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初唐-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得到了我的提点,光是这四个声调符号,就极大的解决了很多古代语言学家最头痛的校音问题,而我提出的声母和韵母组合起来拼读汉字的理念,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条关于整合大唐各地口音的问题。

因为《切韵》此书采用的是以汉字计音,又称为韵目,如平声的“东、冬、锺、江”,上声的“送、宋、用、绛”等。共五卷,收一万五千余字万字。共分一百九十三韵: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

……

唐代武德初年便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至贞观二十三年,已计收字二万一千余个,注文共十三万余字,而且,这个韵目是越计越多,至少本公子当初在弘文馆里边瞅见这本朝庭作为官方教习书的时候,脑袋昏作一团,到了目前,业已增为了二百零六韵,如此之多的韵目,别说是旁人,就算是本公子这样精通世界各种学说,精通几门语言……

嗯,自夸得有些过了,可好歹咱认得英语,听过德语,见过法语,瞅过俄语,还在倭国特产片里见识过倭语,虽然不精通,好歹也比现代的语言学大师们要牛上一点。可就是本公子这样的大学者也瞅得头皮发麻。想想普通人,谁能学得会,太过复杂的东西,自然就难以让人学会,所以,需要革新。

而我的提议,以简便的符号“ˉ”“ˊ”“ˇ”“ˋ”来替代了标注声调的汉字,另外,同样提出了分割韵音,提出了声母、韵母的概念,在韵母里,我还将其折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这样一来,那二百来个韵目,可以简化到极至。另外,我提出了两套方案,一套呢,就是按照拉丁文字母来进行声母和韵母的分割,对于这玩意我自然是轻车熟路,毕竟咱小学六年,混的全是这玩意儿。

提笔就在这群朝庭重臣的跟前把二十三个声母和二十四个韵母全都写了出来,当然,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套方案,因为,虽然大唐奉行拿来主义,但是,我却不希望让别人抓住本公子的把柄说事。

所以,我还有另一套方案,而且这套方案的成功性更大,因为,这是一套以汉字形式的区分声韵母的定韵方法,嗯,这还是看历史书的时候才知道台湾岛上的那票人所使用的竟然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至于内容我记不住了,不过,倒还记得几个声母和韵母。

例如声母中的ㄅ、ㄖ、ㄗ、ㄘ,韵母中的ㄚ、ㄛ、ㄜ、ㄝ、ㄞ,我自然也做了一些解说,大家可别小瞧这些字怪模怪样的,告诉诸位,这些,皆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精华,例如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在我涛涛不绝的解说声中,我顺便就开始使用拉丁字母和着用作声韵母的汉字来进行折解几个汉字的读音,嗯,不光是我,最后连老爷子和李叔叔都下意识地跟我一块儿拼写了起来。就连赵昆这位大唐保镖头子,也忍不住一个劲地在那儿活动着唇舌,仿佛他也能拼读出来一般。

毕竟大唐一直在推广隋朝编写的《切韵》,希望借此确实和统一国家的汉字语音,耐何其太过复杂,推广着实是难之又难,就算是宏文馆里边的老夫子,十个教授里边,能有两三人精通,完全掌握那二百来个韵目,就已经算是极致了,至于学生,嗯,至少跟本公子相熟,斩鸡头烧黄纸,插兄弟两胁双刀的狐朋狗友里边,没一个人能学全过。

这说明了什么?复杂的东西,其推广必然很困难,而现在,我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化繁为简的机会,这样一来,不论是采用外来字母,又或者是使用咱们华夏民族的古字来定韵。通过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再加上声调符号的标注,总算是能保证读音的准确性,另外,不过三四十余个字母或者是汉字,就能正确的标记出所有汉字的读音来,如此简便的法子,他们要是不愿意用,或者不敢用,那真是傻到家了。

“诸位觉得如何?”李叔叔很是欣慰,嗯,揪着我的肩膀就没有撒手的意思,仿佛我就是他手臂的延伸,要不是本公子身强体壮,怕是李叔叔都想提溜我起来赏我一个拥抱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了。

……

大家伙都争先恐后的发言,不过,这些人,绝大多数都对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大唐的声韵母这一方法表达了一定层度的鄙视。“呵呵,贤侄莫恼才是,老夫等人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嗯虽然你这个用拉什么丁字母的法子不妥当,不过,以我华夏之古字,以为声母和韵母,再配以声调之法,倒不失为一妙策。”高士廉高老大人还那手指头点了点那些外国字母,很不屑的表情,嗯,这位老爷子怕也是一位大唐帝国死忠份子,华夏民族至上主义者。

当然,在场的大都也拥有这两重身份。特别是李叔叔和李治这二位更是不用说,我怀疑这会子我敢吱一声造反有理,打倒李家皇朝,嗯,没二话,这爷俩绝对抄刀子直接把俺这一不小心说错话的年轻俊材乱刀剁成肉馅。

所以,使用古汉字作为声韵母成为了定案,也就是说,这才是专研和发展大唐声韵学的方向。接下来,几位老臣都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老爷都认为此事确实应该抓紧实施,嗯,老爷子不着急才怪,毕竟这主意又是他家娃儿出的,生出这样的儿子,看着他的成就如此突出,受到这样的重礼,当爹的能不高兴吗?

马周表情很是凝重地沉思了良久,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我大唐之官韵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了简化,便得学者易,教者也能轻松,只要国家能规范每一个字的声韵拼写,那么,只要学会了那数十个声、韵母,便能准确地读出每一个汉字的读音,到了那时候,大唐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皆为一家人矣。”

“好!马爱卿之言,甚合朕心,我大唐推广《切韵》三十余载,事倍功半,天下读书人响应者寥寥,究其根本,其一,太过繁杂,嗯,跟贤婿所提之建议想比起来,确实天差地别之远亦,另外,以往皆以常用字来校音,可是这样一来,却又难以……”李叔叔站在矮榻上,激动地挥动着双手在胸前交叉,变幻着,似乎十指成为了十八般武器,指掌剑戢狂舞一通。最终,李叔叔作出了总结:“朕意已决,重新修定大唐韵书,嗯,既是我大唐所作之功绩,那再唤作《切韵》实有些不妥……”

李叔叔背手踱步,连续地绕榻三圈,最后,停步站到了榻边,激动地挥起了有力的手臂:“称为《唐韵》,诸卿以为如何?”

第981章 谁让程叔叔姓程呢?

“《唐韵》?妙哉!陛下之言甚善,臣以为《唐韵》之名,既能与《切韵》作出区别划分,又朗朗上口,实为佳名尔。”长孙阴人第一个跳出来拍马屁,接着诸位朝庭重臣也都对李叔叔的命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自然只有一个字才能形容:好!

好,谁敢说不好?我不敢,在场的也没人敢说不好,接下来,江夏王李道宗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建议,准备要成立一个大唐语言学权威小组来干这事,自然,那位致仕退休,尚未离开长安的孔老头孔颖达又落入了李叔叔的视线里边,可怜的老家伙,身上怕是就是剩骨头里边的二两骨油了,可皇帝就是不放过这位老人家。

不过,怕也只有他适合干这事,毕竟大唐学术界目前而言,仍旧以他的威望最著,况且老家伙在当国子监祭酒很多年,可谓是门生遍天下,虽然如今身体不太好,那也不过是由于科举制度改革,造成了他的心理压力大,而干统一全国语音的工作,这自然不需要再有什么人去干扰他,况且他原本也就参于修撰《切韵》的工作,所以由他担个负责人的名头,凭他的号召力,干起这种事情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得紧。

“好,这事,咱们就这么定了,来人,去宣孔颖达孔老爱卿前来议事,就说朕有要事相请……”李叔叔说完这话,目光落到了我跟李治的身上。“嗯,传朕之诏令,赏房俊金十斤,绸缎百匹……”

“微臣多谢陛下厚赐。”我赶紧向李叔叔谢恩,看样子这位岳父大人吃水不挖井人,没忘记咱的功劳。李叔叔转脸望向李治,冷哼了一声:“稚奴,好好地跟着你的师尊,多学学,多看看,莫要总晃荡你那半瓶子醋,明白吗?”

李治灰头土脸地连声应是,随后,李叔叔以公务为由,把我跟李治踢出了栖凤阁,他自己却跟一帮智商达到二百五以上的老妖人们一块儿合计声母韵母,另外还要等待孔老头,那老家伙,咱也不想见,正好开溜。

……

“幸好俊哥儿您来得及时,不然,吾命休矣……”李治很是夸张擦了擦额角的汗水道,我白了这家伙一眼,冷哼了一声:“自作自受,要不是看在你姐的面子上,我刚才才懒得有闲功夫替你说话。”这家伙分明就是立功心切,没事找事,拿了本公子的专利产品就跑李叔叔跟前摆显,昨天我只不过向李治说了一些肤浅的理念而已,可这家伙就如获致宝地自已去找抽,怪得了谁?

“莫说了,怪小弟总成了吧?还是俊哥儿您口才厉害,几句话,就把我父皇给摆平了去,嗯,我也离家好些天了,难得回一趟长安,走,上我府里边去,咱们好好地吃上一顿,也算是小弟对您的谢礼。”李治干笑了两声,拖着我就往他的府邸而去。

贞观二十三年初秋,经过了进奏院情报人员的多方努力,吐蕃的国内政治局面乱成了一锅粥,而禄东赞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不得不重新跟芒布松赞交上了火,另外,禄东赞为了弥补钦陵冒犯大唐的罪过,送了无数珍宝给程叔叔这个老奸巨滑的大唐军事统师,一个劲地声称是误会,并且默认大唐对于东吐蕃的实际控制权,以此来换得大唐不向他们兴问罪之师,使得他们能全力地与芒布松赞作战。

至于芒布松赞经过了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似乎认为大唐目前确实没有一举消灭吐蕃的野心,又削减了一部份留守东北面的驻军,意欲一统吐蕃。而东吐蕃这边,拔布弄赞成为了程叔叔的御用图章,程叔叔高举拔布弄赞这位东吐蕃王的大旗,领着大军在吐蕃高原东部东征西讨。

老流氓的手段果然不是盖的,软硬兼施、又拉又打之下,东吐蕃大大小小近百部落皆臣服于程叔叔的淫威之下,在进奏院传回来的情报里,程叔叔的形象已经成为了吐蕃人最为恐惧的煞神,口吐蛇信,眼能喷火,有三头六臂之威能,专噬人心,嘿嘿嘿,总而言之一句话,程叔叔这老流氓的恶名声在吐蕃高原之上甚至可止小儿夜啼。

就连李靖伯父都笑言:“就算是老夫亲自出马,怕是也做不得比这程老匹夫更好,呵呵呵……”

“这老匹夫,放在朝庭里边是个祸害,扔到外边,照样是个祸害,不过这总算是轮不着咱们来操这份闲心就成。”边上的刘宏基也在那儿兴灾乐祸地笑,这位前辈也是一老痞子,前隋有名的黑社会头子,跟程叔叔很是臭味相投的人,不过,一般这种人都喜欢没事插兄弟两胁双刀玩玩,这时候不说点风凉话,还真不适合他的品性。

程老匹夫,这是一个特定的称呼,大唐程姓名将也有好几人,可谁都知道,只要说出这四个字,必然是说程叔叔那老妖人,其他程姓将领心里边虽然腻歪得紧,可也只能装傻允愣,没办法,谁让程叔叔姓程呢?难不成还有人能说明程叔叔换个姓不成?问题是谁有那个胆?就算是程叔叔真的愿意换,哪个又敢接招,万一程叔叔心血来潮,把自个改姓李。嗯,怕是李叔叔打死也不敢把李老匹夫四个字给骂出口。

李靖伯父这两年精神状况相当的好,确实也是,最主要就是这位大唐军神一直处于一种有理想有目标的状况下,参谋院、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两边都有事儿可干,家里边的两个孙子都渐渐地有成器的迹象,让这位老爷子也觉得活着有个奔头。

而边上正敞着外裳轻摇折扇笑意吟吟的李叔叔的身体状况似乎犹胜我贞观十五年时见到的模样,嗯,贞观十五年时瞅见李叔叔,一副典型的肥胖中年大叔,挺着个怀了五月身孕的肚子说话,记得第一次看李叔叔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就是耍马刀,才耍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一身的衣物都尽是汗水,气喘如牛,可以想见他当时的体质状况有多差?

……

现如今,李叔叔竟然又重新练出了腹肌,嗯,咱绝对不是吹牛,昨天李叔叔去渭南泡温泉的时候,还特意在我跟前光着屁股,就整条三角裤摆显自个重新练出来的一身健子肉。看得我跟李治头皮发麻。可自恋的李叔叔还一个劲地抖胳膊腿,说当年他的肌肉棒子比我还结实,三五百斤的东西随便提溜个十来里面不红气不喘。

虽然能看得出李叔叔是吹牛,不过这几年来,李叔叔的身子骨日益强健倒是不争的事实,想来,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几个调皮造反的娃儿一个二个都活得好好的,而最疼爱的公主也同样还活得滋润,首先在心情上,就有了一个优势。虽然有时候晋阳公主喜欢作出一些让李叔叔生气的事儿,让这位大唐皇帝恨得牙痒痒的,不过不出半晌,只要晋阳公主在李叔叔跟前哼叽两声,李叔叔的脾气绝对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有一个,李叔叔东征高句丽得胜而归,大量的掠夺钱帛米粮,使得他不像历史上一般懊悔自己一时鲁莽冲动,造成了大唐百姓的伤亡,还无谓的耗费国家财政。

另外就是李叔叔早就不再服用那些个所谓的药石,那些东西不仅仅毒性大,而且会摧毁身体的健康状况,而李叔叔停服药石之后,受损的体质渐渐地得到了部份的恢复。

而心理上和身理上的双重愉快,使得李叔叔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加上一直长期地保持着耍太极拳等锻炼活动,加上饮食上注意调理,身体虽然不敢说恢复他全盛时的旧观,却得强壮了起来,走上数里路也不会喘。

李叔叔手中的折扇点在了沙盘上:“这一片,东吐蕃之地已经在我大唐的指掌之中了,而北吐蕃,咱们既要让芒布松赞跟禄东赞继续掐架,那就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给他们一个安宁的环境,让他们放心地交战,呵呵,去年至今年,怕是这双方都差不多了吧?打得那么辛苦,民生调零,朕瞅着都觉得心疼啊。”这一刻,李叔叔的表情显得十分的善良和悲伤。

第982章 战略家的眼光

李叔叔在边上假仁假义地说着风凉话,不过,虚伪这种时候是很必要的,为了能长期地,占据吐蕃高原,掌控住这一地域,身为大唐帝国的君王,就必须懂得使用一切非常规手段。“陛下仁德,想来若是吐蕃臣民听到陛下之言,必会感受陛下拳拳爱民之心。”李靖伯父呵呵一笑,冲李叔叔吹捧道。

眼见到大家都没有继续发言的意思,我清了清嗓子继续读起了进奏院汇总出来的情报资料:“现如今,双方均死伤惨重,今年作战的惨烈程度比之去年之时更剧,禄东赞业已下令,吐蕃各部落男子,五十以下,十五以上,高过马背者,皆需征调入伍,加入讨逆大军,维护吐蕃的国运。”

“嗯?吐蕃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李叔叔很是有些惊讶,或者应该说是惊喜才对,这说明吐蕃的局势已然到了糜烂不堪的地步了。

我点了点头:“正是,因为尼泊尔国主提供给禄东赞的五万大军遭程大将军重创,逃回逻些城的残兵不足万余,这让尼泊尔国主很是恼怒,以前,吐蕃强而尼泊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