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雷入汉-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帝司马攸常常设想,如果张华辅佐自己,自己的作为定然远超过兄长司马炎。可惜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想法不过是白日做梦而已。但若有裴秀这还在张华之上的智者作为谋主,岂不是比张华复生更好?
裴秀心中微微一松,知道自己一番争取事情终是有了转机,这晋国朝堂之上比起自己初时料想的倒是要清净许多,至少落井下石之辈还没有露面。如此看来,晋国若是能够好好的休养生息调理一番,未必没有作为啊!
“北方之患在于汉军屯驻辽东,颇有扎根之态。汉人所占据之地,远超王戎要求之土。陛下以精锐人马配合异族之军攻掠汉地,所得土地尽数赠与异族。如此我方便可以最少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裴秀所言倒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至少晋国君臣是从没有这般角度考虑过的。河内王司马伷冷哼一声道:“王戎此子性情大变,怎会为我方所驱使?此计纵然不差,可惜没有施展之法。”
关于河内王司马伷的看法,朝中群臣纷纷赞赏,裴秀看来也不过如此,提出的计策和想法不错,可以晋国目前的资源看来,要拿出什么利益才能驱使那王戎做出如此牺牲?要知道辽东边境三方鼎足而立,正是居于此态王戎才有左右逢源,从中斡旋获取利益的机会。
让王戎率兵攻打汉军,等于是在获得利益之前先行打破三方平衡。平衡一失,王戎一军的价值便大不如前,没了获取利益的立场。
此等行为与自杀何异?
见晋帝司马攸不作声,裴秀呵呵一笑道:“王戎所求乃是立足之地,绝非图谋晋国或是汉国。域外各族林立,夹缝中求生存又怎会是容易之事?异族之乱早已过去多年,我料王戎此时回转,必然是域外有了重大变故!能够依托我大晋,附属成国之重要性,远远大于其他。”
晋帝司马攸闻言思索片刻道:“爱卿所言颇有道理,不过单凭此点想要说服王濬冲似乎并不容易。”
裴秀没有经过调查,只是根据形势作出判断而已。不过这点判断甚是合情合理,让人在没有证据之前,便觉得是能够站住脚的。历经异族之乱,汉人在域外生存的可能性几乎为无,而王戎能够成为一族之长可谓奇葩一朵。
既然掌控了一族,却是带着族人一路南下寻求中原势力之庇护。选择在这个时候插足辽东战事,必然是有所图!换句话说,辽东双方对峙不下的局势,到如今三足鼎立,互相拉拢的现况,完全是王戎有意一手炮制而出。
立场不过浮云罢了,王戎要的乃是利益!正因为不确定在哪一方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益,才左右逢源,脚踩两船!
裴秀不以为意道:“若臣料知无误,陛下先前应允之条件王戎一方必然有所变更,借此来试探陛下诚意,亦试探大晋国之虚实!”
一语中的,满座皆惊!
这裴秀离开河北之时正是晋帝司马攸应允对方条件之刻,至此以后裴秀一路南下与北方少有信息相通。王戎更改了要求与合作的条件,正是这两日的事情,别说是裴秀,就算是官阶不足的官吏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更何况裴秀酩酊大醉的下船,立刻便被带到邺都受审问罪,哪里有机会探得这般隐秘之事?
晋帝司马攸满脸兴奋,起身来到裴秀身前,握住裴秀双手道:“先生才智绝伦,适才朕有所怠慢,望先生勿以为意,教授朕制敌之法!”
裴秀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却也感受到晋帝司马攸之热忱与诚恳。毕竟这是司马氏的国家,而非当年的曹氏魏国。左右也是难逃出仕之命运,眼下既有可事之主,顺水推舟正是时候!
第三百一十四章 终须一战(下)
北海郡。
晋国卫将军马隆每日操练人马,激励三军,广布耳目在两国边界,更是联络徐州旧部取得汉军之讯息动向。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汉军虽然强大,但内部不稳,根基不深,此时作战并非上佳选择。
反观晋国北海一带兵精粮足,一路撤回北海的大军经过再三拣选只不过留下了三万五千人马,却是各个精壮身经百战!而钱粮方面更是不须担忧,供给十余万大军的钱粮加上北海本地的库府,足够这三万五千名精锐食用数年之久!
被迫放弃徐州,是失算于时,并非智力不及。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十余万大军进入徐州,已经是难能可贵,汉人稍以攻心计击之,溃散奔逃也是无可奈何。
在杜预之后,马隆已经成为晋国武人之首,对于徐州溃败之耻谨记在心,耿耿于怀!时时刻刻都念着杀奔徐州,让那陆家小儿知道自己的厉害!
为此马隆不断向河北请求精兵强将加入北海,试图以武力硬撼强大的汉国!而北海周边的海盐等资源早被马隆一一夺回,更是率厉将士组成水军维护近海地带,防止汉军船只骚扰。
汉晋两国正处于外交空白期,在此期间是发兵征伐,还是握手言和都在未定之天。对于派出使者前往许昌的行为,马隆并不认同,甚至上书阐明己见。汉国突然得到中原大片土地,想要维持安定保证繁荣,颇需一番苦心经营。
尤其是汉国对待世家豪族之苛刻,比起大晋国可谓云泥之别。世家豪族生活在汉之体制下,绝对是痛不欲生。看似太平,实则隐患无数,这般情形之下晋国实在无须主动低头。
只需连续痛击汉军,使其内外煎熬,掣肘不断,汉人必然愿意妥协谈和。到了那个时候才是晋国能够安定下来和平发展的时期,两国相交乞求从来不是能保障自身的手段,反而更加引人关注罢了!
听闻汉军大将姜胜挥军数万北上的消息,马隆呲之以鼻道:“黄口竖子虚张声势罢了,欺我三岁孩童耶?”
晋将贾疋坐在一旁闻言也是笑道:“听闻此子乃是姜伯约之嫡孙,虎牢关一战郝明威也是殒身其手,虽是虚张声势,将军也不可轻敌啊。”
沉思片刻,马隆目放精光道:“徐州尚未完全稳定,汉将此时发兵必是有所用意,彦度有何看法?”
贾疋字彦度,乃是晋国朝中不可多得的良将,如今成为马隆之副手,深的马隆敬重。
贾疋嘿嘿笑道:“裴大人出使汉都无功而返,汉主这般态度乃是纵容各方兵将大可一战,试探我方实力几何。”
马隆也是含笑道:“若是如此,徐州乃是开辟战场之最好地带,不过徐州境内并未安定,此时出兵仍然值得商榷!”
“汉将发兵却未必在战,而是炫耀武力,使我等不敢小觑!”贾疋心有定数娓娓道来,却是推翻了先前言论。
“哦?彦度之意是?”马隆心中一动,暗赞贾疋思维敏捷不由问道。
贾疋手捻须髯定了定心神,确定自己判断无误方才说道:“欲盖弥彰也!内弱所以示强于外,使内外俱安之策耳!”
若是姜胜在此,必然对于贾疋之分析赞赏有加。只是根据现实形势与发兵之动作,便判断出汉军真实用意,这等人物着实是柱石之臣!
马隆略带疑问道:“徐州汉军足以自安,其军前往何处方须如此声张?”
徐州境内的汉军兵力不算鼎盛,然也有五六万之众,攻略北海倒是不足,守御外地却是足够。如果徐州内部的兵力没有变化,那么姜胜此番大动干戈倒是没了出师的意义。
可假如徐州的兵力有了变化,又是前往何方呢?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某观姜胜年纪尚浅,用兵之法却是老练。不试探一番如何知其虚实?”贾疋心中隐隐有所猜测,却是不敢肯定道。
马隆心中同样有所预感,见贾疋不敢断言,自己同样决定发兵与汉军一战,借此观察对方的虚实真伪。
“不错!陛下并未有禁止某出战之意,不乘此时痛击汉军让其知晓我之厉害,更待何时!?”
……
许昌,大将军府。
“晋国使臣已然返回河北,边境之地必要加强防备,以陛下意思当出一军以敲击晋人,使其收起不臣之心。本将军要坐镇许昌总统全局,不知哪位将军愿意替本将军一行?”
姜维高坐堂上言罢这次出兵缘由,便端起茶盅品起茶来,甚是悠闲。这次出兵不同以往,只是让晋人感到压力而已,并非一定要攻城略地,因此相对往日征伐要轻松不少。
即便如此众将闻言仍是脸色凝重,说起来轻松,真正要达到敲击晋人的目的却不容易。晋人不甘受辱必然有所动作,但两国交界唯有徐州之地是陆地毗邻,余者皆须渡过黄河作战。
黄河之上晋国水军纵横不断,往来巡查甚是严密,想不动声色的潜入北岸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张旗鼓渡过黄河作战更是有被切断后路之忧虑。因此这次作战必然是汉军与汉家水师两路同时作战,而且还要打一个胜仗,这才是难点!
大将文虎在座上道:“两国对峙许久,边境之上耳目众多,想要渡河而战必是速战速决!”
柳隐沉吟道:“陛下只准我等发一路人马,便是要收奇袭之效。老夫观两河地势能够胜任此战之处不多,晋人若有准备,倒不好办。”
看了柳隐一眼,文虎表示赞同道:“官渡,濮阳等地皆是晋人重点防卫之处,若从黄河上游地段渡河又过于危险,能够作战之地恐怕……”
“洛阳!!”异口同声,柳隐与文虎不由得相视而笑,在场众将也是会心一笑。事情本来是有难度的,不过经过文虎与柳隐的一唱一和,这看似困难的事情似乎又变得简单了。
洛阳在重建过程之中,北岸的河内与洛阳可谓隔河相望。选择此发动突袭,兼以徭役百姓作为掩护,倒是有几分出奇制胜的意味。而且汉朝的黄河水师地点便设置在洛阳附近,水军作战也很是便捷。
平心而论,晋国之水师比起曹魏之水军已然有了进步,但大家数量对等的情况下,汉朝水军并不惧怕对手。此处虽然晋军也是重点防范,交起手来胜负仍是未知之数!
姜维微微笑道:“黄河之上晋人处处设防,想要钻个空子不过天方夜谭罢了。此战便由柳隐与文虎将军共同负责,即日启程,务必在五天之内发动攻击。若是耽搁了发兵日期,休怪陛下面前不好说话!!”
众将闻言心中都是一凛,五天的准备时间包括赶路在内,可谓有些仓促。但既然规定了发动奇袭的时间,陛下必然有其用意。因此方才听起来简单的任务,此刻又变得困难起来了。
离开了将军府文虎与柳隐赶赴军中调兵遣将,沿途二人交头接耳不断的交换作战方针。这一次作战关系着日后汉朝行动的基调,更是决定汉晋之间的未来。若是晋国不堪一击,汉朝宁愿拼着损耗自身实力,也要在中原还没稳定之前扫平天下!
可如果晋国当真脱胎换骨,给予晋国喘息的时间也无不可。毕竟时间是公平的,只是在不同人手中有不同的效果。
汉朝强大,晋国弱小,此乃事实无须多言。同样时间之内,自然是强大者获得的资源更多,而弱小者纵然有所进步与强者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这不是时间不公平,只是彼此不同罢了。
许昌的汉军匆匆出发,从其他各地征调的兵力也各自赶赴洛阳而去。五天的时间能够准备的不多,因此柳隐与文虎分头行事。柳隐尚在领兵赶赴洛阳,文虎早已轻骑快行,抢先一步去洛阳准备出征事宜。
在许昌附近的一处庄园内外遍布无数汉家兵将,汉朝大臣何攀面无表情的站在庄园之中,几名汉臣惶恐万分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看罢手中的书信,将其交给身旁的副官,何攀冷冷的道:“既已事汉,何必与晋人私通消息?若忠于晋,又如何屈膝事汉?来人啊,都押回去等陛下发落!”
几名甲士走上前来,把那几名降臣绑个结实押了出去,而在许昌各地这些人的家眷也是在所难逃,纷纷落网。
汉晋之间的关系未曾明朗,晋国留在中原的探子眼线众多,何攀调集呼雷阙的力量几经查访,已然抓了一批又一批的晋国耳目,其中不乏已然投降汉朝身居高位之辈!
然一经风吹草动,晋国耳目们必然偃旗息鼓不敢动作,因此何攀想相信在这中原大地之上,仍有潜伏不动的晋国细作。越是能够隐忍不发的,才越是可怕的对手!
而汉朝想真正的抚平人心,得百姓爱慕,国内稳定发展,仍是需要很长的路走……
……
辽东之地素来苦寒,这个季节虽然是不冷,却也比不上中原温暖。裴秀怀揣圣旨,带着一行车马缓缓赶赴辽东,心中不断计算接下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又惦记着前方随时可能遭遇的战事。
出使中原无功而返,如今前往辽东游说王戎若再不成功,不用晋帝司马攸处罚,裴秀自己也会觉得颜面无光。裴家的荣耀与裴秀的生死,都在这一行的结果上,完不成这件事儿,自己也无法得到晋帝司马攸之重用。
生存无疑是重要的,汉人的羞辱也是要还的,裴秀对于辽东一行大有把握,但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却毫无信心。眼下的晋国军队仍是沿袭了魏国的编制,军中的制度没有什么改变,而优秀的将领越来越少。
与汉军作战并非是有一个马隆就可以的,就好似当年只有杜预一人力抗汉军最终也不过是亡国的下场罢了。若是司马昭没有那般的猜忌,王基与杜预等人联手作战,恐怕汉军仍然窝在荆州,被占据江南的魏人死死的按住无法出头。
一切都成为过去,眼下的晋国军队战力几何裴秀并不清楚。想起官渡之地所见的汉军骑射,更是不抱有什么希望。越是如此,辽东一行才越加的重要。把王戎拉拢到晋国这边,攻破汉军在辽东的据点取而代之,既可以抵御汉军,也可以成为抵御外族的第一层防线。
数日的赶路让人马都有些疲惫,不过为了争取时间裴秀仍是不愿意减缓脚程。那王戎对于汉朝所提出的条件与晋国应当是大同小异,汉朝有足够的资本来满足王戎,前提却是如何判定王戎这一军的性质。
不过这般重大的决定却是需要送往许昌,由汉朝天子刘禅亲自决定的,其他人绝对没有这般权力,最多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从辽东唯有海路可以通达徐州,从徐州再到许昌,这样的路途绝对要比从邺郡赶赴辽东遥远,所以裴秀更要抢时间。
否则一旦王戎比较其双方不断提出的条件,晋国并不占据什么优势,反而会因辽东一事的拖沓,而导致与汉人全面开战!
披星戴月,好不容来到了辽东境内,燕王司马机率领三千精兵前来接应。这一次的行动早就快马通知了辽东守军,司马机贵为燕王也是不敢怠慢,亲自出马便是为了护持裴秀一行人安全。
“裴大人不用多言,一切本王早已明了,有何需要直说无妨!”司马机的才干虽然不足,可为人倒是干脆利落,开门见山省却了许多麻烦。
裴秀下车顾不上舒展身躯,微微躬身施礼道:“燕王鼎力相助,裴某感激不尽,有此前往异族军营便有劳燕王护送了。”
燕王司马机大手一挥道:“此事好说,交给本王便是了,先生先前所交代之车仗我已准备完毕,速速更换车仗起行吧!”
晋国这一代的守军距离异族屯驻之地颇有段距离,汉军手中握有铁骑,若是想拦阻往来晋国使臣队伍倒也不难。燕王司马机与积弩将军孟观早已准备万全,有孟观率领大军随时待命,而燕王司马机率领精锐人马负责沿途护送。
若是汉军来了,索性便是一战!
趁着夜色一行人马离开了辽东守军的防区,快速向着异族方面移动着,与此同时更是早早的派出轻骑前往异族之地通传。
晋军,异族,汉军三方互相牵制,却也是各派耳目监视其余两方。晋人如此郑重其事的派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