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6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何如此说?在大赵时政报之上,这些官员的所犯的罪责都一五一十的登录在其上,人证物证俱全。身在在大赵时政报上,专门留下一个版面,以记录这些大赵的不法之臣,让他们的恶性为天下所知晓。要知道,大赵时政报可是留有版底,留有记录,每年定册成书,留为后人。如此,他们可真的要遗臭万年了。
更让这些官员感到心惊的是,皇家学院之中,这些被斩杀的犯官诸事,也已经成为教育这些学生的样板。至于这此次事件之中被斩杀的犯官家属,虽然赵询没有牵扯到他们,但也被流放至西域两州或东北的辽州之地。
昌平六年,虽然燕帝归降,传国玉玺也落入赵询之手,但赵询并无称帝之意,所以,年号在年前燕帝归降之时并没有更改。这一年的年初和去年的年终,可以说是赵国官员的末日。数以百计的官员被杀,无数的官员被革职,被追责,被查察。整个赵国境内的官员,都是风声鹤唳,紧张兮兮,深怕自己成为被下一个拿下的人。
直至昌平六年二月,赵王下诏安抚天下,才算将此次清查诸事打上一个句号。但是,所有的官员都清楚,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许多官员都明白,自己身上也查出问题,但却没有被拿下罢了。要是自己接下来做的不好,只怕会被赵王连同前面的事情一起清算。
此次事毕,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所有的官员都大为震动。那些身上不干净的,确没有被立刻拿下的官员自然是小心翼翼的修补这过往的过失,为官之时,那自然是再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之处,深怕一不小心自己数罪重罚。至于那些身上并没有不法之事,或者说其昔日作为,还不足以违法,那么,现在是再也不敢有丝毫疏懒之意。此次他们可是见识了赵王之怒,也见识了昔日那些同僚的下场,他们可不愿成为哪些人之中的一员。
除了这些赵国本土官员之外,东雍州和徐州的官员,更是被此次赵国的变故惊的脸色发白。东雍州和徐州的官员,尤其是不少佐官和下层官员以及小吏都是投降的本地原诸侯官员,只不过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且赵国希望他们能让地方更好的与赵国相容,所以才会让这些投降的官员担任地方官员。此次赵国的变动,虽然没有涉及到东雍州和徐州之地,但是,这两地的官员却是被震的不轻。
地方中枢两次官员大清理,这足以让这些刚刚归附,自以为凭借自己对地方情况熟悉,赵国很是需要他们的新降官员心中一震再震。赵王能将赵国地方官员大清洗,自然也能对他们进行处置,他们自以为是的凭借,已经不足以作为自己立足的根本。
李芳宗三兄弟此次也是朝集的一员,尤其是李芳宗,是徐州巡抚,是一州文官几个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其两个弟弟,也分别是一府府尹和前军参军。李芳宗三兄弟是降赵楚官之中的代表,也是地位最高的,所以,此次朝集,作为徐州文官之手且是楚军降军之中地位最高的李芳宗,也得到了赵询的亲自召见。
“臣李芳宗,拜见吾王!”
“免礼!赐座!”赵询淡声道。
李芳宗起身之后,等看了赵询的容貌之后,脸色微微一变,但并没有多言。
等李芳宗坐下之后,赵询笑着说道,“说起来,本王与你也是旧识!相比现在你也有所发现是吧!”昔日赵军化名李丰在兖州之地取代兖州都督,李芳宗等人可是见过赵询的,虽然赵询在后来的兖州军之中并没有经常露面,但李芳宗怎么会忘记那个组建新的兖州军,让唐军、徐州军大败亏输的小诸侯。
“臣也没有想到,昔日大王竟会单枪匹马出现在兖州,并在兖州有如此大的成功。不过,也由此可知,大王能雄霸北方,也并非没有缘由。”李芳宗恭声道。
赵询笑道:“好了,这些吹捧的话就无需多言。你是徐州巡抚,是徐州的父母官,也是昔日楚军官员之中职位最高的。本王今日让你来,想必你也很清楚本王的意思。”
“此次本王查察我大赵境内所有的官员,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甚是让本王失望,所以……”顿了顿,赵询接着道,“徐州乃是我大赵新进纳入的一州,对于徐州的情况,你比本王更清楚,徐州百姓苦战久已。所以,本王不希望徐州再出现我大赵其他地域那般的情况,否则,在其他地域采取的行动,也将在徐州进行。”
“另外,你也是楚军一系职位最高的官员,本王也希望你将本王的意思传达下去。现在,楚军已经成为历史,在徐州,只能有赵国,不能有楚军。他们想要继续为官,想要保全自己的权势、地位和家财,就必须按照我大赵的制度办,否则,那各地城池悬挂的首级,就是他们的榜样。”
“相比李卿也希望你的家乡徐州更好,也希望得到徐州父老的爱戴,也希望自己能在我大赵的史书之上留下一比。所以,徐州之事,本王就交付你了,你莫要让本王失望。”
“臣定不负大王信任!赵国制度,定会在徐州得到完美的实施,赵国新政,也会成为徐州恢复繁华的根基,徐州之地,也定会大改模样。”
“这一点,本王深信不疑。说起来,如果当初李炽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说不定现在楚军远比洛阳王和汉中王这两个小诸侯所辖势力更强大。”赵询感叹道。赵询对楚军之中的情况也是了解的。李芳宗曾多次对楚军有过很不错的建议,只可惜,其不是李氏一族嫡系派系,很难得到李氏嫡系的支持,而李炽也不甚重用与他。
李芳宗脸色不变,淡声道:“先天所限,难成大器。楚军败亡与赵国,也是常理。”
见李芳宗如此说,赵询也松了一口气。虽然李芳宗等人投降了自己,但是,李炽以及不少李氏一族的人都是间接死在自己的手中。要是李芳宗不能为自己所用,就算他有大的才能,赵询也不会重用他的。
赵询亲自召见了一些地方官员之后,便让这些官员折返地方,尽早恢复地方局面。此次行动,可是斩杀和革职了地方不少官员,虽然朝廷很快安排了新的官员接任,但是,想要让他们完全熟悉新的职位,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大王,现如今大燕国都洛阳已经落入我大赵之手,而洛阳也落入我大赵之手。大燕国,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诸侯上尊燕帝,已经不再合适。臣等建议,大王称帝,一改新朝。”二月中旬,裴毅等官员再次谏言道。
“臣等尊请大王称帝,立新朝!”百官齐齐谏言道。
赵询淡声道:“这个勿急!我大赵已经是新朝。燕国覆灭,本王称不称帝,不急于一时。另外,称帝之后,这南方诸侯也会纷纷效仿。如此,我们南征,就是攻伐另一国。这些诸侯治下的百姓,也会成为新一国的子民,多我们收纳百姓,并无好处。”
裴毅接着道:“即如此,现如今则不宜再以大燕昌平年号纪年,应确立新的年号,为我大赵奠基。”
赵询点了点头,沉声道:“即如此,昌平年号就此废除,以大赵元年为计!另外,诏令,封慕容元为顺义侯!”
“大王圣明!”慕容元乃是归降的燕帝,赵询恩封与他,也就意味着大赵取代大燕而存在,同时也意味这大燕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圣明?本王要是圣明,就不会有前一段时间地方官员和中枢官员贪赃枉法,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之事。圣明与否,不是空喊几声口号就算完结,要看诸位臣工的作为。”赵询语气平淡的说道,“虽然清查天下官员的事情完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大赵治下的官员都是干净的,也不意味着日后再也没有官员会如同他们一样。”
稍微停顿了一下,赵询语气略微加重的说道:“都察院乃是督察天下官员的衙门,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是我大赵十分重要的一环。此次事件,让本王知晓,都察院远远没有达到本王的要求。”
“左都御史高廉,右都御史冯青!”赵询脸色一冷,冷声道,“你们二人,身为都察院最高官员,本以为你们能秉持本心,为天下百姓做主,主持乾坤正义。只是没想到,昔日意气风发,刚正不阿的你们,也没能拜托钱权利益的纠葛。”
高廉和冯青都是年纪不过四旬的官员,虽然知晓此次事件他们难以脱身,只不过,事到临头,还是让他们感到恐慌,二人连忙跪地,“臣等该死!大王恕罪!”
裴毅等人也出声道:“启禀大王,高大人和冯大人并未牵扯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中,请大王明察。”
赵询冷声道:“本王知晓他们没有牵扯其中,要是真的参与其中,城头之上悬挂的首级之中,他们二人也难脱其身。但是,都察院半数官员都自身不正,难道声威都察院主官,会没有责任?难道他们就对此丝毫不知情?”
“哼……虽然没有亲涉其中,但是,没能将都察院管理好,也是他们的责任。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都深陷其中,你们二人从今开始,就降职为副吧。”
“谢大王恩典!”高廉、冯青急声谢恩。
“本王希望此事对你们是个警示,下一次,不,没有下一次了。”赵询冷冷的说道。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现在空置,诸位卿家可有合适人选?”
因为此次事件,不仅地方官员牵连者甚多,就是中枢官员也不少,而都察院这个监察天下官员的衙门,更是位列其中。所以,赵询将都察院一份为二,形成两个部分。虽然看似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权利都少了一半。但是,经过整顿之后,新的都察院却壮大了一倍不止。所以,这左右都御史的权利,要比当初的大得多。对于官员而言,这都察院是他们的监控者,而左右都御史,更是他们最为惧怕的人。




第797章 暗卫整编
此刻,见赵询询问,各部都没有官员出头建议。一来,他们清楚,赵王并不希望他们与都察院的官员有太深的关系。二则,赵王将原左右都御史降职,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他们怎么还会向大王再建议人选呢?
见无人回应,赵询也没有恼怒,淡声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本王就直接任命了。这都察院事关重大,是吏治清明的保证,是赵国强大并延续的根基。所以,都察院任职者,非一般人可以胜任。”说罢,赵询微微向右侧内侍示意。
位于赵询右侧的内侍当即打开手中诏令,道:“诏令!”诸官齐齐俯首待令。“大王诏令,兖州抚慰使风子鸣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西域都抚使凌霄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原左都御史高廉,右都御史冯青,因统辖有司不利,故左迁副左右都御史,戴罪立功。”
“大王圣明!”
不少官员听闻诏令,都不由心中一紧,不管是风子鸣还是凌霄,都不是昔日随同赵询崛起幽州之地的老臣。故而,他们与这两人之间并未太深关系。另外,他们也知晓,这两人为人正直且能干。尤其是凌霄,因为是从雍军之下归降而来,想要在赵国立足,就必须顺应赵王的意思。所以,日后赵国的官员,只怕有难了。
赵询看到不少官员脸色都微微一变,自然明白他们担心什么。而赵询要的就是这个目的,现在朝廷之中的中枢官员,基本上都是随同赵询起家的老臣,彼此之间,也有着利益联系,都察院就算是想要查察,很多时候都不便下手。所以,赵询才让两个非老臣系官员前来中枢负责查察大事。
另外,如此一来,也能给那些归降派系和新派系一个希望。风子鸣是非老臣系,而凌霄,则是投降派系,两人都是新进纳入赵国上层的官员。虽然风子鸣比凌霄早如赵国,但是,其却不是赵询起家的老旧派系。现在赵询让他们入主中枢,也算给这些派系一个信息,他们要是做的好,要是够忠心,中枢地位,自然有他们的位置。
尤其是凌霄,他是新进投降而来的一系,虽然在赵国之中,随赵军征讨西域南方联盟之中立下功劳,但是,却并不被赵国老旧一系看重。但赵询明白,此人的才能还是很不错的。让他入中枢都察院,其想要立足,就必须紧紧跟着自己的脚步,其次,也能让南方诸侯之下的官员知晓,只要有才能,赵国都能重用。就是中枢位置,也是可以给与他们的。如此,日后南下,收降南方诸国治地的官员也就容易一些。
“传风子鸣、凌霄上殿!”赵询淡声道。
殿内官员都微微一怔,他们也没想打,大王已经将此二人召集入城。如此说来,都察院官员调动,也早就在大王的预计之中。而高廉和冯青只怕也是知晓的。顿时,这些官员都开始侧目高廉、冯青二人。
高廉、冯青二人自然感觉到这些同僚的目光,也明白这些同僚心中有对他们二人不提前告知情况的不满。但高廉、冯青二人也只能在心中苦笑,虽然他们知晓都察院有调动,也知晓风子鸣和凌霄入主都察院,但是,这都是大王亲自召见他们私下定下的事情,他们如何敢告知他人?
罢了,都察院本就不该与其他衙门官员有太深的联系,或许,就是因为我们与这些同僚之间的关系太深,才让大王暗自召见并给于警示。如此,那就安心的做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吧。感觉到同僚的不满,高廉、冯青暗暗对视一眼,心中想到。
没错,都察院的扩充、划分,新制度都是赵询亲自召见高廉、冯青二人商议之后的结果。赵询之所以不让他们二人将情况告知其他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都察院的官员与其他衙门的官员隔离开来,不能有太深的联系。
毕竟,一个是各部官员,一个是监督各部官员的监察官员。从理论上来说,二者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赵询自然不希望这个敌对的体系变得亲密起来。否则,都察院还如何督察天下官员?
“臣风子鸣,凌霄,拜见大王!吾王万岁!”风子鸣、凌霄一脸淡然的入了大殿。
“免礼!本王将你们二人召回幽州,情况你二人也很是清楚。自即日起,都察院就交付你二人之手。现在,你二人首要要做的是将都察院各级官员补充完备,各地官员任你二人选择。今后,查察天下的责任就在你二人手中,莫要让本王失望。”
“你二人无需理会他人之意见、看法,都察院官员,不受其他衙门管辖,皆有直接密奏本王之权。”
“臣领诏!臣定不负大王重托!”风子鸣、凌霄齐齐震声道。其余驻官则脸色微变,赵询如此安排,让都察院的官员有了密奏大王之权,不受各地官员和中枢官员辖制之权,如此以来,都察院的权利可就相当的大,天下官员的举动,都要受到他们的监察、辖制。一不小心,那可就要倒大霉了。
虽然都察院的权利剧增,但赵询并不担心他们会危害赵国。毕竟,这只是一个监察机构,并非管辖机构,也无审判、抓捕等诸多权利。再者,他们也要收到暗卫的监察。不过,不管如何,都察院权利增大,无论是对地方官员还是中枢官员,都是一把制约他们的利剑。
官员们除了对这权利大增的都察院感到心惊,也对这两个突然出现在中枢位置,并掌控实权的督御史感到嫉妒。没错,是嫉妒。都察院都御史虽然在权利之上,没有九部尚书大,但是,在地位上,在品级之上,却不下与九部尚书,甚至是还要高上半截。尤其是现在,都察院的权利猛增一截,都察院的都御史地位和权利,可就比之前大多了。要说这些官员心中不嫉妒,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都察院诸事,就此安排,本王希望都察院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挥作用。此次查察我大赵官员,让我们都发现许多问题。都察院不能很好的查察地方,吏部也未能对地方官员有很深的了解。因为地域限制,中枢对地方的了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都察院虽然在地方安排的督察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