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王朝-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居正笑说:“你写上来,我请皇上批红,如你所愿。”
潘季驯说:“每一个治河官员的想法都不一样,只要你支持我,我会把黄河治好的。”
张居正说:“我要做正事,把大事做好,治河是一件大事,你做好了它,便使大明朝无后顾之忧。”
陈三谟说,言官如今听话多了,他们一听说相爷要做什么,便不多言不多语,这不是好多了?
张居正说,我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我要用明年一年把各省的书院取缔,你看怎么样?
陈三谟说,对呀,相爷说得对,书院有什么用?我去过几家,他们要我去讲学,我去了,一上了台子,下面竟然扔上来秽物,吼喊我是相爷的奴才!我是奴才不要紧,关键是要做谁的奴才?做皇上的奴才,谁不是皇上的奴才?做皇上的奴才是光荣。做相爷的奴才也没什么,相爷在做着大明朝中兴伟业,做相爷的奴才,就是做这朝廷的中流砥柱,有什么不好?
张居正笑一笑,陈三谟谄媚奉迎,是少有的小人。前朝有一个官员,要天天奉承大宦官刘瑾,他说,干爸爸的话声很好听,他为了奉承刘瑾,竟然把自己的嗓子也弄成哑的,用焦炭还是什么东西,故意把嗓子弄哑了,一说话,居然乐得手舞足蹈,大声叫:我的声音跟干爸爸的一样了,我的声音跟干爸爸的一样了!
张居正想着,这个陈三谟与那人一般无耻。张居正问:“你说,要是让你去查封书院,你去不去?”
陈三谟说:“我去,我一定去,我要去查封他们。相爷有所不知,江西有一个妖人,叫何心隐,他讲什么《原学原讲》,专门讲些蛊惑人心的邪说,害读书人。士子学人不再读八股文章,不再热心科考,这怎么行?这个何心隐我早就调查好了,他姓梁,名汝元,字夫山,是江西永丰人,写有一本《爨桐集》专讲邪学,惑人不浅。我曾给皇上上一疏,请求封掉这些书院。”
张居正说:“自从嘉靖爷起始,到隆庆这六年,天下的书院是越办越多,有的人专门与朝廷作对,他办书院,要国子监做什么?天下只有国子监是正经做学问的地方。在各省,有学政主持的公学,有各地的私塾,但你都得学些国学,读些正经书籍,讲求异端邪说,弄些邪术,公道不允,朝廷不允,法律不允。”
陈三谟说:“相爷说得好,我回去,六科齐上一疏,要求封天下书院,把他们全都关掉,省得他们聒噪。”
张居正说好。
高拱儿子务观求荫封为官上一疏,说高拱已死,要求依例荫封。万历生气地说:“我不封他,他回家去了,对我大明朝没什么好处,我凭什么要封他官爵?”
张居正说:“请皇上开恩,高拱是前首辅,不封高拱,便显得我这后任首辅心胸狭窄,容不得人。”
万历说:“我听说他写了一本《病榻遗言》,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儿?他把先生任首辅的事儿说成了与内府勾结,才成功的,是吗?”
张居正说:“怕没这回事儿,我看皇上可以封他一个谥号,一个在朝做过首辅的人,死后无封谥,显得皇上薄情。”
万历说:“先生说封,那就封他吧。封他一个什么字好?不如叫恭敏吧?”
张居正说:“叫恭敏不如不封了,皇上还是开恩,就叫他‘文襄’吧?再请求皇上荫封他的儿子务观,命他做尚宝丞,如何?”
万历说:“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封就封他吧。”'① 《明史》列传第一○一·高拱。'①
吕调阳在张居正回朝的第二天便上了辞呈,万历问张居正:“先生,吕调阳要回家,是不是准他回去啊?”
张居正素不喜欢吕调阳,弄他来西庐,也嫌闹了些,有些后悔,当初自己走时,怕内阁有人擅权,便弄申时行与马自强都来,再加上张四维,西庐成了五人天下了,这太吵闹。他便对皇上说:“要是吕大人不愿意再干了,就准他回家吧。”
万历准了吕调阳的辞呈。
这天晚上,吕调阳与张四维、申时行、马自强三人一宴,他说:“我要走了,走得比高拱强,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得了皇上赏一路驰驿,可以坐着官家的驿车回家。”
张四维说,高相爷回家时也是一路驰驿的,那是首辅特地去请皇上批准的。
吕调阳冷笑:“偏他会做人,他请求皇上给高相爷一路驰驿,高相爷一走,他就成了首辅了,他乐得做一个人情。”
张四维说:“不说这些了,咱们喝酒。”
四个人闷闷地喝酒。
张居正在府里看挑选来的三十个女乐,三十人各有千秋,绿肥红瘦,看去每一个都很美艳。张居正会欣赏女人了,看着美女,有的还是孩子,乐得浅浅的,笑得没心没肺。他心想:看唐王得天下美女,那么欢淫作乐,我也学得会了,我得这三十个美女,也能乐我平生。
这些女孩子大都是江南女子,有的骨奇,有的清丽,有的精灵,有的秀气。张居正命她们操琴,还真就能演奏上几曲。张居正说:“相府有时饮宴,有时与人聚会,不可无乐。你们好好演奏,演奏得好了,有你们的好处。”
张居正命把后花园里的绣楼整理出来,让这些女孩子住,并命家人,闲去后楼的人必重重责罚。命她们跟随三个婆子,三个婆子管她们的吃住与每天习乐。如有大事,便命她们前来演奏。
张居正命人把游七叫来,他说:“你跟了我十几年了,我没什么可奖赏你的,只拿了一张官诰,让你去做一个县官,你在府里呆了不少时日,为官之道应看得明白,去地方做一任父母官,也算是为我争了气。你只记着,不贪不占,做一个好官,就行了。”
游七说:“相爷,我不去做官,我在府里做一个管家,不是很好吗?去做什么官呀?我不愿意做官。”
张居正笑道:“人家说,宰相家人七品官,你当真了?你在我府里,虽说有一点儿油水,还是不如去做官的好。你当我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如今我想过了,凡有能力的,我都叫你们出去做一回官,过一过做官的瘾,你去吧,我说过的,就算数,你要做好了,我升你的官。”
游七看张居正主意已定,便跪下磕头:“主人要小人去做官,我就去做,只是我做不好,主人包庇一点儿,让小人好好做。”
张居正笑:“你还没做呢,就要我包庇你,我怎么包庇你?你不大奸大恶,我总能保住你的命。再说,各地的巡抚、总督,也没人敢拿你,你是谁呀,你是张府的游七啊,他们来京时每一次见我,不都是先对你点头吗?哪一个不认得你?”
游七笑了:“相爷说的是,他们见了奴才,一个个都笑,点头弯腰的,讨好我呢。可我那是站在相爷的府门前,他们才笑的。”
张居正说:“那就行了,你去做官,他们一定会对你很客气。”
有人报张居正,内阁四人聚张四维家饮酒,密议大事。
张居正一笑,有什么大事,要在家里一议?算了,不想他们了,大概是吕调阳要走了,他们送一送他。但心里总放着一件事,吕调阳要走,也得内阁阁员大家送,四个人在一起,只没有他张居正这个首辅,这件事不大正常。吕调阳为什么不悄悄地走呢?他要走就走,为什么要与内阁的人饮酒?
张居正问:“他们密议什么?”
锦衣卫的人报告说:“他们在议内阁的行事,究竟谁是谁非。”
张居正不屑地:“胡扯!谁是谁非?是非早有公论,还用得着他们议论吗?”
这会儿他们确实在争论,而且争论得面红耳赤。
申时行说,张居正的政策是有用的,对于大明朝的中兴有一定的作用,只要再做事能有所检点,他就是一世贤臣。他举例子说,如果他能想办法把皇家宗族族人不事正业,只吃皇粮这一件事解决了,再把各地武臣俸禄事解决,大明朝的大事可定。
张四维说,大明朝并没有中兴之望,要解决这件事,要先解决国力提升的问题。如今大明朝与海外的一些国家有来往,但没有大的商业往来,大明朝的生产力都用在吃喝上了,国库没有充盈的银两,各地没有充足的余粮,灾祸不断,民力穷尽,这些都是大明朝的隐患。要消除这些隐患,就得提升国力,大兴商业,大力与各国往来,加强贸易。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知名度在西方各国更有影响,为什么不加强往来?我接见了那个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玛窦,他说过,如果中国与西方的文明真正能够联接起来,中国的潜力是巨大的。但他还说,大明朝有些积弊,要改掉这些积弊,我与他谈过,他说得很好。
马自强一直在咳,他说话时很吃力,众人一听他要说话,便止住他,不要他说。
吕调阳说,有人说我心眼儿窄,我不是心眼儿窄,是不得施展,如果容我做主,有些事还是大有可为的。我赞成太岳一些主张,但力主不能那么操之过急。如果我们用四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就可能得到一些大结果。从太祖元年起算,到今天已有不少年头了,可有些朝代是白白过去了,还险些倾覆了大明朝。为什么?耗民心,穷人力,奸官吏,恶兵灾。我看太岳这么做,也是激流行险,要做得慢一点儿才好。
马自强突然插上一句:“皇上一年年长大,一年年主事了,他会对太岳的一些做法不那么看好。”
众人默然,马自强这一句说得好,正说在点子上了。
何进禀报:“四人聚会,在张四维府上。”
冯保笑一笑:“张居正知道了吗?”
“他会知道的,锦衣卫徐大人那里会通知他。”
冯保笑着点头:“知道了就好。”
何进不解地:“活老祖宗,我就不明白了,这件事我们知道也就是了,何必要张居正知道?他不是顺风顺水吗?让他得意就是了,他一得意,必定翻船;他一翻船,对我们也没害处啊。”
冯保教训他:“你眼皮子浅,看不远。你看从前几朝几代,都是这个样子,朝臣跟内府干得热火朝天,皇上乐了,一会儿收拾一下内府,一会收拾一下朝臣,弄得两败俱伤,有什么好处?我们跟张居正是一家人,要他在外按咱们的心意写票子,咱们呢,也按他的心意批红,这不就行了?”
何进说:“依老祖宗的意思,他要是不依顺咱的意思呢?”
冯保说:“大事儿呢,咱得有主见,要他听。小事儿呢,要他折腾,他当是大事的,咱看是小事;他当是小事儿的,咱可是当成大事儿了。”
何进看着冯保,冯保说:“不明白吧?我告诉你,皇宫里的事儿,他全当是小事,咱可不像他那么傻。皇上的事儿,没一件是小事儿的。他把着钱,弄些官员们治河啊考成啊,咱看可都是小事儿,咱不在乎那个,让他折腾吧。”
马自强空空地咳着,他说,要把皇族白吃俸禄一事弄清,这件事可不易。自太祖皇帝起始,凡是各地的亲王都领五万石米,郡王都领两万石米,就是公主、郡主、县主都领米。'① 《明代典章制度》,张德信著,皇帝之女称公主,俱授以金册,其婿称驸马都尉。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之女称县主,孙女称郡君,曾孙女称县君。'①当时皇室的人少,没生那么多事儿。可到了如今,皇族没落了,但人可不少生,没事儿做,只生孩子玩了。如今全国有九万多人,每一人都要领米,而武官更是如此,奉国将军穷得叮当响,活不下去了,这事儿总得解决吧?
张四维说,我看到一个奉国将军,他家有二十几口子人,都饿着呢,他就去我店里抢,抢了一石米,我知道他是奉国将军,一到他来店里,就让店里的伙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抢就是了。可惜那小二他不懂事儿,头一次抢了,抢一石米,回去没多少日子,吃完了,再来抢。我家小二说,我家爷说了,你是奉国将军,你要抢,就叫你抢,你抢一石米,够你家吃一个月了,可怜你一个奉国将军,破落得只能抢人家店里的米了,这够惨的了,你比穷人还穷。那个奉国将军愣住了,问,你家主人真是这么说的吗?小二说是。奉国将军说,我抢,我真的抢了,我要抢!他用车推了一石米回家,站在店门前对我家小二说,你放心,告诉你家主人放心,我再不来抢你家的米了。那天晚上,他上吊死了,死前还把皮弁穿上,一身戎装,头戴头盔,脚踏战靴,腰里还插一马鞭子。死得可真惨。'① 明制,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奉国中尉。'①
几人叹息,皇室宗族的后人沦落至此,真是让人可怜。
张四维说:“太祖所订制度,如今已不合适,武职应该可以荫封,也可以让他去考文官,也可以入场中举,也可以做进士。他们如今没有出路,只是干拿俸禄,又没有那么多的俸禄可给,境遇可不就惨了?”
“也有不惨的,像各地的藩王,他们广有良田,又不必交税,每人都有那么多的地,日子过得滋润呢。听说襄王弄了一班女乐,都在树林里奏,像是纣王时的酒池肉林,每一个乐女都一丝不挂,边奏乐边从树上解酒袋饮酒,从树上拿下肉干嚼肉,真是饱客,真是贪淫。”马自强说得有些吃力,但再没人阻止他了。所谓忧心如焚,说的就是他们四人啊。
张四维颇是忧虑:“襄王会玩,没有唐王会玩。听说唐王会玩,玩的全是动物,他家的猴子会跳舞,鹅子会唱歌,蚂蚁会排阵,就连癞蛤蟆都会唱《诗经》,会唱《静女》呢。”
众人笑,一想到癞蛤蟆唱《静女》,不由得好笑,但笑是笑过了,心是沉重的。想到了建文帝一心削藩,也只是把自己的皇帝位子削没了,如今的皇帝不削藩了,藩王没了武功,没了军队,但钱财更多了,横征暴敛,搜刮民财,一个个富得流油。“一条鞭法”对他们没用,他们不用交税,也不用向大明朝交租子,他们只收钱。
申时行说:“昨天交下一份谕旨,说是要派一位大珰去浙江杭州府昌化县做税监。”'Zei8。Com电子书下载:。 '
马自强惊讶说:“派人去那里做什么?那里又没什么大油水?冯保派人,总该有些由头。”
张四维解释说:“你不喜欢字画,就不知道,本朝有了一种新的玩艺儿了,自从嘉靖爷起始,到了隆庆朝,就兴起来了,就是刻印,无论官府还是私人,多了刻印的,刻的也不是官印,只是把玩,就有些字画意思在里面,拿来印在字画上,算是收藏印,也算是闲印。那就有了文彭的刻印,还有一个有名的,叫何震,刻下的印,当文物收藏呢。”
马自强问:“那他派人去昌化有什么用?”
张四维一叹:“昌化出一种石头,叫做鸡血石,那石头很好玩,真的是好东西。你看。”
张四维从袖子里挖出一块石头来,这石头当然没冯保的大,也没冯保的好,只是一块小小的方印,但石头上有一立猴,猴屁股红的,撅起屁股的猴笑着,笑恶而憨,看去惟妙惟肖,几人一看,不由大笑,叫:“好,好,真是好!”
怎么看怎么是一件奇品。马自强喟叹:“怪不得他派人去昌化,原来是要石头,天下奇珍,难道都要弄进皇宫?”
张四维不语,只是向天而叹。马自强说:“这一块小小的石头,再贵重又能怎么样?”
张四维说:“你看我这一小方印石,值多少钱?”
“至多三四两银子,还是多说。”马自强猜测。
张四维看他,慢慢拿起那块石头,说:“值五百两。”
几人都呆怔住了,看这方小小石印,默不作声。
张四维说:“我拿来这方印,是送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