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粹德国史-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是什么时候收到的——午后6 点钟左右是个正确可靠的推测——总之,伦敦的消息使希特勒动摇了。这很可能是英国对他那个“建议”的答复,那个建议的内容这时一定已经送到了伦敦。这就是说,他企图像买通俄国人那样买通英国人的打算落空了。报告送到时施密特博士正在希特勒办公室里,据他后来回忆,元首看完报告之后,就坐在书桌旁沉思起来。
墨索里尼临阵胆怯
他的沉思很快就被罗马传来的同样不利的消息打断了。据施密特博士的描写,这位德国独裁者整个下午都怀着“毫不掩饰的焦躁情绪”等待着意大利领袖的复信。下午3 点钟,汉德逊前脚刚走,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后脚就应召来到总理府,但是这位大使只能告诉元首,他还没有收到罗马方面的回信。这时候,希特勒神经紧张到了极点,他叫里宾特洛甫去用长途电话找齐亚诺谈话,可是外交部长没法找到他通话。于是,施密特说,阿托利科就被“不大客气地”打发走了。
若干天以来,希特勒不断收到罗马方面传来的报警消息,说他的轴心伙伴可能在他进攻波兰的紧要关头抛下他不顾。这个情报不是没有根据的。齐亚诺在8 月11日到13日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举行了那场使他幻想破灭的会谈后,一回去就着手撺掇墨索里尼抛弃德国人,他的这种活动没有逃过罗马德国大使馆严密监视的耳目。这位法西斯外交大臣的日记,详细地记载了他力图说服意大利独裁者认清大局,及时避免被希特勒拖入战争的种种经过。8 月13日,齐亚诺从伯希特斯加登回来,当天晚上马上就去晋见领袖,这一条约附有一份秘密议定书,其中声明,条约第一条所提到的两国如遇需要实行军事互助以对付其侵略的那个“欧洲强国”指的是德国。由于这一规定,才使英国政府在苏联红军与德国人合谋侵入波兰东部的时候不致于有必要采取向苏联宣战这一严重的步骤。
向他报告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经过之后,'552' 就试图说服他的上司,“德国人已经背弃了我们,欺骗了我们”,并且“正在拖着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冒险”。
领袖的反应变化无常' 那天晚上齐亚诺在日记里写道'。起初,他同意我的看法。隔了一会他又说,为了信誉关系,他必须同德国人并肩前进。最后,他表示他要把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作为他的一份战利品。
8 月14日——我发现墨索里尼忧心忡忡,于是便毫不迟疑地想尽一切方法极力挑起他心中可能对德国人抱有的反感。我说他的威望已减,他所扮演的是个次要的二等角色。最后,我给他看一堆文件,证明德国人在波兰问题上对我们言而无信。两国同盟所根据的前提条件现在已经被他们否定了;他们既然背信弃义,我们就应当抛弃他们,不必有所顾虑。但是墨索里尼仍然顾虑重重。第二天,齐亚诺为这个事情同墨索里尼彻底谈了6 个小时。
8 月15日——领袖……已经相信,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德国人走。但是……他要有一个时期作好准备才能和德国人决裂……他越来越相信,民主国家一定会打的……这一回就意味着一场大战。而我们却不能卷入战争,因为我们的困难处境不容许我们这样做。8 月18日——上午与领袖谈了一次话。他还和往常一样三心二意。他仍然认为民主国家有可能按兵不动,德国人会做成一笔大有好处的便宜买卖,他不愿看着这笔买卖不能插上一手。同时,他还怕希特勒会发火。他相信,废除同盟条约或类似的行动可能使得希特勒丢下波兰问题而同意大利算账。凡此种种考虑,弄得他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8 月20日——领袖突然变了卦。他要在这场迫在眉睫的冲突中不惜任何代价地支持德国……墨索里尼同我和阿托利科进行了商谈。' 那位大使已从柏林回罗马述职。' 大意是:现在要背弃德国已经为时太晚了……全世界的舆论都会说意大利胆怯……我试图争辩,但已无济于事。墨索里尼顽固地坚持他的看法……
8 月21日——今天,我把话说得很明白……我一进屋,墨索里尼就肯定地说,他决心和德国人同进退。“领袖,您不能这样做,万万不能这样做……我到萨尔斯堡本来是去商定共同行动的方针的,但是我所碰到的却是一项Diktat' 绝对命令'。背弃盟约的是德国人而不是我们……撕了那个条约吧!把它扔给希特勒!……”
这次谈话的结果是,让齐亚诺去和里宾特洛甫安排第二天在勃伦纳山口举行会谈,并且通知他,意大利将置身于德国进攻波'553' 兰所挑起的冲突之外。中午时分齐亚诺给里宾特洛甫打电话,等了好几个钟头都没有来接,但是到下午5 点30分的时候他终于来接电话了。纳粹外交部长表示,勃伦纳会谈通知得这样仓促,他不能立刻作答,因为他“正在等候莫斯科方面的一份极为重要的电报”,要过一会儿再给齐亚诺回电话。晚上10点30分,他回电话了。
8 月22日——昨晚10点30分,新的一幕开始了' 齐亚诺在日记上说'。里宾特洛甫打电活告诉我,他希望在因斯布鲁克而不在国境线上和我会见,因为会后他就要动身到莫斯科去同苏联政府签订一项政治协定。
对于齐亚诺和墨索里尼来说,这是一个新闻,而且是最为惊人的新闻。他们认定两国外长的会晤“已不再适宜了”。他们的德国盟友不让他们知道德国和莫斯科进行的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现了对他们的轻视。
这位领袖的犹豫动摇,齐亚诺的反德情绪,以及意大利可能背弃《钢铁盟约》第三条所规定的义务,即缔约一方一旦“卷人同另一国家的敌对行动中”时另一方就自动参战,在8 月22日里宾特洛甫动身到莫斯科去以前,柏林方面就已经知道了。
8 月20日,意大利驻柏林代办马西莫·马吉斯特拉蒂伯爵到外交部拜会威兹萨克。这位国务秘书在一份秘密备忘录里告诉里宾特洛甫说,那位伯爵向他透露了“意大利人的心情,虽然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但是我认为肯定必须加以考虑。马吉斯特拉蒂引起威兹萨克注意的是,既然德国没有遵守盟约中规定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紧密联系和进行磋商的条款,而且又把它和波兰之间的冲突完全看作德国一国的问题,“这样德国就自己放弃了意大利方面的武装援助”。因此,如果事情的发展同德国的看法相反,德国同波兰的冲突竟然发展成为一次大战,意大利就会认为同盟的“前提条件”已不再存在。一句话,意大利在寻找脱身的借口。
两天以后,8 月23日,柏林又收到汉斯·格奥尔格·冯·马肯森大使从罗马发来的警告。他写信给威兹萨克,报告了一些“幕后”情况。根据缴获的这封信上威兹萨克亲笔写下的批语,这封信已“呈交元首”。这封信一定使希特勒打开了眼睛。马肯森在报告中说,墨索里尼同齐亚诺和阿托利科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谈以后,意大利的态度是:德国如果进攻波兰,就破坏了《钢铁盟约》,因为这盟约的基础是双方同意在1942年以前不投入战争。而且,同德国的看法相反,墨索里尼相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和法国都会出面干涉,“而且过不了几个月,美国也会出面干'554' 涉”。当德国在西线处于守势的时候,法国和英国据这位领袖看来,就会倾全力攻打意大利。在这种情势下,意大利将不得不首当其冲,承受战争的全部重担,以使德国有机会在东方收拾残局……
希特勒考虑了这些警告之后,终于在8 月25日上午给墨索里尼发去一封信,怀着越来越焦急不安的心情等回信足足等了一天。头天夜里里宾特洛甫向元首详细陈述了他在莫斯科所取得的胜利,半夜刚过不久的时候,他“在元首的指示下”给齐亚诺去了个电话,把“由于波兰的挑衅所引起的极端严重的局势”通知了对方。”威兹萨克有一则笔记透露出,这次电话的用意在于“使意大利人没有借口说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到8 月25日午后3 点30分,马肯森大使在罗马威尼斯宫把希特勒的那封信交给墨索里尼的时候,这位领袖才知道德国人对波兰的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希特勒的看法不同,他肯定相信英国和法国会立即参战,这会给意大利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为意大利的海军不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对手,而它的陆军又不堪法国的一击。马肯森晚间10点25分发给柏林的急电描述这次会见的情形说,墨索里尼当面把这封信仔细地看了两遍以后声称他“完全同意”德苏条约,他认识到“同波兰的武装冲突已不再能避免”。最后——马肯森报告说,“他特别强调这一点”——“他将尽一切力量无条件地站在我们这一边”
但是,这位德国大使并不知道,这位领袖写给元首的信里却不是这样说的。这封信是由齐亚诺匆匆地用电话传给已经回到柏林任所的阿托利科的,阿托利科“大约在午后6 点钟左右”到总'555' 理府亲自把信交给了阿道夫·希特勒。据当时在场的施密特说,这封信就像一颗炸弹一样打击了元首。墨索里尼在表示了他对德苏条约的“完全同意”和“对波兰问题的谅解”之后,就掉转话头,言归正传。他写道' 信中的着重体是他自己用的' :至于在一旦发生军事行动时意大利的实际态度,我的观点如下: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冲突又是局部化的,那么意大利就会根据德国的要求提供一切的政治援助和经济援助。
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后者的盟国又向德国展开反攻,那么我事先通知您,鉴于目前意大利的战争准备状况,我觉得最好在军事行动方面不采取主动行动。关于意大利的战争准备状况,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而且及时地告诉过您,元首,也告诉过冯·里宾特洛甫先生。不过,如果德国能立即把军事物资和原料交给我们,以便抵抗法国和英国主要是针对我们的进攻,我们就可以立即参战。
在我们历次的会谈中,战争都预定在1942年;到那时候,按照预先协商的计划,我在陆、海、空三方面将准备就绪。
我还认为,意大利目前已经采取的纯军事措施以及以后将采取的其他措施,都会在欧洲和非洲牵制住数量可观的法国和英国的兵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忠实的盟友,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把全部真相如实奉告,并且事前把实际情况通知您,否则将会给我们双方带来不愉快的后果。这就是我的看法。由于我必须在最短期间召开最高级政府机构会议,我请您把您的意见告诉我。
墨索里尼'556' 因此,虽然俄国已经稳在囊中,成为友好的中立国而不参战,但是和德国签订了“钢铁盟约”的盟邦却脱身出去,而且这种情形正好是出现在英国由于同波兰签订了抵抗德国侵略的互助条约而不可挽回地承担了义务的那一天发生的。希特勒看完来信之后告诉阿托利科说,他将立即复信,然后就冷冰冰地把这位意大利使节打发走了。
阿托利科走后,施密特博士听到希特勒愤慨地说:“意大利人又要玩1914年的那一手了。”当天晚上,总理府里到处是责骂这个“背信弃义的轴心伙伴”的不客气的话。但光是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按预走的时间表,再过9 小时德国的陆军就要对波兰发动猛攻了。因为现在已经是8 月25日午后6 点30分,而计划规定,入侵行动将于8 月26日拂晓4 点30分开始。面对着来自伦敦和罗马的消息,这位纳粹独裁者必须立刻作出决定,是仍然按照原订计划进攻呢,还是推迟或者干脆取消进攻。
施密特陪着阿托利科走出希特勒书房时,同急急忙忙跑来见元首的凯特尔将军撞了个满怀。几分钟之后,这位将军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兴奋地对他的副官叫道:“进攻的命令又得延期了!”
被墨索里尼和张伯伦逼到墙角的希特勒,已立刻作出了决定。哈尔德在日记里写道:“元首受到极大的震动”,随后又写道:下午7 点30分——波兰和英国之间的条约已经批准。敌对行动没有开始。一切军队调动必须停止,即使已到了边境也必须停止,如果不可能及早停止的话。
下午8 点35分——凯特尔证实此事。卡纳里斯说:对英法的电话管制解除了。证实了事态的发展。
德国海军记事册对进攻延期的记载更为简明,并且还提出了原因:战后从德国外交部档案中发现的墨索里尼这封信件的德文译本中,也就是我在这里所用的文本中,“德国”一字被勾掉了而在上面用打字机打上了“波兰”的字样,于是念起来就成为“如果波兰进攻……”但是在意大利政府战后公布的意大利文原本上,这段话却是“SelaGermaniaattaccalaPolonia”' 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令人惊奇的是,甚至收藏在他们政府档案中的秘密文件,纳粹也要加以篡改伪造。8 月25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已经开始进行的“白色方案”将于20点30分' 下午8 点30分' 停止。'8月25日中午获悉英波订立互助条约。又获悉意大利领袖通知,他将信守盟约,但要求大量供应原料。' 纽伦堡的主要被告中有3 名被告在诘询下各自对延期进攻作了说明。里宾特洛甫说,当他听到英波条约的消息并且“听说”“正在对波兰采取军事步骤”' 他仿佛一直不知道有进攻波兰那回'557' 事似的' 以后,他就“立刻”去找元首,力劝他取消对波兰的入侵。“元首立刻就同意了”。这当然完全是鬼话。
凯特尔和戈林的供同至少看来还比较诚实。凯特尔在纽伦堡法庭上追述当时情况说:“我突然被叫到总理府会见希特勒,他对我说:“立刻停止一切行动。马上把勃劳希契找来。我需要时间进行外交谈判。’”
戈林在纽伦堡一次预审提讯中也证实,直到这时候,希特勒还相信他能够谈判出一条摆脱绝境的出路来。戈林说:就在英国向波兰正式提出保证的那一天,元首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已经下令停止执行进攻波兰的预定计划。我问他这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他说,“不是永久的。我必须看一看能不能避免英国方面的干预”。
墨索里尼在最后一分钟发生变卦,对希特勒固然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从上述证词中显然可以看出,促使这位德国领袖推迟进攻的因素中,比较有力的因素还是英国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这一行动。然而奇怪的是,当天汉德逊大使曾经再次向他提出警告说,一旦波兰受到攻击,英国将参战,并且英国这时又已经在正式条约中庄严地宣布了这一保证;在这之后,他居然仍旧像他对戈林所说的那样,相信自己能够“避免英国方面的干预”。这大概是他根据过去同张伯伦在慕尼黑打交道的经验,以为只要能安排一条出路,这位英国首相就会再次屈膝投降。但是仍然令人不解的是,像他这样一个人,原先对外国政治曾表现出很有洞察力,居然不知道张伯伦这个人和英国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毕竟全都是希特勒自己一手造成的。要在8 月25日晚上叫德国军队一下子停住,是颇费周折的事情,因为许多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在东普鲁士,取消进攻的命令直到晚间9 点37分才送达贝茨尔将军的第一军。在几个军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急忙追上先头部队之后,才算止住了部队的前进。南面的冯·克莱施特将军那一军的摩托化纵队,在黄昏时分已经逼近波兰边境。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