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盛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氏忙道:“好好好,我都听四姑娘的。”
谢瑶满意道:“婶婶这样,我就放心了。您说的对,咱们是正经亲戚,逢年过节还是要走动的。我们郡守府该遵守的礼节,一样都不会少。”
袁氏感激道:“我都明白!明白!不过四姑娘既然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不如再提点你二婶一句?你二叔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仕途上是再难进益了。我们家的生意,这几年也渐渐被一个新兴起的‘姚氏’给抢了去,这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不是我天生厚脸皮,乐意到郡守府上打秋风,实在是……日子过得不易啊!”
谢瑶心中有数,袁氏过去风光的时候,的确是个最要脸面的人,看来如今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了些。不过袁氏这个忙是个无底洞,谢瑶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帮。她只看在谢瑜的份上,点到即止地说:“大辽以孝治国,婶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旁的,阿瑶一个小孩子,也不便多言。”
袁氏将“以孝治国”四个字品了一品,感激地对谢瑶行了个半礼。谢瑶赶紧侧身避过了。袁氏见谢瑶站了起来,再无谈性,便知这是谢客的意思,只好讪讪的告退了。袁氏看着谢瑶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心想,你四姑娘若自称小孩子,我们便枉为大人了!
打发走了袁氏,后宅总算有了片刻的安宁。只可怜了谢葭,见天的被他那弟弟缠着抱大腿。高氏的信也跟雪花片似的,嗖嗖的送过来,无一不是为谢菽说好话。谢葭看的烦了,干脆将这些小事都交给他信任的佐吏处理。
眼看着谢瑾选秀在即,元氏却因为在操心着谢珩的婚事,无瑕顾忌谢瑾。谢瑾整日被嬷嬷们收拾的苦不堪言,哪里顾得上收拾行装?以至于她出发去平城的时候,只临时打包了几卷铺盖,和自个儿这些年攒下的首饰。谢葭顾不上管这些小事,常氏如今管着大半个家,在旁看着不妥,就来找谢瑶商量。
谢瑶道:“那些地契,就是给了她,她在宫里也收不了租子,倒是白费了,不如娘自个儿收好。她亲娘都不为她打算,你管她那么多作甚?左右秀女进宫也带不了太多东西,您就帮她打点一下路上的马车和干粮,从公中按份例支些银两给她,说得过去就得了。”
常氏这回没再包子,按照谢瑶说的办了。等谢瑾收到常氏送来的银子,才想起她还没问元氏要嫁妆。她兴冲冲的跑到元氏那里去,谁知元氏只是冷冷横了她一眼,打发要饭的似的,只拿出两套头面给她。
谢瑾哪里肯依,指着要元氏最好的那套点翠头面。元氏哼道:“那是给你未来嫂子的,你大兄娶亲的聘礼,你想都别想了。”
谢瑾跺脚道:“阿母偏心!原本说好了要给我的嫁妆,怎的又给哥哥做了聘礼!”
元氏瞪了瞪眼,呸道:“你这丫头,眼皮子怎么这么浅!你若有本事,进了宫什么好东西没有?还贪图你娘家这点东西!”元氏对这个女儿早已失去了耐心,她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哪里顾得上谢瑾?
谢瑾怎么闹都没用,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人要倒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缝。谢瑾这一路北上,简直是倒霉至极。
先是遇到陈郡百年不遇的大旱,天干物燥不说,又有流民四处逃窜,害的她这一路走得十分艰难,紧赶慢赶,好容易才赶上了秀女记名的最后期限。
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这次陈郡旱灾惊动了朝廷,皇帝揽罪于身,躬身自省,停了今年的选秀。谢瑾搁置在京城,留下也不是,回来也不是,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她在京城焦虑不安地等了三个月,终于等来平城的信件,却是谢瑶手书:留京避难。
谢瑾看到家里的来信,不但没有稍感安慰,反而更加心慌。她也算个成年人了,从皇帝斋戒沐浴,多次祈雨,到停了选秀、京中人心惶惶都可以看出,陈郡那边的情势十分危急。就算谢瑾留在京城,她自己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但谢葭是陈郡郡守,很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好这场天灾被上面追究,轻则以失职之罪被革职,重则……砍头不说,还有可能连累全家!那她也不必进宫当什么娘娘了,直接就被充为官婢,流放到荒蛮之地去了!
她看着谢瑶的那漂亮的字迹,怎么看怎么可疑。她开始怀疑自己是被谢瑶坑了。话说的好听,让她留在京中避难,可若谢家出了什么事,第一个被捉拿的人可不就是她?那谢瑶呢?指不定写完这封信,人早就跑了!
谢瑾身边只有芷萱等几个小丫头跟着,真是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有好几次,她都想趁夜逃了,可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直到有一日,她终于下定决心,收拾好了行装,只带了芷萱一个丫头轻装简行地上路,谁知却在此时得知,京城的城门,竟然被封了!没有京兆尹的通行令,任何人不得进出平城。
这说明什么?可能会有流民逃窜到京城这里来了!京郊附近都不安全,别说封了城门,就是没封,她一个青年女子,也不可能安然无恙地逃走。
满心焦虑的谢瑾却不知,陈郡如今的情形比她所遭受的要严峻上百倍。
一向和风细雨的陈郡,不知是哪里触怒了老天爷,天公骤然翻脸,连续数日,滴雨未降。
为了防止流民逃窜出去,陈郡上下早已封锁。但城门把守得住流民,却封锁不了人心。不知何时起,陈郡流言四起,人们开始偷偷议论起这场天灾因何而起。有人说是巧合,有人说是鲜卑人压迫汉人,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还有人说……是新上任的郡守无德,惹恼了老天爷。
谢葭整日在官衙中忙得焦头烂额,再听到这种谣言,真是一头撞死的心都有。虽说朝廷现在还没摘下他的官帽子,可现在粮食颗粒无收,路有饿殍无数,流民四处流窜,城中人心惶惶……这样下去,他迟早要成为这场天灾的替罪羊。
可就在情势这么糟糕的时候,还有人雪上加霜。已经瘫痪了的高氏犹不安分,她托人写了一封信送到洛阳,说是要和谢葭断绝母子关系!她口口声声称谢葭不孝,不奉养嫡母,不友爱兄弟,为了一己之私打压家人,无德无能,不配为陈郡郡守!这封信流传出来之后,陈郡上下一片哗然,要谢葭辞官谢罪之声不绝于耳。
谢葭原本还亲自四处巡视灾情,可现在他连府衙都不敢出了!有一些不要命的老百姓,不知是受了谁的蛊惑,只要是看到谢葭,要么冲上去打骂,要么乱丢石子,害的谢葭灰头土脸,却不敢轻易还手,生怕在这个关键时刻惹起民怨。
就在谢葭束手无策的时候,郡丞龚圣杰进来通传,倒是郡守府来了人,求见郡守大人。
谢葭正心烦着呢,随口就说不见。龚圣杰应了一声,正要去回话,谁知谢葭忽然叫住了他,“且慢,是谁来了?”
郡丞答道:“是府上的二郎君和四姑娘。”〖Zei8。Com电子书下载:。 〗
谢葭一听是谢瑶兄妹,想了一想,或许一向聪慧的女儿能有什么主意也说不定,就道:“请他们进来吧。”
谢琅和谢瑶并肩入内,还不及行礼,谢葭便急忙道:“不必多礼了,你们来找我所为何事?”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谢瑶上前一步,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说:“自然是为阿父献策而来。”
谢葭闻言大喜过望,忙道:“快上前来,细说与我听!”
郡丞龚圣杰在旁看的啧啧称奇,郡守大人的四姑娘今年不过十一岁,可看郡守的样子,却似对她深信不疑,就不怕被一个小姑娘给耍了?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愚蠢。因为这位四姑娘说话间有理有据,的确非寻常女子可及。等到谢瑶将计划全盘托出,龚圣杰情不自禁之下,竟忍不住抚掌赞叹!
“大善!”
谢葭大喜之下,也顾不得郡丞的失态。他连忙叫人过来,按照谢瑶所言一一施行。
自古遇到旱灾,无非通过封城门、轻徭薄赋、缓刑、开仓济民这几样方式解决。可谢葭非常倒霉的是,他刚刚升任郡守不久,官老爷的椅子还没坐热呢,就出了这档子事情,以至于原本顺利成章的封城门都搞得人心惶惶。
除此之外,赈灾需要大量的粮食储备和银钱,可两年前皇帝南巡,说是一切从简,还是花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谢葭从齐文斌手中接过郡守一职之后才发现,官府早就穷的一穷二白,光剩个面子,里子早就空了。如果按照如今的施粥速度继续下去,不出半月,仓储就要空了。
虽说甫一发现受灾,谢葭就把灾情上报了朝廷,可一来平城气候严寒,本就无多少粮食储备,二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从京中运粮过来少说也得一个月。中间这半个月的时间差,要谢葭如何喂饱陈郡数十万眼巴巴的等着官府赈济的老百姓?
谢葭本是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听听女儿的主意,心想着或许会从中受到启发。却没想到谢瑶给他出的主意,不是单一的一个小点子,而是十分全面的一套计划。可以说只要谢葭按照她的计划施行下去,这场天灾不但可以妥善解决,谢葭还会就此名声大振,仕途也很有可能更进一步!
首先,目前陈郡最要紧的问题就是安定人心、减少伤亡。为了减少人们心中的恐慌,谢瑶认为,与其堵住城门,倒不如疏。但这个疏散也是有条件的。要出城门,可以,必须拿来户籍,并说出明确的目的地,和要投奔的亲戚。等拿来亲戚和他本人画押的信件证明,才可以出城。但若出了城,一经发现没有去往所批之处,成了流民,即会被充入奴籍,全家沦为官婢。不但如此,出城之前需要清点财产,房产地契充公不说,还要根据财产多少捐上一笔银子或者粮食,才能放行。
这政策虽严苛,但仍有当地的家族畏惧天灾,留下大半家财后匆忙离去。这笔钱财,自然又被投入到赈灾之中。
城门大开几日后,原本人心惶惶的洛阳城奇迹般了逐渐安定了下来。本来也是,那些整日抱怨的平头百姓,就算城门开着也不可能离开家乡,不过是粮食颗粒无收,日子过得苦,所以就以骂官老爷无德无能来发泄。等发现那些有钱有势的都跑了,就将火力转向了那些数典忘祖之人。
除了这种自行投奔亲戚的可以出城,还有一种由官府组织受灾民众到其他地区开荒的方式。谢瑶记得历史上曾经有过“移民就食”的旧例,只不过在大辽还未曾有过先例。
通过这两种方式,不但缓解了城内的粮食压力,还平息了众怒,可谓一举两得。
说起把守城门,只有官府出面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在城中无事可做的闲人过多,闲人聚集起来,就容易聚众闹事,冲出城去。所以谢瑶提议请聂怀义从军中抽出一支队伍,和官衙的代表一起专门负责此事。
聂怀义手握军权,原本并非郡守的附庸之臣。但他心怀天下黎明百姓,又是谢葭至交好友,没有不帮忙的道理。只是笑骂了谢葭一句,说他总算不惦记着聂怀义那点儿军粮了。
谢葭嘿嘿一笑,倒也不怪他惦记着,全郡上下,粮食储备最丰盈的就属聂怀义的军队了。可是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军饷绝不可动,谢葭也只能瞅着眼馋,若不是谢瑶提起,倒没想到可以物尽其用,发挥那些士兵的作用。他们吃的最饱,不干点儿活说得过去吗?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武将拥有的权力极大。只要不出郡,郡守又支持,朝廷不会管军队内部做些什么。谢葭便如谢瑶所言,可着劲折腾这些士兵。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外,大部分士兵都投入到抗旱浇麦中去。
大辽的国土大部分位于北方,气候严寒,陈郡算是其中较为温暖的地域,粮食产量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保证不了粮食的供给,耽误了朝廷兴兵南下的大计,谢葭的救灾就不算成功。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问,要给农作物浇水,那水从何而来?
这就要说起谢瑶给谢葭出的第二个主意了。
谢瑶前生这个时候虽然不在洛阳,但当时京城的出入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她隐约记得,当时陈郡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
所以今生,从她在谢葭手中拿到管家权开始,她就在暗中为这场大旱做准备。借着检查庄子里的收成,她老早便派人四处寻找水源地和适合凿井取水的地方。等到大旱真正来临之时,没有耽误一刻,在官府和军队的帮助下,在早已勘探好的地方挖井,从最近的水源地开拓引水,供给给灾民,尽量缓解灾情。
但真正令谢葭吃惊的,还是谢瑶的财力和对洛阳本地商业的影响力。她一个小姑娘,就算管了几年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银子和粮食,还有控制洛阳粮价的能力呢?
屏退闲杂人等后,谢葭终于从谢瑶兄妹中得到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答案——洛阳近几年兴起的商行姚氏,竟是由谢瑶出资,谢琅出力,两个半大的孩子一手操办而成!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智商实在捉急,查了好多资料,和几个智商略高(?)于默默的基友探讨了一下治理旱灾的办法,在友尽了好几个不靠谱的基友之后,终于……写完了这章大家或许不爱看的内容。。。
qaq不要吐槽人家苏。。穿越+重生不苏一把,简直对不起这岁数。。。
推荐一个基友的现言~品质有保证
书名:美人计中计
内容简介:
不管沈怡心怎么想,陆冬元这辈子偏生和她死磕到底了。
啊,什么?她不乐意?
太阳你先人,我管你乐意不乐意,你生来就是老子的妞!
敢有二意,呵呵,别怪他不客气!
地址链接:
第3第4章
第34章
谢葭激动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快速地走来走去,晃花了谢瑶兄妹的眼睛。
好半天;谢葭才平复下心情,尽力平静地说道:“三年前;皇上南巡之前,阿瑶同我说;为了迎接圣驾;修缮府邸花了好多银两;所以想拿出些银子做点小生意补上府里的亏空。我怕外人欺负阿瑶年幼,就叫阿琅帮忙。这个‘姚氏’……”
说到这里;谢葭的嘴角禁不住微微一抽,“就是你们口中的‘小生意’?!”
兄妹二人面面相觑,知道现在他们说什么谢葭都听不进去,只好点了点头。
谢葭走到窗前,推开雕花窗子,背对着他们两个深深吸了口气,望天道:“阿父没想到,你们两个会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谢瑶看出来了,老爹被他俩刺激的不轻。她忍不住好笑道:“阿父,您不会以为我们两个是在玩儿小孩子过家家,糟蹋银子去了吧?难怪这么多年您也不问问盈利了多少,枉我还那么辛苦的整理了账本给您看。”
“盈利?账本?”谢葭扶额,“我只当你们早就赔光了……”
在父母眼中,孩子不管多能干,永远都是他们跟前的孩子。谢葭本以为谢瑶兄妹就是卖卖糖葫芦之类的,图个新鲜,没想到他们当真能做到这个地步。
谢瑶从小聪明能干,也就罢了。令他大为吃惊的是,一向寡言的次子竟然也有着这样惊人的才能。平时看谢琅只知一门心思读书习武,还当他是个呆头呆脑的,没想到心中竟然这样有主意。
其实谢葭不知道,在他最为忙碌的事业上升期,谢琅和谢瑶也没闲着。他们准确地抓住了袁氏被边缘化的时机,利用谢葭的人脉和财力收购了不少袁氏的铺子,经过改造重组之后重新开张盈利。
谢瑶和一般爱美的小姑娘不同,她做生意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平民化。她不开胭脂水粉铺子,不卖首饰和昂贵的丝绸,她只经营粮食和布匹生意,争取把这两样做专、做精。逐渐的,“姚氏”在洛阳米行和布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谢琅和谢瑶兄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