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风流-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真?”程处默眼睛一亮,再次抓住薛仁贵就要询问。
薛仁贵还没开口,一名将士飞奔了过来,远远就喊道:“薛将军,皇上即将驾临,张大将军请你准备迎接!”
薛仁贵赶紧整整盔甲,一边向前走一边低声道:“此事稍后再说!先迎驾吧!”
程处默虽然心痒难耐,也只好按耐住好奇心,跟着薛仁贵向前走去。
平壤城街道十分狭窄,即便这里是王宫和社稷附近也是如此,随着鸣锣开道声,大队玄甲骑兵在前开路,一下子把街道上堵了个严严实实。同时还有大量皇宫禁卫爬山附近的各座屋顶,手中都拿着强弩和弓箭,随时提防有人施放暗箭。
锣鼓声越来越近,所有的高句丽人都转过身子,恭敬地站在道路两边,看着那顶黄罗伞盖从街角远处而来。伞盖下面,骑着一匹大红马的李世民面色平静如水,左侧是程知节,右侧是张焕,身后是大群唐军将领和刚投降的金熙泽等人,唯独不见泉男生。
黄罗伞盖所到之处,高句丽人纷纷口称万岁下拜行礼,唐军将士也跟着欢声鼓舞,一时之间只看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万岁声声震云霄。李世民并未叫起身,径直策马向前,到了那座牌坊前面,才对内侍春棋点了点头。
春棋扯着嗓子喊道:“皇上有旨,都起来吧!”
一片乱七八糟的谢恩声中,人群相继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低着头不敢眺望。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方柱上雕刻的黑蟒,微不可觉的冷冷一笑,再次向春棋点了点头。
春棋躬身一礼,从怀中取出一封圣旨,缓缓打了开来。
“肃静!聆听吾皇圣旨!”在唐军将士严厉的喝斥下,乱糟糟的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
“大唐皇帝诏曰:高句丽国,自汉时称臣于中原朝廷,尔来五百六十年矣……乃我大唐属国也……然奸贼名为泉盖苏文者,弑杀上柱国、辽东郡王,专擅朝政,嚣张跋扈,残虐百姓,妄启战端……朕吊民伐罪正当其时也……故而,朕去其国号、毁其社稷……”
春棋中气十足,这份圣旨读的是抑扬顿挫,几条街外都听得清清楚楚。
圣旨中声明自汉朝起,高句丽就一直向中原朝廷称臣,却从来都是狼子野心,屡次反叛!到了近些年更是变本加厉,多次挑衅大唐威严,大奸臣泉盖苏文弑君夺位之后,更是悍然向大唐开战,故而大唐皇帝出兵讨伐,既是为了讨伐不臣,也是为了替大唐皇帝亲封的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宝藏报仇雪恨。如今奸贼泉盖苏文已死,而高氏一族全都命丧黄泉,故而要毁去高句丽的宗庙社稷,去除国号,全境并入大唐版图云云……
唐军将士中有通文墨者,无不胸中热血沸腾。而那些听懂了圣旨的高句丽人,虽然心里早有准备,还是有不少人当场大哭,甚至还有十几人一边大哭,一边试图冲过来撞柱自戕,却都被唐军迅速制住。至于那些占了九成以上人数的百姓,大多大字不识一个,浑然不知道圣旨中说了什么,反而对忽然大哭冲出去的那些人悄悄指指点点。
李世民淡淡的看了一眼被押下去的那些人,心里不但没生气,反而感到十分喜悦。从这些人的服饰上看,应该都是高句丽的儒生,并未有一名官员冲出来,如今眼看社稷宗庙即将被毁,却仅仅这数十人愤然冲出来,由此可见高句丽的人心已经散了!
这个卑鄙无耻的国家终于灭亡了!有我张焕在,你们永远就别想再死而复生!张焕微微转过头,看着后面的高句丽宗庙社稷,紧握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
圣旨读完后,李世民并未让人陪同,独自一人跨过牌坊,在社稷坛的正殿前面静静地站立了一阵子,然后举步向前走去。到了大门口,李世民却并未进去,只是在门口转了转,对旁边供奉着高句丽历代王族牌位的宗庙看都没看,就转身走回到牌坊下面,抬起右手对着后方的宫殿群指了指。
“皇上有旨,毁宗庙,拆社稷!”
随着春棋一声令下,数十将士从旁边推出一辆早就准备好的冲车,轰隆隆的越过牌坊,直冲着正前方的社稷坛撞了过去!只听得轰然一阵大响,冲车前端如同刀割豆腐一般,一下子捅进了正殿大门,撞在了支撑大殿的柱子上!在一阵吱吱呀呀的凄惨声响中,这座仿照中原社稷坛建造、历经了二百七十多年岁月、象征着高句丽王权社稷的正殿轰然倒下!
推着冲车的唐军将士默默喊着号子,把冲车退回来一些之后,再次狠狠地撞了过去!四次撞击之后,这座社稷坛彻底成了一片废墟。将士们调转冲车,向着两侧的宫殿群撞了过去,随着一阵阵巨响,一座座宫殿被无情的摧毁,成为一大堆瓦砾碎片!
围观的数万唐军纷纷呐喊欢呼,张焕等人也握紧拳头,跟着将士们一起振臂欢呼。程知节更是按耐不住兴奋,请的李世民同意之后,亲手上去操纵着冲车,撞毁了最后一座宫殿。
高句丽人却个个面如土色,嚎啕大哭者数不胜数,毕竟此时再笨的人都知道——曾经的‘大高句丽’,没了!
有了程知节的‘带头作用’,张焕和程处默等人也是心痒难耐,纷纷厚着脸皮向李世民请求‘效仿程大将军的壮举’,程处默甚至声称宁肯不要赏赐,也要和父亲大人学一学。看着这帮子死乞白赖的家伙,李世民只好无奈的笑着准许了,在玄甲军护卫下退到了一边。
“一二三,冲啊!”在张焕等人的号子声中,最后的这道牌坊轰然倒地!
贞观十七年十月十一日,大唐皇帝李世民下令毁去高句丽的宗庙社稷,延续了数百年的高句丽国正式灭亡!
第347章 被驳斥的谏言
午后,寒风终于停了下来,天空的云团减少了很多,惨白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不但没有带来些许暖意,反而给人一种愈加清冷的感觉。平壤城城头上,程处默跺跺脚,看着几只鸟儿从城墙附近飞向远处,落在皑皑白雪上面跳动着寻觅食物,宛如几颗小小的芝麻点儿,清冷的阳光下,白雪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程处默不禁揉揉眼睛,转头把视线投向了城内。此前去社稷宗庙‘观礼’的百姓们都已经散去,街上又恢复了冷清,除了一队队唐军将士不停地来回巡逻,根本看不见一个闲人在街上晃动。曾经的高句丽王宫,暂时成为了李世民的驻跸之处,整座宫殿群都被唐军将士护卫了起来,宫殿内的各处高点上都站着手持弓弩的黑衣侍卫,戒备之森严,可谓是一只麻雀都难以飞进去。
外面虽然十分寒冷,正殿里却十分温暖,地砖下的地龙烧得正旺,火焰发出阵阵轻微的呼呼声。李世民坐在主位,手指轻叩身前的案几,正在倾听坐在右手第二个位置的张焕禀报事情。张焕上首的程知节显然对他正在禀报的事情没什么兴趣,端着手中的酒樽,仔细打量高健武父子珍藏多年的美酒。相比起程知节的满不在乎,坐在左侧第一位的泉男生脸色却十分严肃,微微前倾着身子,仔细的聆听张焕说话。泉男生下首的金熙泽脸色也很肃然,偶尔拈拈胡须,目光也一直停留在张焕身上。
“皇上,臣已经派出了大量人手全城搜捕,泉总管和金长史也全力协助,还是没有发现泉男建兄弟的行踪。”
李世民停止了手上的敲击,微微皱眉道:“早上你告诉朕,说他们有可能藏匿在那片地道里面,也没有?”
张焕无奈的摇摇头:“没有!朴建仁向纥干承基透露说有地道,臣征得皇上同意之后,马上让纥干承基带了足够的人手下去查看,可惜的是里面虽然有不少人藏匿着,经过仔细筛选也没发现泉男建等人的行踪。根据纥干承基的推测,泉男建等人十有八九藏匿在了某处民宅,皇上,可要深入搜捕一下?”
李世民看了看泉男生,摇摇头道:“算了!城中战乱刚定,正是人心惶惶之时,若是大肆搜捕难免引起纷乱。既然确信他们尚未出城,迟早都会落网,朕不会为了几个掀不起风浪的家伙大动干戈。”
泉男生欠身道:“皇上仁厚爱民,臣感激涕零!”
李世民微微一笑:“城中百姓也都已经是大唐百姓,朕自然会善加对待。”
张焕闻听这句话,眉毛紧紧地皱了一下,随即恢复了正常。
李世民接着道:“朕有意设安东都护府,都护府驻地设在营州,下辖营州都督府、辽东都督府、松漠都督府、辽东都督府,泉爱卿,朕就把辽东都督府就交给你了,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泉男生面色十分激动,站起身走到中间伏地叩头道:“皇上不以臣是降臣而轻视,反而委以重任,臣肝脑涂地也要报效皇上信任之恩!”
李世民转头看了看金熙泽,肃然道:“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之心,这件事就交给你和金爱卿了!”
金熙泽也赶紧起身,走到泉男生身后跪下,叩首道:“微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好了,都起来吧。”
“谢皇上!”
两人谢恩后站了起来,泉男生躬身问道:“臣斗胆请问皇上,辽东都督府下辖何处?驻地何处?驻军多少?”
“辽东城以南皆划归辽东都督府,驻地暂且就定在此处吧,朕准备驻军三万,不过平壤城这个名字朕不喜欢,泉爱卿你说说,改为何名为好?”
泉男生犹犹豫豫道:“以臣愚见,改为东安城如何?”
“东安……东安……”李世民念叨几句,似乎有些意动,转头见张焕似乎有不同看法,笑着问道:“叔珩,你以为呢?”
张焕沉吟道:“东安虽然不错,只是难免和长安城混淆。众所周知,昔年商朝灭亡,箕子去殷来到此地,方才繁衍出后来的高丽民族!因此以臣之见,不如改为箕子城!”
李世民抚掌笑道:“箕子城!不错,不错!朕看这个可以,泉爱卿,你和金爱卿现在就去安抚百姓,三日之内,务必把各处的名字改过来。”
“臣遵旨,臣告退!”泉男生和金熙泽行礼后,先后退了出去。
两人出去的时候带进来了一阵寒风,张焕不由得缩了缩脖子,等到大门关上,欠身道:“皇上,如今高句丽已经灭亡,臣此前那些谏言……”
李世民不等张焕说完,就摆摆手阻止了他,从案头上取出一道奏折递了过去:“你先看看这个!”
张焕上前接过,打开后习惯性的先看末尾署名,当看到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一群重臣的名字时,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程知节偷偷瞟了一下,看见末尾那么多的重臣署名吓了一跳,心里虽然十分好奇张焕到底上了什么奏章,但是却知道这种事定然不是什么好事,赶紧故意伸个懒腰打了几个哈欠,对着李世民欠身笑道:“臣忙了一夜,又饮了几樽酒,还请皇上准许臣下去歇歇。”
李世民颇有意味的看了他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程知节站起身歪歪扭扭行了一礼,走到张焕身前的时候停了停,抓起案几上还没怎么动的一坛美酒,这才摇摇晃晃走了出去。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把目光投到了张焕身上。
张焕只看了几段,脸色就难看起来,看完后更是面沉如水,这份重臣们的联名奏章,主要内容就是对他的指责和非议!究其原因,正是他‘证照高句丽民众,前往西域修建唐直道’的谏言惹的祸。此前张焕数次向李世民谏言,高句丽灭亡之后征召青壮前去兰州府,修建一条通向怛逻斯城的直道,还拿秦直道的巨大作用来说服李世民。李世民其实也有些意动,不过鉴于这件事太过重大,还是给朝中几名重臣去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张焕的设想。监国太子李治收到书信不敢怠慢,马上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商议此事……
十数日前,东宫书房。
“诸位爱卿,如何看待这件事?”人都到齐后,李治屏退下人,微笑着询问众人。
众人互相看看,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李世民在书信里并未表达任何看法,然而在座的几人都十分清楚,皇上其实是倾向于张焕那道谏言的,否则的话会直接驳回,而不是郑重其事的让重臣们一起商议。
李治见没人说话,目光左右转了一圈,然后停在了长孙无忌身上,笑着问道:“舅父大人有何高见?”
长孙无忌眉头微微一蹙,随即恢复了正常,欠身道:“太子殿下,始皇帝修筑秦直道,不但沟通了中原腹地,而且还加强了朝廷对北方边陲之地的控制,同时对抵挡匈奴入侵起了重要作用,重要性几可比拟长城。”说到这里长孙无忌顿了顿,看了看房玄龄等人。
房玄龄等人齐齐点头,对长孙无忌的说法完全认同。
长孙无忌接着道:“从秦直道的重要性看来,我大唐似乎也该修建一条唐直道。”
李治听了这句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和张焕闲聊的时候也说过这个话题,对于修建唐直道的重大作用和意义,理解之深远甚于在座诸人。因此听见官居百官之首的长孙无忌似乎很赞同,心里自然十分喜悦。
没想到长孙无忌忽然来了个转折:“但是臣以为,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北方匈奴不停前来骚扰,再者道路十分不畅,从关中向北方运送粮草困难重重,故而始皇帝命令大将蒙恬征召数十万民夫,耗时两年修建了那条南起咸阳、北达九原郡,长达千四百里的直道,也确实起了大用。然而如今高句丽灭亡在即,突厥早已降伏,吐蕃也已经称臣纳贡,我大唐可谓再无敌手;其次我大唐的道路状况比起始皇帝之时,其差别不可以道里计;再者高句丽灭亡之后其百姓必定不安,若是强行召集前往兰州府修建唐直道,只怕会引起民变!综上原因,微臣认为目前动工修建唐直道。”
李治听完这段话,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失望,只是李世民离京之前嘱咐过,遇大事多听朝臣们的看法,轻易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故而并未出言反驳。房玄龄几人则纷纷点头,称赞长孙无忌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魏大人有何见解?”李治见魏征没说话,抱着一丝希望看了过去。
魏征沉声道:“太子殿下,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皇上又被称为‘天可汗’,素来以仁厚爱民闻名天下,高句丽若是灭亡,其百姓也就成为我大唐百姓!若是强行征召,其行径和前朝炀帝何异?到时候势必流言四起,且不说朝廷蒙羞,皇上名声也会大大受损,甚至背上一个暴君之名!因此臣以为,不但不能同意这件事,皇上还须重责张叔珩!”
魏征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率先道:“魏大人所言极是,老夫刚才倒是没想到这点。”
房玄龄微微一笑,淡然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心中暗自思忖:你赵国公岂是没想到?只怕是不愿明言,生怕引起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不快罢了。
李治皱眉道:“张叔珩也是一片忠心,此次征伐高句丽又立下了大功,这重责就不必了吧?”
魏征瞪大眼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错就是错,即便立了大功,皇上自有赏赐,岂能因功掩盖过失?殿下身为储君,岂能因私人关系无视臣子之错谬之处?微臣认为,殿下也该自省其身……”
魏征唠唠叨叨一大窜,只说的李治脸上红一片白一片,不等他说完就赶紧出言认错,心里暗骂这魏倔头真是小题大做,讨厌至极!
接下来房玄龄和曾文本、褚遂良等人也分别表态,彻底否决了张焕的这个想法,而且众臣联名书写了一封奏章,请求皇上严厉斥责张焕,第一个署名的就是张焕的岳丈房玄龄。在房玄龄看来,张焕的建议确实不妥,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否则难免因为年轻气盛惹出更多的事情。
张焕看完手上的奏章,长长地叹了口气,把奏章放回李世民身前的案几上,退后三步跪在地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