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寒资料集-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钠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其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凡是中国历代医圣,皆是哲学大家,尤其是道家学说对中医影响最大。中医者,位当也,皆能明确自己在天地人中所处的位置,医治病患多一步为太过,少一步为不及。这也是“中医”这一个命名的重要意义:“中庸之医”,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也。
奠定中医基础的《黄帝内经》一直被历代医家做为经典,对这有深刻的见解:
人在茫茫宇宙中的位置是渺小的,天力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懂得养生的在人在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中,应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这样变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所以说“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而能秉承中庸之道、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的医者就是“上工”
这一划分变将中医学(广义)从应用上划为了两成,一是“养生学”,一是“中医学”。前者是治未病的上工,后者则是治已病的下工。
而我国劳动部、卫生部于2004年正式批准设立了“养生师”这一职业,使得我国传统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而就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
季节气候以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人体也与之相适应,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腠理开、汗多;而秋冬季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多有伤寒。
在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研究表明,五脏衰竭所致死亡的高峰时间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时期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在子时至巳时,而秋冬季,该病的发作多在午时至亥时。此外据观察,人的脉搏、体温、耗氧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激素的分泌等,都具有24小时的节律变化。
根据中医运气学说,气候有着十二年和六十年的周期性变化,因而人体的发病也会受其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十二年或六十年的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11年或12年)有关。太阳黑子的活动会使太阳光辐射产生周期性变化,并强烈干扰地磁,改变气候,从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
地域的差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从致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差别。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医家就对此有所认识,在《素问》中就这个问题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正是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
当代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会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发展
中医在亚洲
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包括新加坡岛与周围54个岛屿。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华裔占80%。该国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冲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古属丹丹国、柔佛国管辖。19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中国传统医学随着华人定居而传入,成为当地的重要医疗体系,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近20年来,中医药益发成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须臾离开。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我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
日本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汉方医学在日本发展迅速起来。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
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充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首先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
中医在欧洲
英国
英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也是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一般引进外来文化与科技比较慎重。然而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甚为迅速,并成为欧共体的第三大中草药市场。
中医是16世纪传入英国的,17世纪被人们接受,近几年来,中医药在英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批国内本科毕业生出现在英国中医队伍中,对中医中药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国政府当局及医学管理部分对中医药的态度正在逐渐变化之中,开始是歧视和限制,继之因民众的需要而适当放开,近几年,因中药疗效显著采取默认许可,中医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民众的医疗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国,中国的医药还受到皇家的信赖,女皇每次外出旅游,总是带着顺势疗法的各种药物,女皇的妹妹玛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药治疗同期性偏头痛,皇太后也赞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病。
或许在皇家的默许下,使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