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敛欢掷渚驳慕约旱囊饧步獬隼础

房玄龄虽然说的十分有道理,但孔颖达却不是那么好说服的,引经据典和房玄龄辩论起来。朝中的大臣也分为两派,一派以于志宁这帮正统的儒生为首,为和亲大唱赞歌支持孔颖达,认为联姻有助于加深两国邦交。另一派则以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帮李世民打天下的谋士为主,他们的想法和房玄龄一样,都反对与吐蕃和亲。

两帮人都是朝廷重臣,孔颖达和于志宁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边人数较少,而且两人平时不和,但个个都是位高权重之辈,每个人说话的分量都极重,所以两帮人吵了个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谁。

朝堂上没参于争吵的就剩下一些中间派和那些武将,中间派站在那里装傻充愣,对于两边的话都赞成,却又都不明确表态,个个都是油滑的老狐狸,而武将则是抱着肩膀看热闹,对于朝堂上的事,他们也根本插不上嘴,除非是要动刀子打仗了,那时才是他们发挥的时候。

李世民也被两帮人的意见搞的左右为难,其实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灭了东突厥之后,横在李世民心中的敌人,只剩下一个高句丽,前隋时杨广发兵数十万攻打高句丽,却依然落得兵败的下场。如果他能够打败高句丽,完成前隋未能完成的事业,那么也就证明了大唐要比前隋更加强盛,以唐代隋也就更加的顺理成章。

但若想征服高句丽,肯定需要举全国之兵。如此一来,就要先安抚大唐周围各国,以免在征伐高句丽时被这些小国捣乱。他本以为灭了北方的突厥,征服了西南的吐谷浑后,大唐周边再无敌手,但没想到竟然又有一个吐蕃异军突起,如果现在和吐蕃交恶,必然牵扯大唐不少的兵力,这样一来,他想要征服高句丽的愿望,还不知道要推迟到什么时候。

但如果和亲的话,房玄龄说的也很有道理,吐蕃以为打败了周边几个小国之后,已经能和大唐正面叫板,时不时就有挑衅之举,如果现在就答应和亲,在别人看来,确实是一种示弱之举,不但会助长吐蕃的气焰,也会让大唐的颜面受损。作为一个高傲的帝王,李世民也绝不希望用自己的女儿来换取和平,之前虽有公主嫁于吐谷浑和突厥贵族,但那都是征服他们之后的笼络人心之举,与现在的性质截然不同。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李世民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当年的东突厥是何等的强盛,就是因为颉利可汗趁大唐权力变更之时,起兵直指长安,逼他定下了渭水之盟,迫使大唐向突厥进贡金帛财物,这让李世民引为奇耻大辱,后来经过三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贞观三年发兵灭了强大的东突厥,为了抓住颉利可汗,大军一直追到漠北才功成身退,一雪当年之耻。对于吐蕃之前的挑衅,李世民都记在心里,只要有机会和实力,他绝对不会介意再灭一国。

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的时候,忽然殿外黄门进来禀报,说李恪和李愔带着帮人求见。李世民心中奇怪,李愔先不说,李恪可是一个知进退的儿子,自己在殿中议事,按说他应该不会无缘无故的进来打扰才对?

“喧他们进来!”忍住心中的疑惑,李世民开口说道。

等李恪他们一进殿,立刻吓了李世民一大跳,周围正在争吵的大臣也都停了下来,一脸震惊地看着这帮凄惨的纨绔子弟。只见李恪一瘸一拐的第一个进殿,后面的李愔却被人抬着进来,而且还捂着肚子一脸痛苦的不停呻吟着,程怀亮顶着两熊猫眼,和秦怀玉等人都是一身的乞丐装,露出的皮肤上还带着一道道的血痕,看上去十分吓人。同样被抬着进来的还有李孝节、李景恒和燕北等人,因为这些家伙身手最差,刚才挨打最多,样子也最凄惨,装重伤员最合适。

“父皇,请您为儿臣与众位兄弟作主啊!”李恪这家伙演戏也很专业,一上来就扑倒在地大哭起来,身后的人也很配合,干嚎的请李世民为他们报仇。李愔在担架上暗暗偷笑,本来他还担心这些人演的太假,但没想到个个都是影帝级人物,连李恪这个平时道貌岸然蜀王,哭起来竟然还真的有眼泪流出,根本用不着眼药水之类的东西辅助,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好演员,看来以后要多多挖掘。

“混帐,看看你们一个个都成什么样子,快点给我起来回话!”李世民也被两个儿子的惨样吓了一跳,心中是又痛又气,又看到平时神采飞扬最像自己的李恪只知道趴在地上哭,一点王爷的样子也没有,心中怒火更盛,忍不住出口怒喝道。

“启禀父皇,非是儿臣等人不顾仪态,实在是那些吐蕃人欺人太甚,不但出言无礼辱我姐妹,更蛮横无理率先出手殴打儿臣等人,儿臣虽然尽力反抗,但仍寡不敌众,被他们打成这般模样,逼不得已才想请父皇做主,为儿臣等人讨还一个公道。”李恪哭的是泪涕横流,但说话条理却十分清晰,一下子就将李愔事先想好的话全都背了出来,将责任全都推到了吐蕃人身上。

程怀亮等人也纷纷大声叫嚷,甚至挽起衣服让周围的大臣看自己身上的伤势,以此来博得其他人的同情,搞的大殿上一片混乱。他们的父亲或爷爷可都在两边站着呢,一个个看到儿子与孙子的惨相,脸上也都是怒气勃发,只不过碍于在面子,在朝堂上不便发作罢了。

“都给我住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恪儿你将详情禀报一遍!”李世民看着下面乱成一团的众人大喝一声,这才他们安静下来,又转头对李恪问道。

李恪觉得效果差不多了,李愔也暗中向他打了个手势,意思是现在就看他的发挥了。于是他站起来擦干眼泪,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讲了一遍,当然其中做了一些小改动,比如特意加重了对吐蕃人嚣张姿态的描述,率先动手的也变成了吐蕃人,特别是引发这次群殴的那句侮辱大唐公主的话,在他嘴里也变成了吐蕃人直接用汉语高声挑衅,丝毫不将大唐的威严放在眼里。

“呯~”李世民气的一拳砸在面前的龙案之上,暴跳如雷的吼道:“吐蕃小儿,竟敢如此藐视我大唐,难道真以为我大唐软弱可欺吗?”

“陛下,臣愿领我大唐的虎狼之师,一举荡平吐蕃,把那个赞普小儿活捉献于陛下。”程咬金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武将纷纷叫嚣,一个个自从前年平了吐谷浑后,他们好长时间都没动过了,骨头都快要生锈了,巴不得现在就有场大仗要打呢。

“陛下息怒,虽然吐蕃对我大唐不敬,但现在实不是开战的好时机!”看到那帮武将发疯,房玄龄怕李世民脑子一热也跟着发疯,所以急忙跳出来劝道。

“房大人所言甚是,前年与吐谷浑一战,已经将我大唐国库消耗大半,现在我大唐空有大军,却无钱粮相助,实不易轻启战端!”魏征也站出来说道。其他大臣也都是纷纷劝诫,除了那些武将外,几乎没有人赞同开战。

李世民咆哮了几声后,也知道现在不是和吐蕃开战的时候,不过心中的这口恶气出不来,不由得愤愤地说道:“吐蕃小儿欺人太甚,和亲之事休要再提,另外撤消与吐蕃的边市,禁止吐蕃人进入我大唐境内!”

房玄龄看李世民已经打消了开战的念头,所以他也就不再坚持,虽然取消互市对大唐也有损失,不过对于连铁器都不能自给的吐蕃来说损失更大,倒也算是一个出气的办法。孔颖达这个死硬的老头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好友于志宁拉住,长孙无忌从李愔他们进来后就一直没说话,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本来一次好好的早朝,被李愔他们搅得一团糟,李世民也没有了议事的心思,一挥手就要退朝。可正在这时,金吾卫校尉尉迟宝林来报,说吐蕃大使在城中闹事,现在人已经被他们抓了,现在来请示该如何处理?但却只字没提吐蕃人全都被打的晕死过去的惨状。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呢,大声咆哮要人将这些吐蕃人全部押入天牢。尉迟宝林大声应喏,然后倒退着出去了,不过出去的时候却没忘偷瞄李愔他们这些人一眼,程怀亮则暗中冲他竖了个大拇指。尉迟宝林这家伙也是经常和程怀亮这帮人混在一起的,上次在五王宴上李愔也见过,不过他身为金吾卫校尉,今天又刚好他当班,所以就没能去赴宴。没想到今天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刚好能让他帮上忙。反正他也不用担什么干系,毕竟他只管抓人,又没有人问他被抓的人受没受伤,就算以后追究起来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

处理了吐蕃人后,这早朝也就散了,李世民点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几个文武重臣的名字留下来。程怀亮他们这些‘伤员’也都有人照料,李恪和李愔本想随着大部队一起撤的,但没想到被李世民点到了名字,不顾两人的如此‘严重的伤势’,竟然将他们两兄弟也留了下来。李愔心中暗叫不妙,估计自己这次要糟?

第三十二章 吐蕃之议与修路

等文武大臣都退出去后,大殿上只剩下李世民和被他点名留下来的这些人。李愔现在还躺在担架上呢,刚才还有李景恒、燕北那些人做伴,所以倒没觉得什么,可现在就剩他一个人躺着了,想站又不敢站,躺着又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在自己身上,那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李世民让李恪和李愔留下来,却再也没理他们,而是径自对李靖等人说道:“吐蕃现在羽翼已丰,又对我大唐向来无礼,今日吐蕃大使被这些小辈殴打,以吐蕃以往的嚣张作派,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气,诸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陛下,吐蕃骄横已久,我大唐在此事上又万万不能退让,所以微臣料定,日后必定兴兵侵我大唐,所以还望陛下早做打算。”房玄龄首先出来说道。

“房相所言不错!”卫国公李靖也站出来说道,“若是吐蕃兴兵,有很大的可能从剑南道进军,那里属于大唐南疆,兵力本就薄弱,而且那里又临近南方六诏,这六诏除了南诏外,其他五诏都与吐蕃交好,更利于吐蕃出兵。”

“嗯,两位爱卿所言有理,看来我大唐要做好与吐蕃动武的准备了。”李世民的头脑也很清醒,对于房玄龄与李靖的分析十分赞同。躺在地上的李愔对李靖更是佩服无比,他记得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交战,就是在四川的松州,那里的确离吐蕃和六诏都很近。

“侯卿,你做为兵部尚书,就由你来介绍一下吐蕃现在的情况!”李世民沉吟了一会,转头又对侯君集说道。侯君集时任兵部尚书,收集敌国情报这一块属于他的职权范围。

“是,陛下!”虎目鹰鼻长相凶狠的侯君集站出来说道:“吐蕃位于我大唐西南,与我陇右道中间只隔着一些羌人部落,其国东北就是吐谷浑,东南便是六诏。吐蕃现任赞普名为松赞干布,是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继位后,将都城由山南匹播城迁都于逻些,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实力强盛之极,虽然比不上全盛时的东突厥,但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敌人……”

侯君集对着殿上的众人侃侃而谈,主要从军事方面介绍了一下吐蕃的情况。李愔大概听了一下,心中对大唐的情报系统十分的失望,本以来能听到什么绝密的情报?谁知道侯君集讲了半天,都是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信息,比如吐蕃军力几何?军队战力如何?主要将领是谁?兵力分布的大概情况等等,至于国内民生、政治、经济等方面,则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侯君集讲了半天,最后喝了口茶又接着补充道:“除了军力强盛之外,吐蕃还占着地利之势,因其地势极高,与我国接壤之处险峻非常,绝大部分都无法让军队通过,而少数几个关隘,又都有吐蕃重兵把守,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说到这里侯君集迟疑了一下,似乎想到什么难解的事,思量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而且听去过吐蕃的人说,除了土生土长的吐蕃人外,外人很难适应吐蕃的气候,比如有一些大唐商队,一旦进入吐蕃境内,商队中的人就会有不少人出现头疼、眼花、耳鸣、全身乏力等症状,而且人也会变得十分脆弱,一场小小的风寒就可能要了人的命。”

“噢?世上竟然还有这等事?”李世民一脸迟疑地问道,其他文武群臣也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启禀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吐蕃人曾自夸那是他们的大神保佑,让吐蕃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此屏障,就算是有千军万马,也让它国无法踏进吐蕃半步!”侯君集一脸肯定的回答道。

“鬼神之事虽然荒诞,但却也不可不信……”李世民说完沉吟不语,看起来十分的纠结,其他大臣也都是一悉莫展。大唐皇族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对于道教十分推崇,上层贵族大部分都信奉道教,而道教中传说最多的就是神仙长生之类的事情。为了求长生,有不少王公大臣都在炼丹服丹,甚至连李世民也不例外,宫中就养着不少道士,偶尔也为他炼一些丹药。所以对于鬼神之事,李世民虽然不全信,但也不是不信。

“父皇,这根本不是什么鬼神庇护,只不过是吐蕃人自吹自擂罢了!”正在这时,躺在担架上的李愔忽然站起来说道。

他刚才忽然想明白了,自己演的这场戏估计早就被李世民等人看穿了,只不过没有当面戳穿他们罢了,让他这么躺着估计也是李世民故意的。他正愁没有正当的理由站起来,总不能自己承认说我是装的?刚好这时听到李世民这帮人被一个高原反应搞昏了头,李愔心中大喜过望,干脆直接厚着脸皮起来,反正自己未成年,耍点无赖也很正常。

“噢?六郞你且说说看!”李世民先是一愣,本来他将李恪和李愔留下来是另有深意,但没想到李愔竟然敢戳穿自己的谎言站起来,不过他毕竟是一个心胸开广的帝王,现在注意力都放在了吐蕃身上,对于李愔这些小节倒不怎么在意。其他文武大臣也都是一愣,估计也没想到李愔会开口说话!

“启禀父皇,侯大人所言外人无法适应吐蕃气候的事,的确确是真的,但却也没那么神秘,说穿几乎是一文不值,而且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李愔自信满满的说道。

“噢?老臣愚昧,还请梁王殿下指教!”侯君集脸色有些难看的问道,毕竟他是兵部尚书,掌管整个大唐的军事情报,连他也没搞清楚的事情,李愔竟然会知道,而且还将其贬的一文不值,这让他的面子上可不太好看。

“呵呵,指教不敢当,侯大人对于吐蕃的情报,已经收集的相当齐备,李愔十分佩服!”李愔对侯君集笑着说道,话说的虽然有些违心,但李愔也是无奈之举,现在他的力量太弱,实在不是得罪人的时候,有一个长孙无忌已经让他够难受的了,他可不想再多一个侯君集看自己不顺眼。

侯君集这个人自傲的很,倒不至于和十四五岁的李愔生气,听到李愔的夸奖后,脸色立刻好看了许多。

李愔松了口气,继续开口说道:“其实侯大人刚才所说外人进入吐蕃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我们可以统称为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高原?难道这是和地势有关?”卫国公李靖自言自语了几下,忽然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卫公果然厉害,只凭这一个名字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不愧是我大唐军中第一人!”李愔赞道,对于李靖这位传奇人物,李愔从心里向外佩服。

听到李愔称呼李靖为‘军中第一人’,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竟然都是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甚至连自视甚高的侯君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