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徒]隋乱-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士信以及前通守贾务本之子闰甫在;某些人的如意算盘没那么容易得逞。况且朝廷已经把相关任命驿传给了河南各郡;某些权贵手段再通天;也不敢将两个多月前颁发出来的圣旨给吞回去了。所以李旭与其千里迢迢去接旨;不如以静制动;看那些人最后如何收场。若能将其逼得眼巴巴将圣旨送到齐郡来;也好出一出这口恶气。
    〃就是;李将军不妨就在齐郡等一等钦差。徐元朗在南边闹得正厉害;将军若能顺手把他给搅了;河南各郡父老必念将军之德!〃王守仁为人迂阔;想问题的角度却非常实际。他是齐郡父母官;无须管东郡破烂事。眼下他需要对付的燃眉之急是避免齐郡受到流寇窥探;至于朝廷几大世家和土匪们在瓦岗山下怎么闹腾;毕竟远在千里之外;犯不着让他来操心。
    〃也对;李将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也该休息片刻;至少过了年再走!〃与徐、王二人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户槽主薄杨元;他也是当年便与李旭有诸多交往的熟人;分析形势时难免念一些故人之情。他在看来;既然有人胆敢滞留圣旨;说明皇帝陛下对朝政的控制力已经到了可以无视的地步。既然这样;李旭还赶着去虎牢关外替已经摇摇欲坠的朝廷卖命作甚;不如先观望几个月;等等形势的最新进展。
    〃诸位兄台美意;小弟心领!〃数语之间;李旭大致猜到了众人的心思;笑着拱了拱手;致谢。〃这些事咱们改天再从长计议;眼下烦劳几位兄台先替我麾下弟兄安排住所;然后带小弟去张老将军灵前拜祭!〃
    〃理当如此!〃各怀心思的地方官员们乱纷纷地答应;停止客套;在王守仁和吴麒的分派下着手安置博陵军入驻。
    张须陀和李旭等人当年练兵的校场仍在;附近的军营也都完好地保存着;各级官员又是当年裴操之大人的老班底;运作起来驾轻就熟。所以李旭无须花费太长时间和精力;很快便将手头公事安排清楚。吩咐王须拔和周大牛等人轮流值班;约束弟兄。然后;他与齐郡通守吴麒一道赶往座落于城中心的张家大宅。
    〃若是可能;你劝劝张公子吧。〃走在半路上;吴麒叹息着向李旭建议。
    〃玉麟兄说得是元备么?他怎么了?〃李旭听得心中一惊;皱着眉头追问。他之所以绕了个大圈子来历城;除了拜祭张须陀老将军的灵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便是拉着张元备一道前往东郡。有这位张须陀老将军的长子在;便等于握住了一个大义的名分;无论其他人身后有多硬的后台;在郡兵的控制权上;永远没有资格和张元备相争。
    〃元备;嗨;难说;这话真的很难说!〃吴玉麟一边叹息一边摇头。〃自从老将军战没的消息传到地方后;他就像换了个人。当时我劝他再募几千郡兵;到东郡去继承老将军衣钵;他不肯听。后来朝廷来了钦差;册授张老将军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骠骑大将军、齐国公;他也不肯上本谢恩。每天就是守在老将军灵前;整个人就像丢了魂般。既不肯给出面组织人手给老将报仇;也没心思出来支撑门楣!〃
    〃可能元备心里有说不出的苦衷罢!〃李旭想了想;低声替对方辩解。在他的印象中;张须陀老将军的长子张元备虽然经历的风雨少了些;却不是个受一点打击便趴下的孬种。其之所以一时消沉;也许是还没从丧父之痛缓过精神来。更可能是不愿授人以父丧未守;便出来争权夺利的口实。反正不应该是给流寇的战斗力吓住了;从此成了缩头乌龟。
    〃不清楚。反正其颓废得紧!〃吴麒摇了摇头;回应。
    二人在路上买了些元宝香烛;放在马背上驮着;步行来到张家老宅。因为头颅至今还挂在瓦岗寨上;老将军一时也无法入土为安;所以张家的灵堂也一直没拆;就设在老将军原来居住的正房之内。
    李旭和吴玉麟将马交给张府家丁;捧着祭品在张须陀灵前以晚辈之礼相拜。脸色青黄的张元备跪在灵侧;以孝子之礼相还。礼毕;三双通红的眼睛相对;居然都说不出什么话;只听见帘外的北方呼呼刮着;吹得屋瓦上的枯草声声如泣。
    半晌;李旭抹干了眼泪;幽幽问了一句;〃我准备带兵前往东郡;元备;玉麟;你二人可愿意跟我同行?〃
    〃我一定会去的!老将军当年的救命之恩;吴某没齿难忘!〃吴玉麟立刻将身体挺了个笔直;大声答应。
    他的武艺并不见佳;但做人的确很有胆气。当年北海遭盗贼洗劫;便是他从群寇环围中硬闯出一路来;急奔数百里到齐郡请求张须陀派兵救援。所以内心深处;吴麒对张元备的最近的行为非常不满意。恨不得想尽一些手段逼着对方与自己同行;到瓦岗山下替老将军一雪前耻。
    〃我父亲并不是死于瓦岗军之手!〃张元备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用黯淡的眼睛望向满脸期待的李旭和吴玉麟;以极低的声音回应。
    〃此话怎么说!〃李旭大吃一惊;望着张元备的枯槁模样追问。在透过窗户纸照进来的黯淡日光下;他看见了一张苍老而憔悴的脸。比起李旭记忆中的少年英豪;眼下的张府大公子简直老了二十岁。一张面孔上皱纹纵横;曾经笔直的腰杆也弯了下去;就像一条煮熟过的虾。练武之人骨架本来就大;他的骨头却已经大到无法被皮肉包容的地步;额头前隆;两眼深陷;如果是在夜晚偶遇;真令人怀疑此人为刚从泥土中爬出来的骷髅。
    〃我父亲不是死于瓦岗军之手。在让我回齐郡为家母置办丧事之前;他已经料到了这一天!〃张元备脸上浮起一丝凄苦;低声表白;〃并非张某不孝;家父在命我回齐郡之前;便有严令在先;说一旦有什么不测;不准我出面给他报仇;也不准我继续做大隋朝的官。所以;李兄和吴兄的好意我只能心领。〃
    〃那;那你就眼看着老将军的人头挂在高杆上任风吹?〃吴玉麟忍无可忍;跳起来;指着张元备的鼻子质问。
    〃我的家人已经持了金银去瓦岗找翟让赎买父亲的头颅;再等几天便有结果。待父亲的头颅送回;我便要撤了灵堂;扶着棺柩返回老家!〃张元备的表现就像一个失了灵魂的僵尸;根本不为吴玉麟的言辞所动。
    〃可叹老将军英雄了一世;头颅丢了;其子孙居然要出钱去仇家手里赎?〃吴玉麟气得直打哆嗦;不顾就在对方的灵前;冷笑着骂。如果有办法能让张元备重新振作;他不吝背负恶名。可惜这一招激将法又落到了空处;张元备居然只是叹了口气;不再做任何回应和辩解。
    〃元备;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说详细些。张老将军到底因何而死;他到底对你叮嘱过什么?〃见吴玉麟已经恨不得将张元备揪住脖领子痛打;李旭赶紧将二人隔开;低声追问。
    〃自从你去雁门之后;咱齐郡子弟只收到过两次补给。一次是你托秦二哥和士信送回来的;另一次来自河东李家!弟兄们缺粮少饷;还要饿着肚子和贼人拼命;越战越弱。而从东都来的兵马名义上归父亲指挥;实际上却一次也没服从过调遣。〃张元备笑着摇头;双目仿佛已经看穿了世间一切虚妄。〃父亲开始还给朝廷上折子讨要粮饷;弹劾刘长恭等人不服指挥。但从没得到过真正的回应。后来他自己也没力量再跟别人呕气了;便转攻为守;带着弟兄们防泛瓦岗军继续扩大势力范围。〃
    朝廷不相信贼人的战斗力;同时也害怕有一支力量在东都附近大到无可制约。在官场滚了这么久的李旭很快就从张元备的话语中推测到了幕后真相。只是他没想到平素争斗不休的百官们;防范起张须陀来能这样齐心协力。非但一举断了老将军的补给;并且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老人家留。
    想当年自己在老将军麾下时;哪次不是追着流寇的屁股打;什么时候向敌人示弱过。而张老将军却被奸臣们逼得不得不低头;放弃了他最擅长得野战;被一伙手下败将打得疲于招架。这于一名纵横半生的武者而言;又是怎样的一个屈辱!
    可这屈辱还远没到尽头;有些人做事不成;挑毛病却在行得很。出于对朝廷的了解;李旭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而张元备的话;也将他的推测印证了个严丝合缝!
    〃可从东都和江都不断发来的命令中;却不停地催促父亲早日扫平瓦岗。〃张元备的话让听得李旭和吴玉麟浑身发凉;如果大清早从被窝里给人拎出来;兜头浇了一瓢冰水。怀着满腔义愤;他们听见张元备继续说道;〃我记得最后一次圣旨来;措词非常严厉。之后父亲便名我带领郡兵中的独子以为家母治丧为名回了齐郡;并要我立下重誓;永远不得生报仇之念!〃
    〃老将军;老将军难道没说到底是谁在背后陷害他?〃顾不上愧疚的吴玉麟一边打着哆嗦;一边追问。
    张元备说得没错;老将军的确不是死于瓦岗群寇之手;在这背后;有一股非常清晰地力量在一步步将其推向绝路。如此看来;一向谨慎的老将军为什么在秦、罗二人不再身边时还贸然领兵追杀敌人的举动也可以非常明了了。他是为了不让秦、罗二人陪着自己战死;所以他特地选择了两名爱将不在身边的机会!他最后一战根本不是为了杀敌;而是去用自己的生命向那只幕后黑手发出抗议。
    〃父亲给我的家书中说;大隋朝已经病入膏胱。他是受两代陛下的厚恩;为大隋而死;理所当然。但我并没死社稷的义务;所以不可再为大隋之官。〃几乎是咬着牙;张元备将老将军最后的嘱托说完;嘴角间;一股鲜血淋漓而下。
    李旭感觉到自己彻底地被冻僵了。他感到灵堂里的嗖嗖阴风;冷;比塞外雪野还寒上十倍的冷。这就是曾经用一双肩膀撑起半壁大隋的老人的人生最后经历;他早已看清楚道路的尽头;他已经无法再守护这个朝廷;只能守护自己心头那一点信念。他的确不是为瓦岗军所杀;在老人一次次冲入重围营救失陷的袍泽之时;心中恐怕早已没了生机;所拥有的;仅仅是悲愤与绝望。
    〃安葬了张老将军后;你打算去哪里?〃到了此刻;李旭再没任何理由要求张元备与自己同行;只能为曾经的恩师尽最后一点力;邀请他的子孙到自己治下的六郡中过一段相对太平的日子。
    〃他们说;世间一切;皆有缘法!我想穷十年之功;看一看这冥冥中;隐藏着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张元备轻轻叹了口气;以一种不属于自己的声音回答。说罢;他摘下了头顶的麻布孝帽;露出了光秃秃的脑门和数点香疤。


第六卷 广陵散 第三章 无衣 (四 上)
    通往东郡的路李旭很熟悉;当年他和张须陀曾经带着兵马沿着同样的路线走过。但在离开历城的一刹那;他真的很犹豫自己是否该继续西进。
    张须陀与其说是死于瓦岗群寇之手;不如说死于对朝廷的绝望。老将军认定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所以他不准许自己的儿子再做无谓的牺牲。也支开了秦叔宝和罗士信;不愿让二人陪着自己为大隋殉葬。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给李旭;仿佛对方根本没与他有过交往般;忽略掉了这位继承了他大部分衣钵的军中晚辈。更没想到李旭会为了他千里迢迢地从河北杀到了河南。
    〃也许老将军认为我已经不再需要他的指点!〃跨在战马的上的李旭摇头苦笑;除了迷茫外;此番齐郡之行他别无所获。张元备已经决定遁入空门;从佛教典籍中寻找治乱轮回的由来;李旭自然不能再勉强他;也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支持。王守仁和齐郡官员们能提供的只是一批粮草;而事实上;河南各郡的粮草本身就在李旭这个讨捕大使的管辖调度范围内;地方官员们只是履行了下属的职责而已。并且其中不少机灵者在执行命令时还非常不情愿;唯恐李旭在讨捕大使的位置坐不稳;从而给他们自身带来什么难以预料的祸患。
    〃也许老将军是怕影响了你的将来!〃石岚凑到李旭身边;以极低的声音劝解。亲兵们都已经从周大牛口中知道了她的身份;因此在她和李旭说话时尽量用坐骑围成一个圈子;将二人与周围的弟兄们隔开。这样;李旭不必担心两人的悄悄话被不相干者听见;身后的将士们也不会诧异李将军为何与一个身材单薄的亲兵走得这般接近?
    〃也许吧!〃李旭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张须陀老将军的秉性;的确不会把无关者拖入麻烦。可自己能算无关者么?如果自己像张元备那样什么事情也不做的话;又怎对得起老将军当年的栽培之恩?又如何面对军中旧部那一双双哭红的眼睛?
    石岚能感受到李旭心里的迷茫;将手悄悄地伸过去;握住旭子粗糙的大手。然而两匹战马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二人的手指只是碰了碰;便迅速被扯开。那一瞬间的温柔;似乎让李旭紧锁的眉头稍微抒展了些许;石岚看不太清楚;她情愿自己看到的是真实。
    〃旭子需要安慰;需要支持;但我给不出;我真的很没用!〃她郁郁地想;眼睛里的黑色浓得像子夜时的天空。〃如果萁儿在此;她会怎样做?〃天空中没有答案;只有二人一起走过的岁月灿若星斗。
    夜晚扎营后;石岚终于鼓起了一点勇气;借着帮旭子烫脚的机会低声劝告:〃我想到一些事情;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听。你知道我不太会说话;有时候又很笨…〃
    〃傻丫头;又瞎寻思些什么?〃李旭不知道一向胆大的石岚怎么突然畏缩起来;弯下腰去;从木盆中抓起石岚的手;紧握着询问。〃累了吧;我应真该把你留在齐郡。这千里迢迢的;你又怀了身子…。〃
    〃不;不累!〃石岚身体颤了颤;将心中的感觉从手掌一直传到了李旭胸口。〃我不想留下;我不是当夫人的命;留在齐郡反而会憋出病来。我想跟着你;和咱们的孩子一起看着你在马背上驰骋!〃
    〃什么话;他那么小;怎可能看得见!〃李旭听二丫说得有趣;暂时放下心事;笑着反驳。
    〃人家说母子连心么!〃石岚微笑着低下头去;检视自己稍现隆起的小腹。〃他已经开始说话了;我能感觉到他的动作!〃
    〃我来听听!〃没有任何做父亲经验的李旭惊喜地将妻子拉起来;把耳朵贴在了对方的小腹上。有股柔和且安祥的感觉瞬间从耳朵传遍了全身。正在孕育着的小生命除了心跳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动静。但这几声轻微的心跳便已经足够;仿佛暴雨后的阳光般刹那穿透乌云;让人猛然发现云层后依然存在着的晴朗的天空。
    〃我想;张须陀既然不愿意让元备给他报仇;定然也不愿意让你去。你、叔宝和士信;在他心中都如同自己的孩子。〃石岚脸上闪着母性光辉;在这一瞬间;她已经忘却了过去的所有恩怨。
    〃你猜得对;我也认为张须陀老将军阵亡前很可能抱着类似想法!〃李旭把头从妻子的腹部收回来;望着妻子的眼睛;郑重地回答。
    〃瓦岗军害死了张须陀;声震河南。成功剿灭了它的人;必然取代张老将军成大隋第一名将。如果耀眼的头衔;肯定有很多人盯着;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得了去!〃石岚慢慢收起笑容;低声补充。
    〃唉――〃李旭幽幽地叹了口气;〃我也认为是这样;否则陛下给我的任命也不会在河南耽搁这么久。朝廷里那几家人啊;争起这些虚名和权力来;真的是死活都不顾了!〃
    〃既然他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死活;郎君又何必去趟这池混水。〃仿佛是怕看到李旭的愤怒;石岚慢慢将眼皮垂下;以极其轻微的声音说道。话音落后;她又快速将眼睑张开;露出内心深处的无限期盼。
    〃我也这样想过!〃不待石岚把话说完;李旭伸出手;将妻子环在了怀里。木盆中的洗脚水已经开始变凉;他却刻意不喊人进来添热水。只是用尽全身的温柔将妻子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如呵护着世间至宝一样呵护着。不愿意稍稍将手臂松懈;也不愿意将目光稍稍移开。
    〃那咱们明天一早就掉头向东;从原路返回博陵去!〃石岚听丈夫赞同自己的意见;立刻兴奋得声音发颤;带着对未来得渴望补充道:〃反正郎君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无人再能撼动你。〃她兴奋地说着;两眼中柔光闪动;〃咱们不管朝廷;也不管山贼;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把孩子生下来;看着他一点点慢慢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