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雷入汉-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墒窬阍冻袒鸸ノ乙苍冻袒鸸ィ晌壹词棺呕鹆耍泊乓簧砘鹋艿侥慊忱锷崭鐾纯臁U庋男奶驼绞跞梦壕苁羌傻镜哪阋凰掖晃椅逅遥厩傩酆褚膊荒苷饷醋霭 �
等到距离拉近,蜀军更是喜欢用火攻,而不是采取常规的肉搏和冲撞。实际上蜀军水师方面除了铁甲船猛冲猛/撞之外,其他的船只都是尽量避免碰撞,这让人难免有些质疑。双方打得次数多了,司马汲逐渐找到了原因。减少碰撞是因为蜀军的人力和船坞规模有限,无法大批量的修补战船。喜欢火攻是因为蜀军战船的防火比魏军要高上一筹,而火攻的本领也比魏军要好上许多。
不过眼下司马汲最为疑惑的是,明明三十艘魏船已然散开奔逃,为何蜀军拼命的追杀和不惜火力的大肆打击魏船,就是不去登陆呢!?难道不去接应岸上的谯郡蜀人了么?
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江血战(五)
前方鏖战连连,蜀汉皇帝刘禅人却是在柴桑,而非是建业。按照常例此时的刘禅理应坐镇建业,监督各路人马北伐曹魏,而非是在这柴桑。柴桑方面虽然也有兵力派往江夏,然而柴桑的守军于罗宪的守军并非一个协同,彼此之间没有协同作战的任务。
“陛下,人已带到。”何攀眉头紧皱着报告道。
“带来见朕!”刘禅一脸怒容,愤怒之音在屋中回荡,跟随刘禅身边的文臣皆是心中叫苦不迭,陛下已然很久没有发这么大的脾气了。
片刻之后何攀引着一名武将进入屋中,那武将虽然低着头,可身上的气势和动作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在场众人,自己不服!
“末将杨稷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武将乃是负责镇守荆州,向柴桑输送物资兵力的立义将军杨稷。
“哼!你可知罪!”刘禅怒哼一声,语气不善的道。
“末将……不知!”杨稷是个硬朗的汉子,自觉自己做的没有什么错,竟是咬着牙不认罪!
“杨将军,你这又何必呢?”何攀在一旁低声细语劝道。杨稷气哼哼的不出动静,一副认准自己没错的样子,让在场众人心中急的火烧火了,又是不好明着劝告。
“七日之前,东市酒家之中你做了何事?”刘禅闻言倒是没有怒火喷发,倒是较为平静的问了一句。
“七天前末将在东市见到两名吴狗饮酒,便教训了那两个吴狗一番!”杨稷闻言大声答道,理直气壮。众人听了更是杨稷担心,早在蜀军入侵江东之时,刘禅便特意下过政令,要求蜀汉官民不得歧视吴人,只要是蜀汉子民均是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初三足鼎立之时三方势力便是把自己视作正统,而把其他两个政权看成伪朝。哪怕是蜀汉和东吴邦交友好,然双方各自尊大,彼此口水之事也从未停歇。有这般历史因素沉淀其中,想要让蜀汉官民把吴人摆在与自身相等的位置显然是一时难以做到的。
只是陛下开了口,就算再难也要实行。国家首先在政策上便是一视同仁,无论是蜀人还是吴人,做官入仕,经商从戎,安居耕种等等各方面皆是没有任何差别。凡是在执行过程中多重标准之官吏不是被撤换,就是被一贬到底!如此力度下,底下办事的官僚们纵然心中不愿意,可也不得不按章办事儿。
作为刘禅一手打造的情报组织,呼雷阙在敌国活动的同时,国内的情报网更是日益完善。刘禅不是一个喜好斤斤计较的君主,但罔顾上命做出违抗圣旨之举的人,无论是何种动机,还是何种形式,从来都没有过好下场。有人觉得山高皇帝远,于是便为所欲为,结果是惨不忍睹。有人觉得自己颇为安全,做什么都能瞒天过海,可往往便是阴沟翻船。你觉得它存在的时候便兢兢业业,觉得它不存在的时候便给你一记重击,提醒你老实做事,这边是呼雷阙的作用和影响力。
从征讨东吴,到吴国灭亡,再到眼下的夺取建业,几乎一统江南。这样的历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使得刘禅推行的和睦政策更加的根深蒂固和广泛。类似杨稷这种瞧不起吴人,寻些事端便痛骂鞭挞吴人的将领只是极少数,可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的。
与魏军的对抗刚刚开始,江南频遭战火,当依旧是北伐的后勤基地。最需要稳定和团结的时刻,最需要同仇敌忾的时机,杨稷偏偏鞭挞了两名吴人,并且还打折了其中一人的腿,这几乎把刚有些模样的和睦氛围搞的一团糟。
“你为何教训他们?”刘禅脸色死沉死沉,声音更是无比的难听。
杨稷只是觉得有些冷,可事情到了这里,已经是骑虎难下。在陛下面前,要么就是上来认错,要么就是强硬到底,前者尚有情可原,如今倒是没有了退路。杨稷咬牙道:“那个叫熊逵吴狗口口声声手自己勇武过人,我听不惯,便出手教训他们!”
“荒唐!”刘禅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暴喝骂道!
“行伍之间调侃不过儿戏之言,汝身为军中上将,罔顾朕之旨意,故意挑衅生事,该当何罪!?”刘禅怒不可遏道。
“陛下还请息怒,杨稷将军性如烈火,当时必然有所隐情,还望陛下容其自我辩驳。”何攀看了一眼杨稷,心中暗叹,嘴里却是不断的为杨稷求情。杨稷是个武人,更是一个粗人,这样的人物自然难免滋生事端,若是杨稷能说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场景,自然有了减轻罪名的机会。
刘禅看了一眼何攀,心知何攀此举看起来是忤逆暴怒中的自己,可举动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着想?若然杨稷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能够开脱罪名,自己倒也不想过重的将其处置。毕竟眼下正是用人之时,杨稷这等军中武勇之辈,非是常有之人。
“何大人我知道你的好意,但我就是瞧不惯那些亡国之辈整天吹嘘,若有血气,怎不去阵前拼命!那些文人只会说江南风光如何和,人文那般那般,我杨稷是个粗人,看不惯这些废人!”杨稷此时也是豁了出去,一口气说出心中感想,倒是痛快了许多。
“朕不管他们曾经为何人效力,受何人统治,现在都是朕之子民,朕当一视同仁,汝等亦是同样,你可清楚?”刘禅一字一句说的很慢,屋中却是被一股压力笼罩着,让人禁不住口干舌燥。
吴国文武投降了蜀汉,不论他人如何对待,可自己心中难免是自卑的。国家灭亡沦陷,被魏国占领,吴人只能借助蜀军报仇,这并不光彩,反而有许多人认为是耻辱。虽然刘禅极力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国家,然而人心自卑,自己都是瞧不起自己,又如何能让外人瞧得起呢?
武人难免在一起论起当年英雄,或是夸耀勇武,来证明自己非是弱者。文人除了在四书五经上做文章,也少不了歌颂江南风土人情,生怕被蜀人瞧得扁了。这是人之常情,本是无可厚非之事儿,然而此等举动更是惹人反感,毕竟没有人喜欢吵闹的邻居,而这也不是一个夸耀本事的好时机。
蜀人的心态许多都和杨稷大同小异,亡国之辈本就是被人唾弃和鄙夷的。自己这么做难道有错么?
对错姑且不论,刘禅只是从大局出发,宏观考虑而已。国家需要安稳,可眼下战事连连,却是不得安稳;百姓需要休养,然而江南荒芜,又要共计大军,如此情形百姓怎么安稳?尽快的融合江南百姓,激起同仇敌忾之心,才能团结一致的保证江南在稳步发展,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对前方战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要知道蜀军同样是长期作战,国内虽然保证不断的发展,但同样有南中地区和印州地区需要不断的投入才能更好的发展。而且国内大肆的制造军械,打造战船,乃至印州地区出海用的海船同样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既要保持发展,又要支持军队作战,蜀汉的百姓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创造财富的同时,已经深感疲惫……这个时候江南地区的团结与否更加显得无比重要!刘禅有心重罚杨稷,甚至不惜斩头,可这就能够促使蜀吴官民和谐么?
答案显然是不能,蜀汉同样侵略了吴国,吴人对于蜀人抱有的仇恨只是略逊于魏国而已,既被蜀人征伐,又有求于蜀人;既和蜀人有家仇国恨,又被其统治……这是杨稷没有说的,可刘禅心中清楚得很……
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江血战(六)
屋中空气令人窒息,刘禅双眼瞪视杨稷目中杀机隐现,抗旨不尊,逆旨而行,这本就是死罪。何况杨稷今日当着自己的面子出言顶撞,口出不逊,这更是罪加一等。杀杨稷是为了严肃法纪,是为了维护君王威严,就算此举不能让蜀吴之人和睦相处,可至少能够告诉世人不听从自己的旨意是个什么下场。
在场的几个大臣不言语,陛下那神态已然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个杨稷也真是莽人一个,你又不是不知道陛下的政令,何苦要图那一时爽快?陛下听闻消息之后从建业立即起身而来,这般重视程度还看不出来么?结果又在陛下面前硬抗,可谓是自讨死路啊……现在这种情况,就算是何攀,文立这般经常伴随刘禅的文臣也是不敢开口,杨稷死定了!
跪在地上的杨稷也知道自己死罪难逃,耷拉着脑袋不做言语。对或错根本就不重要,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自己心中很是清楚。当初刘禅就是怕军中兵将粗勇,所以先后数次派人往军中传达旨意,三令五申,就是为了严肃法纪。而今……
“朕切问你,熊逵等二人现在谁之子民?”刘禅冷冷的问道。
“是……是我蜀汉子民,陛下之子民……”杨稷闻言心中以寒,自己口口声声骂对反是吴狗,可这些人终究是蜀汉国民。
“朕再问你,朕之三令五申,你可知晓?”刘禅语调更见寒冷道。
“末将知晓……”杨稷无言以对。
“好,知道就好。来啊,推出去,速斩!”刘禅点了点头,大手一挥下令斩首杨稷!
几名御林军闪身而出,大手搭在杨稷肩上,杨稷没有丝毫反抗的就被御林军拖了出去。文立与何攀见状大惊,这杨稷乃是荆州留守的重将,如此就掉了脑袋实在是可惜啊,当下二人闪身出列跪地求情道:“陛下,杨稷将军乃是军中重将,勇猛无比!恳请陛下念在其立下不少军功之事,网开一面饶其不死!”
“抗旨不尊,逆旨而行,此等将领就算吕奉先再世,杀之也不可惜!速斩!”刘禅见有人求情愤怒更加,催促御林军加速行事。
见到有人求情,那御林军自然放缓了脚步,可见刘禅怒不可遏的样子,急忙加快速度把人往外带。身后文立,何攀等一干重臣苦求不断,磕头不止,皆是无用。片刻之后杨稷已经被带到偏厅院之中,跪在地上等待砍头。
日光照耀,刀芒四射,侩子手把大刀再三比划了一遍后,手掌上唾了一口唾沫,握紧鬼头刀,凑准杨稷的脖颈便是飞斩而下!
“刀下留人!”一声断喝传来,那鬼头刀闻声而顿!
侩子手抽刀一看,只见一官服男子年约四旬,身高六尺,眉清目秀,三缕长髯飘散前胸,眉宇间自有一股沛然正气,端的是让人不敢轻犯。
“这不是杨稷将军么?所犯何事,何以要加以极刑?”这中年文官三两步走上前来,挥退侩子手问道。
“吾士则,我不需你来做好人,速速斩我!”杨稷久往柴桑,自然认识这中年男子乃是东吴降将,现在为柴桑太守的吾彦吾士则!
“杨稷将军所犯何罪,速速说来!”吾彦自然知晓杨稷对于吴人素来是心有成见,见其一派寻死之意,心下早已了然,只是自己可没有想到刘禅连这等重将都是要杀的。见杨稷不肯配合自己,于是转头去问一旁的校尉。
那校尉见是吾彦,于是怏怏道:“陛下开口要斩杨将军……我等……”
“陛下真的来了!?”吾彦心中有所预料,可闻得刘禅亲至仍然是心中狂震!眼下蜀国正在和魏国激战之中,刘禅为了这点小事就轻骑进入柴桑,自己也只是刚刚得到消息,还不确定而已。初见杨稷将被正/法,还以为是刘禅派人传旨,想不到竟然是亲临柴桑!
“陛下与几位大人正在中厅等候。”那校尉也是机灵之人,见吾彦来了心知事情或许有所缓和,于是趁机道。
“速速待我前往!”吾彦回头看了一眼杨稷,在那校尉的引路之下前往拜见刘禅。杨稷跪在那里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情,心中倒是愿意被立即杀头,也不像借着吴人之口而活命。
离得老远,吾彦就听见刘禅咆哮之音犹如风雷一般,不用仔细听都是听得清楚。刘禅话语中不断强调一视同仁之重要性,更是痛骂杨稷不守法纪等事。其实对于刘禅实行的一些列政策,吾彦等大多数吴人是感恩的,自己身为亡国之臣民,被人轻贱是正常之事。不论蜀人官吏对于吴人是怎样态度,刘禅身为一国之君,大力提拔吴人,安抚吴人,为吴人创造环境劳心劳力,这都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臣柴桑太守吾彦拜见陛下!”吾彦大步走入厅中,见文立,何攀等几名重臣跪在地上被刘禅训斥,心中更是一震。
“嗯?吾大人何意至此,快快请起!”刘禅正在大发雷霆,见到吾彦入内不禁一呆。
“下官有罪在身,不敢起身,还望陛下责罚下官。”吾彦跪在地上动也未动,却是告罪起来。
刘禅骂了半天火气消了不少,见到吾彦突然到此,火气又是消了一些,见状奇道:“吾大人何罪之有?朕岂未闻?”
文立与何攀等人苦劝半天没有结果,见到吾彦到来,心中顿时有了希望。陛下重视吴人,对于这个吾彦是格外的重视。虽然投降蜀汉,可吾彦对于吴国的忠诚却是从来没有人质疑。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国家灭亡之后无奈投降,这是忠臣典范,这是为臣楷模。殉国身亡,国亡身灭并非是人臣常例,因此殉国者才值得尊敬;留的有用之身造福于民,只要无愧于国,无愧于民,无愧于忠义二字,就算投降也没有什么需要唾骂。
事实上吴国朝中也不乏忠直之士,只是牵扯到背后世家利益,各方角逐,终究让一些忠直之士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这才导致了朝堂失衡,最终亡国的下场。
“臣为郡中守令,陛下亲至也不知晓,实乃罪责难逃。”吾彦跪在地上寥寥几句,倒是说得刘禅有些尴尬。自己此番偷入柴桑,为的乃是目睹柴桑城中吴人和蜀人相处之真实状况,此外更要严肃处理杨稷,根本未曾想惊动吾彦。现在吾彦以此告罪,倒是自己一身惹起了。
“此乃朕之有意隐匿行踪,吾太守不知者不罪!”刘禅一屁股坐回椅子上,示意吾彦起身。
“臣乃柴桑郡守,此职为陛下亲赐,郡中大小事务皆由臣处置。不知陛下此来,是私务,还是公务。”吾彦并不起身道。
“嗯?”刘禅此时看到吾彦身后跟着的御林军校尉,沉声道:“首级还未呈上乎?”
那校尉见状伏地道:“吾大人恰巧经过……”
“速斩!半刻不见人头,拿你人头来见!”刘禅闻言怒拍桌案喝道。
“是!”那校尉吓得浑身乱颤,领命便要离开。
“且慢,敢问陛下杨稷将军所犯何罪,罪至斩头。”吾彦忙道。
“哦?吾大人,朕之金口玉言,你也敢拦么!?”刘禅眼神一凛,看着吾彦缓缓的说道。
文立于何攀等人也是跪在地上,此时更是叫苦不迭。原本以为吾彦来了事情能有转机,没想到刘禅斩杀杨稷之心坚决,也不理吾彦说些什么,竟是铁心要斩杨稷!
第一百六十三章 长江血战(七)
肥水口血战,魏将张邵早早阵亡,卢珽重伤在身,唯有胡广生龙活虎,豁命死战!唐咨暗袭在后,李特挥刀在前,胡广怡然不惧,大刀犹如车轮一般飞斩横扫,兵刃撞击之声接连响起。但见唐咨好似断了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