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8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略关系已经彻底改变,由强弱分明变成了强强对立。

在此情况下,美国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

事实上,伊朗战争之后,美国等的就是一个机会。

半岛战争中,美国迅速收手;日本战争期间,美国见死不救;印度战争中,美国袖手旁观;事实上不是美国不想插手,而是美国当局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不管怎么说,这三场战争都是由共和国主导的战争,就算美国拼出全部力量,有可能在战争中挫败共和国,也要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甚至会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与共和国直接开战,最终让美国的干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美国需要机会,但是不需要共和国“提供”的机会。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需要的是亲手创造的机会。换句话说,精通国际斗争与大国博弈的美国当局非常清楚,只有在掌握了主动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扳倒共和国。而要掌握主动权,就得亲手创造机会。事实上,在大国斗争中,对手的任何破绽都有可能是圈套,共和国能够在短短20年内迅速崛起,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帮助共和国登上辉煌巅峰的所有机会都是由共和国当局亲手创造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1世纪最有才华的总统亲手策划了中东战争。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排除运气等等因素之后,布兰迪诺完全算得上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总统之一。换句话说,布兰迪诺差的就是运气。说直接点,如果他面对的不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有野心的元首,他的成就肯定会非常瞩目,甚至有可能成为国会山上的第五位总统。也正是如此,在普通人看来,布兰迪诺的才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因为在他的努力下,美国走出了大萧条,迎来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发展周期,保住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客观的讲,布兰迪诺的才能绝对不止管理经济那么简单。事实上,有能力管理好经济的总统,在其他方面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民主党总统,比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比尔·克林顿都是才华出众的总统。因为缺乏运气,所以布兰迪诺的其他才能并不为人所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兰迪诺仅比王元庆差那么一点点。

在军情局提供的资料中明确提到,马乌战争就是布兰迪诺一手策划的,其根本目的是要试探共和国的底线,即共和国会不会为了一个重要盟国卷入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让布兰迪诺坚定了信心,即共和国会想尽办法帮助盟国取胜,却不会贸然卷入一场打不赢的地区战争。正是如此,马岛战争才在即将失去控制的时候突然结束,随后陷入了长达数年、而且至今还遥遥无期的停战谈判之中。

问题是,布兰迪诺的很多战略谋划都在王元庆的掌握之中。

别的不说,2038年的叙以战争就是一场由王元庆谋划的地区性战争,而且是一场针对美国的地区性战争。虽然在这场规模小得不能再小的战争中,作为共和国准盟国的叙利亚大败亏输,但是以色列并没因此占到便宜,因为在此之前,叙利亚的国防实力不足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而在此之后,叙利亚的国防实力仍然无法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如果算上这场战争对叙利亚、乃至所有阿拉伯民众所产生的影响,即点燃了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情绪,那么以色列与美国都是输家。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让共和国的策略再次变得模糊。

也就是说,叙以战争之后,布兰迪诺不得不重新评估共和国的基本策略,在共和国会不会出兵捍卫中东盟国的问题上打个问号。正是如此,布兰迪诺才没有在任期的最后几年亲手点燃中东战争,而是把这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留给了下任总统。

从此就能看出,王元庆确实比布兰迪诺厉害了那么一点点。

要知道,就在这几年中,共和国顺利进入“顾卫民时代”,很多会在战争时期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消化了政治改革的成果、完成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稳住了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等等。总的来说,到美国共和党总统兰德斯住进白宫,并且按照布兰迪诺的策划发起中东战争的时候,共和国已经从印度战争的影响中回过气来,至少有能力在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中有所作为。

问题是,几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虽然共和国能在这几年中稳住阵脚,但是很多基本面的东西不会改变。别的不说,顾卫民就不是一个王元庆那样的铁腕领导人。说得不客气一点,“青山绿水”也许就是顾卫民最大的政治野心。在此情况下,共和国肯定不可能在一场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地区性战争中取胜,甚至不应该卷入这么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

正是如此,美国当局才义无返顾的打开了战争的大门。

严格说来,是美国当局与共和国当局共同打开了战争的大门。

正如李存勋所说,兰德斯是一个没有什么好指望的总统,掌握美国联邦政府大权的是国务卿洛布林夫人。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洛布林夫人背后正是长期支持共和党的美国金融、军火、能源等集团。更重要的是,在布兰迪诺的积极推动下,支持民主党的利益集团与支持共和党的利益集团已经和解。

用文件中提到的内容来说,对美国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国内发展,而是外来威胁,在维护美国利益的大前提下,民主党与共和党应该抛弃前嫌,采取一致的对外政策。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还得到了美国全国总工会、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等利益集团的支持。也就是说,洛布林夫人身后是所有美国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都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来恢复美国的国际地位。

当然,仅仅有利益集团支持,还不足以让美国当局做出战争决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兰迪诺的影响力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明确提到,早在2040年初,也就是总统大选前,布兰迪诺就与洛布林夫人接触过,而当时布兰迪诺希望洛布林夫人参选,并且保证让一些支持民主党的中立集团支持洛布林夫人。由此可见,布兰迪诺非常清楚洛布林夫人的能力,也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能够由这样一位有才能的总统来领导美国。万分可惜的是,洛布林夫人的确实很有才能,而且不会比布兰迪诺差多少。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洛布林夫人没有接受布兰迪诺的好意,而是主动退出了总统大选。说简单点,洛布林夫人也知道战争很快就会爆发,美国到底有多少胜算,谁也说不准。为了避免成为替罪羊,她非常理智的选择了放弃,然后以国务卿的身份来掌控大局。正是在这一情况之下,共和党才推出了像兰德斯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才能的总统候选人。

如果换了别的人,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也许就结束了。

布兰迪诺没有放弃,而是做了第二次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洛布林夫人首次会晤的时候布兰迪诺就知道这位女强人不会参选,因此他早就留好了退路,这就是在中东问题激化之后,向共和党政府推荐杜奇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布兰迪诺终于说服了洛布林夫人。

谁都知道,杜奇威是布兰迪诺执政期间最重要的内阁成员,甚至算得上是最有影响力的内阁成员。按照新闻媒体的说法,布兰迪诺之后,杜奇威是最有可能当上美国总统的民主党人士。由此可见,布兰迪诺推荐杜奇威,已经表明了诚意,足以让洛布林夫人相信,美国肯定能够打赢中东战争。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布兰迪诺至少与洛布林夫人谈了几个小时。

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之后,共和党政府做出了积极推动战争的决定。

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参与中东战争的好处,而她需要的,只是确定这是不是布兰迪诺为了搞垮共和党,为民主党再次入主白宫,以及他个人再次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而设下的圈套。

事实上,洛布林夫人差就差在这个地方。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个圈套,只是洛布林夫人怎么也不可能相信,布兰迪诺竟然为此出卖了最忠诚的手下。

军情局提供的资料中就明确提到,在说服洛布林夫人的时候,布兰迪诺保证共和国不会大规模卷入中东战争,最多只是象征性的为叙利亚与伊朗提供援助,只要美国没有出兵推翻这两个国家的政权,共和国甚至不大可能出兵参战。如此一来,美国就将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利用库尔德人问题牵制伊朗与共和国,让对方把重点放在扎格罗斯山区,然后借助以色列的力量,以最快的逗度推翻叙利亚政权,并且赶在共和国做出反应前在叙利亚建立亲美政权。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共和国只能接受现实,而美国则能借此机会把战线向东推进上千公里。

如果搞得好的话,甚至能够颠覆亲华的伊拉克政权,解决最后一个阿拉伯国家。到时候,就算全面控制了伊朗,共和国也不可能改变中东的战略格局。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在说服洛布林夫人的众多理由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共和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兵消灭以色列。按照布兰迪诺的分析,因为以色列是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家,也就是得到安理会保护的国家,所以只要共和国出兵以色列,英法等欧洲国家就不可能坐视不管,如果把欧盟卷入进来,共和国就更加没有胜算了。不管怎么说,欧盟肯定不会在中东问题上与共和国穿一条裤子,因为中东地区本来就是欧洲抵抗东方威胁的天然屏障。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出兵参加中东战争,目的与规模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拼尽全力,而美国则可以趁此机会使出全部力量,一举定乾坤。

作为政治家,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也就不可能拒绝这个巨大的诱惑。

综上所述,美国要想在这场由布兰迪诺一手策划的战争中获得好处,首先就得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而要想掌握主动权,就得准确把握共和国的一举一动。不可否认,布兰迪诺的战略分析没有任何问题,共和国确实不可能在中东战争中有太大的作为,更不可能帮助阿拉伯国家消灭以色列,因此要想扭转局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争在最终结局、也就是到底由谁来结束战争的问题上做文章。

按照布兰迪诺的部署,最终肯定是由共和国撤退来结束战争。

说直接点,就是美国大获全胜。首次在战略斗争中击败共和国,从而一举扭转整个国际局势,美国由此进入战略扩张时期,而共和国进入战略防御时期。

大趋势谁也不能改变,只是必须避免让美国过度扩张。

也就是说,不是由共和国的撤退来结束中东战争,而是在双方都承受不了巨大损失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也就是说,是在一种相对公平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从而使美国在转向战略扩张的时候迈出的步子更小一点,而共和国也能更加平和的接受失败,而不会因为失败使国家基本战略受到影响。

归根结底,就是要用一种美国当局没有考虑到的方式来结束战争。

在军情局提供的文件中明确提到,美国的所有准备都是逼迫共和国“认输”,而共和国的所有准备都是要让美国知道,共和国不会认输。

正如李存勋所说,在这个时候把裴承毅推到前台是不得已的选择。

别的不说,作为共和国的“常胜将军”,由裴承毅出任联合司令官,本身就说明了证明了共和国的态度。加上裴承毅领军打仗的能力,就算美国当局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共和国不会拼命,也必须有所顾虑。如此一来,美国当局就无法准确判断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从而无法完全掌握主动权。

看完资料,裴承毅总算松了口气。

当然,他还不能放松。

李存勋只给他指明了终点,却没有告诉他到达终点的途径。事实上,李存勋也不知道该如何到达终点,因为这是作为联合司令官的裴承毅的任务,也是他指挥这场战争的主要任务之一。

了解了这些事情之后,裴承毅不再抱怨什么。

虽然这个由王元庆在好几年前做出的战略规划把裴承毅推到了风口浪尖,但是这也让裴承毅成为了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战争将为裴承毅进军政坛打下基础。说直接一点,在此之前,裴承毅指挥的所有战争都是在为他进入政界积攒资本,而这次战争,将成为敲门砖。事实上,裴承毅在这场战争中不但要履行军人的义务,还得做好该由政治家做的事情。

所谓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不管怎么说,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裴承毅就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专机到达吉吉海军航空站之前,李存勋毁掉了那份绝密文件。

告别前,李存勋答应尽快派一名高级情报官员过来协助裴承毅的工作。实际上,刘晓宾早就做了这个承诺。

裴承毅没多说什么,甚至没有感谢李存勋,因为这也是李存勋的职责。

不管怎么说,在即将到来的挑战中取胜,是每一个共和国军人的职责。

第58章 声东击西

6月18日,裴承毅回到瓜达尔港的第二天,李存勋发来了行动开始的命令。

当天裴承毅就给首批参战的三个战斗单位,即凌云霄的第一战斗单位、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与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下达了按照计划展开行动的命令。

晚些时候,第一战斗单位的战斗旅与支援旅就从奎达出发,开赴巴伊边境地区的托兹基镇。因为当地没有军事基地,所以两个旅的作战部队只能野营。也就是说,美国的情报机构能够毫不费力的掌握第一战斗单位的情况。

次日凌晨,运载第二战斗单位的战略投送舰队从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虽然在阿拉伯海活动的“北京”号与“河北”号航母战斗群并没跟随战略投送舰队进入波斯湾,之前在海湾里活动的“河南”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在6月17日下午回到了阿拉伯海,正在返回瓜达尔港的途中,但是第二战斗单位到达海湾地区仍然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当天就有包括CNN在内的数十家西方新闻媒体表示,共和国在这个时候向海湾地区派遣地面部队,并且在巴伊边境地区集结最强大的地面作战部队,必然会对已经非常动荡的中东局势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影响。

似乎故意要让气氛变得更加紧张,CNN在做相关报道的时候,重点介绍了第一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的情况,以及两位指挥官的“往事”。根据凌云霄与罗少鹏在印度战争期间扮演的角色,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共和国将通过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解决当前危机,不然没有理由把最具突击力的两支战斗单位派往中东地区。

也就在西方新闻媒体盯着第一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不放的时候,当天下午,共和国国防部与外交部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从6月23日开始,在伊拉克的安巴尔省与伊拉克国陆军举行代号“沙暴2041”的联合军事演习。

这下,世界舆论再次沸腾了。

宣布该消息的时候,共和国国防部与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都宣称,此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三年来伊拉克国防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加强中伊交流、深化军事合作与外交互信,并不针对第三方,也不针对伊拉克的国内反政府力量。为了强调共和国在伊拉克的和平立场,两位新闻发言人还强调了一件事情,共和国在伊拉克没有一处军事基地,也没有部署一兵一卒。当记者问到相关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