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雷入汉-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蛮人一个个倒下,山谷中除了马觅带来的恶匪,遍地都是尸体。什么刀枪不入,什么削铁如泥,根本就不存在啊……
马觅凶神恶煞似的面孔让人不寒而栗,恶匪们开始对地上的尸体补刀。一个活口也不要留,顺便看看还有没有活口。
一名恶匪刚要补刀,就发现脚下一具“尸体”在瑟瑟发抖。那恶匪抬脚猛踹了一下,抖个不停的“尸体”发出“哎呦”的惨呼声,被踹出老远。几名恶匪见有一个活口,急忙上前把那人像拎小鸡似的从地上拎了起来。
“新制的铠甲兵器都藏在哪里?!”马觅没有用刀威胁装死的这位,可这位见到马觅的神态就已经吓得瘫软一团。
“啊……啊……都在这里,北屋里还有一些……饶命啊……饶命啊……”那人好在脑袋还会转,磕磕绊绊的透露了些有用的信息。
不等马觅表态,早有恶匪跑去山谷的北屋那边搬运铠甲和兵器。马觅把大刀插在地上,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这装死的老兄阴森森的发笑。装死的老兄头也不敢抬,想跪在地上却只能以趴的姿态“跪着”,磕头如捣蒜泥求饶连连。
“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的不是蜀人,不要杀小的啊……”那人哭嚷着,却是让马觅神情一变!
“你不是蜀人,是什么人!?”马觅喝问道。
那人打了个冷颤道:“小的是从吴国来和蜀人学手艺的,小的是无辜的啊……大爷饶命,别杀小的……”
听到这人这么说马觅虎躯一震,猛然起身抽出大刀向北屋走去。北屋那边群匪刚是搬出了蜀汉的铠甲和兵器,见马觅来了纷纷错愕,不至于急成这样吧?
“果然!哼!”马觅大刀砍开一个箱子,把其中的铠甲和兵刃拿出来用自己的大刀试砍。铠甲顿时被砍穿,兵刃却是毫发无损——马觅自己的大刀一样毫发无损——这都是普通的兵刃和铠甲……
“怎会如此?”群匪中有人错愕道。
马觅头脑转的飞快,忍不住叹道:“这兵器是蜀汉隐藏许久的秘密,此处多半是普通的兵器锻造之处,否则马钧怎会带着吴人来此?”
这批吴人是跟随马钧学习先进的技术来的,同时也具有刺探蜀国国情的功效。马均连投石车的精要都不传授给这些人,怎么会带着这些在蜀汉秘制斗具所在大肆的参观和学习呢。
若是早发现吴人,马觅等人的策略必然是包围好谷中人再行动,避免被马钧走脱。无奈吴人的穿着和川中的汉人无异,群匪看来都是马钧的徒子徒孙罢了,谁会想到是吴人?
此处存放着秘制的兵器,群匪必然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才有胜算,否则守军穿起秘制斗具来战,群匪也只有夺路而逃的份儿了。
那跪地求饶的吴人也是个机灵的角色,见马觅等群匪一脸失望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恐怕活不了了。就算明知活不了了也要尽最大努力才是,怕死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远见但临时抱佛脚的功夫绝对是一流的。
吴人跪着爬到马觅脚边哭诉道:“大爷,大爷,小的是吴国皇帝身边的近臣,只要大爷方小的一条生路,吴国一定愿意用大批的金银财宝来换小的!大爷,大爷,饶命啊!”
“杀了他!”
“宰了他!”
群匪眼前只有这么一个能够发泄的家伙,一时群情激奋要杀之而后快。马觅冷哼一声道:“富贵?哈哈,小爷可不差什么富贵!”言罢,一抬脚把吴人踹出老远。
吴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惹起群匪的哄笑,这个时候负责追踪和外围探查的匪徒也是跑了回来。这谷中几乎翻遍了也没找到马均逃跑的路线,而山谷外的回复也是找不到蜀人逃跑的踪迹。
这此行动到此可谓是全泡汤了,人货两空,回头又要面临南中蜀军大肆搜查的危险,真是让人无比的颓废。
吴人好似被发泄的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身上的骨头不知道断了几根,哎哟哎哟的哼个不停。
马觅示意众人停止戏谑,把那吴人提到了自己身前问道:“你不是这里的工匠么?吴国皇帝怎么会花大价钱赎你?以为小爷是好骗的么!”说道这里,血迹未干的大刀横在了吴人脖颈之处。
吴人见马觅这么问等于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忙道:“小的是吴主身边的近臣,不是工匠,真的不是工匠。”
“不是工匠?哈哈,你这样子也能当细作不成!?”马觅哈哈一笑,手中大刀微微用力,吴人的脖颈处开始流起血来。
“蜀人精明,小的学过几天手艺无拳无勇所以被派来,大爷饶命啊。”吴人见状急忙分辨道。
马觅圆眼一瞪道:“此话当真!?”
“当真,当真,大爷饶命……”吴人吓得一哆嗦,一脸可怜样几乎崩溃。
“好,我不仅不杀你,还放你回去,不过你要听我的吩咐。”马觅阴森森的笑着道。若是关彝或是张遵在此,定然不会相信这是当年和二人交手时的少年,马氏一族根本就是扮猪食老虎啊。
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之举(下)
锻造兵器的山谷遭到袭击,将作大匠马钧和其将作左丞刘邵不知所踪,在山谷的工匠守兵死了足有两千多人,这是血淋淋的屠杀!
消息传到了诸葛瞻的府中,诸葛瞻拍了拍额头,这是中了马承的声东击西之计。老弱病残的马氏族人早晚是要暴露行迹的,在自己热衷于各条道路搜索马氏族中青壮之时,人家已经不声不响的奔着武器要地而去。
马钧和刘邵不知生死,但对方这一次行动显然是一击即中!马钧是蜀汉变革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其远超同时代的思想和巧手可谓是推动蜀汉军事经济发展的根源。
这样的人物在自己辖区出了问题,显然对方是早有准备。马承一定有手下在很早以前就打入了南中各地的部署,所以才能如此准确的袭击马钧所在。这个损失蜀汉是否承受得起诸葛瞻还不好估算,但刘禅那边一定是雷霆大怒的——纵观历朝历代,还没有刘禅这样如此重视百工的皇帝——况且马钧来到蜀汉之后在刘禅有意的启发下早已不是原本的马钧了。
既然马承的亲信早就混在了南中队伍中,一时半刻想把这些人揪出来还真不容易。诸葛瞻索性调动了自己亲自培养的几支部队投入到各地的关卡中,并且重新制定了防务编制和口令等。
施行下去都需要时间,不过诸葛瞻按部就班的去做,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马承有通天只能,在南中安插的眼线也不会太多,蛮人对于汉室的认可和忠诚可以说比许多汉人都要坚定,并非是那么容易策反的。
况且山谷中被杀的人足有两千余人,潜伏在南中境内的马氏族人最少也是数百之众。一人两人通过眼线的掩护和情报倒是容易过关,这几百人无论是集中在一点强行突破,还是化整为零的混出关卡,想一点马脚不露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只要露出行踪,诸葛瞻自会调集重兵前往征讨,搞不好马钧和刘邵已经落入了这批人手中。
这数百马氏族人最多耗费诸葛瞻一分的精力罢了,棘手的是南方大陆的情况。诸葛瞻先后派出四支军队开入南方大陆,接应回的汉军和蛮军只有三千来人。余下的万余人还不清楚马承的反意,被马承用命令调动深入到了南方大陆腹地。
沿途大大小小汉人的领土无数,可诸葛瞻的部队想继续深入时却被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所阻挠,屯驻在附近的汉军不少有前来襄助的意愿,却是苦于马承严令各军擅离职守,只好作壁上观。
从外交层面上来说,诸葛瞻派来的蛮军和长年累月屯驻在南方大陆的汉军都是一体,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没有理由接受其一而抗拒其二,这里的缘故不说诸葛瞻也是想的清楚。
事关邦交之事,这只有留守川中的太子刘湛或是蜀汉皇帝刘禅才能做决定,而通信一来一往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诸葛瞻虽然得刘禅信重,然而这越权之事若是做了也是重罪,因此不得不审慎对待。
南中的将领都是劝诫诸葛瞻不可草率决定,诸葛瞻思虑再三仍是决定强行进兵!一连七批使者不断的和南方大陆本地势力交涉,这个时候南方大陆只存在两个国家,七批使者接二连三的到来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汉军的战斗力是这两大势力有目共睹的,换做平常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和汉军发生冲突。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了暗中力量的推动,这两大势力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拒绝的消息不出意料,诸葛瞻冷笑不已,传令蛮军发动进攻。这是一场毫不留情的屠杀,四支蛮军的其中一支穿戴着新制的铠甲和兵刃,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其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万人。
马觅等人千方百计付出极大的代价也是没有抢到的斗具,都在诸葛瞻的掌控之中。作为国家最高的机密这本就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事情,马承半途做官在朝中的党羽就算众多,可职位都是有限的很。级别过于高的官员并不是马承可以收买得动的。
其亲信眼线打探到的地点只是刘禅和诸葛瞻为了保护机密不泄露,有意散布的疑阵而已。第一等的官员身负机密,这一定是心怀叵测之辈的首选目标。刘禅不是昏庸的君主,国家内部也少有掌权的奸佞之辈,担负机密要责的人就算没什么大才,可品质总是靠得住的。
刘禅向诸葛瞻授意,对于次一等的官员散布虚假的机密信息。这次一批,其范围就宽松得多了。心怀诡计的人在第一等官员身上无从下手,必然要转向相较容易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获得的消息必然是假消息了——这次一等的官员自己都不知道消息是假的……
这种安排看起来不切实际,然而施行后效果确实非常之好。朝中做官的,无论是第一等还是次一等,谁都乐于承担这样的角色。这是陛下看得起你,或是陛下要考验你,才给你这般机会。
陛下关注你,离升官还会远么?
诸葛瞻毫不犹豫的开战超出了马承的预料,南方大陆屯驻的汉兵马承还未吸收完全,这个时候和“自家兵马”对着干恐怕不合适。但南方大陆上本地势力对付普通的汉军都是狼狈不堪,对付诸葛瞻精挑细选的四支蛮兵更不是对手了。
这一开战虽然超越了诸葛瞻手中的权限,违背君臣之道,可也是有几分好处的。摇摆不定的南方汉军见到自家兄弟和当地势力开战,心里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自家人打了起来,自己还看热闹么?想帮忙,上峰有命令严禁参战,看热闹,流血的都是同袍啊……
汉军有想法,南方大陆本地两大势力也是有想法的。我们替你马承拼命流血,自家儿郎损伤无数,你的人马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把我们当做傻子用么?
马承方面更是有苦自知,本身对于汉军的收编就没有完成。若是诸葛瞻依照常理情势川中,马承这边有二十余日的时间就足够收编所有的汉军。然而诸葛瞻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处处进逼,不给马承任何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事情就不好办了。
四支蛮军长驱直入,当地势力在打了两三仗之后便躲在领地里不敢露头。不过是两三次交锋,死伤的兵丁比国内数国混战十次都要多,这样的伤亡比例不是本就人口凋零的两大势力可以承受的,更何况谁愿意被人当枪使唤?
诸葛瞻特意挑选了能言善辩,颇有气节的使者分别到汉军各个驻地晓以大义,宣导自己的用意。按照军中的官职来排,张翼之后自有其他将领领兵,实在轮不到马承发号施令。
马承凭借的是多年在诸国建立的威望,可真要一板一眼按照职权说话,军队里的事情还真不是马承插得上手的。
沿途屯驻的汉军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其实众人本身都是觉得奇怪的。只不过是没有人带头站出来,所以都是稀里糊涂的听马承差遣。严格来讲,马承有什么权利调动军队?他能调动的只有商队那边的人才是么……
这一点马承早有预防,这些年被马承收买和暗中培植的军队势力也不少。这些人在军中起到了策反汉军的主要作用,而且直接掌控了一部分兵力。屯驻在汉人领地的不仅仅有军队,还有隶属马承商队的人。这些人可都是对马承死心塌地的家伙,就算没有那么忠诚,也是有好处跟着的。
开辟南方大陆的通商之路,让蜀汉的经济腾飞而起,同时也使得投资商业的各大世家官僚大赚特赚。国家几乎是成倍的得到资本扩张,那么作为个体来讲的商人,世家们赚的自然也不会少。
这一切都是起自刘禅的政策,权利却是在马承的掌握之中。马承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自己暗中留下多少利益无从考究。只是想从国家得到利益之中分出一成半成的,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独掌大权的马承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简直是太容易了。商人和世家要发财,合作的对象首选肯定是马承。马承一点头,可谓是财源广进,金山银山也是有的。这其中有人被马承拉拢,有人被马承腐化,也饱含着一些别有心机之人装糊涂的分出一些战力给马承,姑且最为一次“投资”。
这些人未必忠诚,成分也很复杂,不过有利益驱使着,除了俯首听命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大的形势。有这些人从中作梗,诸葛瞻的使者如何能言善辩,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诸葛瞻的使者不过是刚到,这批人对屯驻南方的汉军吹风可不是一天半日了,几乎要按年去计算。蛮人也好,羌人也好,异族人的特点除了嗜杀就是贪财。有了钱财卖命是家常便饭一样,马承手握巨大的财富,想买通蛮兵也并非困难的事情。
有了这些因素存在,诸葛瞻的煽动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在这偌大的南方大陆就算诸葛瞻的军队所向无前,总是要吃饭喝水的。没有补给,南方大陆的汉军和本地势力又不友善,想走的远些就困难了。
就在诸葛瞻进退两难之际,一个消息传到了南中,甚至成都以及屯驻在雍州的刘禅营中。
第一百零六章 离间(上)
吴国和蜀国缔结盟约,派出了前后数批的工匠艺人到川中跟随马钧学习技术,其目的并不单纯。
刘禅心如明镜,形势所迫之下欣然应允吴人的要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吴人来了除了跟随马钧有所学习之外,其活动的范围实在是有限。以学习为名入蜀自可增加刺探蜀汉实际发展的根源,可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马钧左右。
只要马钧有意隐瞒,这些吴人得不到什么消息,甚至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就拿投石车来说,马钧留了一手吴人掌握的技术便不完全了。回到国内的工匠做出的投石车就算成功,可威力和蜀汉送给吴国的投石车不可同日而语,要差上许多。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到了这个时候吴主开始后悔当初结盟过于痛快了。那个情况下吴国点出来要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蜀汉多半也是答应的。可吴主为了让吴人在蜀地能多学一些东西,多打探一些东西,留的时间久一些,说的就比较笼统。
这一含糊不清,人家蜀汉答应了,回过头来吃亏的还是吴国。若是没有那么贪心,现在至少掌握了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而非是一个威力锐减的半成品。
北伐结束,吴国也是占领了许多地盘,扩大了自身的领土。不过比起蜀汉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吴国就要悲惨了许多。荆州大都督施绩在返回江陵后不久,重伤不治而亡,这使得吴国顿时支柱。
临死之前,施绩上表再三说明了吴国和蜀汉联手的必要性。魏国和蜀汉的实力都凌驾于吴国之上,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联合蜀汉抗拒曹魏,吴国还有平衡三方势力,维持自身发展的余地和机会;若是反其道行之,联合曹魏对抗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