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心中来说,李愔并不太喜欢杀人,毕竟这里不是战场,没必要搞的你死我活,哪怕对方是在和自己做对,但只要有其他的办法,他就不会选择杀人的路。而他前几天刚好接到陆青传来的消息,这让他灵机一动,想到处置这些官员更好的办法。
“哦~,什么办法?”李世民听后大感兴趣,世家大族上次发动族中的官员上书,以粮食减产为名打压工商业,对此朝廷大力推广李愔献上的土地置换与粗种之法,另外南方也在推广占城稻这种良种。
不过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可没那么容易认输,在各个新政的推广时,他们指使族中在各地的官员,百般阻挠新政的施行,甚至还散播流言诋毁各个新政,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忍无可忍,这才下令将这些职位最高、影响也最大的世家大族官员抓了起来,而且决定以血腥手段震慑他们背后的家族。
“父皇,借你这里的地图一用!”李愔说着,从旁边的书柜中拿出一卷全国地图。这里是李世民的书房,他也经常来,所以对这里的布置十分熟悉。
李愔将地图打开放在李世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这才说道:“父皇,这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虽然可恶,但若是杀了不但会与世家大族交恶,而且也可惜了这些人一身的才能,所以不如交给儿臣,让儿臣把他们送到这里!”
李愔说着,伸手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而李世民看到他手指的地方,却是皱了一下眉头,有些不解的自语道:“流求大岛,你怎么会想到把他们送到那里?”
所谓流求大岛,其实就是后世的台湾岛,它处于流求岛链的最南端,因此古人就将其归入流求岛链中,所以才有了流求大岛这个称呼。
李愔听后却是嘻嘻一笑,有些神秘地说道:“父皇,这件事说来话长,若是您有时间,儿臣倒是可以和您详细讲一下!”
李世民看李愔神秘的样子,禁不住笑骂道:“臭小子,还和我卖关子,有话你就说吧,反正高昌大军已经开拔,为父刚好没什么大事。”
“嘿嘿,那儿臣就从头讲起,这件事说起来,还要从儿臣手下的那帮梁国旧臣说起!”看得出来,自从李愔解决了大唐的财政危机后,李世民这几天的心情一直不错,对他这个能干的儿子,也更加的看重,平时也有闲情开开玩笑。
“那帮梁国旧臣,他们以前不是一直在海外做海盗吗?难道说……”李世民的反应极快,从李愔的只言片语之中,就已经猜到一些事情。
“父皇英明!”李愔也是心服口服的说道,“陆青他们那帮人以前在南方为盗,老巢就设在流求大岛上,而且据他们禀报的情况,除了上次去登州的那两万余人外,在岛上还有三四万老弱家小,只不过他们心系故土,大多数人都想落叶归根,儿臣之所以能收服他们,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李愔讲完自己与流求大岛的渊源后,接下来又详细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将那些官员送到岛上。原来他在得知陆青他们在台湾岛生活了十几年,在岛上也拥有极大的势力,若是将人全都迁回内陆,那就要将他们十几年打拼得来的成果全都丢弃掉,这种做法在李愔看来,简直就与败家子无异。
台湾岛可是个好地方,虽然矿产不是很丰富,但那里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岛上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可耕种的土地也极多,再加上四面都是海,因此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渔业,都是个极好的地方。另外还有一点,台湾北边是流求岛链,南方就是东南亚各国,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李愔一直想要控制那里,现在有了陆青他们这帮人,他自然不会白白浪费如此好的一个机会。
因此在李愔离开登州之时,就将陆青及他手下的那两万多人又派了回去,当然了,陆青他们却背负着李愔的两个命令,第一就是要求他们尽量扫平岛上的其他势力,将整个岛屿纳入自己的控制。第二个命令就是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和渔业,除了种植占城稻外,还要大力发展各种种植园,比如甘蔗和茶叶等经济作物。
以李愔从陆青他们那里得知的信息,扫平台湾岛上的其他势力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岛上除了几个汉人建立的势力外,最大的势力就是当地的土人。不过因为岛上缺少金属,所以无论是汉人还是土人,各方的战斗力都不是很强,陆青他们因为是南方最大的一股海盗,武器可以从外界补充,再加上有虎头军做为王牌,所以在岛上的汉人中,是实力最强的一股。这次他们回去虽然少了虎头军,但却已经被李愔招安,成为大唐的正规军,也得到了唐军的制式武器,战斗力提升了几个档次,只要不出意外,征服其他势力还是十分有把握的。
至于发展水稻和甘蔗的种植,则是李愔为下一步大规模移民做准备。毕竟想要开发台湾岛,没有大量的人手可不行,上次李愔在魏州遇袭,那些袭击他的黄河帮帮众,就全都被他打包送到了台湾岛上,前几天陆青来信,那些帮众已经全被他扔到甘蔗园里做苦力,而且都还比较老实,没人敢做出什么闹事的举动。
前几天陆青来的信中向李愔禀报一下他们在台湾岛的发展情况,果然如李愔事前所料,有陆青率领着两万多正规军装备的手下,很快就扫平了大部分汉人势力,至于土人,只要离的比较近的,也都已经被收服,现在都科乖乖的被汉人指导着种水稻和甘蔗。不过大部分土人都呆在岛中部茂密的森林和山川之间,汉人很难深入,所以想要征服他们实在有些难度。
当然了,在征服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陆青他们也遇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人手问题。上到领兵打仗的将领,下到被监工逼着干活的奴隶,无论哪方面都缺人。甚至陆青还特别提到,他手下现在最缺的其实是管理地方的官员,以前地盘小,倒没觉得什么,可现在拼命扩张,地盘增长了数十倍,人口也增长几倍,再用海盗的那一套管理就不行了,所以急需专业的官员管理治理地方。
听完李愔的话后,李世民却有些疑惑地问道:“六郎,你以前和为父说过,想要征服海洋,必须先征服高句丽三国以及倭国,现在高句丽已灭,剩下的新罗和百济也已经元气大伤,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怎么又把目光转向了南边?”
李愔听后却是微微一笑,他以前的确和李世民说过那句话:“父皇,时势在变化,儿臣以前定的计划自然也要随之变化,正如父皇您所说,高句丽三国只剩下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小国兵寡民弱,想要征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难度。”
李愔一脸豪气干云地说道:“至于倭国,儿臣早已经派人搜集情报,结果{“文”}发现对{“人”}方虽然{“书”}号称一{“屋”}国,但国内势力林立,比之历史上的战国还要混乱,可谓是一盘散沙,想要征服这种国家,甚至根本用不着太多的兵力,只用其他手段就能将其搞的国将不国。因此儿臣根本没必要在它们三个国家身上浪费太大的精力,真正的大海要从流求大岛那里开始征服!”
看着李愔神采飞扬的样子,李世民也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他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性格,若是没有万全的准备,绝对不会说出上面的话。而且正如李愔所说,无论是新罗、百济还是倭国,它们的那点实力的确是不够看的,再加上李愔一向是智计百出,说不定早就想好了什么阴损招数,正等着对付它们呢!
第一百四十七章 建造军校
那些官员杀了也是杀了,而且还会与世家大族闹僵,既然如此,还不如全都送到流求大岛上,用李愔的话说,应该叫做废物利用。估计那些官员看来,这种惩罚甚至比砍头更加残酷,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与岭南隔海相望的流求大岛,自然也都是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到那里也是九死一生,还不如在长安被一刀砍了痛快。
父子两人在谈笑之间,就已经决定了十几人的生死,充分的体现了权力的可怕性,但这也正是权力的诱人之处,因为每个有野心的人,都不甘心让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才会拼命的向上爬,为的就是有一天,将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处置完了这些人,李愔又请教了一下各个新政的推广进度,结果从李世民那里了解到,他献上的那几条新政,只有推广占城稻这一政策施行的十分顺利,在江南各道已经设立了不少的试行点,稻子也已经种下去了,听说长势良好,的确比原来的稻种长的要快,而且还十分耐旱,到时只要产量不低的离谱,大规模推广肯定不是问题。
至于另外的土地置换和粗种之法,则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被处置那些官员的阻挠,不被广大农户接受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在新政推广之前,朝廷已经有预料到了,所以并没有气馁,一直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其中报名参加土地置换的人,已经超过了两万户,加在一起有近十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冲着那十倍的良田去的。
相比土地置换的自愿性,粗种之法却带着很大的强迫性,只是这种强迫却不是某人或朝廷施加的,而是受到一种大势所趋的强迫。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做工,再加上一些贫穷农户被土地置换的新政给吸引到了辽东和高句丽,使得一些大户的土地无人租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不想土地荒芜,只得采用朝廷推广的粗种之法,因此业和之法的推广倒是比土地置换要简单的多。
李愔心中对大唐几项新政的施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总算是放下心来,虽然遇到各种问题,但从整体来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当初自己献上的四条策略,现在只剩下那个广抓奴隶还没有施行,不过这个可就不只是朝廷的事了,他和程家等那些大奴隶贩子,才是这条策略的主要执行者,看来有时间得找程咬金等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了。
新政的事情说完了,李愔总算有时间将军校的事提出来。李世民听后一拍脑袋,回到长安后,他就被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儿子的破事缠着,之后又为西突厥和高昌的事伤脑筋,竟然把军校这么重要的事给抛在脑后,若不是李愔提醒,他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
“军校事关我大唐江山社稷的传承,为父竟然差点忘了,看来真的是老喽!”李世民揉着发涨的太阳穴,一脸苦笑的感叹道。
“父皇言重了,您正值壮年,哪里谈的上老字?”李愔急忙劝慰道,“况且前段时间事情太多,再加上国库空虚,实在不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李世民听后点点头,拍拍李愔的肩膀说道:“六郎所言不错,军校不办则已,一办就要办出个样子,如此一来,花费肯定不少,刚好你又给国库搞来那么多的收入,再加上这段时间没什么大事,正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看到李世民同意,李愔也松了口气。不过李世民显然是个急性子,在殿中来回走动两圈后,立刻派人将李靖、李孝恭两人都叫了过来。他们两人是难得的帅才,只不过因为功劳太大,为了避嫌才解去军权,整天呆在家里太可惜了,而军校正是两人发挥余热的好地方。
等到李靖和李孝恭急匆匆地赶来,还没等他们从下喘口气呢,李世民就急不可耐的将军校的构想向两人讲了一遍。李孝恭听后倒不惊奇,因为他儿子李永已经向他说过军校的事,因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这么多年窝在家里,让他都感觉自己快要废了,现在能有个地方一展所长,倒也正合他的心愿,因此听后立刻大声称赞,同时表示自己也将全力支持,愿意进到军校中将自己所学传授出去。
相比李孝恭的早有准备,李靖却是第一次听说军校的事,因此听后在心中仔细了权衡了一番,考虑了一下军校出现对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过了好一会儿才长吐了口气,一脸坚定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军校事关我大唐千秋万代的传承,老臣就算是肝脑涂地,也要将军校办起来!”
“好!”李世民看到两个老将表态,也兴奋的拍案而起,转过桌子走到两人面前,双手用力地拍拍对方的肩膀,一脸真诚的说道:“药师兄、堂兄,当年你们二人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帮朕打下了大唐的江山,今天朕将军校一事也全权将于你们,相信在你二人的联手下,肯定也能一举奠定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的基业!”
“臣等必效死力!”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也都感动不已,共同抱拳行礼道。
李愔在旁边耐心地等这君臣三人表演完,然后李世民终于说到正题上,开始讨论开办军校的种种细节,这点在平壤城时,李愔已经和李世民讨论过,不过李孝恭和李靖两个在水城上纵横半生的老将听过之后,却又提出不少自己的建议,将整个军校的细节补充的更加完整。
军方的两个大佬都同意了学校的计划,细节也已经商讨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李世民当场下旨,任命李孝恭和李靖两人为军校的副校长,而自己则亲任大唐军校的校长,至于李愔这个军校构想的提出者,却只被暂时任何为军校督造使,除了负责军校校址的兴建外,还要听命两个副校长,有什么难题全都要由他去负责解决,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兼苦力。
对此李愔自然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李孝恭和李靖两人都是长辈,而且都是那么大年纪了,苦活累活当然都是他这个年轻人的,再说他也不傻,若是有什么事吩咐到自己头上,到时自己再交给别人办就是了,所谓劳心者治人,他可是一向将这句话奉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得到任命之后,李孝恭和李靖又拉着李愔开了个小会,三人暂时分配了一下各自的任务,其中李孝恭负责联络各个已经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将,说服他们到军校中任教,这可是个重中之重的任务,以后军校的教学质量可全都靠着那帮老将了。
至于李靖则负责生源的问题,军校里的学生自然不能像那些书院似的,从民间直接招聘。而是要从军中选拔。李愔和李世民在平壤时,就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军校的生源优先从高句丽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中挑选,然后再从大唐各军中平时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将士中选拔,第一期学员的名额初步定在两千人左右。
李靖虽然退下来,但平时还担任李世民的军事顾问,对个军队中的事务也十分的了解,因此由他去军中挑选也正合适。另外在挑选学员之外,李靖还负责制定军校的相关纪律与章程,甚至连课程的安排也要事先做一个大概的规划,所有任务加在一起,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至于李愔,他的负责的方面就更多了,最重要的自然是军校校址的选定与建造,这个是李世民吩咐下来的,推都推不掉,另外他还要对李孝恭和李靖两人的工作朝廷协助,比如有些顽固的老将不愿意出马,这时李愔就要凭着自己的好人缘,先从对方家中的晚辈下手,帮着李孝恭双管齐下做说客。
另外李靖负责的军校军纪,以及军校课程等方面的事,李愔也要参与其中,虽然他在军事上是个小白,但凭借着后世的见识,经常会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李靖也正是看重他这一点,所以才强烈要求他帮着自己。其实这点也正是李愔希望的,所以不顾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还是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散会之后,李愔立刻先去找到刚刚从登州回来的宇文护。高句丽之战结束之后,宇文护却没有马上回来,因为登州那里的霹雳院才建好没多长时间,各方面都还有些问题,所以他要留在那里处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