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明上河图-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心中一动,却不知道她这个“大哥”是什么人,竟也在当日跟随自己征战。

只见灯影下一个青年男子转过身来,微笑道向那少女道:“当日陛下是曾亲临战阵,不过是否手刃杀敌,我却也不知。”

这男子明显是在用调笑的语气来应对,说完之后,还促狭的向着少女眨巴眨巴眼。

“大哥!”

少女顿脚不依,她的大哥却突然张嘴结舌,如同中了风邪,一时半会不能言语。

“折老弟,原来是你!”

赵桓哈哈一笑,上前几步,握住那青年男子的手,笑道:“今儿你不当值么?在这里遇到,当真是巧了。”

折彦文兀自如傻子一般,呆呆征征的不能言语,毕竟是折彦适灵醒,大步上前,执着折彦文手笑道:“大哥出来看灯么?”

说罢,又向其余众人笑道:“这位是我殿中省的同僚赵大人。”

折彦文此时回过味来,也挤出笑来,向着赵桓还是施了半礼,极恭谨的道:“见过赵大人。”

赵桓见他还是有些拘谨,便笑道:“上元佳节么,虽然我职份略高些,今夜还是不要闹这些虚礼了。”

他搀扶起折彦文,又见折彦适笑嘻嘻上前,向着诸多青年男女执手问好,其余各人也有与他说笑问好的,也有畏缩退后不敢言语的,更有面露不屑嗤笑有声的。

赵桓这时方知道眼前的这些青年男女多半是折家的子弟。那吟诗的少女就是折可求之女折月秀,其余折月茹、折月美、折月芝又是折可存的女儿,其余诸人,也有折家的近支子弟,也有民间威名更盛地扬家子弟,更有几个开国郧将的后人,在折彦文身边的妙龄少女,就是折彦文的未过门妻子。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人曹妙。

折彦适此时红的发紫,折可求降后,扛起折家大旗的原是镇潭州的折可存与官至副统制地折彦质,结果折彦适帮着费伦等人迫使三州归降,折家重回宋廷治下效力,折彦文小心谨慎,不过才做到从九品的御前武官,而折可存与折彦质二人还在李纲麾下防御金兵,折彦适却因为新立大功,又是提举皇城司。又成了殿前都虞候。不折不扣的御带殿帅,当真是红的发紫。如此一来,隐隐然让折家子弟心中。觉得这个折彦适借了折家倒霉的机会,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是以见面之时,颇为尴尬。

赵桓哪知其中端底,只是见各人神情诡异,适才还言笑欢然此时却骤然静默下来,便知是自己一行人扰了人家清兴,当下只在折彦文臂上拍了一拍,笑道:“今日一会也是缘分,不过我现下有事。来日再见时,再与老弟把酒言欢。”

皇帝如此做派,显然是不欲暴露身份,临行特意嘱告,折彦文世家长子,心里灵醒,当即点头答应道:“这是自然,下次有缘再扰……赵兄。”

“唔。”

赵桓略点点头,只又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眼前诸人。见那折月秀高昂着头不理不睬模样,此时已明白这小妮子将门出身,脾气执拗,因折可求身死一事对折彦适很是不满,是以如此模样。

他也略不在意,只带着折彦适等人折返回宫,待到了宫城附近,藏身在远方暗处的侍卫们纷纷现身,赵桓摆手示意,只不令各人靠近。

折彦适见他神情凝重,知道必是与适才出宫时有关,便陪着小心问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赵桓见他如临大宾,反倒先笑道:“没甚要紧,只是适才朕出宫时,在角门暗处等候,有几个内侍不知朕在,随口乱说,其中颇有些大不敬的话,朕听了一时不受用,也是有的。”

他说的轻描淡写,然而以赵桓现今的涵养度量,几个内侍若只是寻常言语,又岂能让他怒气勃发,甚至气地脸色铁青。

折彦适知道其中关系要紧,立刻答道:“臣即刻去查!”

“朕让你提举皇城司,除了将宫禁安全一手寄托给你,也是让你注意朝野动向。皇城内外,阴私小人鬼域种种伎俩不胜枚举,光内外禁绝不成,懂么?”

“是,臣懂了。”

赵桓满意一笑,负手从容而行,又道:“拿出你在麟州城下地全挂子本事来,朕身边是不是安如泰山,就靠你了。

文心手打组丫头手打,仅供试阅,转载请注明,同时请支持正版。

折彦适知道赵桓此时言行,是当真拿自己交托腹心,当即全不犹豫,答道:“陛下但请放心,臣绝不负所托。”

“嗯,你明白就好,风起于清萍之末,绝非无因。诽谤朕躬离间我父子感情,谣言恶毒绝非等闲,查,给朕狠狠的查!”

赵桓确实是听足了几个内侍的私下小话,当即气地牙根发痒,恨不得将那几人拖出来立刻打死,不过仔细一想,其中他靖康元年逼宫,使赵创佶移驾龙德宫,逼的郓王赵楷在家闲居,确实有处断过份的嫌疑,再加上在北国时处于金人看押,什么惊吓不堪叩地求饶,甚至因惊吓阳痿不能生痛,金人赐给女子也不收受,甚至联系到现今不立皇后,赵敦非赵桓子而是抱至宗室远支,种种谣言恶毒攻许,都指向赵桓本身,宫禁中都有人流传,民间是否如此尚未知晓,若是这样的风言风语当真流传天下,对赵桓经营几年的形象,将有着莫大的伤害。

他仔细思量,当年逼赵佶迁宫一事,确有其事,不过并不是自己手为,而是这付躯体的原主所为,现下这笔帐也势必要落在自己头上。

而更为尴尬的是,明明史实上是赵构阳痿,不能生育,不晓得哪个缺德鬼抓住赵桓这两三年仅有一子皇后后妃不立的毛病,大加宣扬,在无知小民耳里,势必也是无可辩解的事实,令得赵桓一想起来就大为光火。

他思来想去,这一手极是阴毒,种种针对都是他父子及后宫阴私,而且有条有理,若是偶有人传言,绝不会如此有章法,到底是赵构余党还是金国有意施为,自然要一查到底,方能知晓。

想到余平地登闻司和费伦的行人司都绝无消息,自然不是没有风闻,而是事涉皇帝阴私,甚至与后宫有关,致使这两人畏缩不敢上报,使得自己蒙在鼓里,赵桓更觉愤恨。

因着此事确实关系大内,旁人查察都不好施为,交给折彦适去查,也是恰如其分。

赵桓一想起适才的事,虽知折彦适必会所有斩获,心中犹自气愤难平。此种事不放诸当事人身上,当真是难以体会其中的困扰烦闷。

他大步行走,直到宫中,换过衣衫后,略处理一会公文,便已到了奉请太后的时辰。几百个内侍早就等候多时,一个个手提绢灯,星罗密布等候在赵桓殿外,见他大踏步出来,在几个押班知事的带领下,各人躬身行礼,舞蹈般跪舞下去。

“都起来罢。”

赵桓此时虽没好气,却也不得不强打精神,先令各人起身,然后众星拱月一般,向着太后寝宫而去。

待奉迎得太后,其余皇子嫔妃数十人,跟随在后,因赵桓尚无皇后,只得由他自己一人,搀扶着太后登上专为观灯赶建的得月楼上,却只见统城内灯火灿烂辉煌,比之适才步行在街市时看,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赵桓眼中,这长安灯市已经如天上景致一般,殊不知在这孟后眼中,也极是平常。当年东京城内灯会,皇室成员都在东京宫中高处观灯,论起热闹繁华,远超过长安百倍,就是宫中景致灯火,侍候的宫女太监,也比现下要强过许多。

孟后提起精神,含笑看了小半个时辰,已经觉得无味,只是这几年颠沛流离,这种景像已是难得一见,因又勉强站了片刻,方向赵桓笑道:“这里风大,虽然这灯会好看也不能久站,还是进殿略歇一会。”

“这是自然。“赵桓心里有事,也忙强打起精神,亲手又将孟后扶入楼上阁中,奉座之后,又命人送上银瓶热汤,待人倒好,竟又亲手奉给孟后。

“皇帝当真孝顺。”

孟后心中慰帖,饮汤之后,不免含笑夸赞赵桓。

赵桓欠身笑答道:“自汉以降,都是以孝治天下,朕为天子,自然要会天下臣民以为表率。以朕自思,平时政务太忙,于太后面前还是少了,还要请太后不要见怪才是。”

“唔。”孟后又是一笑,只道:“有些个小人在老身面前饶舌,说些昏话。岂不知皇帝待我这个婶娘如同亲母一般,敬爱有加,风言闲语怎能入得了我耳?”

她见赵桓霍然色变,便又淡淡道:“我当场便打死了两个,旁人也不准再多说多讲,凡是我听到的,必定不饶。”

赵桓这才晓得,原来这个平时深居后宫,不哼不哈如慈祥老妇人一般地老太后,竟也有如此杀伐果决的一面。

第七十九章 攘外先安内

两人说话间,年方半岁的赵敦被宫人奶妈送到,孟后一把抱过,调笑把玩一番。半响过后,见赵桓兀自沉思,孟后又笑道:“官家也不必在意许多,谣言止于智者,小人们闲来无聊兴风作浪乱嚼舌头,什么阴私的话都敢拿来乱说。若当真都较了真,这还了得。”

“是。”赵桓从容点头,含笑称是。他知道孟后虽然在深宫多年,深明宫中阴私勾当鬼域伎俩,到底在见识上弱了一层,只以为是宦官小人无心之举,却不曾有所警觉,细思这暗流之下,到底是什么人在兴风作浪。

一时无话,赵桓正欲辞出,却见孟后放下赵敦,命宫人抱将出去,又命闲人退下,然后方向着赵桓道:“官家,旁的事也罢了,只是近来听说,洛阳大捷后金人请议和,官家不允,此事可当真?”

“不错。只是那又是金人的计策,以议和削朕斗志,乱我大宋军心斗志罢了。今两国相争至此,不打出个胜败输赢,岂能有议和余地?朕斥退金使,又下诏天下,凡有言能议和事可行者,立斩不赦!”

“哦?官家处置的不错。”

孟后口中称赞,脸上神情却是淡淡的,赵桓情知不对,忙欠身笑道:“眼下咱们势头正盛,没理由这会子和他们议和,自乱阵脚。”

“这话说的是。”孟后先是附合,然后却皱眉道:“说的是没错,按理我也不该干涉皇帝的政务,只是天子家事亦与国事相关,事涉上皇,老身不得不说两句。”

赵桓含笑道:“太后是皇家长辈,有什么话只管说。”

却听孟后又道:“官家自五国归来,却不曾想办法接回上皇,纵然是王师百战百胜,上皇却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受苦。老身每常思想起来,就难免伤感。官家,既然金人已经不敌,已经有求和的打算,不如想办法迎回上皇,然后再从容布置,不好么?”

赵桓心中咯噔一声,知道大事不妙。

心里一面想着措辞。一面从容答道:“父皇蒙尘,朕自然心中难过。然而此事着急不得,只有慢慢布置,妥善设法,总教金国怕了咱们,再老老实实将父皇送回来最好。”

孟后先是一皱眉头,却又和颜悦色笑道:“天家的事不比百姓家,纵是父子间当年有什么,事涉大局,也就揭过不提最好。官家既然心中有数。此事还是要略作表示的好。不然臣子百姓们不知道官家的打算,又能如何安心呢?”

她见赵桓有些难堪神色,便又道:“那些风言风语。老身这里自然不能听信。不过事涉上皇,总要给官家提个醒,如何处置,自然还是官家的份内事,我不再多说。”

这话算是给赵桓点醒,其实这个皇室长辈确是发自内心的好意,并不是听信他人言语来问罪发难。

与金国议和迎回上皇地话头,在赵桓初回不久,也屡有人提及,甚至赵构在时。为了和赵桓争夺大义地位,也曾做张做势,要想办法迎回赵佶还驾。

这两年来,金人屡次放归宋朝大臣,其中尽有不少软骨头害怕与金国做战的主和派,如元老何粟等人,亦有早就暗中投降金国,愿意归国后暗中为金国效力的秦桧等人,只是赵桓手段高强。何粟等人先是被放到学习班里,形同软禁,近两年的时间下来,这些元老重臣早就不敢兴风作浪,平常连出门半步也害怕,更别提发表政见影响朝局。而秦桧更是被赵桓收服,并不敢为金人效力,此时正在福建路考察政务,审核官员,成天拼死累活犹自得罪了天下官员士大夫,虽然身居高位,其实被赵桓轻轻抛在政事堂之外,真正的军国大事无可与闻,根本造不成什么影响。

因着这一手失败,这两年来双方又屡次大战,长安潼关洛阳扬州徐州,漫长的战线由陕甘直至荆襄两准,近两百万人的军队持矛负箭,血染疆场,数百万民伕奔走于途,黝黑的双手担起了无数地盔甲武器粮草医药,双双拼尽了最后一分力量,苍茫黄土高原上的关陕大汉与北国彪悍的铁甲骑士的鲜血染满了大地,来自白山黑水的猎户和福建两广的军粮耗尽了双方最后的人力和物力,仇恨越来越深,开初的一点雍容与保留已经荡然无存,两边无论是贵族高官还是普通的军民百姓,都知道双方已经倾全国相斗,除非一方将另一方彻底打跨,否则绝无了局。

由其于此,金国原本放归俘虏打乱宋朝朝局计划渐渐搁置,这两年来,只是又陆续放归了一些小官,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低等嫔妃,至于赵佶与正经地亲王与帝姬,则是一个不放,而且收管愈紧。

而靖康五年,战况越发紧张,双方大战连连,宗弼宗辅等主战派在吴乞买面前打下保票,屡发大军,数十万精兵强将齐集诸路,蜿蜒千里,宗弼等人豪情万丈,以为灭宋之时指日可待,送回赵佶议和更是绝无可能。

赵桓一心用在抗敌上,加上与赵佶原本就无情感,从心底里也讨厌那个一手弄跨北宋地道君皇帝,是以根本也无迎回赵佶的打算,若是无事也罢了,此时却明显被有心人拿来利用,却教赵桓也解释不得。

文心手打组丫头手打,仅供试阅,转载请注明,同时请支持正版。

其实不但是他,纵是赵构一生,一有人提起迎还二帝的话,也是尴尬愤恨,岳飞之死,便是由着一直坚持迎还二帝而起。

只是两人出发点不同,而带来地感觉与冲击也绝然不同罢了。

赵桓是绝无议和的念头,一心要打到底,自然不会有议和迎人的打算,而赵构则一心要保住自己帝位,又害怕与金人做战,是以每次大战,只要能顶住金人攻击,就绝不肯扩大战果,唯恐金人当真送还二帝。

而金国也知道赵构心思,对他又拉又打,双方保有一定的默契,绝不会在赵佶与赵桓身上出乱子。

只是越是如此,就显的当年赵构保有余地,有着迎还君父的心思,而赵桓则是一意狠打,对被囚禁在北国的亲生父亲绝无挂念,则旁人有些微言指责,也就不足为怪。

想到如此,赵桓恍然大悟,看着面露笑意正含笑看向自己的孟后,心中着实感激。

对方如此点醒相帮,自然也是因着赵桓平日里多有照顾,并不怠慢她这个婶母所致,赵桓思想起来,心中只觉惭愧。

当即站起身来,躬身深施一礼,正色道:“多谢太后。”

孟后笑道:“官家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如何料理,今日已晚,好生歇息去吧。”

赵桓含笑答应,命人奉侍着孟后离去,待看到她颤巍巍下了楼,一行宫灯星火璀璨,如一条火龙一般透逦往后宫而去,他敛了脸上笑容,心里却甚觉尴尬。

对方夸他有手段,他自己心里却是清楚,近来自己只顾着前方战事,后宫朝野间疏于料理,这两个月来对方暗中布局,种种措施阴狠狡诈,兴风作浪搅云弄雨,待他发觉时,宫中都已是如此情形,更惶论民间。

他布置了登闻司与行人司,自以为一手掌握官员,一手查察军情,却忽视了古人也不是傻子,正面战场既然僵持,那么自然也会寻着他的软肋下手。

回得寝宫之后,赵桓再也无心料理别事,只是连夜召得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