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初唐-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吗?”我笑了笑,瞅了禇遂良一眼,方轻声地问道:“且不谈这二位将军,我就想问问禇大人,不知道您女儿芳龄几何?可有婚配,对方是何人家?”

禇遂良一愣:“小房大人,你什么意思,老夫有女,与你何干?嫁人与否,更与你没有半点干系。”

……

“是吗?禇大人。”我挑了挑眉头,紧紧盯着他,直到禇遂良有些紧张,我方笑了笑,突然脸色一变,踏前一步,与禇遂良相距不半过尺,竖眉厉声喝道:“那我问禇大人,陛下嫁不嫁女,可有婚配,想把女儿嫁给谁,与你又有何干系?!莫非,你还想替陛下做主不成?!”

本公子身形本就魁梧雄壮,怒目大喝之后更添威势,莫说是首当其冲的禇遂良,就连边上的几个文臣也被吓了一跳,老爷子不为所动地瞅着我,不过我能看得出,老爷子目光之中的激赏之色,长孙无忌却一副冷眼旁观的架势,而李叔叔原本就有些不悦,听了我这话后,眉头更是皱得紧紧地,抿起了薄唇,默不作声。

“你……”禇遂良被我这句话堵得哑口无言,翘起个手指头哆嗦半天也吭哧不出个屁来。我朝禇遂良冷冷一声,回过了头来,抱拳朝着李叔叔高声言道:“陛下,禇大人所说的,不过是他的想当然尔,突厥、回纥为何内附,是因我大唐仁德?非也,乃是我大唐强盛所致,他们是被我大唐打怕了,不敢伸脑袋,所以,只能向我们服软,如果照禇大人之言,那下官敢问禇大人,当年我大唐国事未宁,突厥强大之时,他们未何不来归附我大唐?”

褚遂良看样子刚才被我吓了一跳之后,自觉得大失颜面,这会子站到了我跟前斥道:“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攻城掠地,事非得已。”

“圣人?我朝有圣人吗?突厥人懂得仁义吗?懂得的话,大年我大唐就不会被迫在渭水签下城下之盟!”我瞪了他一眼,小白,读书读得脑袋当机的小白。朝着李叔叔高声道:“陛下,薛延陀塞外穷胡,欲借大朝婚姻威慑小邦,你跟他讲什么仁义?放着数十万百战之师不用,打扮起一个女孩儿出去讨好,算什么大朝气派?王昭君出塞,汉家以为耻。我朝如此强盛,还需要做这种丢人的事么?”

“遗爱贤侄这话未免太过了。”长孙阴人跳了出来,很是春风拂面地笑了笑:“汉朝时,匈奴强而中国弱,所以有昭君之事。如今我朝强盛,犹有文成之行,只因其事不同。昭君之出,为城下之盟。而文成之婚,乃境上之好。陛下和蕃大计,足为百代之利。春秋之义,化干戈为玉帛。贤侄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就像是在打磕睡的李靖,这位大唐军神终于有了动静,我刚要张嘴,倒是被李靖伯父的一声轻咳给打断,李靖伯父隐蔽地朝我使了个眼色,站了出来:“陛下,老臣有一言。”

“爱卿但言无妨。”李叔叔点了点头,对于这位大唐的长胜将军,所有的人对他只有一个字:服,虽然眼下李靖属于是半退休状态,不过,他的话,依旧有着很重的份量。

李靖伯父理了理长须,看了一眼周围的诸人,拿手轻轻地拍了拍沙盘的木框,很是感慨地道:“突厥始弱之时,朝议即欲出塞击之,当时魏征也有此言,与尔等如出一辙!若不是老夫坚请出师,使突利归降而颉利成擒,叶护西走而思摩内附,何以平突厥百年之患!贞观十六年,薛延陀入寇,朝臣亦欲伐之,又是魏征上言,说些什么春秋之义、孔子有言的废话!复有尔等左右其间,遂坏其事,若非是陛下一力相支,李绩一战而全功,苏定芳数千里奔袭,致使薛延陀崩坏,哪会有今日北彊之安?!有怎么会有今日薛延陀称臣纳贡?仁义?仁德,那是要看人来说的,遗爱贤侄那句向薛延陀真珠可汗的使臣沙钵罗泥熟俟斤说的话,老夫听了之后,方觉这才是至理:无耻?为了大唐,莫说是无耻,就算把本将军的脸皮都卖了都无所谓。”

李靖伯父指着我高声地道,我无语,不过,也感动,知己啊,虽然我和李靖伯父年岁相差甚远,也有代沟,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有着共同语言,还有为永保大唐昌盛的远大目标。苏定芳在远处朝我翘起了大拇指,点了点头,嗯,大家都是同道中人。

……

李靖伯父还在痛陈着一切,越说越怒,声音是越来越高,一头白发摇曳,白须苍然:“有贞观以来,每有域外用兵,我等在外苦战,尔等却在朝中,动辄‘出无名之师、伐无罪之国’,真不知究竟是些什么意思!难道我等做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不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李靖伯父须眉皆张,一副择人而噬之怒容,无人敢撄其锋,皆自不敢与之对视,我暗喝了声彩,这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李靖。我的偶像!

听着李靖伯父的话,听得我热血沸腾之极,边上的李绩、程叔叔、李道宗等一大批的朝庭重臣皆尽表情激动,心情激荡,是啊,大唐的强盛,不是靠嘴皮子说的,正是有了像李靖伯父这样一大批杰出的英雄,方才打造出一个强盛无匹的大唐!

这下子,没有人吭气了,禇遂良、长孙无忌还有我爹等一大批的文臣终于暂时地止息了纷争。

“李老爱卿一番话,让我也觉得汗颜哪,是啊,我大唐的强大,不是靠人说出来的,那是靠自己的实力,一点一滴地打出来的,但朕每每思及往事,亦常感坐失机会。所以薛延陀之事,朕意已决,薛延陀若愿降之,允之,不降?哼,已成我大唐随时可取的一块肉食罢了,但迁延时日,坐观其变而已。朕料定五年之内,中国必不复有薛延陀之患。你们日后可知朕言不虚。至于高丽,弹丸之地,蕞尔小邦,臣与不臣,本无关宏旨。但辽东之地,乃我汉魏旧疆,自晋末丧乱时失之,至今已历二百余年!隋氏不平,三战伐之,失于庙算,功败垂成!故尔遂良所言甚是,高丽之役,不可轻举。”

李叔叔这话让文臣扬眉,却让这帮子老兵痞一个二个面色阴沉,李道宗忍不住站了出来欲言,李叔叔抬起了手,示意自己这位堂兄弟稍安勿燥。然后,轻轻地掸了掸衣襟前摆,抖了抖长衫,围着巨大的北彊地形沙盘溜达了起来这,许久,李叔叔才举起了手臂,很是用力地一挥:“但是!我大唐非是前朝可以比之。”李叔叔这一句话,让这帮子老兵痞两眼放光,看样子有戏。

第510章 高句丽王?

“陛下,您这是何意?”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言道,但同样,李叔叔没理他,继续自个摇头晃脑地道:“朕伐高句丽,有六条必胜之道!另有五利。”

“第一!”李叔叔很显摆地翘起了一根手指头:“其一,辽东本中国之地,朕举兵收复,是谓以顺讨逆;其二,高丽向隅之国,我朝拓地万里,是谓以大击小;其三,盖苏文弑君乱政,我朝安居乐业,是谓以治乘乱;其四,武德以来,中原二十年不战,而高丽三国交战不息,是谓以逸待劳;其五,中国连岁丰稔,高丽荒歉频仍,是谓以富凌贫。有此五者,即令不免一战,亦足以致胜!”

“呵呵,朕还有一件好消息要告诉你们。盖苏文弑君乱政,旧君高武却未死,诸位臣工若是不信,明日早朝,便可知分晓。哇哈哈哈!”李叔叔甩了甩头,翘起兰花指撩起搁在额前的一丝乱发,笑得极其淫荡……

让诸位朝庭大佬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全一脸黑线地瞅着自恋的帝国主义头子,干巴巴地。明天,看样子,高句丽的使节团怕是真要吃苦头了。

三天之后,大朝会开始了。群臣站班完毕。江夏王兼礼部尚书李道宗出列奏道:“吐蕃、高丽使臣已在阁门等候。”

一个肤色红黑的年轻人出现在了殿外。他先在门外叩头,然后起身踏进殿中,行礼而进,又伏在了丹墀前:“吐蕃使臣论钦陵奉我主之命,代我主赞普松赞干布谨祝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叔叔朝着他笑着点了点头:“赞普可好啊?”

吐番使臣论钦陵恭敬地跪伏在地:“回大唐皇帝陛下,我主赞普、公主均好。”

“嗯,好就行,两年前,朕从这儿,送送了文成,那时日的情境依旧历历在目啊。”李叔叔有些感怀地道。看着跟前跪着的这个吐蕃使节,半晌方又开言道:“文成这两年来,在你们那儿,可还习惯?”

……

“回大唐皇帝陛下,初时稍有一便,但我主赞普为了能让公主能够安心,起居饮食,皆循汉制,甚至为公主特起一城,皆按大唐之造型境观而制……大小一应事务,凡公主之恳,我主皆允之,臣国民间,皆以赭土涂面以为习俗,公主见之不悦,曾向我主提起,我主即下诏禁绝,现在吐蕃国中,已经不见赭面之人了”

我冷眼瞅着,这名使节很年轻,怕是比我大不了多大,长的样子也不像一般的吐蕃人那般的难看,脸上的高原红也不是很厉害,问答机巧,心思也伶俐,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李叔叔跟吐蕃使臣聊了大约一柱香,吐蕃眼下佛教之风大盛,看样子,咱那一大票的僧道没有白白派去,其中最有名的高僧正是辩机大师,嗯,不错,这小伙干的确实不错,而且根据进奏院所获取的情报,辩机已经能够接触到吐蕃的贵族高层了,不过眼下还不太受信任,不过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们这些光头间谍总会有办法的。

李叔叔对于这个论钦陵也很是欣赏,问起了这论钦陵的家世,不问不知道,原本这丫的竟然是禄东赞的长子,好嘛,父子俩瞅起来都不是善碴。看样子,以后,情报的收集范围还加加上这个论钦陵,做任何之事之前,最好先把对手了解个彻底,这样才能极大地减少风险性。

最后,论钦陵向李叔叔问道:“陛下有无旨意,需臣转致赞普?”

“要说之事,国书中都有了。只有一件,使臣可面致赞普:李道宗自尔国回来,说及赞普祭祀之礼,未知所用牺牲,都系何物?”

论钦陵一愣,旋及有些尴尬地言道:“小祭用羊犬猴,即中原之少牢。大祭用牛马人,即中原之太牢。”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不由得一阵哗然,我也被吓了一跳,想不到,吐蕃眼下还这么不文明,太不像话了,还活人祭祀,这是封建社会干的事吗?那可是奴隶社会才能干的。嗯,希望大唐僧道们吹佛的和风能改变这些个蛮子的不正确祭祀观点。

李叔叔抬起了鹰目一扫,总算是镇住了大家伙,狠狠一皱眉头,朝着这个表情有些不安的论钦陵沉声道:“以人为祭,想是古礼。但无罪而诛,终非人道。赞普既慕我华夏,朕以为可渐革此风。未知赞普可否留意?”

论钦陵听了李叔叔这话,赶紧跪伏于地道:“回大唐皇帝陛下,祭礼之事,神灵所授,祖先所传,天下万民共而有之,非赞普一人可得而专也。中原物华天宝之国,吐蕃亘古洪荒之地,风俗自是不同。自公主入于吐蕃,诗书礼义、道德文章,赞普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故向风慕义,有效仿之心。但天限地隔,吐蕃自是吐蕃,中原自是中原。虽心相慕,而终有不可能者。兹事体大,非人臣而可轻议。臣敢言于赞普,不敢应于陛下。”

听了他这话,我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这位禄东赞的长子论钦陵果然不是个非凡人物,看样子,以后若大唐要与吐蕃对敌,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必须要除掉的对象。

李叔叔看着已经抬起了头来,坦然而对的论钦陵,微微一笑:“赞普知道朕有此心,就可以了。”

论钦陵起身:“若陛下别无旨意,臣即请告退。”

“嗯,下去吧!”李叔叔点了点头,我目送着论钦陵离开大殿的时候,这才瞅见他额角之上尽是汗水,论钦陵若有所觉地横过了眼来,目光轻轻地触,他旋及移开了视线,继续向着殿外行去。

这个时间,门外的宦官扯起了雌雄难辨的嗓音:“高丽使臣杨万春入见!”

……

“杨万春?这名字怎么觉得耳熟?”我眯起了眼,看着这个身强体装的高使臣与两位副使一同走了进来。好像进奏院的关于高句丽的情报中有好几封都提到这个人,可这一时间却反而没了印象。

这三位步入了殿门。行礼称颂之后,跪伏于地,向着李叔叔呈上了国书:“高句丽使臣杨万春,奉吾主高藏之命,代我主高藏谨祝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叔叔没有任何的表情,从内侍手中接过了国书之后,随手就丢在了一边,似乎连看一眼的念头都没有,只是瞅着这个使臣,半天这之后,方淡然地问道:“这国书是谁呈的?”

杨万春微微一愣,旋及伏地:“我主高藏所呈。”

“高藏?”李叔叔摸了摸半天脑门:“那高武呢?”

杨万春目露哀色:“先王已经驾崩,故立幼主高藏,今臣就是奉我主之命……”

他的话很快就被李叔叔所打断:“你们先王驾崩为何不举丧?”

“这……臣等不知。”杨万春一时语塞,吭哧老半天也编不出一个理由。

李叔叔冷哼了一声,站了起来:“若尔先王驾崩,为何不行国丧?幼主登基,登基表文可有?尔国数次言使来朝,为何迟迟不见影踪?”李叔叔的声音越来越显得严厉。

杨万春与两个副使都无以应对,只能傻愣愣地跪在地板上,作垂头认罪状。

“你们的相国泉盖苏文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意图弑主,又挟立幼主,擅监国政,他是不是觉得我大唐看不见,还是听不到,大胆至斯!!”

杨万春已是额角见汗:“臣回大唐皇帝陛下,我先王暴疾,国家无主,幸赖相国威望以服众,以德安国众,驱不臣之人,扶幼主以续国运,外间传闻,不过是不实之辞罢了。”

“是吗?”李叔叔笑了,阴阴的抽了抽嘴角,拂了拂长袖,坐回龙椅之上:“宣高句丽王上殿来,朕倒要听个仔细,这都是怎么一回事,也好辩个真伪!”

“高,高句丽王?……”杨成春与两位副使惊骇莫明地望着一脸得意的李叔叔,已经被李叔叔这句话给惊得呆住了。

第511章 正义之师要讨逆

高句丽那位传闻中已经死去的君王从殿后转了出来,憔悴而显得愤怒地面容,身后,跟着一批与他一同逃过了泉盖苏文毒手的高句丽官员。

“陛下!是陛下,我的老天爷。”杨万春忍不住惊叫了起来。他这一出声惊呼,边上原本待要开言的一位副使立即面若死灰,副使都这么喊了,即使他再辩驳这是假的,也已经晚了。

“高武见过大唐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高武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三位使节,倒了李叔叔跟前恭敬地行礼道。

“国主免礼,赐坐。”李叔叔抬手示意道。这样一来,说明大唐已经承认了这位高句丽先王的身份,唤他为国主,也就是说,李叔叔认定泉盖苏文擅自监国,扶立幼主是得不到承认的行为。

“见了你们的国主,为何还不见礼。”李叔叔死死盯着那个直愣愣瞅着高武发愣的杨万春冷笑道,边上的两个副使互望了一眼,似乎是在交换着眼色,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那两个副使似乎与杨万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真假难辩,臣不敢妄言。”杨万春擦了把额头的汗水,扫了眼身边的两名副使,一咬牙,亦高声争辩道。

啪!李叔叔大怒,把手中的茶杯掷于地上,并指如剑指着杨万春喝道:“高武为君,未尝失德,泉盖苏文竟施篡逆!幸得义士所救,方自安泰,尔等不知报君父之仇,反为乱臣张目,是何心肝?复见国主,不喜反丧,莫非那乱臣贼子才是你们的主子不成?高句丽虽小,但也素称礼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