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根三国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不会把酱油写得太“胃大”了点???)




第三卷 第八十五回 雪前奇袭
汉建安二十六年,正月中。
某伟人曾有诗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此刻的居庸关内外,可当真是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放眼过去,所入眼的全是一片茫茫白色,其余的景物颜色由于被厚厚实实的大雪所掩盖,几乎看都看不到。
居庸关外是鲜卑轲比能所部的营寨。关外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嘛,对这种铺天盖地一般的大雪可以说是自小见惯,亦早就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事。对于营寨内外、帐侧蓬旁那厚近两尺的积雪,他们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哪些该处理、哪些不用去管,这都不用人去多嘴的。而身边附近该处理的积雪一清理完,鲜卑士卒就会躲回营帐之中就火取暖,多多少少的显得颇为懒散。
可能有人会说,士卒如此懒散,那打起仗来还得了?汉军来一次突袭就不得乱了套?其实在这样的气候之下,这打仗的事就还是免了吧。且不说轲比能所率的鲜卑大军在居庸关下近两年几乎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就算是现在双方想有点行动……
拜托,厚达两(汉)尺,若是一脚踩到底就能没过膝盖的积雪哎!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在如此之厚的积雪之上,其行动能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么说吧,仅仅是一百步的距离,光用两条腿搞不好给你个两分钟都会走不完,更别说跑的事。而突袭突袭,关键就在于必须在不惊动对方的前题下,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指定地点,在对手未曾防备,亦或是来不及进行有效防御的情况下发动攻击。而如此之厚的积雪,一则是对快速行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二则是一片茫茫白色之下已方太过容易被对方发现,换言之就是极难达成快速突袭的先题条件。
至于正规的大兵团作战那就更别提了。大兵团本来的行进速度就相对偏慢,再在这么厚的积雪上进行大兵团的前进,那速度说得难听点和乌龟爬都没多大的分别,最重要的是由于受到过厚的积雪的影响,军阵阵型也会很难保持严整。
过慢的前进速度,还有难以保持的军阵,如此一来出击的部队根本就是给对方的弓箭手当靶子的。换言之,就是这样的积雪天候,对居庸关上的汉军与关下的鲜卑军来说,都是利守而不利攻——鲜卑游牧几乎人人都是自小就在马背上与弓箭打交道,几乎可以说个个都精熟弓马;至于居庸关上的汉军,曹军方面是什么情况有些不好说,但是夷州军团的弓弩兵弓弩精良且训练有素却是不必怀疑的。
基于双方的中远程攻击能力都非常强悍,射击在积雪中行动缓慢的人肉靶子都是小菜一碟,因此双方但凡是有点军事常识的将领,都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天候条件下发动攻击,因为那是与把己方的士兵往对方的箭头上送无异。要打仗,也得是在积雪尽融之后。
所以所以,这些鲜卑士卒会与敢如此懒散,在这种天候之下应该说是一种基于常理、常识的有恃无恐。只是这些鲜卑士卒还不知道,正是这种基于当时常理、常识的有恃无恐,马上就会给他们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
这一夜,月不甚明、乌云满天,寒风说大不大,但也不怎么小,且风中带着的冰寒之意若是吹入衣襟之中那可真会让人寒意彻骨。这样的天气,但凡是有一点天候经验的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场大雪降下。
鲜卑寨墙处的了望台上,轮值守夜的几个鲜卑士卒围在火盆旁边,一边伸手烤火取暖,一边漫不经心的向居庸关望上几眼,时不时的还会悄声的发发牢骚,低声咒骂上几句。
会在了望哨台上发牢骚和咒骂很正常,两年来居庸关与鲜卑这边本来就没怎么打过像样的仗,现在又在这种马上就要降下大雪的天候中值班了望居庸关上的动态,对这几个轮值的鲜卑士卒来说根本就纯属多余,谁TM会吃饱了没事在这种天候下发动攻击?明明打不起来,可却还是要他们在寒风中值班去了望警戒,弄得他们一个二个的都快冻成了冰人,心中不爽之下自然会狠狠的咒骂上几句。
带着这样的心态,这些个了望哨就显得极为散漫,烤火取暖的时间也比远眺警视的时间要多上许多,说得难听点这些个警哨士卒纯粹就是在尽尽人事、摆个样子而已。
夜将三更,换岗上来已有些时间的几个鲜卑士卒纷纷倦意上涌,索性靠在火盆旁的亭柱上打起了瞌睡,只留下了一个人了望。而留下的这个吧,其精神状态也不怎么好……说实话能好才是怪事,因此也只是迷迷糊糊的在了望亭中摆个样子而已。
就这么半迷糊半不迷糊间,这了望的鲜卑士卒隐隐约约的看到稍远些的地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快速移动。楞了楞神间,这鲜卑士卒赶紧用力的揉了几下双眼,复又凝神细看过去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
虽说发现了什么有点不对劲的事,这鲜卑士卒却没有乱叫。因为基于当时的常理常识,在这种厚积雪的天候之下,兵马不太可能会有那么快的移动速度,要是没看清楚就乱叫,事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那他自己也绝没好果子吃。
凝神细看过去,却因为身处下风口的关系,寒风直吹得他双眼刺痛,酸泪都在眼框中打起了转。揉几下眼再擦擦酸泪,时间就已经过去了有个十几二十秒,接下来眼尚未抬起,耳中倒听到了几声犬吠。
“哦!原来是狗啊!”
这鲜卑士卒一时间心中恍然。想想也是,牛马在厚积雪的地面上跑不起来,但狗与狼这些动物却仍旧可以跑得飞快。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对雪原中成群结队跑得飞快的狗群与狼群亦是见怪不怪,心中恍然之后也就没多留心,原本刚打起来点精神,想仔细看清楚对面的眼神也就重又松散了下来。
“好久没看见狗群或是狼群了……嗯?那是什么?”
时间是转瞬即逝,这鲜卑士卒本应早些看清楚的事物,却因为他重又松散的眼神而晚了一些才看清。而此时映入他眼中的,却是一张张纯白色的三角形布幔。
“那是什么东西?”
鲜卑士卒略一迟疑,一脚踢醒了身边的某个人,让他起来看看。而当二人一齐望将过去时,另一士卒立时愕然道:“怎么看着这么像是夷州海船的船帆?”这士卒在来打仗之前去天津等地倒易过货,在港口见过夷州海船的三角船帆。
“船帆?船怎么会在地上行动……见鬼!真的是小船!不好!船上有人!!这不可能!船怎么会在地上走!?”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支羽箭带着破空之声疾射而来,但却没有射中这二人中的一人,而是自二人的头顶飞过,直接穿过了了望亭。此时二人才完全明白过来,急忙大声喝喊:
“夜袭!汉军夜袭!!”
——————
“该死!竟然没射中!!”
孙尚香愤愤的在雪橇上一跺脚……没错,就是雪橇,而且还是标准的,由六只健壮的雪原犬拉行的狗拉雪橇。
这狗拉雪橇吧……姜游决意北上御胡之后,他与李雪就有考虑到北方雪地作战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查阅与考校相关资料之后,姜游与李雪选定了雪橇,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之成为了一种既可以在常规陆地使用,也可以在积雪地面使用的小型车辆。
这种雪橇车并不算大,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五,车内可同坐四人而不拥挤。车下有轴槽,正常情况下可安装常规的车轮作为普通车辆使用,动力源可用牛马拉行;而在厚积雪的场舍,只需将常规的车轮换装成专用的两块宽大的雪橇板,再配上经过训练的雪橇犬来拉行,就是能够在厚积雪地面上高速移动的狗拉雪橇。
美中不足的是车辆方面夷州固然是能够大规模量产,但相对应的雪橇犬却量产不了,毕竟雪橇犬是活物,在种群、培养、训练等方面的难度很大。姜游率军在北境呆了两年,到现在也只不过弄出来不过两百来只而已。按六犬拉一车的配置,总共也只能配备几十辆而已。这次周瑜表示要带三千江东子弟奇袭轲比能所部,姜游也只拿得出十辆雪橇给周瑜使用,供周瑜与孙尚香军中的将校乘坐而已。
因此,真正配备给军士们使用的,是更小型也更轻便的……柳叶舟。
柳叶舟,顾名思意,舟身如柳叶一般细而长,仅能乘坐两人而已。舟下如雪橇车一般安装有轴槽,也和雪橇车一样能够陆雪两用,甚至扔下水还能当一般的小舟使用。在安装雪橇板的情况下,舟沿距地面仅为两汉尺多些。推进方面,主要是靠舟中的人用底部为盘状的雪拐拄雪而行。如此虽然有些费力,但在雪地上的速度却并不会慢。除此之外,柳叶舟的舟身中央还安装有小型的三角帆……也就是被踢睡的那个鲜卑士卒看到的那些。
北境的漠原之地大多多风,而夷州以舟船独步天下,连带着在夷州北方军团之中,对风帆这一类的东西熟稔的军士与工匠可不在少数,即便是在陆地上,有着可以利用的风力条件,那不好好利用就是傻瓜!事实上,这种柳叶舟还真是夷州工匠自己研发出来的东西,就知识产权而言还真没姜游、李雪什么事。反正姜游当时在见过工匠们上报来的样品与相关测试之后大感惊讶,心中暗自惊叹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古人、先人的智慧,随后就将工匠与样品送回夷州,让李雪在夷州那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比起狗拉雪橇,柳叶舟是能够大规模量产与配备的东西,而且只要不是太笨的人都能够很快的掌握如何去操纵。此次周瑜带三千江东子弟出击……如果姜游这家伙不出现,那江东的舟船就是三国时的独步天下,江东子弟玩舟船风帆什么的不会比夷州军兵差,要掌握这些柳叶舟亦不是什么难事。故此姜游也是大笔一挥,使周瑜与孙尚香的三千江东子弟全员配备。
且说孙尚香在雪橇上一箭射空,同坐在雪橇上的周瑜则乐呵呵的将一支羽箭递给孙尚香道:“想不到人称‘弓腰姬’的孙大郡主,却也会有射空的时候。”
细看此时的周瑜,全身上下皆是一片素白色——棉帽、棉衣、棉裤外加棉披风,几乎完完全全的一片白。至于服装样式,倒是像极了红色老电影中的解放军制式。说得简单点形像点嘛……可以参考一下雷锋叔叔的服装式样,就是颜色得换成一色的雪白。不过白归白,这种雪白的衣装在雪地中有着极佳的迷彩性,至于保暖性那更是不用多说。
不止是周瑜,周瑜身侧的孙尚香,还有他们率领的军士,全都是清一色的这种服装。而宽大雪白的披风,则有效的遮挡住了各人身上的兵器可能会带来的反光或是在雪地中过于显眼的不同颜色。
不用多说,这些近乎于制式的雪地衣装是这次周瑜与孙尚香来到北境时,李雪着夷州船队送来的新式冬服。其实在北境作战,雪地作战是肯定要考虑的事,而夷州的生产技艺要生产出一般的冬服固然不难,但在相关防寒布匹的大规模染色方面却遇到了一点麻烦,直到半年多前李雪那边才彻底解决并且投入量产,头批送到姜游这里来的也并不是很多。在周瑜提出想奇袭居庸关外的鲜卑大营时,姜游就很干脆的大笔一挥,优先发给了周瑜与孙尚香的江东部队,现在也确实派上了用场。
除去雪白的棉衣之外,周瑜与孙尚香的江东子弟还配发了有着很好的御寒效果的药酒,再就是每人一个护心镜大小的不透钢怀炉。
这种怀炉由两个锣盖互扣而成,锣盖内镶有石棉。使用时点燃半个鸡蛋大小的煤饼置入锣盖中的石棉槽中再将锣盖扣紧,大约能供给三个小时左右的高热。在这种冰天雪地的环境之下,弄一个这样的小怀炉再放到胸腹处,人会暖和上许多。而这种小怀炉会优先配发给周瑜与孙尚香,主要原因不外乎江东子弟是南方人,相对来说自然会比北方人要怕冷一些,更何况又是要打这种雪地奇袭战。不把保暖的问题先解决,那人都冻坏了的话仗也就别打了。(PS:瓶子的中学时代就有一个这样的小怀炉,后来弄丢了,想想怪可惜的。)
“哼!到叫仲兄你看了尚香的笑话!”此时的孙尚香可真是信羞愧、自责、气情、不满于一身,撇撇嘴接过周瑜递过来的箭就想搭上弓,可一看箭却又楞住:“用这个?”
周瑜微笑:“彼既已惊觉而呼,再行射杀已无意义。反正我们已经靠得这么近了,就干脆发动攻击吧。”
的确很近,就刚才几句话的功夫,周瑜与孙尚香所乘的雪橇距离鲜卑营壁已不足六十步,而六十步正是当时弓弩较佳的射击距离。
孙尚香鼻中轻哼了一声,将周瑜递来的羽箭搭上了弓。只是箭虽搭,弦却未拉,而是将搭在弓上的箭身递送给了周瑜。周瑜微笑着打着了早已准备好的火折,点着了绑缚在箭身上的“春雷”引信……
(唉,断更好久了,瓶子也是一言难尽……去年车祸手臂骨折,是我家老头子照顾我。可回过头来瓶子好了,瓶爸却累着了,加上南昌天气突然变冷,瓶爸的旧病复发……是脑梗塞,结果这几个月瓶子一直在照顾瓶爸。现在瓶爸情况有所好转,瓶子终于可以松口气回来更新。见谅见谅!)



第三卷 第八十六回 借天而杀(上)
春雷,若是放在近代与现代,只不过是节庆时燃放的一种声音巨大的鞭炮而已,但此刻绑缚在孙尚香箭上的春雷……这要搁现代,其实就是雷/管!
不要惊呀,确实是雷/管。这话又说回来,夷州连前膛火炮都有了,那雷/管这一类的东西要是弄不出来岂不是要笑掉旁人的大牙?
其实早在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的时候,姜游就曾经手制过一些土制雷/管给貂婵脱身用,而到现在夷州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火药技艺已经比较成熟,制做雷/管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主要还是多用于开山修路等方面来使用,并没怎么用在军事方面。
会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基于当时的生产技艺,雷/管的各方面安全系数较低,特别是在行军打仗这样的场合下太容易出事;二是就武器方面而言,雷/管对兵员的杀伤力其实很不怎么样,如果不是直接在人体身上或是很低的距离爆炸,那只要离得稍远一些,单凭雷/管爆炸时所产生的气浪冲击波,真产生不了多大的伤害。相比之下,同等量的火药,还不如做成碎片手雷或手榴弹来得更实在一些。
既然如此,那这次周瑜出击,又为什么不用手雷或手榴弹,而非要用雷/管?原因是相比起破片手雷或手榴弹,雷/管要轻便得多,符合周瑜这次出击的目的与需要……
——————
“春雷”引信的嘶嘶之声,混杂在羽箭的破空声中,在夜空中带出一道细长的火花,落进了鲜卑营寨。再过得片刻,就是“春雷”爆炸的巨响。在这静夜之中,这一声巨响又与真正的天雷轰鸣何异?
巨响的同时,周瑜与孙尚香所乘的狗拉雪橇距离鲜卑寨壁已不足四十步。
“转右!沿鲜卑寨壁而行,与寨壁保持四十步的距离!!”这是周瑜向御橇士卒发下的命令。
领头雪橇方向一转,后面的柳叶舟自然随着领头雪橇一齐转向。这一转向,就是以柳叶舟的侧舷对向鲜卑营寨。而孙尚香之前射出的那一箭,亦是在向三千江东子弟标明射击目标。
就这样在孙尚香射出第一箭之后,三千江东子弟,近一千五百的柳叶舟,保持着与鲜卑寨壁四十步左右的较佳射击距离,将一支支绑缚着“春雷”的羽箭射入鲜卑营寨之中。一时之间,鲜卑营寨之中轰隆巨响声不绝于耳,甚至将鲜卑士卒们的惊呼声给完完全全的压盖了下去。但周瑜与孙尚香并没有借机冲入鲜插营中,而是借着侧顺风之便,沿着鲜卑营寨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