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大二女生90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我不认为他丑,不是因为不在乎,就是真的觉得他不丑。
说回正题。入学教育只有匆匆的两个小时,那么短的时间,怎么就能轻易说出喜欢一个人呢,我的喜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必修课上,慢慢渲染成为一幅泼墨山水画。
他有才,是一个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成就的人,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的一字一句中,他给我们讲中医,讲《易经》,讲《水知道答案》,讲这个社会上的一点一滴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是我什么时候开始真真正正地喜欢上他呢?我还是不知道。
我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因为他变得美好,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露水,轻轨车走过市区时的轰隆轰隆,都是点点滴滴的美丽。
可是我又怎么能够跟他说,他是我的老师,他今年已经40多岁,他十分爱他的妻子,动不动就在课堂上说“我媳妇跟我说——”之类的话……那时候的他,眼里甚至都会有炫目的光彩。我只能够在课堂上静静地坐在第一排,看着他放映的ppt,在下课的时候,走到他的身边,问一点简单的问题。
我笃信命运,我信佛。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冥冥之中对我的守护,是不是我们两个的缘分,他也对佛教很有研究。那时候看一点浪漫的抒情诗——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此
我已经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嗯,一定是这样的,我所以能够跟他相遇,都是因为我五百年的苦苦哀求,可是即使是耗上了五百年的光阴,能够遇见他,已经足矣。
我并不美丽,可是我的19岁,已经是我能够想象得到的我最美丽的时刻,我拥有杂草一般的肆意疯长的情感,我深深地喜欢一个人,我深深地眷恋这种遥远的守候,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
其实在这个遥远的北方小城,要寻找一个人并不难,更何况他是我们学校极其有名的老师,但是我就是不敢找到他,这种感情,还是深深地埋在心底吧。心中,他一直不曾离开。
今天,在百度中很用力的打下了他的名字,一页一页地看着那些搜索结果,原来他不仅仅只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他还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规划师,他在很多高校都有做过专题讲座,为还未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出谋划策,甚至我还找到了一段有关于他的视频,是他在给大四的学生们讲授就业指导。
还是那样的帅气,还是那样的潇洒倜傥。
直到你一百岁,我还是会深深地爱着你。
我没有记下他的资料,爱情,只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依旧爱着,深深地爱着。
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人世间的轮回真的是很奇妙,十九年前的今天,我在天地神人鬼的界限中苦苦挣扎,终于来到了人世间,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怀抱中安然哭泣,庆祝人世间的第一次遇见。
十九岁了。十九岁似乎是很尴尬的一个年纪——没有十八岁成人的那种激动和兴奋,也没有二十岁“奔三”了的那种期待和不甘,但是我还是珍惜这个游离的日子,生活本就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十九岁,你好。
此时适逢我完成大二的期末考试回到家中,09年在这个时刻才真正意义上开始结束,我的十八岁,安然、静谧地在09年的脉络上攀爬蔓延。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看见了那么多干净的美好,像是春天里细细的嫩芽中间透露出来的温馨阳光,暖了我卑微的心。
遇见你,遇见你们,你们在我的世界里扮演着路人甲乙,扮演着旁白、音响、舞美……当然还有一些比我自己还重要的角色。我常常在想着《不能说的秘密》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雨说的话——我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可是我遇见你,虽然不是穿越时空的追随,但是也已经很不可思议了,我会虔诚的感激,也庆幸曾在佛前苦苦哀求——为了这一世,能够与你在途中觑见。
于是我攀爬了十万大山,和你在每一个晨光熹微的早上相遇,和你在每一个充满疲惫的黄昏踮脚相望。在这些日子里,你在LED的光亮中诲人不倦地推荐一本好书,你在某一个奇奇怪怪的链接之后用胡音讲着我本来就知道的一本教科书,你安静地整理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想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你在辩论两方的中间用爆豆般的语速权衡着两个对立方面的利弊,你用散装英语和那个读过很多书的人在电波的那一旁碎碎念商业评论,你生病之后又阳光地披着一身中国红,你知性而又优雅地在政治和商业之间游刃有余地做着协调,你说,要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那么我告诉你,我一定会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因为这是你的祝福,我不敢不从。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的夙愿,因了你的温暖,而变得更加珍贵。。 最好的txt下载网
“挂科”的经济学逻辑
前言: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有很多惶恐。经济学虽不完全是十分晦涩难懂的理论,但是以我这样浅薄的资历,想写一种现象的经济学原理,无疑是自不量力,颇有螳臂当车之嫌。但是既然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种建议,也就一时技痒,就算是班门弄斧了吧。
挂科,是大学里屡见不鲜的一种现象。我google了一下,有一种解释方法比较贴切:
现代大学新生词汇。挂科,就是不通过或不及格的代名词,具体地说,就是指某人的某一科目因各种原因导致考试不及格而未能通过,需要重修或重考的意思。“挂科”衍生自“挂了”一词,如果某一科目不及格,大学生常说某某科目“挂了”,渐渐便产生出了“挂科”这个说法,并在大学中届届相传而成词。
造成挂科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本学期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考试没有及格。尤其是在长税的期末成绩评算制度下,平时不上课,常常缺勤,老师点名的时候不在,会导致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双重下滑,最后导致“挂科”。
当然这都只是直接原因,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社会原因——大学生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社会上的期待低了,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也就随之降低。在早些时候,大学生不仅仅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意气风发,连家国天下都是要关心和参与的,更何况是区区的几张试卷?必然是成绩好,社会参与度高,跃跃欲试,指点江山。
*理论中谈到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没有理解歪了的话,就是说社会原因是由于经济因素影响甚至是控制的。由此一来,谈到经济原因及经济学中的原理和逻辑就显得比社会原因更为必要。
首先,利用主流经济学中的一项结论来解释大学生逃课、挂科的现象,那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意义大而化之的说,就是不做这件事的时候去做其他的事的最大成果。那么放在逃课的现象里面分析就显得十分有趣:上课的成本是游戏的过关升级,某一件衣服的购买或者是一部美好的电影或者小说。(以下简称这些为g…game游戏;s…shopping购物;m=movie电影)而逃课的机会成本就显得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算起来就是上课的成本更大些。对于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讲,选择成本小的逃课是趋利避害的本性。
第二,从消费以及收益的角度分析“逃课”这件事。去上课,意味着是在消费“受教育”这种产品,而逃课去做g,s,m,则是在分别消费“游戏,购物,电影”。从这个角度看也许还是不甚明朗,那么再看看这些东西的短期收益:上一次课,不会给期末考试带来太大的收益,因为这一节课讲的内容在期末考试中很可能占得比重并不大,(这其实也就证明了为什么期末考试之前的那一节课几乎没有人逃掉,是因为这一节课的含金量最高,带来的短期收益也最大。)而消费游戏,购物,电影则会带来极其有效地短期收益。
而且,在收益的角度上看,从行为经济学当中的有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也显得很正常:从某种功利的角度看,每一次的上课都是在为了期末考试的“不挂科”,那么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而换取的是长期的收益,而相比来讲,在g,s,m的投资中,就是多快好省的取得收益。人们在面对长短期收益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短期的收益,而不愿意去争取长期的收益——尽管短期收益比长期的收益微小很多。
第三,从行为经济学中的“拖延与自我控制”来解释“逃课”。不上课的心理原因中,“拖延”无疑是比重最大的一个。企图用拖延来等待事物的转机,甚至希望奇迹的出现,认为考试似乎是很远的一件事。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还有整整一学期呢;在学期中的时候——还有一半的时间呢;在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在还有一周的时候,甚至是几天几小时都可以因为心态的不同而被认为是很久的一段时间。所以,在自我产生焦虑感之前的一段大好的光阴中,与其上课去做低产能高消耗的事情,还不如潇洒自在,共享人世繁华。
第四,从风险的角度。这同样也是来自于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的时候更倾向于冒险赌博,也就是风险偏好,而面对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倾向于实现确定性盈利,即风险规避。
要论述这一角度的时候,就要使用到“基数效用论”当中的某些观点——效应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数字比较并计算出来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的效用差别。那么首先假定期末“不挂科”与打游戏过关升级、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看了很多书和电影、睡了很多“美容觉”的最终效应是一致的,但是在获取这个效益的过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上课学习和期末不挂科之间并不是完全能够等同的,也就是说上课学习不一定期末就不会挂科,而g,s,m获得收益的难度则比从期末考试中获得收益的几率大得多。也就是说,期末考试比g,m,s更具有风险性。
也就是说,如果期末考试和g,s,m面临同样的损失的时候,作为学生,往往会去怀着冒险的态度去赌自己的考试成绩不会“挂科”,这时候就是风险偏好。而在期末考试和g,s,m都可能会得到收益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实现风险比较小的g,s,m。
最后,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和g,s,m的比较,我想谈一下学习成绩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在这个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多,所以很多时候学习成绩的好坏,能不能拿到毕业证都不是决定会不会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不用对比,“成绩”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大学毕业证”的绝对价值已经降低了。
用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一件物品的绝对价值降低,必然会导致这件商品的需求量的降低,因为它不足以满足一些人的需要了。(注意这里说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所以没有更多的人会去再好好学习,尤其是一些已经有了深厚家庭背景的人。
其实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总会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道理。也许我分析的道理不对,也许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总而言之,逃课挂科,将成为降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硬性指标。但愿不久之后,不论是采取经济学中的对策还是社会学中的办法,这种现象能够减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