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大二女生90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见一本书或者是在其他地方看见这句话,你就会觉得它是一句箴言,没有那么厌恶,没有那么不屑,甚至有一种冲动想要把这句话直接刻在心里,这大概是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今天看的邓亚萍说的,当她面对一些奉劝她的话说即使不那么拼搏也可以在剑桥大学留下深深的一笔,她说我来剑桥,不是要成就一个名声,我是在成就我自己,我是在让我自己能够增加内涵。
真干净。
就像今天的天气,多么美丽,美丽是一种神韵,不是漂亮,不是简单的浓妆淡抹,而是真正的从内心里深深地刻上了这些东西。
总的来说,今天很有收获。我本来是想把自己今天下午看的关于锵锵三人行、关于解码陈文茜、关于一虎一席谈的心得,但是看着自己写下的卷名——自己的小事,就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写写自己的感觉,不能辜负自己的好心情,更不能辜负老天的好心情。虽然它看起来有点萌萌的,但是湿而不腻,我行走在路上,不曾打伞,衣服从干燥到潮湿,心灵从晦涩到圆润。
人总是不能和自己过不去,是吧。
风不净,烟不净,我也不净,我是缤纷多彩的,我什么都想,我什么都喜欢,我有欲有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整天忙乎乎的,还能够定期清洗心灵。
说说《威尼斯商人》(一)
现在成了大一迎新中文演讲的评委,今年我上大二了。看着那些大一新生一如当年的我。
这毕竟不是重点。今天上的课讲到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看了电影,但是没有看完。讲课的老师照本宣科念了一大段网上抄下来的文字,我们都不在乎,只想看电影。
若是这电影就像是《歌舞青春》《灰姑娘》之类,我当然可以深陷电影情节以及帅哥之中,但是这是涉及到莎翁的巨作,就不能只是看电影了。梁文道的《噪音太多》里面有一节文字就是——忘记电影,我们去看小说。我当然深谙文道的精神,尤其是当我们的心思想到一起的时候。
我不啰嗦的说,我同情夏洛克,这不公平。
我特意看了一下有关于《威尼斯商人》的中文介绍,我没有时间看完,在此致歉。整个剧本的最高潮是初中就已经在课本上学过的,所以并不生疏,我只需要看一下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渊源就能大致全篇了解了。
夏洛克有什么错?莎士比亚要写的,到底是反犹太还是反那些无奸不商的生意人?
让我再说一遍夏洛克,首先,是犹太人。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文艺复兴 犹太人”,很庆幸有人跟我的想法一样,先写一下电影中夏洛克的义愤填膺:
“他曾经羞辱过我,
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
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
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
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
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
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
抛开这个不谈,我想问,安东尼奥的做法对不对?
借钱还利息,我认为是天经地义,这不足以成为夏洛克被唾弃的理由,如果真的只因为收利息就被安东尼奥吐了一口唾沫——我是不了解那个年代羞辱的程度,但是无论如何这样太重。如果要我说,安东尼奥就是一个典型的排他主义的基督徒,他愤恨夏洛克,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要知道这只是剧本,这是莎士比亚杜撰出来的,莎士比亚自己肯定是一个反犹太的人,大致犹太人受到歧视的原因就是与基督教的教义不符,所以夏洛克这种商人必须要受到伤害,可是鲍西亚等人的陷阱似乎有点傻,夏洛克可以敛到那么多的钱,绝对不仅仅是靠狗屎运,他是不会败在这么傻的圈套上的。
所以与其说是夏洛克的贪婪导致他最后的悲惨,倒不如说是莎士比亚太无情了。 。 想看书来
夜凉如水,夜行如鬼
我不太喜欢王力宏的快歌,尽管我知道是写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但是还是觉得无福消受。但是慢歌或者正常的速度的歌曲还可以。据我的同学说,王力宏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很有才气。哈哈,我还喜欢他的阳光,但是个人觉得没有传说中那么帅气。
我最开始是听《龙的传人》,后来就是《大城小爱》,听他的歌不会觉得长,就会觉得有一种弹性,常常自己意犹未尽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当然还是指我喜欢的慢歌。
《花田错》红满大街小巷的时候,我没听过。后来听的时候,觉得很漂亮,很急促的一句歌词“杯中景色鬼魅 我忘了我是谁 心情就像夜凉如水”把我俘虏了。
是怎样的夜晚,会夜色如水,又是怎样的夜晚,能够凉的像水一般?为什么不说这夜晚像是冰,又为什么不说这夜色美如水?
真是俗了,这水是凉的,因了这潇洒的月光,这月光是冷漠的,任凭两个痴男怨女多情。在那凉如水的晚上,人的心里,爱的萌芽肆意泛滥。
暑假里喜欢梁文道,现在我的电脑桌面还是梁文道。于是很是假意地读了文道的书——《常识》《噪音太多》之类。坦白地说,读读这书,只是在显示自己有多么崇拜文道,我不懂那些与政治有关的深奥名词,我不懂那些与艺术文化有关的奇妙短语,我只是喜欢文道。
当然在看《我执》(被邓小桦称为是梁文道的“秘学笔记”的一本书)的时候情况就会好很多,梁文道在其中一改往日教父形象,娓娓道来他的岁月,他说,我曾经夜行如鬼。
可能是见惯了他的深奥文字,对这么一句话充满敬意。我知道梁文道的青春是很嚣张的,犹如动物般凶猛,实在令人发指。但是当他把自己当年的故事说出来,把自己夜不归宿白天不上课这么简单地说出来,只是说一句夜行如鬼的时候,觉得刚刚好。
是怎样的夜晚,能让这个男人行走在独自寂寥的大街,忘记了灯火璀璨,忘记了繁花似锦,只是想像是鬼魅一样寻找一个可以寄宿灵魂的场地?
或者说,他不在乎什么样的夜晚,他只是在意,能不能心灵似鬼魅一般轻灵,这样才配得起手里的那本书,才值得他踽踽独行在香港的繁华中而不惑。
那个男人在唱,心情像夜凉如水。
那个男人在写,我曾经夜行如鬼。
当真要感谢夜晚可以每天如约来临,倘若这夜晚某天消失,我活不下去,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脑海里想象文道看见早起的人匆匆而过,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度过了一天。我读的时候都会很得意,不是标新立异,不是与世格格不入,那是一种感觉。
凉的夜,才配得起像是鬼魅般的人,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只会灰飞湮灭。
我想问问他,今天的读书,可有心得?可愿与小女子说说?
终是不敢,这样的冒昧,会遭天谴的,还是让读书的人自己沉浸在书里面吧,既然上天都把这凉如水的夜色赐予给了他,我又如何要破坏了呢。
我还是俗的不可耐,窥探别人隐私,絮絮叨叨,自己不亦乐乎。我是普通的动物,日出而行,日落而息。从不曾体味夜凉如水,我也从不曾夜行如鬼。
我辜负了很多夜晚,一如今晚。
美丽岛事件——维基和百度
我知道美丽岛事件是因为梁文道,似乎这些天一直在说梁文道,这也是我的花痴天性,逮到谁就说得没完,嘿嘿。
《噪音太多》里面,梁文道着重说了有关于“美丽岛”歌曲的成名之路,那里面有关于李双泽和胡德夫的奋斗历史,这些天我写的东西太过矫情,但是我还是想说,他们的一腔热血就像潺潺的流水一般,宠辱偕忘的在细细流淌,可能这期间会有很多次默默的流泪,但是当李双泽在台子上砸烂可口可乐,抱着“喝自己的饮料唱自己的歌”的愿望安然的弹起简单的吉他,心里是不是会有波澜壮阔的敲击。很多年之后,当年的李双泽已经离世,胡德夫一脸沧桑地唱着当年老友的歌曲,台湾已经今非昔比,孰是孰非并不清楚,是不是当今的国民党和民进党就一定好过当年的国民党,我没有置身其中,我不能说。
关于台湾“去中国化”“本土化”,那是政客的事情,似乎也与李双泽和胡德夫无关,他们会被所有热爱台湾的人铭记,也会被热爱音乐的人铭记。在某种程度上,爱台湾和爱中国并不矛盾,爱台湾和反对统一也并不能相提并论。那只是政客的把戏,但是牵扯到“美丽岛事件”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政治事件。
*进步党就是靠着群众运动起家的,现在*进步党的很多大佬级人物在当时不是参与人物就是辩护律师,而现在台湾政坛在评述每一位政客的时候都会把“美丽岛事件”作为很重要的评价指标。
简单说这整个事件,当年的《美丽岛》是一群追求民权的人们创建的杂志。并且在台湾社会的发行量逐渐增加,很有实力。在国民党*的那个年代,身为“党外人士”的美丽岛民众们曾经要在世界*日举行*,当时是蒋经国先生当政,当局迟迟未批准。但是*运动没有止步,在当时声势很大,当局极力禁止,派出震爆警察以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结果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陈菊,施明德之类都经历了牢狱之灾,现在的谢长廷苏贞昌都是当时的辩护律师。
就我个人来看,这是一场*的觉醒,而且起作用不用多说,台湾社会现在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美丽岛事件”,之后*上台,开放总统*,台湾开始成为了华人世界里面*程度最好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我的标题里还有——维基和百度呢?
他们都在做百科业务,但是程度很不一样,可能在这两个网路上查“曾轶可”“呼啦圈”“星座”是一样的结果,但是稍稍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就很不一样了。就像是今天看的“美丽岛事件”,百度说的很险恶,维基说的很中肯。究其原因,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我们跟台湾,有些话必须说,有些话不能说。在这个“知之为知之,不知百科知”的年代,当我面对难题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要搜索百度百科,因为用百度用习惯了。
前几天看到讨论百度和Google的有一个人说的简洁——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Google,我倒是觉得稍有偏颇,到不说是不敏感的问百度,敏感问题问Google,或者维基。
这不是百度的错,百度本身已经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做出了贡献,虽然有竞价排名的丑闻,但是这不能磨灭百度在我们生活中一个好管家的印象,我只能说,美丽岛事件的意义超过事件本身,或许每一个走向*的国家和地区(这是必须加上的)都会在成长的历程中遇到过美丽岛,但愿我们的*能够真正到来。
最后建议大家听一下《美丽岛》这首歌,有胡德夫的版本的,好听。
男孩子之间的友谊
有人说男孩子是很奇怪的一群动物,他们坚强地在刮风下雨天在户外跑来跑去,也许目的只是要玩沙子,当他们满脸脏兮兮的跑回家的之后,很可能会忘记吃晚饭就睡着……不同于女生的娇小可爱,似乎男孩子就是硬朗朗的小男子汉,遇到困难不哭,看见蜘蛛不怕,跟女生在一起玩要让着……
当男孩子长大,就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常常跟自己想象中的英雄相差很远,有时候玩游戏,有时候打架,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奋力去追,追完了就甜甜蜜蜜,或者在某个失恋的晚上喝个烂醉。
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我不是男生,所以对于男生的想法也是只靠头脑想象。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男子汉的定义,没必要因为这个事情就整个面红耳赤。
今天我们班有两个男生吵架了,也可以是说打架了。男生之间很少会“吵”起来,他们要是谈不来或者意见相左的时候会真正用自己的拳头解决。
我来描述一下过程:男生Z和男生W是一个寝室的同学,他们的性格差距比较大——Z是那种在女生面前极其腼腆而在男生堆里很受欢迎的傻小子,见到女生会躲,躲不了就硬着头皮说一声好。总之是个有点腼腆的小孩儿。而W就不一样了,他跟我们班的很多的人都特别好,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说话就像是说相声。
坦白地说我觉得他们两个打起来谁都不怪——还是说为什么打架吧——Z和W住在四楼,Z中午在校外订餐,当送外卖的把饭送到楼下Z气喘吁吁地取回来又爬上楼的时候,W看见了,然后两个人就像小孩子似的开始“抢饭”,可能是一时失手,或者是真的玩着玩着生气了,W把饭从四楼扔下去,然后两个人免不了肢体冲突,反正后果就是Z和W都没吃上饭,俩个人都一肚子委屈。
本来我是不知道这件事的,W和Z下午还说话了呢,而且是关于中午饭的,两个人的谈话也没有什么异常,但是上数学课的时候,Z在我们后面跟另一个好朋友说了这件事,我们才知道W和Z中午吵架了。
我当然不只是想说一个故事。
在台湾,“宗孝仁”的三角恋曾经沸沸扬扬,“综艺天王”吴宗宪还只是吴宗宪的时候,曾经爱过陈孝萱,甚至两个人也交往过,吴宗宪甚至在节目里求婚。但是最后结果是詹仁雄和陈孝萱坠入爱河。更要命的是,吴宗宪的节目制作人就是詹仁雄。
在之后吴宗宪逐步红透半边天,成为了台湾本土天王之后,他接受《康熙来了》的访问,谈起往事,眼睛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怨,而是一丝风淡云清的释然。面对小S的问题,吴宗宪很是严肃地说,“熙娣,可能你永远不会明白,男人之间的友谊的事,就像我现在手头有很多节目,但是我必须做詹仁雄的,尽管这不是最赚钱的。这是我作为一个男人的本能。”其实《康熙来了》也是詹仁雄的节目。当吴宗宪在台上说的时候,詹仁雄就在录制现场。小S似懂非懂,我也因为这期节目看到了不一样的吴宗宪,不一样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吴宗宪之所以是吴宗宪,詹仁雄之所以能成为这么多红节目的制作人,就是因为他们是男人。
所以在室友跟我说听来的W和Z的事情之后,我并没有对W产生坏印象,这是男生之间的荷尔蒙在起作用,这些是男生变成男人的一项必修课。
这件事还不能跟他们两个人说,现在我们班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我是偷偷听说的。
这就是台湾人奇妙的地方
认识台湾是从综艺节目开始的,在《康熙来了》里面,看似无厘头的小S漫不经心的一次次爆料和快人快语,都能透出来台湾社会特有的精神风貌。
这话说起来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