞外的威胁,如何不让人心酸,如何不让从曹魏鼎盛时期走来者感到凄凉?

“主动攻城,必是各处战事有变!传我军令,组织民夫,除府邸必要办公之所外,余者尽拆以补充守城所用,先从官吏之家拆起,不得有伤民居!”刘弘转过身来对着一干将领吩咐道,一脸决然不容置疑!

“将军,方才与晋昌,原平对过烽火暗语,两城依然平安。”晋将张昌快步上了城头,来到刘弘身旁躬身说道。

刘弘闻言心中稍宽,自己所在的云中城与晋昌,原平二城相距不算远,因此方能形成口袋的形势兜住塞外联军的主力。那匈奴大单于刘渊便屯兵于云中城下,三城若是溃败一处,便少了大半的威胁,匈奴主力便可分出更多的兵力向晋国腹地进发。

可三城只要一天在晋军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势就算塞外蛮夷如何勇猛善战,也绝不敢轻易分出大量的人马深入晋国境内。

“记得当年镇守汝南,你之胆略乃是众将之中最差的。想不到一路走来,陪在我身边的竟然是你。”刘弘拍了拍张昌的肩膀感慨良多的道。

张昌闻言苦笑道:“末将无拳无勇,不能替将军解除危难,让将军受苦了。”

“哈哈哈哈哈,你有报国尽忠之心便已足够,试问报效国家还分什么胆略么!”刘弘闻言哈哈一笑,负手步下台阶,返回城中去了。

张昌看着刘弘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也是慨叹不已。自己虽然称不上勇敢,却足够忠诚,想一想雁门郡内投靠塞外蛮夷的晋国兵将,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这云中,原平,晋昌三处不必剧阳,虽然城外准备的不够妥当,可城中的兵力都在两万之众!加上城中的大户以及青壮纷纷出钱出力,能够参与守城的人员更是多于这个数字。

数日攻城之后,匈奴大单于刘渊坐在王帐之中一派从容气度,可在帐中垂首的蛮夷文武都是清楚,此乃塞外联军发动攻击以来首次受挫。虽是意料之中,但此刻若是不能打破局面,恐怕占据的优势地位会被晋人逐渐扳回。

“启禀大单于,今日攻城未果,城中晋人反抗甚是激烈。”拓跋禄官施礼禀报今日的战果。指挥作战的并非是拓跋禄官,鲜卑族索头部的伤兵都留在了剧阳城中,此番追随大军而来的不过三千人罢了。

见刘渊并无言语之意,拓跋禄官将手中刚刚书写完毕的文书递上前道:“此乃我军今日之损伤,各族人马奋力攻城并无懈怠。”

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然不会继续消耗索头部的兵员,却是以索头部的兵员作为监阵之用。拓跋禄官已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刻就算这个行当被各族所痛恨也是满口应允下来。

就算是被刘渊利用,也总是好过去做炮灰,好过被赶尽杀绝,全族都作了他人的奴隶。有鲜卑族负责压阵监视,负责攻城的各个部族自然不敢怠慢,用尽气力去攻打城池。

那云中城本就是不小,城中晋国守军更是准备得完全,兵力充足不怕消耗。连日攻战拓跋禄官在后方看得是惊心动魄,前方各部族却是咬紧牙关心中淌血的玩命攻坚。

刘渊看罢脸色如常,甚是随和道:“各方战报想必大家也是知晓了,想不到晋朝之中尚有如此深通谋略之辈,如此看来在新兴击溃晋人主力的愿望怕是无法达成了。”

拓跋禄官闻言退到人群之中不做声响,自己做的事情已然是太多,若是继续在大单于面前显露不仅仅是招人嫉妒,更是难免被大单于盯紧。就算是深受重用,也要深谙为臣之道才是,这联军之中部族无数说起党派勾结比那晋国朝廷有过之而不无不及也!

说起近来的形势在场之人都是清楚,虽说匈奴大单于刘渊这一路人马高歌猛进,视晋军如无物一般。但匈奴大单于刘渊意图以自己这一路人马来牵制晋国各方人马的意图,却是被晋人看了个透彻。

晋人不仅是不增兵新兴,反而大有放弃新兴的样子。晋朝的名帅猛将各自发兵在各处与其他塞外人马展开连番大战,晋军深悉地理互相支援,虚虚实实让塞外各路人马频频受挫。

塞外各军也是杀伤了不少晋国兵将,可比起刘渊这边的长驱直入,那是远远地不如了。

如今晋国燕王司马机更是伙同戎国的国王王戎,率领十万人马在辽东展开了反攻,负责牵制戎国与辽东晋军的鲜卑族慕容,段,宇文各部族频繁发送告急文书请求增援。

眼下的局势就算刘渊攻下了整个新兴郡,恐怕那时候塞外各路人马也被晋人杀退了七七八八。孤军悬于晋国腹地之内,就算刘渊如何谋略深远恐怕在这般危机四伏的环境下想搬回局势也是不易的。

晋人比较的便是你刘渊先行攻下新兴,还是晋军先行击退其他塞外人马!

刘宏缓步走出人群施礼道:“晋人此举无异于赌博,若是我等能够抢先一步攻破此地三城,余者皆不足惧也,晋人之战略也就不攻自破。”

“此言倒是不差,三城地势特殊牵制我大军难以动弹,若可破其一,晋人必然改变战略,各路危机自解也。”刘渊闻言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同时把眼去看文武群臣。

若说野外厮杀,塞外各部将领都是心高气傲绝不服输,可若论及攻坚却是人人挠头不得其法。攻坚之战迁延日久,不必短兵相接来的痛快,众将见大单于刘渊眼光扫来,人人皆有退避之意。

每一座城池之中晋军都超过了两万之众,而城中临时组织的人力更是不计其数。匈奴的攻城器械虽然来自于对中原的学习与模仿,甚至当年强行拉走的中原工匠也会打造。

但塞外并无城池可供操练,大多数的蛮夷将领对此都是有所涉猎,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