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明上河图-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犹豫片刻后,到底只带了十几个属员和卫士相陪,打马向着城内皇宫而去。

这军营在城西极偏处,才能寻得如此空地容纳万多军人,秦桧知道天色已晚,不敢耽搁,一路打马急行,到得宫门处时,天色也暗淡下来,宫门亦是即将闭锁。

他到得正门不远的西便门时,负责地卫士正督促着一群杂役脚力挪动宫门,秦桧发急,急忙喝道:“且不要闭门。”

一边叫,一边夹动马腹,急奔向前。

那伙卫士不知出了何事,暮色沉沉,只看到十余人骑马急行,向着宫门处冲来。各人立刻张弓搭箭,排列阵势,准备迎击来人。

正慌乱间,却听人喝道:“不要慌张,是参知政事秦大人。”

众卫士虽然听的真切,却仍是不敢怠慢,仍将秦桧等人拒在门外。稍顷过后,一个都头迎上前来,掌着灯笼看上一番,见确是秦桧,松了一口气后,又板着脸道:“秦大人孟浪了,怎么可以骑马冲撞宫门。”

秦桧不动声色,跳下马来,向着那小军官温声道:“我要去面见陛下,禀报清军大事,见宫门将闭,这才有些心切,岂能说是冲撞宫门。”

那都头只摇头道:“大人事情虽急,不过宫门要闭了,有事明日来求见陛下,也是一样。”

秦桧做完大事,心中得意,也知道皇帝虽然很少出宫,其实耳目灵便,自己若是今晚在长安做完了事不来禀见,皇帝心中是否介意,还未可知。

求见之后,皇帝就算不见,也觉得他秦某人勤劳王事,忠直可嘉,这样地便宜买卖。干吗不做?

因板起脸来,向那小军官训道:“你何等人?竟敢留难国家大臣!”

宋朝制度,宰相确实是尊贵之极,虽然现下离乱,文官威风不倒,这守门的小军官如何敢与参知政事顶撞?

见秦桧顶真,那军官立刻软了下来,只道:“小将做不了主,请大人稍待。”

说罢,转身入内自去禀报上官。

过不多时。值宿的郎官傅宿出来,先向秦桧施一礼,然后笑道:“天色太晚,陛下未必肯见。下官已经派人去禀报了,请相公稍待。”

秦桧微微点头。闭目养神,不再理会此事。暮色中,宫内外这百余人就这么面面相觑,相峙等候。

一柱香功夫过后,却见一个小宦官连跑带跳。急奔而至,见秦桧等人还在宫外。便叫道:“陛下旨意,令秦桧即刻入见。”

秦桧霍然张目。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知道自己这一宝又押对了。

他稍稍整理衣冠。又解下腰间地佩剑,令人拿住,自己却跟随那宦官入内。

长安宫室浅陋,一行人却是在宫室内绕来绕去,直走了半刻功夫,那小宦官方指着一处灯光暗弱的偏殿,向着秦桧笑道:“陛下就在此处,大人请进。”

秦桧看这偏殿,名说是殿,其实不过是原本经制府内地一处厢房,虽然明显经过修茸改建,仍然显的鄙陋。

他想起当日在东京时皇宫内地繁华,不禁长叹口气。那东京皇宫之大,岂是这小小行宫能比,光是玉真宫就有二十殿,其中亭台楼阁无数,任选一处,只怕都比现在宫中所谓的正殿高大轩敞百倍。

心中虽然感慨,却是不敢迟疑,到得那偏殿门外,见门虚掩,便推门直入。

在外头看,虽觉这殿内暗淡无光,推门而入,却见房内四角皆有烛台,数十支腊烛熠熠生辉,将房内照映地通明透亮。

皇帝赵桓,正头戴黑色的软脚蹼头,身着青袍,连腰带也没有束,歪斜着身子,半躺在榻上,与一个妙龄少女对奕。

秦桧不敢惊动,只是轻步上前,跪在地上向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悄然起身,在一旁观棋。

他看了良久,却见这棋也不是双陆,亦非围棋下法,只是分为黑白两子,翻来跳去,乱摆一气,看了半天之后,这才醒悟,是以一方地棋子隔断另一方的棋路便是,下法甚是简单,他略看一气,就知道双方错着连连。

宋人士大夫都善书画,奕棋之道,也很精通。只是眼前下棋地却是皇帝,秦桧虽然看的发急,却是不敢出半个字指正。

半响过后,赵桓到底将自己的五子连成一气,指着那少女笑道:“你还是不成,朕才是常胜将军。”

那宫女年纪甚小,显然不知道与皇帝下棋的窍门,拼了力去下,天气并不很热,那俏脸上竟是沁出几滴细腻地汗珠来。此时落败,犹自不服,见皇帝自夸,便撅着嘴唇道:“那就再来下过,不信赢不得你。”

赵桓摆手道:“你先去罢,一会子朕处理完公事,再来下过。”

“是。”

那宫女也知道皇帝处置政事时,绝对不容她一类的人物多嘴,当下站起身来,极乖巧地福了一福,将棋子收起,斜了秦桧一眼后,在他身边飘然而去。

秦桧只觉得对方过时,香风扑面,他却是不敢乱想,立刻上前,向着赵桓躬身道:“臣见过陛下。”

赵桓坐正身体,向他笑道:“秦卿不愧是君子,知道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道理。”

皇帝要闲话家常,臣子自然一定凑趣,秦桧当下也笑道:“臣虽是君子,不过也是看不懂这棋的下法,方才不敢做声。”

“喔?”赵桓并不在意,只是随意答道:“这是朕自己想出来的下法,取其轻松惬意。”

“陛下说的是。”

两人正说地热切,赵桓却突然转过脸色,正容道:“秦卿此次出行清军,事情办的如何,朕心里也大概有数,所以心里欢喜。还望秦卿日后行事,仍然如此。”

他加重语气,一语双关地道:“只要这样,咱们君臣相得,以后仍然可以闲话家常。”

第二十九章

秦桧先是喜不自胜,待赵桓如此一说,又觉如芒刺在背,惊喜交集之下,竟致汗透重衣。

适才那宫女退出后,早有值班的起居舍人赶来侍候。皇帝召见宰相,向来如此,也不以为怪。君臣二人闲话几句,那起居舍人也是记个不停,以为后世垂范。

赵桓与秦桧说笑几句,又看他脸庞眉眼都是烟尘疲惫之色,虽然知道此人是何等样人,到底心中受用,又好生夸赞了几句。

几句过后,秦桧脸色回转过来,赵桓却收了笑容,正色道:“说说吧,此次清军究竟如何?”

秦桧精神一振,眼眉一挑,向着赵桓朗声道:“臣此次清军,由禁军清退至厢军者,一万三千余人,斥退不用者,六千一百人,陕西六路,一共清出两万老弱病残不堪为军者。”

“好。”

赵桓也是一喜,宋朝清军也有制度,早年尚行之有效,现下早就无人肯做这得罪人的勾当,这一次清军成效如此之大,也与这秦桧当真得力有关。

见他高兴,秦桧也是喜笑颜开,又道:“依着陛下的打算,清退之后,再从陕西弓手乡兵中选取精良武勇之士,整编充入各军。如此一来一还,虽然人数大致相当,其实战力提升,与往日惫懒情形,绝然不同。”

赵桓却没有秦桧这么乐观,见他如此兴头,只淡淡一笑,问道:“如何见得?”

秦桧不知怎地。最怕他这种若无其事的脸色,心中一寒,只得将脸色收了一收,小心翼翼道:“禁军俸禄极高,待遇优厚,凡当军者,谁不愿入禁军?以前疲玩泄沓,禁军不以军令军纪为意,战力下降在所难免。今陛下痛下决心。派臣严加清理,臣至诸军,三军将士无不惶恐惕厉,清军出伍之人,无不号啕大哭,痛悔当日不习武艺。以至出军。如此以来,留者知道厉害,新入者,也知道军纪不同登基。况且陛下也有言在先,此次清军后。将常派监军御史驻于军中,严明军令军纪,以为常例。这样一来,何愁三军不效命,遇敌不死战!”

这一番说辞,他是事先想好,说的条理层次分明,为的是搏赵桓更加信用,高兴之下。甚至可以使他兼任枢密。

只是说完之后,赵桓仍是脸色不变。虽然说了一句:“秦卿见识地好。”却明显是敷衍了事”,怎么上心。

他自然不晓得。其实这种军事制度上的改革与改良,岂又是一个清军可以涵盖。中国自秦汉以降。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军事制度在唐朝的府兵和镇兵制失败后,宋朝的募兵制又是失败,到了明朝的卫所军制时,简直就是失败中的失败。

但凡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积弊很多,既又没有天然养马地而不能有大规模地骑兵队伍有关,也与皇帝的瞎指挥有关,也有对武将的不信任和不敢重用有关。用更戍法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来限制武将的权威,便是宋朝的首创。

在北宋末,南宋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得到了相当程度地改观。虽然仍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队伍,依靠岳飞等盖世名将的个人魅力来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意志极强,面对优势的敌人仍能保持旺盛地斗志,这种局面,却也是削弱了政府在军队的影响力,使得军队渐渐有形成将领私兵的情形。

岳家将、太尉军、吴家军,种种称呼,使得军队对将领的个人效忠到达了一个宋朝完全没有过的危险局面。

赵桓所虑者,也在于此。

他当然相信岳飞等人的忠心,不过任何将军队私人化的行为,都令得掌权者不能自安,他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了使将来不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只有未雨绸缪,先进行军队制度上的改革,不但要强化军队的战斗力,也要强化政府对军队地绝对控制,清军斥退老弱,不过是最简单的外科皮毛手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是这样地考量和盘算,就是讲给秦桧来听,他也是完全不懂。

此人虽然有些才干,到底太热衷了,与他在史书上的记载完全相当。

这样地一个人,赵桓怎么会放心把整个军队制度改革的事,与他商量,此人若是在其中弄鬼,则祸不可当。

他只顾闷头想着心思,秦桧却不知道哪里不对,只看着赵桓脸色越来越阴沉,却是不知道哪里触怒了皇帝。

半响过后,赵桓却突然问道:“此次你到诸路清军,除了出征诸将外,其余留守将军都有接触,说说观感如何?”

秦桧面露难色,嗫嚅不语。

赵桓会意,挥手道:“旁人都退下。”

诸人依命退出,制度是制度,赵桓地威严,却也越来越没有人敢触犯。秦桧见各人退出,方向赵桓道:“陛下,以臣之见,陕西诸路将领中,当以刘錡最为出色,余者皆不足道。”

“不错。”赵桓颔首点头,很赞同他的看法。

顺昌之战的指挥者刘錡,以两万人破金兵十万,威名赫赫,虽然不是中兴四将,不过是资历和指挥的大战役不多造成,其实论起功劳和能力,远在刘光世等人之上。

秦桧得了鼓励,又道:“吴氏兄弟亦是将才。”

“不错,卿言甚善。”

将才,自然不是帅才,这一点秦桧没有明言,赵桓心里也清楚。

“曲端,帅才,然进取不足守成有余。”

赵桓亦是点头。知道这秦桧虽然是人品卑下,军事才干也很差,不过对于一个知名的奸臣和汉奸而言,识人是最基本的功夫,秦桧此时的表现,确实是不出他地所料之外。

见秦桧张嘴欲言,赵桓却突然向他道:“张俊如何?”

秦桧并不迟疑,立刻答道:“此人贪而残暴,御下治军尚可。行军布阵未见其长。况人品卑污,不足为用。”

赵桓似笑非笑,看向秦桧。

秦桧只觉全身发麻,不知道皇帝又在动什么心思。

他却不知,自己虽然伪装的极好,一副痛改前非。公忠廉能的模样,其实底细早被赵桓知道的一清二楚。若论品行卑下,张俊自然是如此,但你秦某人又能强到哪儿去了。

却听赵桓又沉吟着道:“此人心向九弟,对朕虚与委蛇。朕心里清楚的很。不过,就算是他一心向着朕,这样的人朕也不能用。治军么,是他底下几个大将的功劳,与他何干。这个人最善的是捞钱,除此之外别无所长。”

皇帝下了如此考语,显然是判了张俊死刑,秦桧心中暗自庆幸,在这件事上自己没有保留。正对了皇帝的心思。

却听赵恒又道:“夺了此人兵权,如何?”

这话题却又比适才地品评更加严重。秦桧低头细想,半响之后。方咬牙道:“此事需得有大臣镇住军心,然后以雷厉风行。不使得张俊有从容布置的时机。”

赵恒看他一眼,问道:“此人敢谋逆么?部下诸将,又能从他么?”

秦桧答道:“以臣之见,张俊待士兵残暴而宽待诸将,赏赐起来也从不小气,是以虽然才干不显,却不失将士拥立之心。谋逆他自然不敢,他部下诸将也必定不从,不过若是他转投金人,部下受他蛊惑,加上他的亲兵裹挟,未必不能成功。”

说到这里,他眼前一亮,声音突然变大,道:“怪不得陛下将他和他的心腹部下全部留在长安城内,却是为了此事。”

赵桓点头道:“朕固然有包容之心,张俊这样的无能庸懦之人,也不能留用。此事待李纲回来,就可操办。”

秦桧只觉惶恐,皇帝的手腕心机,竟是到了如此地步。适才垂询相问,看来也不过只是试探自己,其实如何处置,皇帝心中早有成算。

只是他想不明白,象处置张俊这样地统兵大将,势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就告诉自己。

见他脸色忽青忽白,赵桓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思,因大笑道:“你不要怕,此事告诉你,就是朕信了你不会走漏消息。”

秦桧跪地叩首,泣道:“陛下如此信臣,臣惶愧无极。”

正在做作之际,却听赵桓又道:“只是此时同你讲,倒不是没有原故。”

“请陛下垂示。”

“枢院的黑牌已至,泰州镇抚使岳飞接朕诏命之后,立刻用兵,已是破了刘光世部。刘光世被擒,军队溃败,临安之乱,已经是大定了。”

“啊??”

秦桧浑身一震,嘴巴张的老大,半响不能合起。

他与常人相同,不知道赵桓还用了岳飞这一张暗牌,只是知道李纲前往襄阳,部属大军,由荆襄下两浙,前往平乱。

自大军从陕西集结,然后要过关中、秦岭、汉中,然后才能由水路加快行进。算来大军出川就得是四月底的事,更别提到达临安城下平乱了。

而薛强与王用诚一路急行,早就到了泰州,岳飞接诏后如何行事,此时连赵桓也并不尽然知晓。只是知道在一个月之前,岳飞接到诏书,前后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就将刘部大军五万余人击溃在临安城下,又在乱军之中,擒住了刘光世。

这样一来,叛乱已平,江南大定,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人能危胁到赵桓地皇位。

第三十章

秦桧先是喜不自胜,待赵桓如此一说,又觉如芒刺在背,惊喜交集之下,竟致汗透重衣。

适才那宫女退出后,早有值班的起居舍人赶来侍候。皇帝召见宰相,向来如此,也不以为怪。君臣二人闲话几句,那起居舍人也是记个不停,以为后世垂范。

赵桓与秦桧说笑几句,又看他脸庞眉眼都是烟尘疲惫之色,虽然知道此人是何等样人,到底心中受用,又好生夸赞了几句。

几句过后,秦桧脸色回转过来,赵桓却收了笑容,正色道:“说说吧,此次清军究竟如何?”

秦桧精神一振,眼眉一挑,向着赵桓朗声道:“臣此次清军,由禁军清退至厢军者,一万三千余人,斥退不用者,六千一百人,陕西六路,一共清出两万老弱病残不堪为军者。”

“好。”

赵桓也是一喜,宋朝清军也有制度,早年尚行之有效,现下早就无人肯做这得罪人的勾当,这一次清军成效如此之大,也与这秦桧当真得力有关。

见他高兴,秦桧也是喜笑颜开,又道:“依着陛下的打算,清退之后,再从陕西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