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生只为这一天-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就是《办公室男人守则》,我边读边猜北京的那位爷儿们朋友如果看到这里会作何反应——幸亏这几年除了菜谱,他已经很少接触文字。最后还是慈祥的许老板告诉我,治疗所谓男性气概,正是男性杂志的使命之一,男人已经是一个很过时的概念,对恋恋不舍旧日豪情的爷儿们,最好的治疗就是阉割。
网事知多少
如果没有网络,我可能是心无外骛专攻一门的大师,比如说,赌场概率的精算王。网络让人分神,每天要关心那么多有趣无趣的故事,结果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堕落成无所不知、无所深知、什么事都想插嘴的知识分子。
本周读到的网事有:
“迷信吸食童精可养生祛病,一名79岁老汉竟以令人发指的手段诱惑、胁迫村里男孩供其疯狂猥亵、吸精近5年之久,受害男孩至少13人。”(南方网)老汉是广东汕头人。七十九岁,何等尊荣的年龄。想象中的七九寿翁,应该坐啸烟霞闲吟风月,摒却一切红尘烦恼,皓首只读十三经。这个老汉,不读十三经,只渎十三精——十三男孩的童精。老人们常常痛恨当下的人心大坏,谴责街头那些不知轻重、彩色鹦鹉般的花花少年。那些古惑仔再不地道,也不会像汕头老汉那样猥亵得令人发指。世道太平就要古井不波,古井兴波,必有大祸。你看全中国全世界每年的大恶,哪一件是孩子们干的?作恶的都是老年人成年人。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女作家正副十二钗榜单”。(搜狐网)正榜十二钗是宗璞、王安忆、铁凝、杨绛、霍达、凌力、张洁、张抗抗、残雪、迟子建、范小青、池莉;副榜十二钗是方方、严歌苓、赵玫、毕淑敏、王旭烽、林白、徐坤、徐小斌、叶广岑、虹影、张欣、王海鸰。这一类自作聪明的小炒作,每天如同交通事故一样多,本来不足为奇。我感觉可笑的是文学一类人文领地,怎么能够排得出第一第二,有什么最好次好。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互相无法替代,也不可比较。托尔斯泰瞧不上莎士比亚,无论你赞同还是不赞同托老的意见,只要你读过一些文学经典,就能认知读托无法取代读莎,反过来也一样,读莎无法取代读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中国最明智的格言。
大陆这些女作家大多数成就平平,才识庸陋,拿她们作比较更是毫无意思。我要是为自己的孩子开一张提高文学修养的书单,可以很放心地略去这二十四钗。
张爱玲遗作《小团圆》未读先热。(天涯网)简体字版的《小团圆》出版无期,网络上却早已吵做一团,看过的没看过的都在聊。张爱玲这本小说人人都当成她的自传,涉及人物虽然均已作古,但他们的后人都在,很多情节会让后人觉得没面子,说不定会打官司。所以内地读者想便捷地读到这本小说,大概只能上网看电子盗版。
网络会把很多人培养成看客、说客,慢慢一生走完了,成了人生的过客。
有一种成功叫读书
有一次和一位大官吃饭,席间大官感慨地说:我此生最后一个愿望,就是退休后开一个小书店,好好地读点书。开书店其实也是生意,光读书不做生意书店未必办得下去,大官显然对书业这样的小行当缺乏了解。不过这不是大问题,我理解大官想说的是:一辈子官也做过,世面也见过,想捞的也捞过,再读一点书,人生就毫无遗憾。
平常和一些做生意的老板交往,常常听他们说,忙完了就想静心读点书,家里已经有好多好书,就是没时间去读。书没读,虽然未必有人梅毒那么可怕,但在那些老板的口气里,起码也是完美人生的缺陷。当然,他们永远也忙不完。
和这些大官老板相比,读书人有理由骄傲。读书人从来不会说,我退休以后,准备弄个部长市长当当;或者说,我把家里的书读完了,就去圈地开发楼盘,再收购几家公司包装上市。那些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一直惦记着读书,而读书人不会去惦记官人和买卖人的成功,所以说,读书人比成功人士更成功;读书就是成功。
还有,如果你的工作与读书有关,虽然收入菲薄,还是比一般的首长老板幸福。因为你的工作里有你的喜欢。你的喜欢还能给你带来报酬,那是何等的幸运。那些首长老板们的工作中绝对没有那么多的乐趣,如果没有回报,他们绝不会去写枯燥得要命的报告,不会说那些装腔作势的蠢话,不会去细心研读财务报表,不会去做假账,不会去行贿受贿。他们只是为报酬工作,而你的乐趣也有报酬。你比他们高明。
上面这些话有点玩笑。不开玩笑,读书并没有那么成功,很多东西读书代替不了,不过很多东西也代替不了读书。说得准确点,读书也算一种成功,或者用一用时髦的句型:有一种成功叫读书。
读书赚不到大钱——书中没有黄金屋,你去查一下历年的胡润百富榜,我敢打赌上榜人士里没有一位读过全本《史记》。读书也很难泡到美女——书中没有颜如玉,和读书分子走得很近的女性以及读书界的女性,虽然比二十年前会打扮很多,但总的来讲,她们还是社会各界中姿色最平常的一群。读书并不快乐,做爱时快乐,喝酒时快乐,甚至打架时也会快乐,而读书时不会有多巴胺分泌,绝不会让你high到不行。
读书可以给你带来长久的平静。钱是短暂的,美女是短暂的,快乐也是短暂的,俗人能够得到的长久幸福只有平静。这是读书的最大功德。在书里你可以找到生活的意义,虽然每个人对意义的认同不一样,但各种不一样的意义书里都有。除了意义,书里还有各种有意思的记录,哪怕你受不了任何意义的教导,也能在书里找到现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的乐趣。全世界最有意义和最有意思的事和人,书里都有。如果你会读书,你赚不到大钱但不会很在乎赚钱,娶不到美女仍能善待家里的黄脸婆,享受短暂的快乐,更追求长久的平静。这样的人生,也是一种成功。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砖业
专家被网友写成“砖家”的日子不短了。“砖家”历来有,如今特别多。一百年前没有网络,老百姓管那时候的“砖家”叫“假行家”。“砖家”有两种,一种是让同行蒙羞的妄人,那类“砖家”是个人问题,无关行业。比如医界有虎狼医,但确实也有能治头痛脑热花柳暗疮沉疴恶疾的真国手,所以医生还是个正经的行当。另一类“砖家”就有行业问题,同门兄弟姐妹行事说话普遍不靠谱。家“砖”源于业“砖”,“砖家”从事的就是“砖业”。“砖家”是唬人蒙事的个人,“砖业”是唬人蒙事的行业。“砖业”多了,“砖家”自然更多。目前的情况是,“砖业”方兴未艾五花八门遍及全球。从道理上说,它们应该归城乡建设材料部沙石司统一管理。
美国有个网友看不过眼,一口气举报了当下六大“砖业”,为下一步归口管理摸清情况。这六大“砖业”是股票分析业、美食鉴定业、艺术评论业、警界外罪犯预测业、气象预报业、体育评论业。
撕破“砖家”的专家伪装,撕破“砖业”的专业伪装,可以先从比较真实的专家、专业说起。真的专家专业,应该比常人业外人多一点从事本行工作的优势,起码不能输给常人业外人。以杀手为例(那是一个真正的专业,虽然道德声誉欠佳),虽然他们未必个个要像李小龙一样全身无脂、像泰森一样脖子四方,但至少不能被柔弱的四岁孩童无力的九十老妪一脚踹死。这样的荒唐事,不会发生在专家身上,却肯定会发生在“砖家”身上。
2001年,英国的科学促进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它邀请了三位参与者:一名资深的股票分析师,一名金融占星师以及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参与者每人拿到5000英镑的虚拟货币,然后用这些钱去购买他们最为看好的公司股票。分析师和占星师精心挑了几家公司,小姑娘则把写有公司名称的100张纸片往天上一抛,随手接住4张。当周股市大跌。一周后结账,三个人都有亏损:金融占星师亏了10。1%;股票分析师亏了7。1%,小姑娘亏得最少,只赔了4。6%。为了让实验的效果更有说服力,科学促进会决定将实验的时间延长到一年。那一年全球股市低迷。12个月后,股票分析师赔了46。2%,占星师成绩好一点,亏损6。2%,而已经五岁的小姑娘竟然获利5。8%。瑞典做过差不多同样的实验,五位股票专家对一只叫奥拉的大猩猩,奥拉用投掷飞镖的方式选择股票,结果奥拉完胜五位专家。这件事差不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徒手掐死007一样可笑。
这个故事还不是美国网友提供的,是我在去年出版中译本的《怪诞心理学》中读到的。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就是英国科学促进会实验的主持人。美国网友的帖子里说,70%到85%的美国股票分析师手里的股票跑输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这就是说,这个专业在股市赢钱时比一般老百姓赢的少,输钱时比一般老百姓输的多。专业乎?砖业乎?
谁都免不了犯错。但对真专家、真专业的最低要求是他们的错误不能比常人大,也不能比常人多。中国网友曾经对国内最有名的十几位股评家的言论做过统计,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预测行情的准确率不到50%,最差的才20%多。我可以推荐一个极廉价的专家系统来代替这些股评家,只要花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的硬币,你可以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判断股票的涨落,它的准确率是50%。再回到杀手的例子,一个杀手的失手率是20%,那他肯定是业内的丧家犬;如果他的成功率只有50%,那他不是杀手,肯定是个死过一百次的被害者。
杀手也会找错目标,误伤他人。你要他杀黑狗,他错杀黄狗。但再差的杀手,杀狗时不会错到去杀蚂蚁。而错把蚂蚁当黑狗的故事,在“砖业”界屡有听说。有人把同一种红酒放进两个不同的酒瓶让美食家品尝,一瓶贴着普通的商标,另一瓶贴着法国著名酒庄的商标。美食家的一致意见是:普通商标的酒“寡淡浑浊”,著名酒庄的酒“丰富醇厚”。最有名的故事发生在1964年瑞典哥德堡画展,被画评家誉为画展第一“笔触雄健构图精准”的画家Pierre Brassau,竟然是只猿猴。
有意思的是,当恶作剧揭穿后,画评家依然坚持猿猴的作品是杰作。这是“砖业”最突出的特点。真正的专业人士会认错,真正的“砖业”人士永不认错。因为“砖业”“砖家”的全部成就就是由一系列错误构成。
“砖家”、“砖业”是咱们中国人的讲法。美国人可没有那么文雅。那位署名克里斯蒂娜的网友行文标题是“一团狗屎的专业”。文章用了很多统计数字证明:狗屎专业的见解真的远不如你朴素的直觉和简单的常识。
根据中国的情况,可以对美国网友的“砖业”名单有所增减。“警界外的罪犯预测业”中国还没有。我们这里可以加上两项:两性关系指导业和电视嘉宾业——我在电视嘉宾业里玩过,知道那里的诚信度和真实性有多低。
白天不懂夜的黑
迈克·杰克逊死了。很久以前,他把自己漂染成白人。那一刻,也许已经种下今日的死因,以后多年病痛多次手术滥用药物恐怕都是“漂白”的后遗症。杰克逊“漂白”的动机,可能比他的死因更加扑朔迷离:为了掩盖白癜风的瘢痕,还是出自疯狂的童心,或者要摆脱弱势种族的身份强行进入白人主流文化?当然这一切已经不必费心猜想,让伟大的歌者留住他的秘密吧。现在可以很有把握地说,杰克逊以后,再也不会有黑肤大腕遗憾自己的出身、羡慕白人霸权而改变自己的肤色。杰克逊应该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换成白人肤色的黑人巨星。因为白人已经不吃香了,他们马上要在五色杂陈的民族熔炉中沉沦为少数种族。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美国目前的少数种族:非洲裔美国人、拉美裔美国人、东亚裔美国人、南亚裔美国人将在2042年成为多数种族。在青年人群中,这一变化将来得更早,2023年,白人就会成为18岁以下人口中的少数派。
这条材料抄录自《大西洋》杂志2009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叫《白人美国的末日》,作者叫许华(HUA HSU),一看就知道不是白人。他是一位1977年出生的大学老师兼乐评人。我初读之际心里一惊,许华太像咱们炎黄子孙的名字,难道已经有这样一个中国裔的小鬼,能用那么流畅的英文,在美国顶级杂志上发表重头文章!我想到了敬爱的许纪霖教授,1977年,他肯定已经有了生育能力,而且开始参加中美学术交流,莫非是……我赶紧上网搜索,终于在facebook里找到了许华的照片,略感失望地发现他原来是个穿着黄色T恤的黑人。我这才收起爱国热情,心无旁骛仔仔细细地把文章读了一遍。
许华的文章写得很放肆,没有想过当年还不是2042年,《大西洋》的大多数读者还是白人。他根本不考虑白人读者的心情,得意洋洋地说:人口统计意义上的“白人美国”或许要到2042年才会消失,但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上的“白人美国”当下已经灭亡。有一半肯尼亚血统的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老虎伍兹改变了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的文化,威尔史密斯重塑好莱坞超级明星的形象……最重要的是,新世纪美国文化主要形态和唯一代表就是黑人的嘻哈音乐。嘻哈音乐的国际影响超过美元,在国内更是君临天下的流行之王。有脑子的白孩子发觉白人传统里根本找不到嘻哈音乐这样酷劲十足颠覆反叛的青少年文化,黑人大佬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安慰这些白孩子,让他们不要过分自卑。
许华说,有远见的开明人物早就预见到这种沧桑巨变。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波特兰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夏威夷、休斯敦、纽约市当年已经没有多数种族。五年内,(文*冇*人-冇…书-屋-。电子书)美国最大的加利福尼亚州也将没有多数种族。五十年内,美国全国将没有多数种族。“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人口变化。它给我们的文化注入活力,拓展了我们的世界观。它更新了我们大部分的基本价值,向我们提示美国的真正意义。”
到了今天,这种变化差不多无孔不入无坚不摧无微不至。美国大学的学术建制有一个传统,要给弱势群体弱势文化设立学科,比如很多年以前出现的“汉学”(Chinese Studies)。现在,美国大学里开始设置“白学”(Whiteness Studies),专门研究白人问题和白人文化。目前的课题还不失趣味,例如为什么美国的犹太人都是白种人;为什么美国的白人妇女能生出黑孩子,黑人妇女生不出白孩子,等等。相信用不了多久,新课题会日见实用沉重,诸如白人受歧视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为什么白种人收入比其他种族低、失业率比其他种族高;为什么北京人夸上海人会说“你不像上海人”,黑人夸白人会说“你不像白人”……
“黑道”渐胜“白道”的大势如今真是随处可见。前几天读报,美国有一位资深的电视金牌主持人荣休,退职宴上他不无凄凉地说,几十年前,他刚入电视圈,“那时候,我的头发是黑的,美国总统的皮肤是白的”。
遥想多年以后,美国新一届的总统是庇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