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全面销毁核武器肯定能够给所有国家带来好处,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却并非如此。用那些要求获得补偿的国家的话来说,全面销毁核武器等于降低战争门槛,也等于瓦解了弱小国家的最后防御力量,最大的受益者绝对不是普通国家,而是拥有强大常规军事力量的大国。为此,大国必须为全面销毁核武器承担主要责任,为利益受损的小国提供补偿。
从现实角度看,这些国家的要求并不过分。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核武器,如同共和国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就不再需要为发动战争而有所顾虑,几乎是想打谁就打谁,而没有强大常规军事力量的国家要么选择与某个超级大国结盟,要么等着挨打。更重要的是,以往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不小影响力的某些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必然会因此丧失影响力,再也无法为中小国家提供保护。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会导致联合国土崩瓦解,使中小国家丧失发表言论、争取公平待遇、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保障。
问题是,小国想要好处,大国却不会因此心甘情愿的割肉。
别说美俄英法坚决反对为其他国家提供补偿,就连王元庆的态度也有所保留,毕竟共和国没有义务为盟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提供任何补偿。换个角度看,如果每个参与全面核裁军的国家都要求获得补偿,就算五个核大国的实力再强大,也承担不起如此承重的义务,最终只会导致全面核裁军成为泡影。站在各个国家的角度上看,如果在补偿问题上让步,全面核裁军也不可能在各国议会获得批准。
可以说,在此之前是核大国之间进行斗争,在此之后则是大国与小国进行斗争。
问题是,补偿能猜解决小国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安全保障吗?
母庸置疑,经济补偿根本解决不了安全问题,甚至有可能使小国的安全环境恶化。
1月13日,五个核大国领导人进行了闭门磋商。
讨论的重点就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安全保障体系。
虽然法国与俄罗斯坚持认为应该强化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但是美国与共和国都认为联合国不具备承担国际安全的基础,也不可能对国际安全起到保障效果,如果联合国有用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战争了。
谈到这,大国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明显了。
俄罗斯与法国明显倾向于加强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而共和国与美国则更加注重以大国为核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单说,俄罗斯与法国不希望让国际核裁军变成超级大国瓜分地盘的盛宴,而共和国与美国却在积极朝这个方向努力。
虽然从长远角度看,俄罗斯与法国的提议才能真正确保国际安全,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共和国与美国的想法更加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短短数年之后,美国就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把联合国当成了工具;美苏冷战期间,联合国不但没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反而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利用的对象;美苏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仍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是被超级大国利用,就是被抛到一边;随着中美冷战爆发,联合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笈炭可危,基本上成了摆设。
用王元庆的话来说,如果联合国有用,就不会爆发那么多战争了。
联合国失去影响力的关键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主导力量,小国想借联合国维护利益,大国却把联合国当成了工具,如果联合国妨碍了某个大国牟取利益,则会被大国无情的抛在一边。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不得不承认,只有以某个大国为核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才能为该组织内的小国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别的不说,北约集团能够延续至今,与美国在北约集团的统治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在共和国与美国都主张以地区安全为主的国际秩序的情况下,局势难以逆转。
为此,王元庆充分利用了这次大会,积极为共和国的全球布局努力。
第3章 集团化
虽然伦敦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全面销毁核武器,但是所有历史学家都认为,伦敦会议是美苏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局势的分水岭。
让伦敦会议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全面取代联合国。
早在2015年,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西方世界就开始鼓吹“中美冷战”。随着一场又一场与共和国、美国有关的战争爆发,“中美冷战”的论调日益高涨。事实上,直到伦敦会议之前,“中美冷战”都缺乏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并未形成。准确的说,是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还没有完全形成。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早在半岛战争结束之后,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就已经形成了。
北约集团就是以美国为核心,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事实上,在美苏冷战结束后的短暂扩张之后,北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标志性事件就是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以及2010年的乌克兰大选。这两起事件终止了北约的扩张行动,最终使北约集团与欧盟集团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分道扬镳。
在法德意的积极推动下,欧盟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之后就开始推行军事一体化,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为根本目的,而政治一体化只是军事一体化的自然延伸。随着欧盟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北约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影响力日益降低。
换个角度看,如果北约提供的集体安全足够重要,同时具备欧盟与北约成员国身份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等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呢?别的不说,伊朗战争期间,美国一度希望北约成员国出兵,共同承担战争负担,最终响应美国号召的却只有英国,而且也只是象征性的派兵参战,并没有提供实质性援助。如果美国在北约集团仍然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比如像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集团成员国就不会袖手旁观。
从根本上讲,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利益诉求与其他成员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国家战略所产生的严重分歧,成为了北约集团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北约成员国与共和国存在矛盾,但是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哪个北约成员国受到了共和国的威胁,也就不存在需要抵抗共和国军事入侵的需求,绝大部分北约成员国都不希望与共和国直接对抗,更不希望卷入美国与共和国的对抗之中。
由此可见,北约集团算不上“中美冷战”的基本条件。
与美国一样,共和国也没有建立起以自身为核心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
虽然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花了很多力气改变周边环境,先后与巴基斯坦等国签署了安全同盟条约,但是这些同盟条约基本上都是双边条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不会为了朝鲜向某个国家宣战,朝鲜也不会为了巴基斯坦向别国宣战。
由此可见,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安全组织根本算不上政治军事同盟。
当然,共和国也在为建立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而努力。
印度战争就是一次大胆的试验,不但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参战,印度周边国家中,除不丹之外,其他国家均先后参战,而且均按照集体安全的规定履行战争义务。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王元庆对尼泊尔、锡金、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伊斯兰堡与这些国家的领导签署了“集体安全同盟条约”。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开放式集体安全同盟条约,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满足该条约的全部条件,得到了签约国的支持,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该条约,成为正式成员国。随后,顾卫民对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与泰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正式向这几个国家发出邀请。虽然这几个国家没有立即加入“集体安全同盟条约组织”,但是按照外界的猜测,只要“集约”的机制成熟,在与共和国签订了双边同盟条约的基础上,这些国家肯定会加入“集约”。还有部分人认为,5年之内,“集约”将吸纳包括马来西亚、阿富汗、蒙古在内的众多周边国家,成为一个完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同盟组织。
与共和国一样,美国也在努力打造第二个“北约”。
受全球大萧条、地缘政治等影响,美国所打造的同盟组织与“集约”有很大区别,其前身是由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该组织现货吸纳了英国、巴哈马、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并且在2024年更名为“西半球一体化条约组织”,简称“西约”。
与“集约”一样,“西约”从起步到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伦敦会议就成为了“集约”与“西约”迈向成熟的标志性转折点。
在伦敦期间,王元庆会见了巴基斯坦等集约组织成员国与朝鲜等观察员国首脑,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提出,除了集体安全保障之外,集约组织应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和国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各成员国与准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并且坚持开放市场的原则,加强与各国的往来。最重要的是,王元庆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正式提议吸收印度为观察国。在好几个国家比较关心的“补偿”问题上,王元庆的态度很明确,共和国不会因为全面核裁军提供补偿,因为共和国已经为集约成员国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共和国可以在经贸领域为集约成员国与准成员国提供更多的援助与支持,加强集约成员国的关系,推动集约发展。
王元庆在拉支持,布兰迪诺也在拉支持。
集约积极拉拢印度的时候,西约在积极拉拢巴西。只是,布兰迪诺的“运气”没有王元庆那么好。不管怎么说,巴西都是地区性大国,而且是南美地区的头号大国。虽然巴西与美国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在安全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但是巴西不是印度,也就不可能像印度那样,迫切的希望加入某个集体安全组织。
不管怎么说,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以及与美国为首的西约在伦敦会议期间都得到了扩大与充实。更重要的是,正是集约与西约发挥的积极作用,让“补偿”提议变成了一纸空文,从而使全面核裁军条约得以顺利推进。
虽然从现实角度看,王元庆与布兰迪诺利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行为都是为了推动全面核裁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两人的目的肯定是想在全面核裁军条约生效后的国际新秩序中为本国牟取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地区性国际组织离全球性国际组织只有一步之遥。
离开伦敦的前一天,布兰迪诺会见了菲律宾总统特使(菲律宾没有参加国际核裁军大会),在菲律宾加入西约的问题上给出了明确答复,只要菲律宾满足了入约的主要条件,美国就会积极支持,说服其他成员国。
这一天晚上,王元庆也在下榻的宾馆会见了阿根廷总统塞隆。
“贵国加入集约的事情,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有几个问题,还得请总统阁下谅解。”王元庆的话很客气,毕竟塞隆也是国家元首,“主要就是入约的基本条件。不是我国认为贵国没有资格入约,总统阁下与我也认识几十年了,我一直将贵国当成值得信赖的盟友,贵国也一直将我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关键问题是,按照入约的基本条件,只有在没有领土与领海争端的情况下,贵国才能加入集约组织。”
绕了这么大个弯子,王元庆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集体安全组织首先就得考虑成员国的利益,而不是考虑主导国的利益。从此出发,除了主导国之外,没有任何成员国愿意接纳一个与其他国家存在纠纷的新成员。可以说,在入约前解决领土、领海等纠纷问题,是加入任何一个集体安全组织的最低门槛。别的不说,当年格鲁吉亚没能加入北约集团,就是因为格鲁吉亚存在领土问题。
塞隆沉默了一阵,说道:“元首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只是我也希望元首能够理解,对我们来说,加入集约集团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我完全能够明白,所以我会继续努力。”
“只是贵国的政治问题……”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总统,阁下是担心在我离任之后,我国与贵国的关系会发生改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总统阁下,中华民族是一个讲信誉的民族,共和国也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从纪佑国元首访问贵国以来,二十年来,我国与贵国的关系越走越近,不管是我,还是别的哪位国家领导人,都会致力发展我们的双边关系。我还可以保证,集约的大门永远向贵国开启,只要贵国解决了几个小问题、随时可以展开入约谈判,我国肯定会积极帮助贵国加入集约组织。”
塞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有元首的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王元庆笑而不语,表示明白塞隆的意思。
回国后,王元庆就得为政权交接做准备。准确的说,王元庆已经在做准备了,回国后只需要完成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共和国就将迎来一位新的国家元首。塞隆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换了国家元首,意味着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会有所调整。更重耍的是,塞隆完全有理由相信,刚满60岁的王元庆肯定不会退出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会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必要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以王元庆的身体状况,未来20年之内,他都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只是……”塞隆叹了口气,说道,“元首阁下也应该知道,阻碍我国入约的那些问题很难解决,就算我们有决心解决争端,英国也不会与我们谈判。”
“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一定只有谈判。”
塞隆的眉头跳了几下,把目光转到了王元庆身上。
“如果我没记错,二十年前,纪佑国元首访问贵国的时候点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塞隆立即问了一句。
“被殖民国家夺走的东西,不可能通过谈判要回来。”
塞隆微微颤抖了一下,神色显得更加震惊。
“当然,我不是在干预贵国内政,这么多年来,也从未干预贵国内政。”王元庆看了塞隆一眼,说道,“我只是希望总统阁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谈判能够解决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都没能解决问题?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英国在加入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上迟迟不肯表态,就是希望依靠美国保护其从其他国家掠夺得来的利益。”
“元首的意思是……”
“美国会支持英国吗?”王元庆冷冷一笑,说道,“美国肯定会支持英国,但是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毕竟贵国与南美众多国家关系密切,美国再次推行‘门罗主义’,已经让很多南美国家提高了警惕,如果美国在马岛问题上表明态度,等于与南美国家翻脸,到时候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就得考虑要不要跟着美国走了。显然,对美国来说,直接支持英国的损失过于巨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中立者的身份,暗中支持英国,就像在此之前的日本战争、印度战争中那样。”
塞隆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这番话的意思。
“关键不是美国是否会支持英国,而是欧盟的态度。”
“欧盟?”
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总统阁下不会忘记四十多年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