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上次吕万回来我刚好不在台南,现在听说他又去了吕宋,不知道他的身体如何了?”王安品了口茶,然后开口问道。相比十几年前,王安明显老了许多,本来黑多白少的头发却已经白了大半,身材倒是胖了一些,但是脸上的皮肤上却多了一些皱纹,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一些。
李愔听后叹了口气道:“想必王傅也已经知道吕万断了一条腿的事,现在他的身体倒是恢复的不错,不过想要完全恢复,最好还是休养一段时间,冯石介那边的松树高原是个休养的好地方,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也大都在那里,所以吕万他们就全都去了吕宋!”
“唉,吕万这次的损失的确惨重,而且他少了一条腿,估计以后不能再跑船了,这对于航海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王安也是叹了口气道。身为大齐的首相,他自然知道吕万对大齐做出的贡献,别的不说,光是对方发现的澳洲和美洲航线,每年都能为大齐的国库带来巨额的收入。
只是李愔听后却是微笑的摇了摇头道:“王傅有所不知,吕万这次虽然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但却没有放弃他的航海梦想,上次我宴请他时,他就已经表示,在将身体养好后,他将再次带领船队出海,虽然少了一条腿,但他的脑子还在,指挥船队航行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安听完也露出一种佩服的表情,击节赞叹道:“好!好一个百折不挠吕船长,难怪他能屡次完成陛下的嘱托,发现数条新航线,光凭他这种精神就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李愔也是微微点头道:“吕万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航海人才,上次他和三哥去罗马时,咱们还没有立国,以前也不好对他有什么太大的封赏,不过光凭他发现澳洲和美洲的航线,以及第一时间带回来许多的经济作物这一条,就足够封爵的,只是我现在一直拿不准,该给他封赏一个什么样的爵位?”
“封爵?”王安听后一愣,紧接着脸上闪过一种震惊之色。在大齐立国之后,李愔仿大唐的爵位制度,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品爵位,然后按照功劳大小,分封手下的群臣,比如像王安、陆洪、陆青和苏定方等这些元老级大臣,全都得到了公爵。
在这五品爵位之上,还有一个王位,不过王位只能分封给皇子,而在李愔的几个儿子中,也只有长子李启到了封王的年纪,再加上他的小名为澳洲,因此被封为澳王。不过大齐的王位与大唐的差不多,实行的都是虚王制,不像汉朝的王位手握当地的军政大权。比如像李启这个澳王,名义上整个澳洲都是他的封地,但其实并不怎么管事,澳洲的政务也由各级官府管理。
“陛下,自古以来,爵位一般都是分封给朝中的大臣,吕万虽然立有奇功,但毕竟不是朝廷的官员,若是赐予爵位的话,老臣怕此先例一开,日后什么样的人都可能被封为爵位,这会不会造成我们大齐的爵位太滥的后果?”王安有些谨慎的向李愔劝道。
不过李愔却是大手一挥,一脸满不在乎的道:“王傅此言差矣,其实在我眼中,无论是朝堂上的官员,还是那些遵纪守法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我大齐的一员,虽然岗位有所不同,但却都在为我大齐做着贡献,只要他们做出的贡献足够大,那么就有封爵的资格。”
李愔说到这里时,看了一眼王安接着又道:“比如像吕万,他发现澳洲和美洲的航线,打通了大齐与这两大洲之间的通道,这种贡献之大,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少数几人能和他相比,因此朕不会吝啬一个小小的爵位,日后若是有其他的人能在贡献上与吕万比肩,那么朕也会分封给对方一个爵位!”
听到李愔不但决定给吕万封爵,而且还打算将爵位的封赏范围扩大,不再仅仅局限在官员之中,这让王安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自古以来,爵位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现在李愔将爵位赐与平民百姓,那岂不是乱套了吗?
不过王安不愧是大齐的首相,同时也是在思想上最接近李愔的人,只用了片刻就镇定下来,同时也想明白了李愔此举的深意。大齐是一个以商立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大工商业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李愔将分封爵位的对象不再拘泥于官员,那么如此一来,日后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工商业主成为大齐的贵族,这肯定会极大的激发那些工商业们的热情,同时也将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了大齐的战车上。
想到这里,王安长舒了口气道:“陛下深思熟虑,实在让老臣佩服,给官员以外的人分封爵位实在影响太大,估计也只有陛下这种开国之君才能推行下去,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分封爵位的人选最好要慎重选择,否则若是让一些身有劣迹的人得到爵位,恐怕会对陛下的声望造成打击!”
“嗯,这个朕自然明白,爵位不同于官职,它只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荣誉称号,虽然手中没有实权,但却比官职更加注重个人的名声与威望,因此朕会让人好好把关,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只会选几个像吕万这种,在各个行业都是拔尖的人赐爵!”李愔看到王安明白自己的意思,也是十分欣慰的点了点头道。
不过紧接着吕万的眉头一皱,忽然想到一件事道:“陛下,给平民分封爵位对我大齐来说,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您想过没有,这件事大唐会有何反应?”
第六百八十一章 受压制的商业
“大唐?”李愔听到王安的话有些不明所以,“封爵是我大齐的内政,关大唐什么事?”
不过王安却是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的茶杯道:“陛下的话只说对了一半,若是放在以前话,给一些贡献颇大的平民赐予爵位的确是我大齐的内政,哪怕是大唐也无权干涉,但是陛下有所不知,昨天我收到长孙大人发来的一道公文,内容是关于两国商人流动差异的问题。”
“哦,房相去世后,长孙无忌就成为父皇之下的第一人,他的公文可是分量十足,不过这个‘商人流动差异’是什么意思?”李愔听到这里,露出一副十分感兴趣的表情道。
本来就是李愔不问,王安也打算找个时间,将长孙无忌公文中的内容向他转述一遍,只是因为昨天才收到,所以还没来的及,现在刚好和李愔闲聊到这个问题上了,所以王安也就将所谓的商人流动差异解释了一遍。
严格意义上的商人,是指那些不从事生产,只负责买东卖西,从中赚取差价的人。不过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转而投资工业,开办各式各样的工厂,另外还有些人投资种植园,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牟利,因此这些工业主和种植园主们也可以算是商人的一分子。况且相当多的商人都是横跨数个领域,不但自己开工厂或种植园,同时也负责销售,因此商人的定义已经扩展了许多。
说起来大唐立国多年。人口也是大齐的数倍。而且当初李愔也是在大唐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直到十几年前才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台湾和南洋等地。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唐的工商业都应该比大齐要强才对。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李愔还没有立国之时,他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大唐,台湾和南洋等地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工商业发展上,却是一日千里,现在除了像丝绸、瓷器等一些传统行业无法与大唐相比外。另外像钢铁工业、纺织业、玻璃工业等新兴产业,却都已经反超大唐。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倒不仅仅是因为李愔自己发展的原因,而是好多大唐商人在见识到台湾等地的开放与自由外,就将大唐的一些产业慢慢的向外转移,开始时还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一长。那些从大唐转移出来的产业就相当恐怖了,直接造成了台湾等地的工商业以爆炸式增长,而大唐的工商业却是不增反减。此消彼长之下,大齐的工商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超过大唐也就不奇怪了。
本来大唐对这个问题还不怎么重视,但是在李愔立国称帝后,大齐一下子就和大唐平起平坐。而且李愔也办起了一份名为《大齐日报》的官方报纸,每年都会在报纸上公开上一年的财政收入与支出,以便让百姓监督行政机构的能力。也正是通过报纸,大唐才忽然发现,原来大齐每年的财政收入比他们还要高。
对于这种情况。长孙无忌等人开始时也想不明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唐的商人流失,很多商人都是在大唐起家,但现在却都搬到了大齐居住,同时他们的产业也慢慢的向大齐转移。
也正是搞清楚了这一点,所以长孙无忌才给王安发来一道公文,里面说的内容就是关于大唐和大齐两国商人相互之间的流动性,而且还特意点出,虽然每年有许多大齐的商人到大唐做生意,但是很少有人会留在大唐,反而大唐的商人去大齐做生意,十人中倒是有六七人都会慢慢的迁移到大齐。
说起来长孙无忌的这道公文,语气虽然十分客气,但是言语之间却有些指责大齐的意思,估计是他们看到每年有这么多的大唐商人流失,从而极大的影响到他们的税收,所以心中也有些不平,只是顾忌到两国的关系,所以才没有明着指责。
李愔听完长孙无忌公文的内容后,却是露出一个轻笑道:“王傅,长孙无忌不会无缘无故的送来这么一个指责的公文,他肯定还提出什么要求吧?”
对于长孙无忌,李愔是再了解不过了,虽然以前在长安时,他与对方接触的不多,但是李愔却是知道,长孙无忌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本身的确十分有才能,要不然也不会接替房玄龄的位置。现在他既然看出大唐的工商业出了问题,那么肯定会想办法解决。
“陛下英明,长孙大人在公文的最后,的确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王安说到‘小小’两个字时,故意加重了语气,同时脸上也露出一种古怪的神色。
“等一下,让我猜猜!”李愔这时忽然打断王安道,只见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这才露出一个微笑道,“想要解决大唐的商人流失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善大唐国内的经商和居住环境,不过这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第二则是让我们大齐配合,限制大唐商人在大齐的定居,我猜长孙无忌肯定会选第二个!”
“哈哈哈~,陛下果然英明,长孙大人的确是提出要求,希望我们能做出一些限制,以减缓大唐商人流失的速度。”王安大笑着说道。每次他与李愔谈话时,都会感觉十分舒服,因为无论他说什么,李愔都能很快的理解,甚至直接猜出结果,这让他节省了不少力气。同时王安心中也在暗想,若是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员也能个个都像陛下一样,那他这个首相可就轻松多了。
李愔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几声,接着开口问道:“既然长孙无忌提出这个要求,王傅准备如何答复他?”
王安听后则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虽然我很理解长孙无忌的处境,不过我们大齐是以商立国,在政策上也比较倾向于商业发展,各行各业都比大唐要发展的快,商人在我们大齐也能更好的获得利润,这点大唐明显落后于我们,商人逐利而行,他们愿意留在大齐而不回大唐,这是他们的自由,若是我们在这点上做出限制的话,不但违背我们的国本,而且还会引起一些商人的不满,所以长孙无忌的要求绝对不能答应!”
李愔听完也是点了点头,商人流失本来就是大唐本身出了问题。当初他在大唐时,就努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李愔就十分敏锐的发现,在大唐国内,虽然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李世民的开明,使得工商业出现一种兴盛的局面。
但是大唐毕竟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传统儒学出身的官员也都围绕着农业为中心,所以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制,这种压制也并不完全是人为的,与制度、观念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想要改变大唐各方面对工商业的压制,必须对大唐各方面时行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只是这种改革必然牵扯到各个方面的利益,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就算改革成功,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当初李愔就是没把握对大唐进行这种改革,所以才远走海外,赤手空拳打下了大齐这片江山。因为对李愔而言,改革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远比他建立一个新国家要大的多。
相比大唐国内势力交错的情况,大齐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一切全都是李愔和手下的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打下了以商立国的基础,国内的商业氛围十分浓郁,价值观与大唐国内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哪怕是一个食古不化的儒家老夫子,在这种环境中只了时间长了,也会完全被同化掉,这就是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陛下,以老臣观之,大唐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虽然有不少商人迁到了咱们大齐,但也有一些商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守在大唐,他们对朝廷和其他方面对商业的压制十分不满,甚至有时候在报纸上都能看到一些怨言,若是大唐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恐怕长时间积累下来,会引发一场不小的乱子!”
王安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以他对大势的了解,已经极有前瞻性的看到大唐可能引发的问题。
李愔听后也是赞赏的看了王安一眼,然后开口道:“大唐需要一场变革,这点父皇他也十分清楚,只是他的年纪大了,而且思想上也有些阵旧,无法适应变革的需要,所以对于这场变革,父皇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王安听到这里却是吓了一跳,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评价李世民。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大齐,所有百姓都承认李世民都不愧是一代雄主,不但创建了大唐的鼎盛局面,而且还有几个了不起的儿子,只是李愔做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说出这些话实在有些奇怪。
看到王安吃惊的样子,李愔为禁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上面的话并不是他说的,而是李世民给他的一封信中,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在这封信中,李世民还对李愔提出一个相当困难的要求。
第六百八十二章 长孙无忌的私心
大唐现在的国内情况,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大唐急需一场社会变革,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将生产力完全的释放出来。
当然了,上面谈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全都是哲学方面的,李世民和李愔未必懂这些,甚至就算是懂,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不过他们身为帝王,却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大唐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否则将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只是李世民的年纪大了,思想也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他也知道自己无力推动这场变革,只得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的继承人李治身上,只是李世民对李治并不放心,因此就给李愔写信,让他一定要帮助李治,完成这场关系到大唐生死存亡的变革。
这件事李愔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不过今天却对王安讲了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王安身为大齐的首相,日后李愔想要帮助李治,必定需要王安的大力配合,所以事先给他提个醒,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以免到时出什么差错。
只是王安考虑到这件事牵扯太深,大唐的太子李治他也见过,感觉对方不像是能承担这种大任的人,因此他担心万一在改革时真的出现什么差错,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