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6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的地。同样的,气势如虹的阿根廷海军肯定不甘示弱,将再接再厉,力争一举打垮英国皇家海军的傲气。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局势却扑朔迷离。
直到曙光照亮了伦敦城,英国政府都未公布任何消息。让人略感惊讶的是,之前一直表现积极的阿根廷政府也保持了沉默。
因为英国所处时区比马岛早了4个小时,英国天亮的时候,马岛那边还是凌晨,所以记者还有点耐心,毕竟马岛那边的战斗还没结束呢。
一直等到伦敦时间10点过,英国政府仍然没有公布任何消息。
这下,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记者有点不耐烦了。虽然按照正规潜艇战术,英国潜艇拦截了阿根廷船队之后,不会立即发出战报,将首先离开交战海域,在确认已经摆脱敌人的反潜力量之后,才会发出战报。但是侦察与监视手段今非昔比,别的不说,太空中的几百颗军事卫星绝不是摆设。
就算英国已非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国,无力建设独立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可是利用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弄清南大西洋上发生的事情绝非难事。英国政府迟迟不肯公布消息,表明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问题是,万里之外的阿根廷政府也没有公布任何相关消息。
一时之间,仿佛根本没有爆发战争一样。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伦敦时间中午不到,CNN率先报道“最新战况”:伦敦时间23日6点20分左右,在南纬49°11'、西经61°54'附近转向前往斯坦利港的阿根廷船队遭到潜艇伏击;战斗仅持续45分钟,拥有3艘护航战舰与5艘快速货轮的阿根廷船队全军覆没,有迹象表明,至少有2艘阿根廷潜艇在战斗中被击沉。
可惜的是,CNN的报道中并没提及英国海军的损失。
只不过,没有等多久,就有更加确切的消具了。
伦敦时间12点30分,一家名为CBK的英国地方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消息:英国皇家海军的4艘攻击潜艇在伏击阿根廷船队之后,遭到不明身份的潜艇偷袭,先后与基地失去联系。
此消息一出,立即举世哗然。
要知道,在这条简短的报道中,包含了太多足以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信息。
首先是“不名身份的潜艇”。要知道,在以往的报道中,各家新闻媒体都对报道中提及的军事力量的性质给予了明确界定,从未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比如阿根廷船队就是“阿根廷的船队”,而不是“某国船队“。新闻界的这种“自律行为”,一方面表明各当事国均不想使冲突扩大,另外一方面也表明需要对新闻媒体加以约束。毋庸置疑,CBK用上了“不明身份的潜艇”,那就不是阿根廷的潜艇,而是另外某个国家的潜艇。虽然无法根据CBK报道断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潜艇,但正是这样,才给予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巨大的遐想空间。也许对其他国家的观众而言,这无非让茶余饭后多了几点谈资,可是对英国的观众来说,这却关系到是否应该继续相信政府。如果英国人不再信任政府,不但由乔治领导的联合政府将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英国社会也将经受动荡考验。
其次是“偷袭”。这个字眼并不复杂,理解起来却不容易。战争中,“偷袭“一般用在战争爆发阶段,某一方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战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又比如阿根廷突击部队偷袭斯坦利港。因为战争爆发后,交战双方都已进入战争状态,对对方有所警惕,所以就不能用“偷袭”来形容对方的军事行动,即便是出其不意的发起攻击,也应该使用“伏击”、“突击”等字眼。由此可见,CBK用上“偷袭”二字,与前面的“不明身份的潜艇”相映成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偷袭”往往意味着最卑鄙下流的战争行为,也经常被认定为是参战的标志。也就是说,不管CBK影射哪个国家,用上“偷袭”之后,都在暗示那个国家已经参战。虽然界定参战行为是政府的事情,CBK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在刚刚遭受惨痛打击的情况下,正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也就很容易受新闻报道的误导。
最后是“先后与基地失去联系”。这段话,应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是“先后”,二是“与基地失去联系”。后者很容易理解,即便在最乐观的人看来,潜艇与基地失去联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正在执行任务、不方便联系,二是已经被击沉、无法联系。因为英国潜艇已经完成了任务,所以出现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关键还是在“先后”上,表明至少有1艘潜艇曾经与基地取得过联系,并且报告过相关情况,随后因为遭到突然袭击,才与基地失去联系。也就是说,在CBK报道相关消息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收到了战报,英国政府却没有及时公开相关消息。英国政府的这种行为,说轻一点,是在保守国家机密,说重一点,是在蒙蔽公众。
结合前面提到的三点,英国观众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英国政府早就知道有第三方潜艇参战,也早就知道皇家海军的潜艇遭到袭击,却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消息,甚至没有公开战斗过程。对于任何一个有独立见解的选民来说,都会因此断定英国政府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方式,避免因为遭受重大战争损失而丢掉政权。
当然,CBK还在报道中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即有4艘潜艇在马岛附近活动。
不管怎么说,CBK这则报道引起了悍然大波。
仅仅30分钟后,位于伯明翰的CBK电视台就被MI6(MI5的姊妹机构,主要负责国内情报安全)查封,CBK的总经理、新闻节目主编、节目主持人、提供新闻内容的记者等数十人“先后”被MI6秘密逮捕。
大约在伦敦时间14点左右,英国外交部率先发表声明,随后各政府部门纷纷站了出来。
不得不说,面对突发事件,英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
根据MI6在数日后公布的调查结果,为CBK提供新闻的独立记者早就被某国情报机构收买,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某国情报机构妄图通过虚假报道蒙蔽英国观众,引发社会动乱,使英国无法集中力量抵抗外敌。因为CBK的主要负责人并不知情,也没有证据表明直接参与了阴谋行动,所以MI6已经将CBK的人员移交司法机构,将由地方检察院与地方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惩戒。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MI6最清楚。
根据军情局在战后总结报告中提到的相关内容,CBK报道的新闻实际上与任何情报机构都没有关系,军情局没有在英国制造新闻,CIA也没有去英国捣乱,阿根廷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那个能耐,而其他有能力的情报机构都在看热闹。比较可靠的判断是,CBK的新闻来自英国国防部的某位高级官员。更重要的是,CBK的报道很有可能是由英国国防部与MI6一手操办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这次事件让英国民众相信,英国政府没有隐瞒什么,英国的敌人正在想方设法的搞垮英国。从事后英国各政府部门迅速做出的反应,以及CBK主要负责人受到的从轻发落就可以肯定,这确实是个阴谋,只不过是英国政府自编自导自演,用来欺骗英国民众的阴谋。
当然,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甚至可以说,英国政府这次做得非常高明。
要知道,21世纪初,美国为了达到全面包围共和国的目的,不惜炸掉本国最大的两栋摩天大厦,用1000多名美国人的性命制造了一个出兵阿富汗的战争理由。随后,为了控制国际油价,在美国的指使下,英国情报机构炸掉了几节地铁车厢,用英国人的鲜血签署了出兵伊拉克的军事命令。
仅仅搞一次新闻风波就能团结几千万国民,确实是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事实上,英国政府达到了目的。
经过这起事件,英国观众对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都会留一个心眼,似乎所有负面新闻报道都是为了搞垮英国。毋庸置疑,这支“防疫针”使英国抵抗外来影响的“免疫系统”大大增强,也让数千万英国民众失去了独立判断能力。从某个方面讲,“信任政府”是英国民众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也就是说,就算仍然有部分英国民众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在来自各条渠道的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英国人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像遇到天敌的鸵鸟,把脑袋埋进沙子里。
伦敦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裴承毅正在赶往阿根廷总统府的途中。
接到电话的时候,裴承毅还在华剑锋那边。因为塞隆没有邀请海军中将,所以华剑锋没有与裴承毅一起前去。
收看了CBK的新闻报道后,裴承毅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政治智慧”。
“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虚假新闻”,英国政府用极为巧妙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逻辑循环。简单的说,如果证明CBK的报道属实,英国政府最多不过顺水推舟,用“共同抵御外敌”的口号团结国内民众;如果证明CBK的报道不属实,英国政府就能反戈一击,把责任全都推到电视台身上,然后以“对抗敌人秘密颠覆”的口号,让英国民众坚定不移的信任政府。
毫无疑问,不管出现哪种结果,英国政府都是最后的赢家。
当然,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就得好好考虑这起“突发事件”的影响了。
CBK在这个时候捅破窗户纸,表明在幕后操作的是英国政府。也就是说,英国政府通过CBK传达了某种信息。
南大西洋上战斗已经结束,CBK的报道并没失真,4艘英国潜艇在成功伏击了阿根廷船队之后,遭到3艘“旗鱼”级电动潜艇偷袭,2艘“机敏”级发起反击之前就被“旗鱼”级发射的重型反潜鱼雷击沉,2艘“快速”级利用速度避开了第一轮攻击,随即对3艘“旗鱼”发起反击。虽然“快速”级的性能超过了“旗鱼”级,但是遭到突袭后,“快速”级未能充分利用其性能,在随后的战斗中,2艘“快速”级与2艘“旗鱼”级先后战沉,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有1艘“旗鱼”级电动潜艇。
虽然裴承毅不是海军军人,无法想像潜艇的交战过程,但是按照共和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发来的消息,2艘“快速”级在战沉之前,至少有1艘经放出了通信浮标,向英国皇家海军报告了交战情况。更重要的是,当时3艘“旗鱼”级电动潜艇中,至少有1艘的航行速度超过了31节。也就是说,英国潜艇很有可能甄别出了对手的身份。只不过,潜艇司令部也在发来的战报中提到,阿根廷海军的“旗鱼”3300A型潜艇在过载的情况下,最大速度也能突破31节,试航的时候曾经达到过33。5节的极限速度,所以英国皇家海军不可能凭此断定共和国已经派遣潜艇参战。
结合CBK的报道,就不难猜出英国政府的意图了。
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确实收到了“快速”级发回的战报,得知交战海域有不明身份的潜艇,但是无法肯定是不是共和国的潜艇,甚至不知道具体数量。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通过CBK放出风来,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想通这一点,裴承毅心里有底了。
当然,他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回应英国政府,那是阿根廷政府与军情局的事情。接到阿根廷总统府打来的电话,裴承毅就知道,阿根廷总统的信心已经随同船队沉入了冰冷的南大西洋,残酷的事实既消灭了塞隆的高傲心态,也让他认清了未来。对此时的阿根廷总统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信心。裴承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与他联系之前,塞隆肯定与李存勋或者刘晓宾通过电话。
不管塞隆有多么顽固,为了个人与家族利益,必须低下高贵的头颅。
只不过,裴承毅肩膀上的压力也不轻。
虽然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5艘排水量只有数千吨的快速货轮仅仅运载了2个营的重装备与大约15000吨作战物资,阿根廷陆军至少还有4个装甲营与7个机步营,并不缺乏重装备,但是裴承毅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即英国海军很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派遣第二批攻击潜艇,说不定,第二批攻击潜艇已经在南下途中,数日内就将到达。如此一来,就算阿根廷海军调整运输方案,改用小型快速舰艇向马岛运送重装备与作战物资,需要花上好几天组织运输力量,很难在英国潜艇重新部署之前向马岛投送增援力量。因为已经损失了2艘“旗鱼”级电动潜艇,在仅剩1艘的情况下,很难与英国潜艇抗衡,所以阿根廷海军必须靠自己的势力与敌人抵抗,击败英国海军。
这仗还真没办法打。
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对裴承毅的考验。要知道,在此之前,裴承毅从未在逆境的情况下指挥过作战行动,即便在打得相对艰难的半岛战争中,共和国也在总体局势上占有绝对优势,只在某些时候处于战术与战役上的劣势。
改变战略平衡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向国内申请增援。
毫无疑问,这个要求很不现实。按照裴承毅的估计,就算李存勋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在总参谋长位置上的项铤辉也积极配合,为了避免卷入战争,共和国海军最多像上次那样派来几艘潜艇,而且不会再次出手,最多替阿根廷海军搜寻英国潜艇。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能够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
不管裴承毅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必须承认,只能依靠现有的力量打赢这场战争。
到底该怎么打,裴承毅没有急着考虑,毕竟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
对裴承毅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塞隆重塑信心,要让阿根廷总统相信,暂时的失败不会对战局造成太大的影响,优势仍然在阿根廷手中,只要抓住接下来的机会,充分发挥阿军的战斗力,胜利仍然属于阿根廷。
说到这个问题,裴承毅就轻松得多了。
来了阿根廷这么久,裴承毅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鼓舞阿根廷的士气,让阿根廷总统对未来抱有希望。
说服塞隆,不是多大的麻烦事。
第51章 摒弃前嫌
见到塞隆,裴承毅对阿根廷总统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评价,在裴承毅看来,塞隆比王元庆差远了。两天前还意气风发、根本不把军事顾问放在眼里的阿根廷总统,才遇到点小麻烦,就把裴承毅当成了救星。巨大的反差让裴承毅不得不相信,塞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政客也好,政治家也好,裴承毅都得面对阿根廷总统。
“裴将军,你总算来了。”
裴承毅礼节性的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坐到了塞隆对面的沙发上。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阿根廷总统已无别的选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最高军事顾问身上,但是在弄清楚情况之前,裴承毅不想轻举妄动,免得又碰一鼻子灰。
“裴将军看过最近的新闻报道吧?”塞隆的神色有点尴尬,见到裴承毅仍然没有开口的意思,又说道,“裴将军也知道CNN与CIA的关系,实不相瞒,CNN的报道没有夸大事实,我军的运输船队在今天凌晨、也就是大概十个小时前遭到英国潜艇伏击,我收到的最新消息是,三艘护航战舰与五艘运输船均被击沉,执行秘密护航任务的两艘潜艇也与基地失去联系。”
“如果我没猜错,贯军未能在战斗中击沉英国潜艇。”
塞隆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了。
裴承毅不慌不忙的将带来的文件递给塞隆,等阿根廷总统翻开文件,他才说道:“这是我收到的最新情报,伏击贵国船队的是四艘英国潜艇,其中两艘是最先进的‘快速’级攻击潜艇。”
塞隆长吸口气,目光再次回到了文件上,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他突然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