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快反771旅打下了吉申根杰,后面的战斗就简单得多了。
把消息发给总参谋部,安排好第三次空运,让Y…15B机群准备在天亮之后,也就是快反771旅控制了吉申根杰的印军机场之后,把77军的另外2个战斗旅送往前线之后,裴承毅才离开战术指挥中心,赶在第三次空运前睡上几个小时。
战争打到这一步,东线战场上的地面战斗已经没有多少悬念。
随着进攻展开,控制的机场越来越多,共和国空军支援航空兵的强大运输能力发挥出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部队陆续达到战场,剩下的,只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歼灭东线战场上的印军。
当然,这不是一项简单任务。
第63章 总理的决断
东线战场上的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印度的军事指挥系统却一片混乱。
直到8月1日凌晨,鲁拉贾帕尼才收到确切消息,中国空降部队在西里古里附近建立了野战机场,地面部队正在攻打西里古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提供该消息的正是帮助印度建立现代军事通信指挥系统的美国。也就是说,美国的军事情报系统在战争爆发近10个小时后,才掌握了确切情况。
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指挥系统,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环。
占据优势的一方,肯定会在开战后摧毁对方的军事通信指挥系统,针对对方战略目标的首轮轰炸就是以此为主要目的。通信中断,军事决策者无法掌握确切情况;指挥不畅,军事指挥官无法及时下达命令。在以系统决胜负的现代战争中,通信指挥系统瘫痪,等于整个军事系统瘫痪。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印军就在努力改进军事通信指挥系统。因为无线通信容易受到对方干扰,所以印度从2017年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贯通全境,直接接到各前线指挥部的有线通信网络。藏南冲突中,印军通信指挥系统的弊端再次暴露出来。为了避免在下一场战争中犯同样的错误,印度不但聘请了美军技术人员,替印军设计现代通信指挥系统,还从美国引进了很多先进设备,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建立起更加牢固的通信指挥网络。问题是,任何通信指挥系统都有缺陷,有线通信网络不易受到干扰,传输距离却非常有限,需要在沿途设置信号中转站。与民用有线通信网络使用同样的基础设施,很容易在战争爆发前被敌人的信息战部队瘫痪。日本战争前,中国的网络战部队攻击了日本的通信系统,导致日本的军事通信网络彻底瘫痪。单独建立军事通信网络,存在费用高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任何通信中转站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在情报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通信中转站、也就是常说的通信中心很容易遭到对手重点打击。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空军在开战后的首轮轰炸中就重点攻击了印度各地的通信中心,使印度的军事通信网络陷入瘫痪状态。由此可见,在军事实力没有的到实质性增强的前提下,军事通信指挥系统的生存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任何现有办法都不可能使弱者变强。
如果说印度的军事通信指挥系统有问题,那么美国的军事情报系统就不应该有问题。
晚了近10个小时发出“警报”,与美国的战略判断有很大关系。
虽然早在战争爆发前,美国的情报机构就断定,中国不会仅仅为了帮助锡金建国发动战争,只要战争爆发,中国点会攻打印度本土,但是包括杜奇威在内的众多美军高级将领都认为,中国将首先在西北战场上发动进攻,然后才在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原因很简单,只要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境内,印军就会展开战略反击。虽然印军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但是对付巴基斯坦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中国军队首先在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印军就会在西部战场上发动反击,争取首先击溃巴基斯坦。随着巴基斯坦崩溃,东部战场上的胜利将变得无足轻重,中国还得花大力气稳住巴基斯坦。在此情况下,中国的理想选择是首先稳住巴基斯坦,在西部战场上击败印度,再在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
根据这一判断,美国把战略侦察的重兵放在了克什米尔地区。
虽然随后的一些现象让美军高级将领的观点受到了质疑,比如中国的主要野战部队都集中在东面,派往西面的地面部队只有3个军,在11个野战军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成,又比如中国军队在战前的侦察工作主要集中在东部,对西部不太关心。但是在包括杜奇威在内的一些美军高级将领看来,这正是中国兵法中的“声东击西”之计。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军的判断也没有错。在道路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地面部队的多寡并不是关键因素。美军将领再疏忽大意,都不会忽略3个空降军。在以空降军为主要进攻力量的情况下,军队的部署问题就不是那么突出了。只要后勤保障到位,空降兵可以在12小时内完成战役机动,从东部战场转移到西部战场。
别人不说,就连杜奇威都坚信将由空降兵打响地面战斗的第一枪。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的判断非常准确。
首先进入印度的确实是空降兵,只是杜奇威没能准确判断出进攻方向。
虽然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不容小觑,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侦察能力是无限的。在基本判断错误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也就无法及时发现中国军队的行动,更不可能及时发出警报。
得知印度的增援部队进入锡金后,杜奇威立即断定,中国军队将迅速发动地面战争。
这次,杜奇威的判断仍然非常准确。作为与中国军队直接交过手的美军将领,杜奇威非常熟悉中国军队的套路。王元戾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帮助锡金建国,如果印度不向锡金派遣增援部队,王元庆就没有理由出兵印度。只要印度军队再次进入锡金,王元庆就可以用“防御反击”的名义发动地面战争。
在杜奇威看来,王元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只是一直等到傍晚,中国军队都没有在西部战场上发动进攻,连巴基斯坦军队都没有动静,杜奇威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调整侦察卫星的飞行轨道之后,杜奇威还让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战略侦察机紧急起飞。
只是,卫星要想进入新的轨道,至少需要4个小时,从迪戈加西亚起飞的战略侦察机则要等到5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孟加拉湾。收到确切情报之前,杜奇威没再做出大胆预测,因为之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预测都有可能出问题。
也正是如此,直到31日23点30分左右,五角大楼才搞清楚了战场情况。
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而且在西里古里附近建立了野战机场。此举证明,中国军队的目的不仅仅是防御反击,而是要将印度东部地区分割出来,然后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的印度军队。
这次,杜奇威没再犯错。
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军队将首先攻打印度东部地区,取胜后转战印度西北地区,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杜奇威也发现了他在之前犯的错误,即西北方向的基础条件不由中国军队的战争意图发生转变。在打通前往印度洋的航线、也就是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前,中国只能依靠1条铁路线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投入的作战部队不能超过2个军。要想在西部战场上打败印军,中国军队至少需要投入5个军的兵力。也就是说,要想为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必须提前打通海上航线。中国舰队最快只能在数日后到达阿拉伯海,运输船队则要到8月7日前后才能到达卡拉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在西部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间不会在8月7日之前。在此期间,中国军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垮东部战场上的印军,稳住东部战场。
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杜奇威很容易就想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中国军队集中力量攻打印度东部地区的时候,巴基斯坦军队不会全线防御,而会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因很简单,如果巴基斯坦军队采用防御战略,根本不可能守住漫长的印巴国境线,甚至守不住克什米尔停火线。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巴军采取防御,等于自寻死路。
因为巴军的主要目的不是打败印军,而是守住几天,等待中国军队的增援,所以巴军只有积极进攻,争取让印军在防御上消耗更多的时间,从而使印军无法发动进攻。
做出判断后,杜奇威没有耽搁时间,立即把消息发给了史塔克。
史塔克没有忘记杜奇威的叮嘱,把战场信息提供给印度的同时,警告印度高度关注西北战场上可能发生的突然进攻。
收到警告之前,鲁拉贾帕尼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让他感到担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安静”了。
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重点打击包括指挥中心、通信中心、空军基地、防空阵地等重要军事目标,没有像第四次印巴战争与藏南冲突那样,在完成了“战略打击”之后转而大规模轰炸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基础设施。首轮轰炸的强度足以证明中国空军投入了大量作战飞机,上千架作战飞机没有深入印度领空,肯定在执行其他任务。
虽然鲁拉贾帕尼不是军人,但是他也能猜到,中国空军正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问题是,锡金就那么大点地方,即便不出动空军,中国陆军航空兵也能为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支援。
上千架飞机,到底在哪里行动?
如果上千架飞机没有大举出动,则足以说明一个让鲁拉贾帕尼更加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空军正在为某次规模庞大的进攻行动做准备,而且不是空中进攻。换句话说,地面战争很快就会爆发。
东线,还是西线?
与美军将领一样,鲁拉贾帕尼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线。
理由也差不多,巴基斯坦太脆弱了,而且印巴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如果印度决心发动反击,就会在整条国境线上发动进攻。中国不可能让巴基斯坦沦陷,甚至不能让巴基斯坦遭受沉重打击,以免对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造成影响。如此一来,中国必须稳住巴基斯坦,确保巴基斯坦的安全。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中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发起进攻,而且摆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势,印军竟不敢进攻巴基斯坦,必须全力守卫新德里。
让鲁拉贾帕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竟然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
没等他反应过来,史塔克送来了第二份消息,即部署在中国西北叶城的66军已经驶上中巴公路,正在开赴克什米尔战场的途中。为了引起印度高层的注意,史塔克还送来了66军的资料,重点说明这是一支重装军。
即便没有详细说明,也能让鲁拉贾帕尼心惊肉跳。
虽然66军在中国的众多野战军中不算出名,但是作为参加过半岛战争的王牌部队,的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所有装甲部队。
到此,中国的战略进攻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派遣66军前往巴基斯坦,主要目的不是协助巴军发动进攻,毕竟1个军的兵力在西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此举的主要意图很简单、那就是震慑印军,让印度不敢轻易进攻巴基斯坦,同时稳住巴基斯坦的军心,让巴基斯坦下定进攻的决心。如果考虑部署在中国西北地区的2支战略反应军,还有暂时没有参战的2支空降军,中国军队能够在48小时内向西部战场投入5个军的兵力。1个66军就能改变西部战场上的战略平衡,5个军就能轻易打败西北战场上的印度军队。
走到这一步,印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抢先进攻,二是积极防御。
抢先进攻的效果最为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军队肯定会提前进入进攻阵地,其后方防线将非常空虚,如果印军能够抢先发起进攻,就能轻松打败巴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能在东线战场上迅速击溃苏军,关键就是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开始,导致数百万苏军在进攻阵地上遭到打击。虽然抢先进攻的好处很明显,但是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掌握巴军进攻的准确时间。问题也在这里,史塔克提供的情报中没有说明这一点,只是提到巴军将在未来48小时之内发起进攻。显然,这不足以作为印军战略决策的依据。印军主动发起进攻,光是前期准备就得花费大约24小时,如果在印军发起进攻之前,巴军的进攻就开始了,倒霉的将不是巴军,而是印军。也正是如此,包括费尔南德斯在内的印军高级将领对此犹豫不决,连鲁拉贾帕尼都拿不定主意。
史塔克已经明确提到,巴军进攻的意图只是拖延7天,为中国军队在东部战场上取胜争取时间。如果印军积极防御,能否在7天内发起反击,把战线推到巴基斯坦境内?费尔南德斯没有把握,鲁拉贾帕尼也没有把握。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向西运动,即便印军能够顶住巴军的进攻,只要局势稍有不对,提前到达的66军就金顶替巴军发动进攻,中国的2支空降军与2支战略反应军也会及时参战。在此情况下,别说在7天内发起反击,能否守住7天都是个问题。由此可见,积极防御的前景并不乐观。
虽然越晚做出决策,印军的处境就越艰难,但是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错误的决策只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拖到新德里时间31日夜间23点左右,鲁拉贾帕尼终于收到了足以令他做出决策的重要情报:吉申根杰沦陷。
虽然这条消息看似与西部战场洪有关系,但是足以让鲁拉贾帕尼下定决心。
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迅速攻占吉申根杰,肯定会深入印度境内。既然中国军队打算扩大战争规模,就不会在西部战场上无动于衷。在此情况下,即便印军主动发起进攻,而且抢在巴军之前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也会立即参战,打垮印军。
鲁拉贾帕尼不再犹豫,立即让费尔南德斯命令西北防线上的所有军队进入防御阵地。
只是,这道命令来得太迟了,因为巴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是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1点15分,也就是新德里时间7月31日22点45分。虽然巴军以这样那样的名义没有按时发起进攻,但是在裴承毅的催促下,巴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北京时间1点45分开出阵地,向印军防线挺进。
也就是说,费尔南德斯向前线部队下达命令的时候,离战斗爆发还有不到20分钟。
因为不是军事指挥官,所以鲁拉贾帕尼没再为战争的事情操心。
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构成了侵略,作为印度总理,鲁拉贾帕尼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向总统提出战争请求(按照印度的法律,总统才是国家元首),二是尽快向国会提交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法案。
两者都没有多少难度,总统一般不会否决总理的请求,国会那边更没问题,因为绝大部分议员早就在企盼爆发战争。当然,鲁拉贾帕尼也不能儿戏,他必须立即前往总统府,拿到总统的授权,然后赶在天亮前准备好战争法案。如果一切顺利,明天上午,印度国会就会批准战争法案,让印度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虽然鲁拉贾帕尼并不主张与中国开战,但是此时他没有别的选择。
第64章 重量级说客
鲁拉贾帕尼在为宣战做准备,王元庆也在为宣战做准备。
准确的说,王元庆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做准备。
8月1日凌晨2点30分,王元庆正在与颜靖宇、叶致胜商讨政府的战争动员工作,蔺彦博、李成文、叶永畿等人就不请自来。
聊了一阵,王元庆就搞明白了,3人已经见过顾卫民。
此时的蔺彦博、李成文与叶永畿3人,不但是共和国最知名的爱国商人,还有着另外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