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李承乾谋反这件事,最生气的应该是李世民,而最伤心的,自然就要数长孙皇后,做为李承乾和李泰的母亲,她对于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早就看在眼里,只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这个当娘的,偏向哪个都不好,只能在中间尽力调解。但正所谓儿大不由娘,李承乾和李泰都已经是成年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皇位只有一个,他们两个却都想要,所以只能用尽全力的去争取,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皇后在中间的调解却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顶多延缓一下两人撕破脸皮的时间罢了。
只是让长孙皇后也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大儿子竟然有胆量谋反,而且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在刚听到这个消息时,长孙皇后一下子晕倒在地,甚至本来后还不敢相信这件事竟然是真的,直到见到李世民,亲耳从丈夫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才终于正面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李承乾想到母亲,心中也有些悔恨,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与自己一母同胞的李泰,脸上的那丝悔恨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转而变成一种刻骨的怨恨,同时口中也阴沉沉的自语道:“我的好四弟啊,为兄这次落难,整个大唐最高兴的,恐怕就要数你了吧!”
李承乾猜得不错,他这次谋反事发后,李泰是自己府上高兴的大笑不止,高叫着天助我也,不过高兴归高兴,李泰在外面可没有表露出来,特别是在老爹李世民面前,更是装出一副沉痛的样子,甚至还假惺惺的替大哥说情,希望父亲看在父子之情上,可以饶过大哥一命。
对于李泰的这种态度,李世民也不知道是真没看出来还是假装没看出来,反正他显得十分感动,为此还特别夸奖了李泰,说他顾念兄弟之情,结果惹的李贞、李治等几个小的都在背后腹诽不已。
李承乾谋反一事证据确凿,相关人等大都也已经认罪,唯有侯君集军功卓著,别人不好审问,李世民也念在对方于国有功,所以不想让他被人审问,所以就亲自去见了对方,结果侯君集一开始还死不认罪,直到后来李世民让贺兰楚石对他当面对质,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早在之前就已经认罪,而且还主动交待了许多事,相当于后世的污点证人,所以他这一出面,这才让侯君集哑口无言,终于承认参与了谋反之事。
随着侯君集的认罪,太子谋反案也终于最后定案,再无翻身的可能。最后参与谋反的侯君集、杜荷、赵节等人全都被处死,汉王李元昌也是参与者之一,但是李世民念在对方是自己的兄弟,所以想要免除他的死罪,但没想到却被高士廉和李绩等人反对,结果最后被赐死,算是落了个全尸,同时汉王的爵位被收回,全家被贬为庶人。
纥干承基因为主动举报,所以被免除一死,而且还被任命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算是升官晋爵,只是他这个都尉做的并不痛快,身边的同僚都看不起他,甚至还故意排挤他,结果一辈子也没能再升官。
另外除了这些参与谋反的人外,其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东宫属官根本对谋反之事一无所知,比如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不过他们做为辅佐太子之臣,身负着教导太子的责任,现在太子做出谋反之事,他们也有责任,所以大部分都被贬了官,只有张玄素等少数几人因为时常劝谏,所以才被免于处罚。
太子党羽被清算之后,最后就剩下太子李承乾还没有被定罪,说起来也有些可笑,谋反的主犯还好好的在东宫里呆着,可是一帮从犯却杀的杀贬的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朝堂上为如何处置李承乾的问题,而吵翻了天,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谋反是罪无可恕,无论什么人都要被处死,哪怕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太子虽然有谋反之意,但却并没有真正谋反,所以可以法外开恩,免除一死,不过太子之位却是要收回,而且还要给予相应处罚。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平时虽然不喜欢对方,但这时候却也不想让这个外甥身死,否则他妹妹长孙皇后还不知道会有多伤心。
对于这两种观点,李世民自然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毕竟他本来就是个护短的人,当初最不喜欢的儿子李佑起兵造反,他也没杀了对方,现在这个从小就受自己器重的大儿子也犯下相同的过错,难道就因为他太子的身份,就要被处死吗?
不过李世民虽然不想处死儿子,但却又不好明着支持长孙无忌,所以只好就这么拖着,最后那些要求处死太子的人也看出这里面的玄机,再加上又实在不好再拖着了,所以只得妥协。最后结果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并且被贬为庶人。
本来李世民还想故伎重施,也把李承乾给送到李愔那里,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认为废太子不能离开大唐境内,以免再出什么事端。不过李世民的脑子转的倒挺快,大臣不让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里,结果他立刻改口,把这个大儿子发配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那里是大唐的国土,而且现在归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滩,发配到那里也勉强说得过去。
随着李承乾被发配到上海,整个谋反案也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件事虽然结束,却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开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该由谁继承?
本来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初就属李泰和李承乾争位争的凶,现在李承乾被贬,那么太子这个位子,理所应当落到李泰头上,至少李泰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事情并不像李泰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承乾被贬后,虽然他百般表现,父亲李世民也的确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却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对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满意,虽然李世民身为皇帝,但太子日后还要靠这些臣子辅佐,所以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李世民对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一事上,表现出几分犹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议论纷纷,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将远在泗沘的李愔召回来,由他接任太子,毕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哥哥,李愔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他们要强的多。
虽然当初李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争位,但现在情况特殊,将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门贵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连民间也会鼎力支持,可以说只要李愔一回来,现在因太子谋反而动荡的朝政和人心就会立刻安定下来。
李世民对于召回李愔的建议也十分心动,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众多儿子之中,李愔无疑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可能对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感兴趣,哪怕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主动要求,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谋反事发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通过飞鸽传书,远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这个消息。只不过他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忽然长叹一声,语气幽幽的低声道:“大哥啊大哥,看来你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第四百零四章 李愔的态度
金秋九月,正是湖中鱼肥之时,泗沘城王宫的后苑之中,坐落着几池面积不小的湖水,这段时间没事之时,李愔就会驾着小船,在湖面上垂钓,以前他钓鱼的技术极差,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与学习,倒是上涨了一大截,再加上湖中鱼也多,所以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殿下,这湖中的鱼虽多,但是与长安王府内的那个小湖相比,却还是有些差距,至少王府里的鱼要比这里肥的多。”王安将一条上钓的鲤鱼取下,一边放到旁边的水桶里一边笑着对李愔道。
王安将倭国的大体局面稳定下来后,就将剩下的事交给其他王府官吏了,毕竟李愔现在地盘扩张太快,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人管理,只靠他和陆洪、赵复等几人可管不过来,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尽量将一些事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希望以此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来。
李愔听到王安的话却是大笑道:“王傅你也太贪心了,长安王府里的鱼都是让王妃给喂肥的,不过那边王府不比这里的王宫,光是这后苑之中,就有五六个湖泊,王妃虽然喜欢养鱼,但却也没时间把几个湖的鱼都养了,所以这湖里的鱼虽然不比长安的肥,但却也是野生的,味道要比那家养的强一些!”
李愔说完之后,仍然十分专心的钓鱼,不过旁边的王安却满腹心事的看了他一眼,发现李愔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时,目光中也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正在这时,李愔忽然感觉手上的钓杆一沉,鱼已经上钩了,而且从手上的力道感觉,这鱼还不小。当下急忙站起来,然后顺着鱼的劲道慢慢收线,不一会的功夫,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鱼就被提到了船上。
这时王安也跑来帮忙,两人一起把鱼从钩上取下,然后放到桶里,黑鱼是种食肉鱼,肉质十分鲜美,李愔并不怎么喜欢吃鱼,不过这种黑鱼却还是能吃一些的。
王安看到李愔钓到的是条黑鱼,也露出一脸笑容道:“殿下今天的手气真好,竟然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黑鱼,说起来能把黑鱼做得好的,还要数长安城曲江池畔的一家老店,虽然那家的店面不大,而且店中也只有店主一家三口在操持,不过那店主却有一手烧鱼的好手艺,若是这黑鱼能让他操弄一番,必然是难得的美味,只可惜现在相隔万里,再难到曲江池畔品尝那新鲜的肥鱼了!”
听到王安的感慨,李愔终于从中听出了一些其他的意味,略一思量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当下大笑道:“王傅,你今天几次说话都往长安方面引,若是陆洪他们也就罢了,难道连你也想劝我回长安争那个皇位吗?”
自从李承乾谋反的事传到泗沘后,李愔手下的那些人一下子来了精神,虽然当初李愔主动提出退出皇位之争,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太子因谋反被废,剩下的一个魏王却不得人望,再加上朝野上对李愔的呼声极高,若是他能在这时候赶回长安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得到太子之位。
也正是出于这种打算,文官以陆洪和赵复为主,武将则以苏定方、陆青为主,远的上书阵情,近的当面劝说,虽然说的都十分婉转,但是意思都是一样,就是希望他能考虑一下回长安的可能,毕竟若是真的得到太子之位,那就是日后的大唐皇帝,而他们这些人,将来更是有着更加远大的前途。
不过李愔却是自家有苦自家知,他可不想回去困守在长安城中,哪怕真的坐了皇帝,可想要实现他的理想,就必须先对大唐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以大唐的广阔,若是他想要完全改革成功的话,这辈子的时间也不知道够不够用,更别说在改革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一不小心的话,可能连皇帝的位子都坐不稳,所以若非被逼到最后一步,他是绝对不会去坐大唐的皇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愔对于下面这些人的劝说,一向都是含糊其辞的搪塞过去,而陆洪这些人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明白,所以也没有办法,不过前两天,陆洪和虎力等人去见了文心,希望让她劝说李愔,不过文心对这种事并不上心,只是和李愔提了一下,见李愔没正面回答后,也就不再提了。
不过萧皇后却不知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几天一直明里暗里的提醒他回长安,李愔又不好明说不去,无奈之下只得躲着萧皇后,所以这几天只要有一空,他就泛舟湖上钓鱼,没想到今天王安主动来陪自己,竟然也有意往长安的话题上引,按说王安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理想和处境的人,最不应该劝自己回长安才是。
王安一听李愔的话却也是苦笑道:“殿下,现在王府属官无论文武,都在极力劝说您回长安一趟,我身为王傅,若是再无动静的话,那日后可就不好相处了。”
王安的话一出口,李愔立刻露出了解的神色,王府中人人都在劝他,王安身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且还是身具教导之责的王傅,自然应该在这时候表个态,否则若是表现的太过特立独行的话,那日后就不太好相处了。
不过王安看到李愔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时,紧接着又说道:“另外长安为了立太子之事,已经是暗流涌动,所以老臣认为,殿下也不太适合在这种时候回去,不过殿下不回去,却不代表着应该对这件事袖手旁观,毕竟日后我们与大唐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太子之位的人选,却也事关重大,所以殿下是不是应该早做准备?”
王安的话倒是深得李愔之心,其实别说长安了,整个大唐都被太子之位的人选而搅的不得安宁,若是这时候他回去话,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甚至说不定还会重演上次在黄河遇刺的事,毕竟大唐那边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他回去。
当然太子之位的人选,对于李愔也十分重要,李愔最希望的当然是由三哥李恪坐上太子之位,一来两人是亲兄弟,而且关系极好,二来李愔也熟知对方的性子。所以若是他能登上皇位的话,那么以后李愔仍然可以从大唐获得极大的支持。
不过有些事并不是李愔希望就可以办到的,李恪虽然不错,而且父亲李世民也对他比较看重,但是李恪和他一样不是嫡出,而且又没有像自己这样的影响力,所以哪怕李世民心中想立李恪为太子,恐怕也会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比如长孙无忌肯定是第一个反对的人。再加上李恪在朝中又没有什么人脉,不会像李愔那样,有一帮文武重臣帮他说话,所以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李恪绝对坐不上太子之位。
想到三哥李恪,李愔也是暗叹一声,自己这个做兄弟的,在这件事上可帮不上忙。不过李恪坐不上太子之位没关系,早在当初李愔表示自己不会争位时,就与长孙无忌有过一段谈话,对方也和他一样,对李承乾和李泰都不看好,所以将目光转向年纪更小的李治,对此李愔并没有反对,甚至还默许了长孙无忌的行为,不过在事先却也警告了对方一番,让他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想到当初与长孙无忌的谈话,李愔故作神秘地对王安笑道:“王傅,对于立太子这件事,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当初我已经与一个人谈过,下面的事他会帮我们去做的。”
王安听到李愔早有安排,心中也是一惊,本来他以为自己对李愔十分了解,可是没想到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李愔竟然早就料到有这一天,这让他在对李愔佩服之余,心中也多了一丝敬畏,脸上的神情也越发恭敬。
不过李愔倒没注意王安的表情变化,而是又想到另外一件事,当下开口道:“王傅,我记得大哥被贬上海,那么他是走的水路还是陆路?”
王安一听立刻会意,躬身回答道:“启禀殿下,据长安传来的消息,废太子走的是黄河水道,然后乘海船到达上海,所以中间肯定会经过登州,若是殿下想见一见废太子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就要动身回登州,毕竟算算日子,他也快到黄河入海口了。”
李愔听后点了点头,虽然当初李承乾与他的关系并不算太好,但对方毕竟是他的大哥,现在虽然被贬,但若是从登州经过的话,那他无论如何也要见一见对方,这倒不是他想向世人表现自己重视兄弟之情,以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