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初唐-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身为最悠闲的出版社社长,负担起了传声筒的工作,把这件事顶到我这儿之后,我正在检查着李治他们的家庭作业,听了李治的问题之后,我放下了作业本,看了一眼李治道:“你拿给监督的官员瞧过了没?”

“看了,都说没问题,只要不攻击朝庭大方针就成。”李治撇撇嘴道,废话,你这位王爷出马,本来就好办事,要不然,我凭啥把你顶到跟前去。

听了李治这话,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拍了板:“发,怎么不发?”

“可是,他这篇文章分明写的跟王卿的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还想与王卿之书辩驳。”李治很是对这一篇文章不感冒,只不过当时我告诉任何不决之事可以来寻我,决对不能随意地封杀任何一人,不然,怕是这篇李治不喜欢的文章眼下已经进了臭水沟了。

“小治啊,且不说这篇文章的言论合不合你的心思,你要记住一点,你是一个出版社的社长,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担任吗?”

“还不是你们想偷懒。”李治小声地嘀咕了句,可惜,我耳聪目明,早就听得一清二楚,阴沉下了脸,拍了下案几,李治被我的严肃样给吓得一哆嗦,边上正在愁眉苦脸做物理题目的李恽他们一干学生也被吓了一跳,愣愣地瞧着这边,李福小脸刷的一下就白了起来,很心虚的眼神看向我,这小家伙的胆子大概也就比耗子大点,怪不得历史上能得长命,想想也是,这么个人,就算是你剁了他也显不出自个的威风。

……

我朝着李恽等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朝着李治失望地摇了摇头:“小治啊,你这话,实在是太伤为师的心了。”

李治见气氛不对,赶紧朝我赔笑:“俊哥儿莫怪,小治这不就是发发牢骚吗?决没有怪您的意思,若是小治这话伤了师尊,还望师尊责罚。”嗯,还行,还知道低头认罪。

“来,我们出去,在门口逛逛。”撩起了衣袍,和着李治在走廊上漫步,我朝着依旧一脸忐忑的李治笑了笑道:“行了行了,我又没怪你,只不过当时没跟你说清楚,有些想法,也是正常的。”

“呵呵,俊哥儿您刚才可真把小治给吓了一跳。”李治见我如此,也不由得松了口气,语气恢复了以往的活泼。

我斜了李治一眼,沉声道“你以为这一社之长,就是那么好当的?为什么程二舅兄跟尉迟家的双胞胎想来抢这个位置,我把他们给推一边去?”

李治微一沉吟便答道:“因为他们争勇斗狠,与文人不甚交道。”嗯,尉迟敬德这位大叔还好一些,程叔叔那老流氓在士人儒林的圈子里用声名狼籍、人鬼易避来形容亦不为过,他的儿子偏偏以自己的爹为榜样,要让程老二来当这个社长,保不定那些个老书呆子会跑李叔叔跟前哭诉这根本就有辱斯文,践踏中华文化传承,李叔叔同样也会怪我用人不明。至于尉迟双胞胎也好不了多少,除了公务之外,就整日里喝酒耍拳,要不就跟纨绔胡混,让他们读书学文,他们宁肯蹲茅房熬上一宿,也不愿意面对那书本上的方块字,这样的人能当一个出版文学刊物的社长?除非是全长安的禽兽都能背《论语》,拿起折扇吟风弄月耍斯文。

第440章 武研院的间谍!!

“你说的也有道理,可还有郑须游、李业诩呢?还有你的兄长,还有我这个为师呢?”我扶着栏杆顿住了脚步,埋头听我说话的李治也随之停住了脚步,站我身则,听了我这番疑问,不由得一愣。

挠了半天脑袋,头皮都掉了一地也吭哧不出一声来,见我拿眼瞪他,只好嘿嘿干笑几声:“小治实在不知,还望俊哥儿能提点一二。”

“出版社,是一个跟属下和作者、读者打交道的地方,在这里,你既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关系,还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保持中立,除了监督审核之官员禁止发布的文章之外,你就应该用一个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些作者的来稿。”

“身为领导者,任何一方面的意见都要听取,但是您不能为了自己的喜恶,去伤害到另一些人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身位上位者最要注意的一点,不论你以后是去封地还是其他的,同样要保有一种不以物悲,不以物喜的心态,你才能听得进一些苦口良言,有的时候,正确的,往往是你不愿意去想或者去听的东西,你如果能克服这一点,你的成就,必能不压于你的父皇。”

李治默默地听我说完,方自郑重地朝我一礼:“师尊之教诲,学生一定牢记于心,时时不敢懈怠。”

见到李治明白了我的苦心,很是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和他一起往来路回走,继续朝他训戒道:“明白就好,最主要的就是要擅于利用。”

李治凝神用心地听着,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回到了大殿之内,我让自己的嗓门再放大一些,以便让李慎他们也听到我所想告诉他们的。

“况且,不仅小治你,还有你们几位殿下,都要记住一点,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真理,简而言之,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然而,什么方式能让真理变得更清晰明朗呢?辩则是其中一个有效方式。

……

正如那些古代的学者发现了一条真理,而此时要把他的思想给表达出来,总要用上语言文字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明白这条真理。但是又些人会错误的理解,就像现在的儒学,众说纷纭,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让所有人都敞开来谈论,各抒几见,总会有一天,真理会在人的意识中正确地反映出来,真理,才会真正地被大众接受。人类的历史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传播真理,进而摆脱蒙昧,无知,愚钝的历史。我们热爱真理,敬仰真理。为了追求真理,人类文明数千年都在与无知相辩。”

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辩可以使认识由片面到全面,由含混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大千世界万物运行,无数规律隐藏在表象的背后,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检验。然而,人们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正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是,人们用辩来辨明真假,用辩来裁决真理和谬误。在辩的过程中,真理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任何事物和规律的发展总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时间段。真理有时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即使真理之火有时显得微弱,但是这星星之火总有一天将会燎原!但人们只要记住,实践可以证明一个真理,争辩同样也能在真理走向光明的路途上所做出贡献。因为任何一门科学从荒谬走向真理是都是一个辨证前进的过程,最终真理是会越辩越明的。真理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想攻击它,你的攻击就越加充实和证明了它!我方坚信:真理是会越辩越明的!大唐时代周刊第二期的序言落款是房俊,也就是本公子我自己。

除了这一则全部是由白话文所写的序言之外,还有不同学者也都跳将了出来,除了攻击王义方的,同有支持他的,让那些读书人陪感痛快,只觉得比自个亲自上阵还来得舒服,毕竟自己的文字能留墨于书中,对于文人来算着是种莫大的光荣。

而我写下的序言,却引发了儒林一次极大的震动,瞪目结舌者有之,为我摇旗呐喊者有之,痛斥我故意如此以便曲解圣人之意者有之,不过还好,大家都是斯文人,不屑于动粗,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加于这一场哄动了长安的群架,嗯说准确一点应该是大辩论。有些人不光是攻击我的文章,更有人还攻击我的人品,不过还好,在贫寒士子和着年青的读书人的心目当中,我还是有着相当一批的拥戴者,于是,起于大唐贞观十年的这一场关于什么是真理,儒家典籍是不是真理,真理是否越辩越明,儒家经典的解释是不是需要得到大数有识之士的认同方能算是正确,还有刊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数字符号有没有必要等等,总之,几乎每一期的《大唐时代周刊》都争辩得火爆异常,而且又吸引了更多的士子来购买,当然,说书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个热烈的话题,甚至在酒楼饭馆里也一一述说出来,反倒有比小说还受欢迎的势头。

没人想到的是,也有些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发现了刊物之中竟然有许多关于格物致知的知识,比如在书页中画有滑轮组的插图,问题是为什么使用了滑轮组之后,人可以提到动比自己重许多倍的重物?然后还有一个题目:为什么用冰能在易燃物上发火?

这是我干的,我只提出疑问,答案,反正你们自己找去,反正每一期我都会抛出一些个属于文学以外的题目,而这些,也引起了一些士子的好奇心,自己蹲一边琢磨去了。总会有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他们会有超乎寻常地耐心地专研和试验。

李叔叔和着朝庭重臣却以一个种冷旁观的高势态,总之他们是抱着不参与、不支持、不反对的原则,即使有朝臣跳将出来,也只能个人名义发表自己的论点,这可是李叔叔给朝庭官员新下的旨意中特地叮嘱的。

不过,每一期新刊订的周刊李治还是依着我的暗示,都会先交与李叔叔过目,总之,您老人家过了目的东西,认可了的东西,再没人敢跳出来找咱们出版社的碴了吧?

……

刚在武研院里视查完工作走到了大门附近,就听到不远处一种很熟悉并且让我很是厌恶的语言在耳边响起,倭寇!他妈的,竟然跑老子的地盘跟前晃悠来了?我猛一回头,就瞅见一名武研院的官员正和一名看起来不属于工部的人员正站在大门口处很是低声低气地在谈论着什么,若不是本公子耳朵灵敏度超高,常人根本就没办法听到他们的说话声音。即使这样,我也没办法听出他们在说什么屁话,老子前世还是后世都对倭寇的语言没有丝毫的兴趣,只不过大学的时候经常跟一帮同学观摩一些倭国特产片种之后,只听懂一个发音:压灭爹。

“来人!”我大吼一声,原本正蹲在门外不远处吹牛打屁的房成和勃那尔斤和一干大门卫兵被我这一声怒吼吓地跳将了起来。

“拿住这俩个奸细!”我并指正指着那两个被我的吼得吓得不知所措的官员。

“房大人,这位是柳大人,不是奸细啊。”守大门的卫兵呆愣愣地站在那名官员身边不知照我所言拿下还是不拿,倒是勃那尔斤和房成俩忠仆比较听话,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房成的一把就把那名武研院的倭寇全撩倒在地,就那么抄起对方的手臂一弯一折,一声惨叫,这家伙没有一丝挣扎的余地,擒拿术,部队学的那两下还是相当的有效用,房成看来尽得我的真传了,而勃那尔斤的对手似乎也有些身手,嘴里八格八格地瞎叫唤,还朝勃那尔斤这两米的巨汉比划拳脚,细胳膊细腿的家伙,勃那尔斤直接当胸一拳就把这货打成了虾米,跪倒在地上一个劲地从嘴里吐着白沫。

“尊敬的主人,这种勃那尔斤一人就能摆平百十来个的矮子是哪国的奸细?这种四脚发良不良的小人就算是送给勃那尔斤当马僮都不要……”勃那尔斤嘴里叽叽歪歪,手里可没闲着,双手一勒,这个正在吐白沫的家伙立即把眼睛瞪得像是要鼓出了眼框一般。脸色青紫得怕人,嘴长得老大,就跟那河滩上晒死的干鱼一般。

第441章 倭寇奸细

“要活的,勃那尔斤,先留他一命,本官还第一次在大唐瞧见倭人呢,今个,本大人得好好瞧个仔细。”我喝止了勃那尔斤要把对手勒成爆浆人的想法,那是他最喜爱用的技俩,曾经在家拿羊试验过,害的房成整整一个月不愿意碰羊肉。

“下官柳森正,乃是武研院的甲部代将监,房大人,您不记得上月下官来找钟大人报道的时候您还跟我说过话吗?”那位身着武研院官服的柳森正呲牙咧嘴地喊道。

“是吗?”老子气的都笑了起来,好嘛,老子真他妈的瞎了眼了,当时也是忙着有事,见这货来找钟骅,我就径直离开了,当时还觉得见到这么个矮子觉得好笑,压根就没想到这丫的就是个倭寇,还是来武研院里边任职的。

“钟骅,把钟骅给本大人找来,还不滚!”他妈的,好嘛,有本事得很,这些个家伙都混到咱们大唐当起了官还不说,还敢染指老子的地盘,操!

“你呢?你是谁!报上你的名字。”我背起了手,铁青着脸,一脸杀气地凑近了这边上那个吱了一声之后再没叫唤的外来倭寇。

“小的是扶桑遣唐留学生三木靖信,来这儿是为了找友人柳森正大人述旧的。”汉语说得结结巴巴的,脸上也尽是强忍疼痛撑出来的笑脸,可那眼中闪过的戾气,让我看到就觉得讨厌,而且刚才他们两个那种可疑的表情还有他们一贯喜欢抄袭偷取他国先进科技情报的习惯让我压根就不相当这家伙只是来吹牛这么简单。

我示意勃那尔斤提起了三木靖信,在他身前细细打量,果然,每每我的目光落在他的衣带上时,他那压仰不住的惊慌目光完全泄露了他此行的目的。

我伸过手去,三木靖信一个劲地拿结结巴巴的中文大叫着什么,老子可没功夫听你吊歪,两把就把他的腰带解了下来,果然,一个小小的卷筒出现在了我的手中。

“这是什么?”我冷下了脸,扬了扬这张纸卷。

“那是小人的家信。”三木靖信依旧嘴硬,我打开来了瞧,我操!画的还不错吗?竟然是马刀的打造图样,边上还用汉字标注出来,还好,小日本的口语咱听不明白,可他们这些连文字都要从我们民族身上偷盗的小贼,倒是让我能把东西看个明白,这个时候,倭人所使用的还是我们民族创造的汉字。

……

“呵呵呵。家书?这东西叫家书?你爹还是你妈姓马?要不都姓刀?”我朝着三木靖信阴阴一笑,一巴掌把这丫的抽得脱离了勃那尔斤的掌握,直接斜滚到一边人事不知。

甩了甩手,本公子神力无匹,这全力一巴掌,莫说是人,就算是猛兽都糟不住这一扇。

“房大人,大人,这是怎么了?”钟骅出现了,撩着官袍朝着这边一路小跑而来,见到了被接倒在地上的柳森正和在被勃那尔斤狞笑着提了起来软棉棉还没知觉的三本靖信。

“柳森正,你是哪国之人?”我面无表情地从三本靖信的脸上收回了目光,朝着另一边的柳森正道。这家伙也就是四十来岁上下,面相长的很是和善,不过,那一对吊白眼我怎么瞅都不舒服。

“下官乃是扶桑人,乃奉我舒明大王之诏令,因仰慕天朝文化以遗唐使的身份于贞观四年来唐,下官学成之后不欲回扶桑,故尔得授官勋,在工部已有数年之久,房大人,下官真不是奸细啊。”柳森正一个劲地在那儿叫委屈。

“不是奸细?那这东西是什么?回答我!”我踏前一步,一声怒吼,震得这倭寇披散下来的乱发都朝脑后翻飞起来。

柳森正一脸惊惧地看了自己的同胞一眼,犹自强辩道“下官乃是武研院官员,自是要了解各部军械操作之程序,以期能操持好公务。”

“是吗?这东西怎么会跑到他的身上?”我笑了,两排雪牙全露了出来,很狰狞的笑容,莫说是柳森正,就是按住他的房成都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这个……”柳森正吊白眼一转:“下官欲与友人相聚,此乃机要之所,下官就遣其先回我家中,担心无甚子信物,故以此代之,我的家人自然能认得出下官的笔迹。”

“嗯,理由不错,也很充分,不过,我不喜欢,也不会相信这个答案。”我收回了笑容,没有在答理这俩个偷盗我武研院新科技的人渣,站起身来,沉声喝道:“钟骅何在?!”

“房大人,下官在此。”钟骅赶紧站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